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即道
         中国古代哲学把“道”作为最高范畴,道就是世界的运行秩序,它表现为一,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天人合一,知行合一,身心合一,就是从道的层面讲的。
     天人合一,天即天道,人即人性,天载道,心载性。道和性之间是什么关系,《中庸》讲,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意思是,天赋予人的秉性就叫“性”,顺应人的秉性做事就是“道”,按照道的原则修养就叫“教”。人性等同于天道,天道是一本之理,万事万物从天道中获得的秉性是分殊之理。万事万物在天道中只获得了部分天理,人是万物之灵,在天道当中获得了全部天理,因此,人性等同天道,王阳明将之概括为心即理。心等同天,性等同道,因此天人合一。
     知行合一,有什么样的知,就有什么样的行,真知真行,错知错行,深知深行,浅知浅行,知行本来就是一回事,任何的行为背后的知,都与行相统一,没有脱离知的行,也没有脱离行的知,知行本来就是一体两端,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一念发动处便是行,也就是说,知和行原本就是一体的。
     身心合一,这里的身指的是人的行为,这里的心指人的本心,本心就是天道,身心合一指的就是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也就是中庸里讲的率性之谓道,王阳明讲的致良知。即人的行为听从内心的召唤。
    天人合一讲的是天理与人性之间的关系,知行合一讲的是知和行的关系本,身心合一讲的是人的行为要符合天道。天人合一与知行合一揭示的是真相,身心合一则是按照真相修炼的崇高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理解《易经》?如何理解“知行合一”和“天人合一”?你有怎样的深度解释?
【推荐】荀子《天论》新解——兼与王阳明天理学说比较 | 贾庆军
知行天人合一
丁为祥 | 从“虚气相即”到“知行合一”——宋明理学“天人合一”主题的展开、落实及其指向
风水中天人合一,“天、地、人”三者的关系
人生的三大精神境界,既“天人合一”、“身心合一”,“知行合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