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非常经典)


公元1085年1月1日,司马光花费15年时间,与其他史学家一起编纂的《资治通鉴》终于成书。《资治通鉴》共294卷,上起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下至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年),记述了整整1362年的历史,是中国史学和世界史学上不朽的辉煌巨著,为后世史学家所推崇。宋神宗“以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赐名《资治通鉴》,赞扬司马光“博学多闻,贯穿古今。



除了是史学家、文学家,司马光同时也是一位政治家,与他同时代的王安石,几经起伏,却始终保持君子之交。


私下里,司马光与王安石是朋友,在各自的文集中,有许多互相唱和的诗赋之作。但在庙堂之上。司马光与王安石又是死对头,彼此都不认可对方的执政方针。因为倡导变法,得到皇帝大力支持,第一回合王安石获胜,取代司马光成了宰相。

王安石大权在握,皇帝问他对司马光的看法,王安石反而大加赞赏,称司马光为“国之栋梁”,对他的人品,能力,文学造诣都给了很高的评价。

而丢了官职的司马光刚好落得清闲,专心致志去整理他的《资治通鉴》。

当上宰相的王安石,在皇帝的支持下大刀阔斧的坚持变法,推行新政,但是包括司马光在内的很多守旧派,都表示坚决反对变法,维护旧制。司马光给王安石写了两封长达一万多字的信,告诫他不要推行新政。然后又以3000多字的《与王介甫书》写与王安石,全面否定变法。王安石则以不到400字的《答司马谏议书》作为回复: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以受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避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整篇文字逻辑严密、论点明确,理足气盛,斩钉截铁,反倒是把司马光的长信批得体无完肤, “以少胜多”。




在“变法”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诸多问题,于是反对派在各路王公贵族的支持下,开始不断要求废除新法,赶走王安石。皇帝开始动摇,王安石最终辞去宰相一职,退居江宁半山园。司马光被重新任命为宰相。见王安石被迫辞职,很多人跳出来添油加醋说他的坏话。反观司马光,完全没有在意自己当年因为王安石丢了官职,而是恳切地说:王安石嫉恶如仇,胸怀坦荡忠心耿耿,有古君子之风。陛下万万不可听信谗言。

正如著名学者陈寅恪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年之演进,造极于宋之世。”据《避暑漫抄》记载:宋朝开国皇帝赵匡胤曾勒石铭文告诫子孙:“誓不诛大臣、言官。”此后北宋的几代君主都是积极听取大臣、官员的意见,言路畅通,政治清明。虽有赏罚,但在处置时都会留有余地。通常是降职到地方当官吏,没有“一棍子打死”。所以很多被贬的官员,后来又得以恢复重用。因此北宋政坛涌现出很多杰出的政治家,无论是今天的主角司马光、王安石,或是彼时的寇准、包拯、范仲淹等。那时的北宋,真可谓人文鼎盛,灿若群星。

除了时代的昌明,两位大家的品质也是让人赞叹。

有道是文人不相轻。司马光与王安石,在政治上是对手,但在学问上是朋友。王安石先于司马光逝世,时任宰相的司马光,感到悲伤和惋惜,曾叹息说: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建议朝廷对王安石葬仪“宜特加优礼”。

最终,司马光坚持“怀民以仁、以民为本”的观念,勤政为民,深受民众爱戴,成为我国历史上的贤相,名垂青史;王安石以“为天下理财、富国强兵”为理念,锐意变法,励精图治,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改革家,为后人仰慕,享有盛誉。


正所谓“君子之交,和而不同”。我们的关系很好,敬重彼此的人品,但是,并不代表一定要同意对方的政治主张。反过来,我们反对彼此的执政理念、方法和手段,也并不意味着否定彼此的个人道德品质。


这正是君子的做人原则。彼此尊重不仅仅体现在相互之间关系密切,更重要的是尊重并允许对方发出不同的声音。唯其如此,思想才会自由,社会才能进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与司马光的君子之争
君子之交,和而不同!
司马光:不贪财不好色 一生就撒过一次谎的宰相_
司马光:不贪财不好色 一生就撒过一次谎的宰相(3)
司马光和司马懿的关系 司马光是司马懿后人吗
100位中国历史人物(59--6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