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原创 | 翻转课堂究竟要翻转什么?
userphoto

2022.08.23 河北

关注

教育圈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每过一段时间就会流行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比如“七步教学法”,“积极教学法”,“翻转课堂”,不出意外没过多久又要出现一种更先进的教学模式了。

这些教学模式有一个共同特点,刚开始时声势浩大,大家都以使用这种教学方法为荣,可是没过多久就没什么动静了。这不,现在几乎没人在聊“翻转课堂”了。

这些教学方法太容易过时了,还来不及研究清楚它们,它们就已经不流行了。它们过时的原因有很多,或许是它们主要停留在教学形式的创新上,并没有解决最根本的问题;或许是因为人们只为图一个新鲜感,并不打算把它们应用到教学中。

其实,教学嘛!很简单的!万变不离其宗,它核心是“学”。把“学习者”和“学习”放在教学最重要的位置,自然就能把教学搞好。

几年前(我忘了是什么时候),岳母刚买了一部智能手机,她想学习一下微信的新功能——给别人发红包,于是让我的妻子教她。

我妻子接过手机给她示范了一遍,但是她打开微信后就不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我妻子又完整地示范了一遍。不过,这次我岳母卡在了输入金额的环节,她不知道要怎么输入金额。我妻子再次伸出援手,仅用了2秒钟就解决了问题。接过手机后,岳母琢磨了一会,然后问道“接下来我该怎么办?”

“这么简单的操作,我都教你两遍了,你怎么还是学不会?”我妻子开始抱怨道。最终,这次教学不欢而散……

岳母想换一位“老师”,于是找到我。我让她自己拿着手机亲自去操作,当她遇到问题时我会鼓励她按照自己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没做对就鼓励她使用其他方式再尝试一次,只有当她完全不知要怎么办时,我才会告诉她答案。通过这个小小的改变,她居然在较短的时间内学会了使用微信发红包。

妻子的教学方法和我的仅有一点区别,妻子在教学时手机一直在她手上,而我在教学时手机一直在岳母手上。

还好我岳母学的只是一个简单的小技能,要是岳母打算学习一项比较复杂的技能,那我妻子肯定要忙得不可开交。她要提前跑图书馆,查阅各种材料,询问周围的能人,自己亲自做实验,还要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整理成PPT,找一个适合讲PPT的地方,尝试将PPT上的内容解释清楚,还要绞尽脑汁设置考题。她会成为此次教学中最成功的“学习者”,而作为“学习者”的岳母依然什么都学不到,因为除了听讲她什么都没干!

现在的教学现状有点奇怪,“授教者”一直处于最佳的学习环境中,而“学习者”学习环境却远不如前者。

有一天晚上11点半,我备完第二天的课路过学生自习室,发现里面已经没有人了,学生宿舍也已经熄了灯。此时,我开始意识到一个问题,好像“学习者”和“授教者”发生了错位,按理来说学生作为主要的“学习者”,此刻更应该出现在这里的人是他们。

这个问题进一步延伸,你不难发现一个问题:好像一直以来教师投入的学习时间要比学生多。以宝马教学为例,我们备课的时间通常是授课时长的3倍,也就是说上1个小时的课,我们需要花费3个小时去准备。那相当于对于某个知识点,教师将拥有4小时的学习时间,即备课时花了3小时,讲课时花了1小时(教人别也是一种学习方式)。而对于学生而言,大多数时候他们只投入了1个小时去学习这个知识。我们都知道一个简单的道理,当学习效率一致时,学习时间决定了学习的结果,谁投入的时间多,那谁的收获就大。教师的学习投入时间是学生的4倍,那老师的收获会明显比学生的多。

除此之外,教师在学习中具备很多压倒性的优势,这些优势是学生非常需要,但又不具备的。比如,学习渠道。在现在的教学模式里,学生学习渠道少得可怜。在课堂上,学生通常是不允许自由交流,不允许自由使用手机的,老师就是学生的主要学习渠道,老师讲什么只能听什么,老师准备了什么内容就只能学什么,你想在老师讲课过程中掏出手机查阅资料或和同桌讨论一下,那老师一定有办法让你知道不应该这样做。老师主要是课前学习,学习渠道是没有任何限制的,他们可以上网学习、可以问同事、可以查阅各类教材、可以自由地使用各类教具,能够获得充足的信息,也更容易获得自己所需要的一手信息。

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教师作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渠道,但最有条件使用这个资源的人并不是学生,而是教师自己。教师使用这个学习资源时有两个优势:一个是数量优势,一个是互动优势。我们先看数量优势,比如一个学校的物理教研组有10名老师,那最终每个班的几十个学生将只分到1名老师。可老师不一样,其中1名教师可以随时请教其他9名教师,相当于每名教师都能分到9名教师。而且老师之间彼此比较熟悉,互动起来要更方便。比如我在学习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请教办公室的同事,可以晚上十点半给办公室里的老师打电话“有个问题我没弄明白,你教我一下呗”。如果你是一名学生,需要你在晚上十点半给任课老师打电话“有个问题我没弄明白,你教我一下呗”,你好意思这样做吗?

再比如,现在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激发老师的学习动力,而不是学生。在很多时候,老师和学生需要学习同一个内容,只是学习的时间点不一样,教师主要学习时间集中在课前、课中,而学生主要集中在课中、课后。虽然学习同一个内容,但两者的学习动机完全不同。老师学习这个内容,是因为上课需要(工作需要),有可能明天上课就需要使用这个知识点,这是一件很确定又紧急的事,所以教师通常能拥有充足的学习动力。

相对而言,学生学习这个内容主要是作为知识储备。知识储备的意思是可能在以后工作中用得到,也有可能一辈子用不到,反正不确定用不用得到,也不是马上要得到。他们可以学成,可以随时放弃,反正对他们短期的学习生活不会有太大的影响,所以学习动力自然不如老师。学生学习这个内容还有一个用途,就是用来应付考试,可是同样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个内容不见得一定会考,而且又不是马上要考。如果为了应付考试,那只需要靠前突击两周就足够了,如此聪明的学生怎么会不明白这个道理!因此,即便设置期末考试、期中考试,也不见得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还有学习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记忆效率。记忆是学习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记住知识是理解知识和运用知识的前提。通俗一点来讲,学过就忘记了,那相当于没学。虽然记忆对学习而言很重要,可是现在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老师记忆,而不是学生。美国缅因州的国家训练实验室研究发现,学习者用听讲的方式学习,两周后可以记住5%的内容;通过小组讨论可以记住50%的内容;而重点来了,教别人能够记住90%的内容。大多数时候,老师是在教别人,学生则是通过听老师讲授方式来学习,知识保持率远没有老师的高。就算学生能使用讨论的方式学习,知识保持率也没有老师的高。

通过这几方面的对比,不难发现:现在的教学模式下最大的教学受益者是教师,而不是学生。现在的教学模式促使教师投入更多的学习时间,而且能在学习过程中能获得充足的学习动力,还能获得丰富的学习资源,关键是在使用最高效的记忆模式—教别人,能够记得比学生牢固。这些优势足以让教师成为了教学中的最大受益者。

相对而言,学生就不具备这么好的学习条件,老师具备的这些学习优势学生几乎都不具备。他们缺乏保障学习时间的体系,他们的学习时间可以是一个小时,也可以是零小时(可以上课都不学);他们缺乏激励学习动力的机制,他们可以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他们的学习渠道非常有限,几乎有教师就是他们唯一的信息源;他们在使用最低效的方式去记忆,即便学得再好,也有可能在短时间内将学到的知识统统忘掉。在这样的学习条件下,他们很难成为“成功的学习者”。

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有利于教师学习而不是学生。因此,我们需要翻转课堂,翻转“教”与“学”,让学生始终处于最佳的“学习”位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个性化教学
浅谈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可行性
微课:课堂,还是网络?(1.0版)
怎样引导学习者深度学习——伍永刚的答案
想象未来,未来大学与未来课堂是什么样子的?
现代中学信息技术教学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与运用知识的主人--向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