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有文化VS 没文化

'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这句话被认为是作家梁晓声先生说的,我查到的结果可能是源于一篇文章。梁先生到法国访问,一次风雨中行车,前车卷起的泥泞飞溅到他的车上,一段时间后,前车居然停下来,要让后车行在前面,前车的主人给出一个理由,就是,自己的车上还有两个孩子,不能让孩子看着家长这么不体谅后车,所以要让后车轮换到前面,这是一种“公平”。

这篇文章后面就引述了这样一段文字,关于文化:'文化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引述之时,并没有说,此论是梁晓声先生对文化的定义。

引述这段文字的人没有注明出处,后来有人说是画家陈丹青说的,还有人说出自张荣寰文化论。

无论是谁写的说的,这样的文字都可以说非常精辟,但如此精辟的文字,慢山大叔认为,此定义可能释错了概念,我们只要稍加改动,就会发现问题:

'文化教养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或者:

'人文关怀是植根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 

而文化,则是一个更为宽泛的概念,甚至文化与文明一样博大无边。我们说中国文化,指的是中原文明,我们说西方文化,指的是西方文明。

有时,文化则指文学艺术领域,譬如,中国文化史,西方文化史,其内容不会侧重其文明史,而主要写作内容是文学艺术传统。

 文化首先是对象化、符号化,人类结绳纪事,是文化,在龟甲上写字,也是文化,泥版上写字或石头上刻字,都是文化,它是把内在的东西,对象化、外化到物质上,不仅是为了自己的记事,也是为了让别人能看到,所以,文化首先是符号化,具有实用功能(动物似乎没有文化能力)。

其次是感化,中国文化特别重视感化,以情感人,文以载道,文化要有真理价值与情感价值,通过文化,感化天下,化育人民,使天下人都通情达理,成为文明人,成为有文化的人。文化是多元的,但文化在情感价值上,却有一致性,西方人觉得美好的,东西人也会欣赏,文化因此也是一种审美唤醒。(中国传统文化偏重伦理文化,重道德意识,而西方文明则更重哲学逻辑,求真,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

 

当我们被骂没文化,或有人被骂没文化时,这句话意味着什么?

其一,是一个人没有人文历史知识,缺知识常识,哪些是文化知识类常识呢?譬如中小学课本中的那些历史知识,还有一些成为新常识的文化信息。

其二是,指一个人不懂文化常理,先有家还是先有国,当然是先有家,家因此比国还要重要,正是因为家是社会细胞,才构建成为国,而人是国家的主体,所以人权应该是政权的核心价值,如果不能保障基本人权,政权的存在就没有合法性。国家的发展与繁荣的核心,都是为了人权,而不是为了强大或为了某种其它外在的政治目的。

其三,“没文化”指一个人没有文化审美趣味,对文化艺术不感兴趣,无法欣赏艺术之美。有人质问毕加索:为什么你把我们女人的手臂画的这样长?(老毕回答:太太,这不是你们女士的手臂,这是我的画),这样的质问,就是没文化。

再往高处说,“没文化”,就是指一个人没有文化教养与人文关怀了,文化教养的自觉就是把与陌生人之间的和谐与关照,看成自己的内在需要,这不是做给别人看的,而是内心的情感自觉(自己的行为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这与文化有关吗?当然啦,因为它是人的行为的外化对象化,它基于人的情感,又会影响到其它人的情感,这些行为表现出来后也是一种符号,一种象征,我们要通过这些行为象征,来证明自己有文化教养与人文关怀。

多说一句,中国的儒家文化与西方的基督教文化,传播的道德理念多是文化教养与人文关怀。只是基督教文化有神圣性支撑与民间组织性延续,而儒家文化把其权威性与组织性,都绑架在皇权与官员身上,所以,皇权与政权倒台之时,儒家文化随之受到重创或烟火难续,不能有实质性的传播与对社会的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浅议人之教养
[转载]议论文创新结构之先破后立
文人画,文人情感的载体
中国老规矩,这就是教养!
“以人为本”理念下的人文关怀
文人画家的人文关怀与品格取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