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北宋张择端为什么要画《清明上河图》?

北宋张择端为什么要画《清明上河图》?

吴钩

北宋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你一定看过了,那么你认为画家画这幅长卷的初衷为何呢?简单地说,画家为什么要画《清明上河图》。

中学课本会告诉你,《清明上河图》的主题思想是通过对北宋都城汴梁繁荣的经济生活与民俗风物的描绘,歌颂创造历史和社会财富的下层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嗯,这实在是一个非常老套的解释。

著有《同舟共济:<清明上河图>与北宋社会的冲突妥协》的曹星原女士则认为,“《清明上河图》有可能是神宗授意下对《流民图》不指明的回应。作品不动声色地表现了东京的百姓在清明时节的富足祥和之情,而非潦倒贫困之窘境。也或者《清明上河图》是由某个揣摩透了神宗心思的大臣令人所作,以讨神宗欢心。”

但著有《隐忧与曲谏:<清明上河图>解码录》的余辉先生却提出,《清明上河图》“深刻地揭示出了开封城的种种痼疾和隐患,具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画家的忧患隐于心中之深邃、其画谏现于幅上之委婉,仅为时人所识,而难以为后人所破。其意味深长,令细赏者不忍掩卷。” 与曹星原的见解可谓针锋相对。

《清明上河图》城外画有一个高台,余辉先生指出,这是宋代东京城的望火楼:“画中惟一的望火楼已摆上供休闲用的桌凳,楼下无一人守望,传报火警的快马不知在何处。” 认为这是画家在暗示东京城消防设施的荒废。

然而,《清明上河图》中的这处高台,形制跟《营造法式》规定的望火楼构造完全不一样(按《营造法式》的标准,望火楼由砖石结构的台基、四根巨木柱与顶端的望亭三部分组成,是塔状的建筑物),也跟南宋《西湖清趣图》描绘出来的望火楼造型迥异。显然,这并不是望火楼,而是一处供市民登高望远、饮酒作乐的亭台。辽宁博物馆收藏的明代仇英本《清明上河图》也画有这样的亭台。

(张择端《清明上河图》中的一处高台)

(左:据《营造法式》记载绘制的宋代望火楼剖面图,转引自刘涤宇《北宋东京望火楼复原研究》;右:南宋《西湖清趣图》描绘的望火楼)

(仇英版《清明上河图》中的亭台)

再比如说,《清明上河图》上的城门不设任何城防工事,没有驻兵,倒是在城门内侧布置了一间税务所,向过往商人征收商税。余辉先生据此认为,这一细节“真实地反映了宋徽宗朝初期已日渐衰败的军事实力和日趋淡漠的防范意识”,以及“沉重的商税”问题 。但是,如果换一个角度来看,我们也完全可以说,张择端其实是用画笔说明宋代东京城的开放性与宋政府对于商品税的重视。

我想说的是,余辉先生的研究是有内在缺陷的——因为从一幅山水画、风俗画,很难准确地还原出画家的曲折意图——除了那种意图非常明显的图画,如北宋郑侠的《流民图》、今天的时事讽刺漫画。企图指出《清明上河图》的作者是为了讨皇帝欢心,还是向皇帝提出曲谏,都是后人的臆想罢了,不可能得到周密的证实,除非你能起张择端于九泉之下,请他亲口说说。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觅画记】张择端:本工其界画,尤嗜于舟车、市桥、郭径(下)
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余辉揭秘:《清明上河图》“曲谏”宋徽宗关注社会危机
解开《清明上河图》的历史密码
比真迹更“真实” 比真实更真诚
《清明上河图》现存竟然有30多幅,故宫藏画为什么可以脱颖而出?
《清明上河图》创作之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