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声律启蒙精解第五讲: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

声律启蒙 二冬之二

明对暗,淡对浓,上智对中庸。镜奁对衣笥,野杵对村舂。花灼烁,草蒙茸,九夏对三冬。台高名戏马,斋小号蟠龙。手擘蟹螯从毕卓,身披鹤氅自王恭。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解析】

上智 上等的智慧。

《后汉书.卷五十六.王龚传》:“以明府上智之才,日月之曜,敷仁惠之政,则海内改观。”

中庸 儒家的道德标准,待人接物不偏不倚,调和折中。另一种意思则是指才能一般的人。但此处的意思应该是前者。

《论语·雍也》:“中庸之为德也,甚至矣乎!”

这两句的对应,其潜台词就是宣扬中庸之道即上等的智慧。

镜奁(lián) 妇女梳妆用的镜匣。

[唐]杜甫《往在》诗云:“镜奁换粉黛,翠羽犹葱胧。”

[唐]崔融《则天皇后挽歌二首》:“镜奁长不启,圣主泪沾巾。”

衣笥(sì) 盛衣服用的方形竹器。

这两句的对应,因为这两件物事都容易“睹物思人”,尤其是用于怀念女性。应该源于南唐后主李煜为悼念已故的大周后所写的《挽辞》:“玉笥犹残药,香奁已染尘。”

野杵(chǔ)村舂(chōng) 村民用木棒舂米。杵:捣米或捶衣用的木棒。舂:用木棒捣去谷类的壳。

[唐]孟郊《闻砧》:“杵声不为客,客闻发自白。”

[唐]杜甫 《村夜》:“村舂雨外急,邻火夜深明。”

[唐]李商隐《归墅》:“渠浊村舂急,旗高社酒香。”

砧杵钟舂都是诗词世界里的熟面孔,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能通过捣撞击打发出连绵、单调、有节奏的声响,引发听者的心灵共鸣,或思乡,或念人,或悲秋……以此入诗,亦能为静态的文字,增加声音的“插件”。

花灼烁 繁花光彩明艳的样子。

[唐]李白 《拟古十二首》:“清都绿玉树,灼烁瑶台春。”

[唐]吴筠 《步虚词十首》:“碧津湛洪源,灼烁敷荷花。”

草蒙茸 草叶蓬松杂乱的样子。

[唐]李建勋《春阴》:“未放草蒙茸,已遣花萧索。”

[唐]孟郊《寻言上人》:“竹韵漫萧屑,草花徒蒙茸。”

[宋]胡宏《雨急》云:“雨急落花零乱,风微吹草蒙茸。”

这两句的对应虽然说不上有特别的深意,却是有着特别的技巧。那就是“同旁对”,“灼烁”是同为“火”字旁的词,而“蒙茸”则是同为“草”字头的词。不注意这一点,比如“花灼烁”对个“水温柔”,词性倒也对得上,但显然就少了这层趣味。

再宕开一笔,顺便再介绍一个很有趣的同旁古对,以加深印象:

琴瑟琵琶八大王,一般头面;魑魅魍魉四小鬼,各样肚肠。

九夏 因夏季有九十天,故谓“九夏”。

[唐]李世民《赋得夏首启节》:“北阙三春晚,南荣九夏初。”

三冬 因冬季有三个月,故谓“三冬”;或指冬季的第三个月,即十二月。

[唐]杜甫《遣兴》诗云:“蜇龙三冬卧,老鹤万里心。”

台高名戏马 公元前206年,项羽灭秦后,自立为西楚霸王,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于城南里许的南山上,构筑崇台,以观戏马,故名戏马台。虽然项羽后来在楚汉相争中一败涂地,但戏马台却成为西楚霸业千古雄风的遗迹。

斋小号蟠龙 《晋书·刘毅传》记载:东晋权臣桓温修了一个精致的斋舍,还在墙上画上了龙(其不臣之心亦如司马昭啊),号称“蟠龙斋”。后桓温独揽朝政十余年,操纵废立,有意夺取帝位,却终因第三次北伐(就是攻打金庸小说中,姑苏慕容家想复辟的那个燕国)失败而令声望受损,受制于朝中王谢势力而至死未能如愿。

后来,桓温之子桓玄“子承父愿”,建立桓楚政权以篡晋,东晋大将刘毅起兵讨伐桓玄,打下桓玄的地盘后,也住进了蟠龙斋。还得意洋洋地宣称,自己的小名就叫“蟠龙”。看上去,桓温修的这斋舍,倒是为刘毅做了“嫁衣裳”。可惜,这冥冥中像是为其定制的斋舍,却像是个“野心家的凶宅”,在复国大功中仅次于刘裕的刘毅,此后因不服于刘裕,骄狂过度,拥兵自重,故被刘裕所攻,兵败自杀。

高台也罢,精舍也好。其实,得以留名的,并不是戏马台本身有多高大,蟠龙斋内里有多精巧。而是因为建造它们的主人,所拥有过的皇图霸业,壮志野心。它们才得以作为一个符号,在文化世界里延续着生命和名气。它们的存在,也如同一个警示碑,提醒着:“想做皇帝的人不少,能如愿的却很少……”

手擘蟹螯从毕卓 毕卓,东晋官员。字茂世,新蔡鲖阳(今安徽临泉鲖城)人。历仕吏部郎、温峤平南长史。晋元帝太兴末年为吏部郎,因饮酒而废职。卓尝谓人曰:“得酒满数百斛船,四时甘味置两头,右手持酒杯,左手持蟹螯,拍浮酒船中,便足了一生矣。”

晚唐著名诗人杜牧曾有《遣怀》诗云: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由此看来,杜牧亦似追循魏晋前人意趣。

身披鹤氅自王恭 东晋大臣王恭,官至前将军、青兖二州刺史,曾先后两度起兵讨伐朝臣,但在第二次起兵时因刘牢之叛变而兵败,后被捕并被处死,死前仍坚持自己起兵之出发点是忠于朝廷。死后家无余资,为时人所惜。桓玄执政,追赠王恭为侍中、太保,谥曰忠简。

王恭少年即有美誉,曾经有一次乘高车、披鹤氅裘涉雪而行。被年少的孟昶(日后的五代后蜀国君)看见,孟昶羡慕不已,感叹说:“此真神仙中人也!”

孙元晏《晋·王恭》诗赞曰:

春风濯濯柳容仪,鹤氅神情举世推。

可惜教君仗旄钺,枉将心地托牢之。

这两个典故的对应,实则是两个极端的代表相对照。前者是懒政不作为的官员,后者则是过于忠君敬业的干部。可惜,二者都没讨得好。前者是丢了职位,后者更惨,是丢了性命。看懂这两个故事,再回过头去读开头两句,“上智对中庸”,或许更能体味出作者“中庸之道才是上等智慧”的劝告苦心吧?

五老峰高,秀插云霄如玉笔 形容险峻高耸的五老峰,像是插入云霄中的碧绿玉笔。

五老峰,顾名思义,就是像五个老者并肩而立的山峰。这样的山峰,神州大地上还真是不胜枚举,仅是不完全统计:山西运城永济、山东曲阜尼山、湖南靖州、福建厦门、江西省九江市庐山景点、黄山等地,都有叫“五老峰”的山峰。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妄断。只好以傍大款的心态,姑且将之视作唐代诗仙李白曾经结庐读书,并写诗赞之的庐山吧。李白《望庐山五老峰》诗云:“庐山东南五老峰,青天削出金芙蓉。九江秀色可揽结,吾将此地巢云松。”

三姑石大,响传风雨若金镛 金镛,金属铸就的大钟,古代的一种乐器。

武夷山换骨岩北面有石三块立于岩巅,即人们所说的三姑石。

相传宋治平年间,崇安大旱,田土龟裂,禾苗枯焦。有一天,武夷山农人在换骨岩下灌田,忽见三位道姑打扮的女子沿山径走来。她们见农人们灌田辛苦,便招农人上前,授以小葫芦和秘诀后便飘然而去。农人如法施行,顷刻间,乌云密布,大雨如注,救活了枯焦的禾苗。后来乡人为纪念这三位仙姑,便将换岩骨巅上的这三块巨石唤作为'三姑石'。

【课后作业】学以致用,来对个对子吧:

皇图霸业随云散,

下联请——

【广而告之】

一水诗塾精讲《声律启蒙》,每周一、四更新。原创首发今日头条。如果觉得对您的胃口,记得点击标题下的“一水诗塾”订阅哟,免费的优质国学家教等您领回家!

【往期回顾】

声律音韵美到窒息的蒙学妙品,还不快收藏了教孩子去?

声律启蒙第二讲:一段韵文76个字,竟然藏了这么多故事?!

声律启蒙精解第三讲:听韵文,讲故事,读懂名句长姿势!

声律启蒙第四讲:猜猜,这段韵文我又会给你讲几个故事?

(特别提醒,因为神秘难解的系统问题,第四讲虽然显示“已推荐”但推荐数却为0,很多朋友可能没看到,如果对这个系列讲座感兴趣,不妨在此点击这颇多看点的一期内容)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学启蒙】《声律启蒙》二冬(四)
《声律启蒙》精讲(5)
《声律启蒙》+《笠翁对韵》 卷上·二冬2
《声律启蒙》全文翻译及详细解读5
《声律启蒙》【二冬】
声律启蒙 || 如此美妙的文字,还能学写诗和作对,赶快读起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