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廉凯民书法:碑帖融合,兼具方雄与圆浑之美

本期威海网文化名人,就让我们走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拙道书院院长廉凯民,一起欣赏他心慕情怡的笔墨天地。

廉凯民简介

廉凯民生于1968年,师从李松先生和于曙光先生学习书法,主攻北魏楷书,书法以劲健古雅为主攻方向。行书主攻二王信札,具时代气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拙道书院院长。作品入选全国第六届楹联展、全国首届临帖展、全国梨花杯魏碑楷书展等全国书法展。

廉凯民书评

转移多师 造化自然

——观廉凯民书法展后记

文/于曙光 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编辑部副主任、副编审、办公室主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研究部主任(副编审)、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我在中国书协工作多年,与凯民的两位老师交往甚笃。他启蒙老师是吕建德先生,现居北京,命运多舛之人,吹、拉、弹、唱,诗书印具佳,可谓是多才多艺,誉于乡里。谈吐高雅、行事仗义豪爽,倍受业内人士尊重。另一位是北京的李松先生。李松先生可谓是魏楷的专家人士。近些年,他潜心研究魏楷墓志,收获颇丰, 著书立说,讲授推广其《笔法研究》和方法。简单实用,子弟众多,不乏凯民这样传业、授道之士。

我和凯民在甲午之秋(2014年11月)共同举办一次师生书法展,其书法风格有李松先生笔法的活脱,也有吕建德先生的儒雅,合璧甚佳,厚而不滞。灵而不乱,继承与传承相得益彰,学习书法很重要的就是从点画用笔上去找古今一脉相承的规律。历代大家都很重视写楷书,要写好楷书,首先是打好基础,打好基础就是学好各种笔画,点、横、竖、撇、捺等等,不管是哪种书体、行笔必须自然,动作必须连贯。笔势要畅,势圆笔方,势方笔圆。整个动作象打太极拳一样。动作要有节奏,要合于自然。行笔要提中有按,按中有提,笔要留得住,杀进纸去,用笔尤其要注意起笔和收笔的地方。这些特点凯民都已做到了,而且做得较好。凯民比较注重临帖,这与李松先生的教学要求有关,一贯主张临帖要临的对、学得会、用的上、用的好,用的精彩和有个性。要有想法的去临,这正是临帖的作用,在临中创、在创中临,我很欣赏这一点。

从临帖展中看出他的临帖功夫、字形和主笔抓得准且好,有得其意忘其形的感觉,书写性好,这是难得可贵的。把生冷的笔画注入生命。把墓暮之气写出朝气,化腐朽为神奇。创作作品中,能有法源、有已意、有想法,坚持自己的创作思路,古朴与劲健相结合。只要思路正确,溯源竞流、广泛涉猎、吸取精华,会有更大的收获。

古人云:夫物速成则疾亡,晚就则善终。朝花之草,夕儿零落,松柏之茂,隆寒不衰。书法如酿酒,沉淀愈久,味道愈醇。希望凯民在今后的书法道路上,勿追时人,溯源经典;勿追名利,广布书缘。

心慕笔墨 情怡方圆

——浅识廉凯民先生的学书之路

文\辰舍

廉凯民先生自幼酷爱书法艺术,从儿时的兴趣到中年的痴迷,书法成了他一生的追求。长年累月,矢志不移。研读经典,临池不辍。

在学书上,廉先生崇尚经典与时代并举。一方面,他主张要固守经典,取法乎上,向古人学习,向优秀传统学习,做到千磨万炼、夯实基础。他对古人的解读具有渗透性,在研习碑学帖学的同时,坚持博览国学通史,将学识与天资融合贯通,浸染自身的文化素养,为其书法艺术注入生命的活力。另一方面,廉先生又很注重书法艺术的时代性。点和线是中国书画之魂,好的书法离不开点与线的完美结合。他认为大自然里的任何事物都是点和线的归纳体,如高空俯瞰下蜿蜒奔流的长江、黄河,足球场上激烈惊险的射门进程,烟雨天零零落落的各色雨伞等等,都可以悟到点、线的存在。作为书者,如果把大自然的这些美都写出来,那么书法的时代性就应运而生了,同时也为当代书法的创新发展开辟了无限的空间。

碑与帖各有其独到之处,碑帖融合是廉先生习书过程中坚守的一条探索之路。经过多年的学习与研究,廉先生认为学碑的优势是写出来的字气息佳、格调高,对自身个性的形成与发展有利。学帖的优势是写出的字富有节奏感、韵律感,写心写性,抒情意味强。有些人认为临帖、写碑是件很辛苦的事,而在廉先生的意识里,这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乐事。他始终牢记孙伯翔先生的教诲:先学唐楷求其则,遍学北碑奠根基,再学篆隶求其源,后学行草得其情。几十年如一日,他潜心砚耕,朝临暮写,乐此不疲。

“转益多师”是廉先生为自己制定的学习方法之一,即学习某一种碑帖的同时,还“穷源竟流”兼学相关的碑帖与墨迹,坚持走体系化的道路。近些年来,他将整个的魏碑体系作为自己习书取法的主法源。为了寻找自己个性化的语言和风格,掌握更多的技巧和表现方法,他广学北碑,强临强记。北碑用笔之主法,当属方笔笔法,他认为学碑必须首先要解决方笔问题。《始平公造像》的笔法技巧堪称“方笔之极则”,在临写时,他牢记孙伯翔先生归纳的四句话——奠其基、沉其气、强其骨、壮其怀。奠其基,就是要奠定雄强茂密之基;沉其气,就是要沉养正大之气、浩瀚之气、纵横之气,气是生命之源,只有把气养足了,生命才有活力;强其骨,就是要把字写得像钢打铁铸一样,突出线条的质感;壮其怀,就是把胸襟打开,心纳万境。只要对《始平公造像》笔法领略了,方笔技巧的难点就解决了。在《郑文公碑》的临写上,他力求把圆笔写得像锈铁一样,具有斑驳、锈蚀的感觉。针对康有为先生“圆笔用绞,方笔用翻”的说法,廉先生反复地揣摩和体会“切锋和翻锋”这一最为简洁便利的方法,做到笔形准,笔意足,动作干净利落。读廉先生的书法作品,令人深感其法源宽泛,既由法而来,又无比巧妙。

廉先生习书,用笔爽朗率意,轻松自然,加上他那灵动优雅的行笔动态,会情不自禁地将你带入他心慕情怡的笔墨天地。廉先生认为,碑学的本质是通过笔墨精神来表达或粗狂或秀美或劲健的气息。一味追求厚、黑、拙、大的风貌只是碑的一部分,而灵动、秀美、劲健、儒雅的风格更能代表晋韵的传承。在习碑过程中,他尽最大程度地还原书丹人的书写情景,透过刀法还原书丹本体笔法加之墨法的书写性。笔墨方面,锋芒聚散破气,墨色枯湿浓淡,线条轻重徐疾,富有弹性的软毫,笔性得以极致的发挥;结字方面,弃对称为对立,求均衡代均匀,变平直为钩弧,力舍幽雅追野逸,逾规矩而合古意,变形的可能性得以发挥,打破整饬严谨的仪仗气派,构造出千帆竟流的动感场景,一派天远地阔的气象。总之,在笔墨处理、结体布白、谋篇布局等方面,他采用综合而有意味的形式、曼妙的字形结构,构造出一幅幅“既出寻常视听之处,又在情理之中”的作品。正所谓“奇莫奇于此矣”。

功夫不负有心人,廉先生的书法成就在业内已早有名气,而犹在魏碑上更为突出。其碑体书法,严谨而不乏趣味,活泼而又不逾规矩,表现出魏碑气象浑穆、飘逸恣肆、点画峻厚、兴趣酣足的方雄与圆浑之美,写出了中华民族的宏伟气魄和正大气象,体现了中华民族历史的悠久与文化蕴涵的深厚。“苦不易得,得之便乐”,借用贺天健老先生的这句话,送给漫漫学书路上不懈追寻的廉凯民先生。

廉凯民优秀作品数据库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引碑入草”:于笔墨中见大美
中国书画收藏频道:墨含质朴舒奇势 骨韵互济气相生 ——北京画院书法家高信峰书法研究
程建国习书笔记:闲话刀法和笔法的关系
李志敏是谁?为何说是20世纪具有书法史价值的狂草大家
笔墨随心欲化蝶 意在苍茫润泽间
方笔是魏碑笔法之魂——论魏碑方横之书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