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日本印象(六)

       六、11月30日,晴,5-15度,参观大阪市仁德天皇陵、大阪城公园、丰国神社、南港、心斋桥和道顿堀;奈良市公园和东大寺等。住宿堺市大道筋酒店。

       今天又是大晴天!日本天亮很早,凌晨5:30窗外己见日出。早晨机会很难得,于是我便决定到仁德天皇陵去看一下,虽然有3公里路程,行程较远,但抓紧时间还是可行的。

       (上图:晨光下的朝日寺)

       我从酒店出门,沿大道筋路往南,经御陵路往东,约20分钟左右便跑步到达了天皇陵区。

       (上图:御陵路边上的一座寺庙)

       由于时间尚早,陵区还没有多少游人。

       进入核心区域后,我沿着神道往北走,穿过两道壕沟,来到了大鸟居近处,游人到了这里就不能再往前走了。站在这里可以观看皇陵全貌。

        (上图:陵区介绍栏)

       仁德天皇陵其正式名称为“百舌鸟耳原中陵”,位于堺市大仙町。这座前圆后方的古坟异常巨大,南北全长约486m,后圆部直径249m,高度约35m,前方部分宽度305m,高度33m,外部环绕三圈水道,护卫森严。整个陵区东西660米,南北850米,总面积达48万平方米。沿着陵外道路走一圈为2.8公里,据说这是日本乃至世界最大的前方后圆坟。

     (上图:茂林掩映下的仁德天皇陵)

       陵墓由三重濠沟拱卫,四周安放有家屋、犬马、女子、水鸟等形状的埴轮(陶俑)和葺石。陵墓南边还有十多座大小陪葬墓,其形制和规模相当壮观。

       (上图资料:从空中俯看仁德天皇陵)

        陵墓区内文物丰富,据载1872 年时,已发现坟丘方形部分崩坏,露出了横穴式石室,内有石棺,棺外有鎏金铜甲胄、刀、玻璃器等;此外,还出土了铜镜、环形大刀和马铎等器物。

        (上图:天皇陵第一道濠沟)

       仁德天皇陵完全是用人工垒筑而成的。为了营建出如此庞大的陵墓,不知有多少人付出了多少劳动?据估算该陵所用总土方达 141万 立方米,以一天能动员两千人计算,至少需要十五年才能建成。如果再加上挖掘三重大壕和烧制2 万多件埴轮所需人力,则其天文数字当更加惊人。

       此陵虽宏伟,却是君王威权的产物。

        (上图:仁德天皇陵石标牌)

       陵墓建于五世纪初,宫内厅考查认定是仁德天皇陵寝。

       仁德天皇(313-399)系日本第16代天皇,别称大鹪鹩尊。在位期间,重视农业,曾疏通难波堀江,筑茨田堤,开和珥池,垦殖土地,使海内富庶,国势日强。外交上积极与东晋通交,力图在朝鲜半岛扩大优势。

        (上图:仁德天皇陵及入口鸟居)

        仁德天皇在位时,日本经济和文化都非常兴盛,国家首次完成了统一,天皇可以集中大量钱财来构筑自己的陵墓。从仁德天皇陵墓的规模上,我们可以感受到当时倭国的强盛与繁荣。    

        (上图:仁德天皇陵神道)

       仁德天皇陵已有近1700年历史,据考证,该陵内部从来还没有被盗过。由于缺少文字史料记载,此陵墓的主人是否就是仁德天皇,在日本学术界还存在争议。

        (上图:远眺仁德天皇陵)

        2018年日本政府对仁德天皇陵进行申遗,并组织专家对古坟河堤内侧进行了局部挖掘,收集了一些文物,但具体考古成果,官方至今没有公布。

        (上图:大仙公园北入口)

        仁德天皇陵在当地被称为”大仙古坟“。在陵墓南边,现建有大仙公园。公园原是陵区的一部分,有十多处大小陪葬墓遗址散落其间。作为千年遗迹,这些古墓均得到专门保护。

       (上图:公园内的孙太夫山古坟)

       大仙公园面积也很大,内有平和塔、绿之钟、日式庭院、黄梅庵、罗池、堺市博物馆、图书馆、与谢野晶子歌碑和武野绍鸥雕像等景点。

        (上图:晨曦中的大仙公园)

       日式庭院在公园西边,占地面积26,000平米,庭院虽不大,但建造十分精致,树掩亭台楼阁。风吹小桥流水,环境格外雅致。

        (上图:大仙公园日式庭院)

       堺市博物馆位于大仙公园中部,建于1980年。主要收集、保存和展示与堺市有关的历史、美术、考古和民俗资料。在所收藏的众多艺术品中,有观音菩萨铜像、漆涂太鼓形酒筒等3件属国家级重要文物。

       (上图:堺市博物馆)

       平和塔位于公园北侧,入口处有地球石雕映衬。塔呈矩形,由乳白方石垒砌而成,通高约50米,造型简约,肃穆庄重,寓意祈盼世界安定与人类和平。

       (上图:公园平和塔)

       大仙公园西南外还有一座古坟,称履中天皇陵。其陵规模也大(只比仁德陵小一点)。由于时间已到7点,回去还要走一段路程,故我没有再到该陵去参观。

       游览了天皇陵和公园后,我即快步回到了住宿地。

       (上图:公园内皇陵陪塚)

       到了酒店,匆匆吃过早点后,便与团友们一起,乘大巴车前往大阪、奈良景区参观。

       (上图:御陵路)

       大阪是日本第二大都市,城区面积223平方公里,人口269万人。大阪古时曾一度是日本首都,拥有四天王寺、吉大社本殿、难波宫和大阪城等名胜古迹。

       团队参观的第一个景区,便是市内著名的大阪城。

       (上图:前往大阪城参观的游人)

       古大阪城位于大阪市中央区的大阪城公园内,处上町台地,北临淀川水,居交通要津,是一座要塞式城堡。

       大阪城始建于1583年,已有近500年历史。该城多次毁于天灾兵祸,又屡次重修修建。今日之大阪城为1931年重建,其楼阁是以钢筋混凝土复筑而成的。

       (上图:大阪城东南隅橹旧址)

       大阪在明治以前写作“大坂”,意为大坡。因坂字可拆为“士反”,有武士叛乱之讳,因此明治三年(1870年)改名为“大阪”,大坂城也因而更名为大阪城。

       (上图:大阪城石墙)

       大坂城最初由战国时代大名丰臣秀吉所建。城郭周长约7.8公里,地处高地,坚固异常,有多重城郭和濠沟环绕。

       丰氏在营造大坂城时,倾注了不少心血。内城建有高达40米的五层天守阁,瓦上覆以金箔,富丽堂皇。他还修建有一栋活动式茶室,据说其墙壁、天花板、地板等皆由黄金打造,时人称之为“黄金茶室”。丰氏所居的奥御殿寝宫同样奢华至极,甚至其床头都以黄金雕刻作装饰。

        (上图:内城日式庭院)

       丰臣秀吉(1537-1598)是日本战国时代和安土桃山时代大名,是继室町幕府之后,首次以“天下人”称号统一日本的战国三杰之一。

       (上图: 丰臣秀吉雕像)

       丰臣秀吉虽出生卑微,但勤奋勇敢,足智多谋。1554年投奔领主织田信长后,他率兵东征西伐,立下汗马功劳。织氏死后,丰氏迅速夺得政权,并对岛内各国进行征伐,基本上统一了日本。

        (上图: 丰国神社入口)

       1585年丰臣秀吉担任关白,后任太政大臣,自称“太阁”,成为日本实际统治者。他建立了新的封建体制,确定士农工商身份。奖励新兴工商业,扶植城市发展。1588年颁

布刀狩令,收缴民间武器,实行兵农分离,加强了中央对地方控制。丰氏之政策具有划时代意义,对日本由中世纪封建体制向近代幕藩体制转化有很大推动作用。

        (上图: 丰国神社内景)

       丰臣秀吉统一日本后,其扩张野心迅速膨涨。他企图先占领朝鲜,然后进占中国和印度,进而称霸亚洲。1590年他写信给朝鲜国王,狂妄宣称:“吾欲假道贵国,超越山海,直入于明,使其四百州皆入我俗”。

           (上图: 武道馆)

       1592年-1598年,日本开始实施扩张计划,多次侵略朝鲜。曾占领汉城、开城和平壤,逼近中国明朝边境。但在中朝两国联合抗击下,日军损失严重,最后被迫停战求和。

       战争结局对丰氏来说无疑是一种致命打击,使得他一生功业化为乌有。1598年丰臣秀吉病故,死后数年,丰氏政权也被德川家康所取代。

       (上图: 丰国神社园林)

       丰臣秀吉当年精心所建的大阪城,早在1604年的一场战争中化为灰烬。直到1620年才由德川幕府重建。1868年幕府倒台后,大坂城再遭劫难。1931年后再次修复。

       二战时,大坂城遭美军空袭,除天守阁外,四周建筑均损毁严重。上世纪五十年代至九十年代,古大阪城经过多次全面修复, 才是我们今天见到的模样。

       大阪城现由内城和二城组成,两城均有石墙和壕沟环绕。二城周长约6公里,平面呈不规则五角形状。其实,幕府时期的大阪城还有外城,现外城已与市区融为一体。因此,今天的大阪城比原来的城规模要小些。

        (上图: 大阪城天守阁)

       大阪城现已辟为公园,尽管修建时代不长,但仍保留了不少丰臣秀吉和德川幕府时期留下的遗迹。公园内现有内外城墙、丰臣石垣、淀殿、本愿寺、樱花门、大手门、太平门和多见橹等古迹。还有天守阁、大明神社、丰国神社、西之丸庭院和历史博物馆等景点供人游览。

       (上图: 大阪城内濠沟)

       天守阁位于内城中心,是大阪城最高建筑,外观5层,内部8层,总高54.8米。城阁绿顶白墙,飞檐翘角,镶铜镀金,巍峨壮观。城阁内保存有丰臣秀吉木雕像、丰氏使用过的武器及绘画作品等。站在天守阁顶层可俯瞰大阪周围景色。

        (上图: 大阪城内石墙)

       天守阁始建于16世纪中期,在军事上起关楼和瞭望塔作用,同时也是城主政治权利和地位的象征。现在的天守阁建于1931年,是模仿丰臣时代天守阁外观而建造的。1997年政府对天守阁进行了重新翻修和装饰,使之更加雄伟和壮观。

       (上图: 从日式庭院处看天守阁)

       天守阁南边为一广场,广场东侧伫立着一栋黄褐间色大楼引起了我的注意。该大楼中间4层,两翼三层,底楼用花岗石装饰,楼顶城堡造型,弧形大门,狭长立窗,带有明显的欧式风格,与周边建筑完全不一样。一打听,原来此建筑系美军所建,1945年8月日本投降后,美军即在此设立大阪军事总部,用于监督、管理战败国相关事项。

        (上图:原美军总部大楼旧址 )

       丰国神社在大阪城南端。是为了祭祀日本大名丰臣秀吉而兴建的庙宇。神社内有参集殿、拜殿、币殿、本殿、神库和白玉神社等建筑,入口处耸立有丰臣秀吉青铜雕像。

       神社内茂林修竹,小径通幽,环境相当雅致。

       (上图:丰国神社鸟居 )

       在丰国神社东边,有大阪市修道馆(武术馆),再东则为石山本愿寺遗址。据说大阪城最初便是在石山本愿寺旧址上建造并逐步扩大的。

           (上图:大阪市修道馆 )

       大阪城不仅是大阪市最著名的对外旅游圣地,也是当地市民休闲娱乐的场所。在大手门入口处,一大群年轻人正沿着古城墙进行马拉松跑步比赛。尽管天气较冷,但他们仍穿着单衣短裤,充满青春之活力。

        (上图:在大阪城跑步的年轻人 )

        游览了大阪城后,导游带领团队来到了南港码头,这里建有宇宙广场和太平洋贸易中心大楼,里面设有购物中心和综合免税店,商品很丰富。在这里既可以进店购物,也可以外出观景,感觉很轻松。

        (上图:大阪市街景 )

       南港码头紧邻大阪湾,有数艘远洋货轮停泊,是大阪港组成部分之一。大阪港是日本重要港口,分为北港、内港及南港3个港区。码头泊位有39个, 岸线长11.5公里。1994 年货物吞吐量达9114万吨。大阪港还拥有日本最大的客运码头,有不少邮轮在此停靠。

       (上图:大阪市南港码头 )

       就地理而言,大阪港已和附近的神户港、尼崎港、堺港等连为一体,这些港口合称为阪神港,其年货物吞吐量约3亿吨,为世界特大港口之一。不过这些年日本经济似不景气,港区船舶有所减少,那种繁忙的航运景象已难见到。

       (上图:南港太平洋贸易中心大楼)

       在码头旁边,有几位老人手持鱼杆,正聚精会神在钓鱼。一位老人刚好钓起了一条小鱼,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上图:在南港码头边钓鱼的老人)

       近年来,日本人的平均寿命似乎越来越长,但人口增长却长期呈负数,这就造成较突出的人口老龄化问题。在大街小巷,随处都可见到日本老人的身影。

       (上图:南港防波堤)

       很多日本老人退休后,却喜欢选择继续工作来打发时光。

       我们在很多地方参观时,就发现有不少退休老人或担任交通督导,疏通来往行人;或带领中小学生旅行,协助维护秩序。甚至给我们团队开车的师傅中也不乏退休老人,其中有一位年龄已过75岁。导游解释:虽然这位师傅年龄偏大,但开车绝对没问题,因为日本对开大巴的司机每年都要进行严格体检和审查,不合格者是严禁上岗的。

        (上图:南港购物中心)

       在日本65岁以上的老人中,有超过20%的仍在工作,其银发劳动者比例是所有发达国家中最高的,每年政府也发适当补贴鼓励退休老人发挥余热。

       将自己主动融入社会,保持身心活跃健康,据说这是许多日本老人继续工作的主要原因。(未完待续)

送鲜花给信心

鲜花是虚拟礼物,无法提现

什么是鲜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走马观花游日本(12)
61. 我和朋友有个约
江户行游记(四)
近邻日本(4)——从京都到大阪
东瀛大阪城掠影
都是“坑爹旅行社”的功劳!日本十个名不副实景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