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邢国春秋
userphoto

2024.06.05 江苏

关注

引子

秋日多雾。

一马平川的北方大地,与天上灰色的云朵大开大合纠缠在一起,天地混沌。

我伫立在邢台西南葛家庄那片空旷荒凉的邢国墓地,置身于杂草丛生的荒郊野外,隐约乘着时空返程火箭的穿越,仿佛时间飞速倒流,我恍惚飘渺虚幻,一步踏入了“春秋无义战”群雄逐鹿中原的喧嚣战场,听到了弱肉强食,万里长风的呻吟、呐喊……

一、邢国之殇

《左传》卷六:春,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公元前635年(周襄王十七年)正月初一,空荡的城阙没了往日的喧闹。大年初一竟没有一丝生机。

天空耷拉着阴沉的脸,冷风嗖嗖,寒气逼人,厚重的城门张开黑黝黝的血盆大口,吐出一行人,疲惫顶着朔风,迎着暴雪,走出城外,没漆深的雪地,踏出一串深深的印痕。

邢元公憔悴的面色,却从骨子里透出一丝从容,高昂着头,不屑寒风呼号、刀骨削脸,走在队伍最前头,渐渐消失在弥漫飞舞的暴风雪中……。

立国四百年,传十世,历19位君王的邢国,终于嘎然而止。

这一天,公元前635年正月初一。

二、成周封邢

《竹书.纪年》:商祖乙九祀圮于耿,迁邢。邢台,始于商,盛于周。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王朝,立都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沣水东岸《诗经.大雅.文王有声》载:考卜维王,宅是镐京)。两年后,武王疫殁,儿子姬诵继位,是谓成王。姬诵继位之初,年纪尚幼才13岁,还不能即位履行周天子的权力。当时,拜周公旦为相,受武王之托辅佐姬诵摄政,行使天子的职权。

摄政期间,周公的权力十分大,掌管王朝大事。结果,引起成王的三哥管叔鲜,老五蔡度,老八霍叔处的不满。他们暗中联络被“监管”在殷墟的商纣王儿子武庚,一起发动叛乱,打着“清君侧”的旗号,向周王朝发难,实际上就是想武力夺取政权。最后,辅佐成王的周公旦,以天朝之威仪,统领军队取得胜利,毫无悬念平定了这次“三监之乱”。并乘势率军东征,扩疆辟域,在中原腹地的洛邑(今河南洛阳),建都成周。随后,周公精心制作礼乐,设立奖罚制度,可谓是殚尽竭力,競競业业,将朝政打理得井井有条,国运昌盛。

七年后,在成王20岁举行成人礼后,周公心怀坦荡地还政于成王,“周公吐哺,天下归心”,功莫大焉。

公元前1039年,成王在新都召开“成周大会”,论功行赏,天下大封。将功绩卓著、辅佐有功的公旦、召公、姜尚三人列为“三公”。成周大会“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此次分封扩大了周王朝的势力范围,确立了王室天下共主的地位,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将周文化从渭水之滨覆盖到整个黄河中下游地区,形成了诸侯对周王室众星拱月般的政治格局,使周王朝达到了空前的稳定和繁荣。但是,这种分封制在短期内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却为日后诸侯争霸,颠覆周王朝埋下导火索。这是后话。

这次分封,对“三公”的封赏相当殷厚:召公封北燕(今河北涞水县一带),公旦封于鲁(今山东曲阜一带),姜尚封于齐(今山东昌乐县营丘镇为都)。其时,“三公”继续留辅王室,未能前往各自封地赴任。召公派其长子堇(祖奭)前往燕地履职,公旦则遣长子伯禽赴鲁。缘于公旦摄政期间的忠诚和对成王的关爱与培养,成王在“成周大会”上特别给了周公丰厚的报酬。因为,当时周公长子伯禽与成王同龄,武王托孤后,周公将成王视为己出,在培养过程中给予极大的关怀。在以周礼教导成王时,经常把伯禽拿来做示范,目的是让成王能通过对伯禽的严格来明白父子、君臣、长幼的尊卑道理。如果成王有不明白或做不到的地方,周公不但不责怪成王,而是鞭笞、斥责伯禽,让成王体会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才好。成王与伯禽在共同成长过程中,耳濡目染和亲身经历了周公的严厉和对自己的关怀,在心中形成了对周公的感激之情。所以在“成周大会”上,成王对周公的感恩之心明显表现了出来。“周公八子,七子得封”。次子伯羽封于陈,三子伯瞵封于凡,五子伯龄(姬伯)封于蒋,六子伯翂封于茅,七子伯翅封于胙,八子伯翔封于祭,而将东隔卫运河与齐鲁相望、西依太行山和三晋毗邻、北通幽燕、南达黄淮,具有肩挑南北、承东启西、扼守北疆、拱卫中原的战略要地,也是自商祖乙迁都长达129年之久的富庶之地一一邢台,赐封给周公最钟爱的四子伯羿姬苴(靖渊)。

其中,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姬苴随父亲周公东征时,在太行山东(今邢台县境内)打猎时,看到山前的平台草地上有一头神牛坐北朝南而卧。回朝后,姬苴把这个神奇的事报告给成王。成王就命擅长卜卦的二伯父召公占卜。召公认为这是周朝兴盛发达、东移迁都的好兆头(也就是有了后来新都成周的缘故)。鉴于此兆是姬苴所报,在成周大会上,成王索性将邢地赐封于姬苴,既是对姬苴的褒奖,也是对周公的额外补偿。

由于周初的邢地是戎狄频繁活动的区域,肩负着阻止戎人东出太行,狄人南下骚扰周疆的重任,这里既与北方燕国遥相呼应,又和齐鲁晋卫接壤,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了加强联防机制,周王朝还赋予邢国能调动以上诸侯,具有征伐权的元侯国地位。《元氏铜器铭文补说》:邢侯在诸侯国中,主管王之命令,其地位显赫,仅次于成王之下。周礼《大戴礼记》曰:“郊止天子,社止诸侯,道及士大夫。”

邢国元侯国地位的重要表现,还在于成王给予极大的礼遇和优惠政策。《麦尊铭》《麦彝铭》都有详细记载:周成王册封姬苴(靖渊)为首任邢侯,丁亥日那天,欢送邢侯赴封国邢地就任,成王特召邢侯觐见。成王在辟雍宫隆重接待邢侯,礼仪完毕,成王携手邀邢侯登上红旗招展的彩船随王同行。终了,成王继续在辟雍宫全程陪邢侯休憇,并在宫中当庭宣布赏赐邢侯“省命剑”与臣属二百家,恩准邢侯“用典王命”,可按天子礼制建都,出行能使用王室的车马服饰,授于邢国有筑高台祭天的权利,并亲自当红娘撮合与齐联姻,娶姜尚之女井姜为妻。

在当时封建礼制十分严格,等级森严的阶级社会里,给与其极大的待遇,可见邢国的角色非同小可,元侯国地位的高人一等,其余七十诸侯望尘莫及。

三、邢侯搏戎

《臣谏簋》:惟戎大出汦,邢侯搏戎。

周朝时,中华民族有华夏和戎狄夷蛮的区分。南方为蛮,东方为夷,西方叫戎,北方叫狄。戎和狄主要分布在黄河流域以北和西北地区。

邢台是北方游牧文明与中原农耕文明的分界线,也是两种文明激烈碰撞的前哨阵地,她就成为了中原北方的安全屏障。

邢侯(靖渊)赴任后,建筑百尺高台(这就是古邢台的来历)祭天祀神,同时表明心迹,一定效法像自己的父亲周公那样,效忠周王朝,努力戍边,不辱使命,屏卫周疆。

邢侯忠心耿耿,恪尽职守,有效地阻止了北方戎狄对中原的侵犯,使周王朝北方战线安然无恙。成王多次给予奖赏鼓励,《邢侯簋》记载:“舍邢侯服,赐臣三品,州人、重人、庸人。”使邢国实力大增,统治的版图迅速扩展,其时的边境一度东至山东聊城,北部到达元氏,西界太行,南到滑县的广大疆域,跻身西周诸侯大国的行列。

戎狄是以游牧狩猎为主的部落,到了冬季猎物缺乏时,就频频入侵中原抢夺物资。他们居无定所,打一枪換一个地方,抢掠物资是心黑手毒,见到邢国大军跑得比兔子还快。长期以来,一直与戎狄冲突不断。

邢侯靖渊在位长达55年,是一部“御狄于国门之外”的壮丽历史。

著名青铜器《臣谏簋》就记录了成康之际,邢侯大败戎狄的一次战役盛况。

约公元前1020年,戎人再次入侵,甚至已进入腹地汦地(今河北邢台市隆尧县境内),邢侯闻讯,迅速组织联军前去抗击。命令一个叫作臣谏的士大夫担任总指挥,率领联军队伍驻守(亚旅)泜地。臣谏接到命令后,就禀告邢侯,他的儿子在前次作战中已英勇牺牲,请求邢侯让他胞弟诛的儿子入朝,继承他的官职爵位,以续香火。邢侯应允。

臣谏解决了后顾之忧,放手一搏,与戎人在汦地摆开战场。臣谏亲自驾驶战车,一马当先冲锋陷阵,在他的带领下,联军部队同仇敌忾,一鼓作气歼灭大量的戎人,并乘胜追击,一举将戎人赶回老巢。取得史无前例的胜利,使得戎人几十年后恐惧得不敢再入中原一步。

邢侯曾现场督战,目睹这一战役的过程,事后就命人铸《臣谏簋》,留下了“邢侯搏戎”这一重大历史事件。

四、文伯掌周

《穆天子传》卷一:古者为礼,皆有以先之。《传》曰:先进乘韦。天子使井利受之。井利,穆王之嬖臣。

公元前976年,西周穆王姬满登位,初期,迫切需要辅佐人才,穆王经利弊权衡和取舍筛选,钦点邢侯井利(文伯)兼任太宰,掌管王朝六军,与毛公班、毕公桓组成穆王时期执政班子的“三公”铁三角。

井公利雄才大略、处事果断、雷厉风行,与辅佐的执攻团队成员尽心尽力,将朝政大事治理得有条不紊,政治稳定、经济繁荣、世风和谐,打造出一个空前的穆王盛世。倒把穆王落得清静,闲睱无事了。穆王生闲竟心血来潮,决定出宫游玩,巡游天下。

公元前963年,穆王非要拉上井公利(文伯)随行,邢侯井利便将侯位传给姬俺,干净撇脱陪同穆王出游了。

姬俺接手侯位,任命邢瑠为邢国总理百揆,并将河间赐为邢瑠封地(邢瑠是中华第一位邢姓开姓祖,原邢侯历代君王嫡子皆为姬姓,庶子为邢姓。邢氏郡望河间由此而来。)

却说穆王一行周游列国,时长四年之久,行程九万余里,悠哉乐哉,好不快活。《穆天子传》载:周穆王一行曾到了西王母国的西域,他们在新疆和田游玩了四天,同文伯一起广泛考察当地玉石市场,采买万余件精美的玉石制品,装满了整整三辆马车。还下旨文伯犒赏当地的玉石工匠们,以示天子恩德。

“仲冬丁酉,天子东至雀梁者也。”公元前960年的十一月,穆王的旅游团队来到山西与河南交界的中条山分支山脉王屋山。这里草木茂深,气候适宜,野兽品种广、数量多,穆王兴致大发,就在深山老林安营扎寨,围场狩猎。

好环境引起穆王好心情。竟与文伯击掌立赌,比赛射兽成绩,约定“三日而袂”。时间到了,共猎获麋麂豕鹿四百二十只,得二虎九狼。面对丰硕猎物,穆王好生欢喜,当场就命令随行的厨师在山林中架锅熟之,乃祭于先王,后来大家就手撕口嚼,大碗喝酒、大块吃肉,痛快淋漓、不亦乐乎。

穆王旅途惬意愉快,乐不思朝,把朝中诸事抛在脑后,不掛心上。可把文伯急得寝食不安,多次暗示和提醒穆王收拾行囊,尽快回朝,不料穆王游兴未尽,总是说:不急,不急。把文伯的话当作耳边风。

孟冬辛亥(公元前958年10月),随穆王巡游的爱妃盛姬(郕国公盛伯的女儿),她那倾国倾城的金枝玉叶,受不了旅途的风餐露宿和舟车劳顿,竟一病不起而香消玉殒,命丧沂山的穆陵关上(《齐乘》:山顶有二冢,相传周穆王葬宫嫔于此,故大岘关因号穆陵关。)。穆王不得不中止行程回京,颁旨赐盛姬以王后的礼仪厚葬。举丧期间,邢侯姬俺与曹国侯曹仲君(曹平)相邀同来吊念。穆王曾以举丧期间,哀思过度、身体欠佳为由,对外宣称闭门谢客,一律不接见来京吊念的人员,连盛姬娘家的姬伯派来使臣也拒之宫外。

内史官将邢侯、曹伯来京吊念的信息禀报周穆王,穆王就指派太子姬繄扈前去替代接待,姬繄扈身着孝服,跪哭着迎接邢侯、曹伯二人,邢侯二人没有答拜太子,而是径直而入谒哭于庙。姬繄扈随后紧跟进入灵堂,跪在灵堂答礼之处。内史大夫,礼乐工师等两傍依序迎候。众人皆痛哭流涕,拭泪号,场面十分悲戚。邢侯、曹伯在盛姬灵前大礼三拜,以尽侯爵之仪。礼毕,太子姬繄扈恭送邢侯、曹伯于庙门外,并施大礼再三拜谢。

盛姬葬礼隆重举行后,穆王让井公利(文伯)转告对邢侯、曹伯的谢意,但邢侯二人执意非见天子不可,否则,就在京城不走。

穆王见邢侯二人心决,只得破例在宫中接见了二人,面谢二人的心意,并命执掌后勤的内史官,赠送丰厚礼物,以酬邢侯、曹伯盛情。邢侯、曹伯次日返程前,穆王特遣文伯与太子姬繄扈送行告别。

五、礼制卫道士

《左传》卷二.隐公四年:卫人迎公子晋于邢,冬,十二月,宣公即位。书曰:卫人立晋。

公元前721年,卫国的卫庄公(姬扬)很是喜爱小妾室所生的儿子州吁,而对于正室夫人庄姜的儿子姬完(后來的卫桓公)不待见偏爱。欲对王室的继承传统予以更替,就着意培养州吁,还将很大部分的兵权都交给了他,这样的做法,极大地助长了州吁谋权夺位的野心。

但在以石碏为首的众大臣力举中,卫庄公在严格的周礼约束下,在公元前720年,只得提前退休让位,很不情愿地传位给了姬完(卫桓公)。

而州吁觊觎王位已久,又手握兵权,很是不服气,就不经过卫桓公同意,越权私自联合宋、陈、蔡等国,对郑国发动战争来显赫自己的威风,树立威信,并以此来威慑卫桓公。

州吁小动作不断,逐步扩大权势,仅几个月的时间,就将立足末稳的卫桓公赶下台,篡位成功。

州吁的篡位成功是春秋第一人,是对周礼的严重挑战。篡位后,对卫桓公的党羽大臣实行清算,卫桓公的亲兄弟公子晋为自保,逃到了当国力強盛,在诸侯中很有威望的邢国“政治避难”。

州吁(卫前废公)对公子晋避难于邢国,向邢侯戴公提出严正抗议,要求邢国遣返公子晋。作为周礼传承的坚定捍卫者,邢戴公义正词严地指出州吁弑兄夺位的不义之举,是冒天下之大不韪、明目张胆地破坏礼制。理所当然地拒绝了州吁的无理要求。

公元前719年,卫大夫石碏组织实施推翻州吁的计划。设计让州吁去陈国加强联盟,趁机在途中杀掉州吁。当石碏在宫中提出这项建议时,州吁就疑心是“调虎离山计”,所以当堂委婉推脱。石碏就明确表示,派遣自己的儿子石厚与州吁同行,有了石厚这个“人质”,州吁便打消了顾虑。

石碏暗地里火速派人向陈桓公陈述卫国的实情,请求陈桓公深明大义,不与州吁为伍,配合卫国完成恢复礼制,制裁忤逆的计划。同时,对大将右宰丑面授机宜,伺机在路途上实施暗杀计划。

州吁在陈国趾高气扬、颐指气使,俨然一副霸主的姿态,对陈桓公评三道四、指点江山的。陈桓公忍着怒气,一味讨好州吁,让州吁心理上得到极大的满足,也就放松了防卫措施。

归途中,陈桓公将州吁送到濮水河边(今安徽黄河上游)假意惜别。殊不知,右宰丑与执行暗杀任务小分队的兵马都伪装成渡工,在河中央突发号令,将猝不及防的州吁和石厚等全部杀死。

旋即,石碏派使臣到邢国,迎接公子晋回国即位。“冬,十二月,卫宣公即位。”“卫人立晋,众也。”

邢戴公对当时还在邢国避难的公子晋待为座上宾,经常在朝中与公子晋同堂议政。公子晋回国前,戴公举行隆重的欢送仪式,在饯行宴席上,二人对酌痛饮,畅言今后两国友好往来,共同发展。并击掌立誓:邢卫世和,永不交战。

六、乱局迷踪

《左传.卷二.隐公五年》:曲沃庄伯以郑人、邢人伐翼。王使尹氏、武氏助之。

公元前718年,晋鄂侯去世,偏隅曲沃的庄伯(桓叔子)为了夺取晋国大权,就准备联合郑国、邢国一起去讨伐翼城(晋国都城,今山西翼城东南)。

当时,周王朝的周桓王也是昏了头,在这场晋国内政中拉偏架,派尹氏、武氏去帮助庄伯。

对是否答应庄伯出兵,邢戴公事先还犹豫不决,后来看到周王室都出兵了,很有成就感的邢戴公总想在诸侯中再风光一次,也就派兵与郑国一起参加了伐翼的战争。

联军兵强马壮,人多势众,翼侯(即晋侯,后称鄂侯)不敌,逃往晋国的随地(今山西介休县东)躲避。这时,诸侯们纷纷质疑周王室不偏不倚的政策,批评周桓王拉偏架的立场。

周桓王看到诸侯诸多不满,见势不妙,反过来又派虢国去帮助晋侯讨伐庄伯,郑国和邢国看到王室态度反转,就收兵回营。庄伯失去联军的支持,战斗失利,被迫退回曲沃。

由于邢戴公随风站队,轻率出兵,在晋国这一次内战中,选边站错队,被其它诸侯诟言,“赔了名声又折兵”。为了担责,邢戴公引咎辞职,传位给了七世邢侯姬廖。

七、同仇敌忾

《左传.卷四.庄公三十二年》:冬,十月己未,狄伐邢。

邢国自立国开始,长期与北方的戎狄征战。春秋之初,凭借元侯国征伐权的地位和周王室赋予的“王命用典”,率领联军多次大破戎狄。但是,由于后来中原诸侯忙着领土扩张,内部开始争权夺地,互相倾轧打起内战,发起国际纠纷(诸侯之间),加之周王室自己权力式微,诸侯们对王室的指令置若罔闻,统一战线实际支离破碎,接近瓦解。与之鲜明对比的是,戎狄在与中原的长期斗争中,不断汲收中原文化,使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有了強有力的发展,并懂得“团结就有力量”。于是以鲜虞氏为首的白狄与同族的鼓人、肥人、仇由人那些游牧国家形成结盟,并在北方建立强大的国家一一中山国,有了与中原诸侯、甚至周王朝较量的资本。再就是邢国在旷持日久与戎狄战争中,耗尽国力,缺乏其它诸侯的支持,与戎狄单打独斗中,渐落下风。

公元前662年,“冬,十月己未,狄人犯邢。”戎狄首领瞍瞒亲自挂帅,率2万精锐胡骑向邢国进犯,来势汹汹,攻城掠地,邢国疲于应战,节节败退,只得坚守邢台,顽強抵抗。

这场战争连续进行四个多月。公元前661年春(周惠王十六年.庚申),八世邢侯姬山(字叔颜)派出各路使臣,分别急赴各处告急求援。

此时的齐桓公姜小白,正在做着春秋霸主的美梦,忙于与赵、卫、蔡的交战,对邢国的求援置之不理,迟迟不答应派兵支援。弹尽粮绝,后援无果。邢国终因势单力薄,被迫弃城而逃。

此时身在齐国的邢国使臣坐立不安,想尽办法托关糸,走后门,找到了管仲。

管仲辅佐齐桓公,大兴改革,富国强兵,深得齐桓公的器重,对管仲是言听计从。管仲对齐桓公说道:“戎人、狄人,他们像豺狼一样,对中原虎视眈眈,他们的贪婪是不能满足的,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如果满足戎狄的贪图就如同服鸩毒自杀,何况齐邢是世姻关糸(历代邢侯多娶齐国公主为妻),唇寒齿亡,齐国怎能见死不救?”

这个关健时刻,周王朝也派遣信使来到齐国,传达了周惠王的命令(《诗.小雅.出车》说:天子发出简书,要求齐国等诸侯快速出兵援助邢国,遂服天子之命)。于是,齐桓公即刻率领宋、曹联军急驰邢国。

由于贻误战机,联军到来之时,邢台的城池已被攻陷。邢侯姬山正率众突围至聂北,见到齐桓公忙施大礼致谢。齐桓公率领宋、曹、邢联军马不停蹄直奔邢台。狄人闻讯,将财物抢掠一空,纵火焚烧了邢台而望风而逃,联军到來时,只见一片废墟。

邢侯看着断壁残垣、狼藉不堪的惨像,不禁仰面长叹:“寡人连个安身之所都没有了?”

齐桓公安慰说:“邢侯不必忧伤,寡人同宋伯、曹公帮你建城。”

狄人犯境攻城的时候,邢国百姓为躲避战乱,都跑到西山夷仪(今河北浆水、山东聊城一带),这里山高林密、易守难攻,邢国百姓又聚集于此,齐桓公就建议邢侯临时安顿在这里。邢侯姬山权宜有落脚之地,也就答应了。

公元前660年,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齐、宋、曹等国分摊财政,赈帑帮助邢国在夷仪建城立脚(《春秋.僖公元年》载:夏六月,邢迁于夷仪)。

在这场邢、齐、宋、曹等诸侯国联合抗狄的大型军事行动中,其实还有一个以志願军形式出场的私家军队的参与,也曾用鲜血谱写一曲可歌可泣悲壮战功,它就是祭仲家族的祭家军。

说起祭仲,人们比较陌生,但提起成语“人尽可夫”的典故,大家就耳熟能详了。

祭仲是周公八子伯翔的后裔,伯翔封于祭(今河南省郑州市祭城镇)。当时祭的封地很小,夹在郑、蔡两大国之间,公元前722年,被郑国东迁时吞食,但仍被封为食邑。到祭足(姬姓,因排行老二,字仲,故称祭仲)时,在郑庄公任内出任卿大夫,掌管郑国政权二十余年,庄公薨后,郑国内部政权更迭频繁,祭仲先后扶立和辅佐五位国君,在郑国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位高权重,很有话语权,是春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谋略家,冠以“春秋第一权臣”,在封邑内还能拥有私人军队的待遇,成为特殊的“国中之国”。祭仲在公元前682年去世,儿子姬踕(祭雍)继承了他的爵禄。

邢侯姬山派出使臣向郑国求援,郑文公认为郑国地处中原腹地,中间还隔着疆土庞大的卫国,受北狄侵害小,没必要兴师动众去趟这淌浑水,所以抱着麻木不仁、明哲保身的消极态度,推三阻四、迟迟不答应出兵。

而同为周公之胤的姬踕,对同宗邢国的遭遇心急如焚,经过深思熟虑后,决定由家将蔡子为统帅,带领一千祭家军去支援邢国。于是,就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支志愿军部队。

蔡子率领祭家军横渡黄河,挥师北上,剑指邢台,长驱直入邢国。此时邢台已被北狄攻陷,邢侯姬山率军民突围,已经撤退到了聂北,祭家军不知军情变化,继续前进,在距邢台百余里的“夷东三关”黑龙关上与北狄遭遇,短兵相接,双方就在黑龙关前激烈厮杀。

祭家军长途跋踄,没有得到休整和补充,仓促与北狄交战,区区千人的疲惫之师,那里是人多势众精锐胡骑的对手,仅仅几个来回,祭家军便失利,全军阵亡。统帅蔡子左冲右突,英勇搏杀,无奈寡不敌众,身负重伤,被北狄俘获。

在押解途中,蔡子趁混乱之际,挣脱绳索,钻入密林择荒而逃。人生地疏,不识路途,只得一路向西北方向狂奔。由于伤势严重,流血过多,在川河北岸边一个叫做井梁店的地方壮烈殉难。当地邢人得知他是一位前来帮助邢国打仗而战死的郑国将军,就冒着危险,将他就地盛殓安葬。留下的“将军墓”,就在现今邢台县井梁店镇将军墓村。

国破家亡,偏安一隅。邢国经此一劫,元气大伤,域土丢失大半,人囗锐减,昔日威风了得的元侯国寄人篱下,成为姜姓齐国的附庸,邢侯姬山悲愤交集,次年就含恨而逝。九世姬夯继位。

八、东山再起

《左传.卷六.僖公十六年》:冬,十有二月,公会齐侯、宋公、陈侯、卫侯、郑伯、许男、邢侯、曹伯于淮。

临危受命。九世邢侯姬夯在艰难的时候就任国君,深知道途荊棘,任重道远。立志光复邢国辉煌的姬夯,面对风雨飘摇、夹缝求生的局面,用敏锐的目光综观天下大局,审时度势:诸侯之间狼烟烽起,军阀割据,周王朝危如累卵,山雨欲来风满楼,已是岌岌可危。知耻后勇,自强求生。姬夯以一个政治家的智慧和抱负,领悟了弱肉強食的丛林法则,作出一个勇敢的决策,决定放手一搏,绝处求生。

于是,姬夯派出执政智囊团的核心心腹大臣、自己的三弟井弓,前往北狄中山国妥协媾和。

作为中原混战局外者的中山国,饶有兴趣隔山观火,眼看中原互斗愈演愈烈,乐享其成。对于邢国的求和,他们认为这就意味着戎狄渗透中原,达到收买人心,分化瓦解诸侯联盟,趁乱火中取栗,捞取最大的国家利益的最佳突破口。于是,同意和解,与邢国签下盟约,并帮助邢国重回邢台建都复国。

这一举措,成为华夏历史上中原与外域异汉民族的第一次近交联盟,这样就让北狄以较小的代价,向周王朝的一统天下楔入一枚钉子。

与狄共生,险棋一着。但邢国却借此获取难得的和平环境,在这个机会中快速发展,综合国力迅速提升,恢复到了战前水平,也逐渐有了参与诸侯国之间事务的能力了。

周襄王九年(公元前644年)十二月,鄫国(今山东临沂兰陵县一带)被淮夷侵袭。中原霸主齐桓公召集宋、陈、鲁、卫、郑、许、邢、曹等八国诸侯,在淮(今江苏盱眙)举行会议。这是一次典型的兵车会议,各国诸侯带领军队聚会,组建八国联军,落实伐夷救鄫的决议。当时议定具体作战方案,并且任务到人,确定各国出役人在鄫国筑城与准夷作战。邢国参加会议,是遭北狄创伤之后,姬夯率领邢国军民奋发图強、迅速崛起,再次与众诸侯平起平坐。

时值腊月,天寒地冻,后勤给养供应不足,许多人员因冻伤饥饿生病,非战斗减员严重,再加上各个诸侯心思不一,各怀鬼胎,组织松散的脆弱联盟片刻瓦解,筑城任务不及完成,便各行其事退兵回国了。

鲁僖公带领庞大的军队参加会议,联盟瓦解后,趁回程的机会,在未向齐桓公通报的情况下,命令大将公孙敖顺路灭掉了对鲁国不恭的项国(今河南沈丘境内)。

齐桓公对鲁僖公的擅权,严重破坏联盟的行为十分生气,令大将王子成父在边境拦截鲁国军队,拘留了鲁僖公。

僖公的夫人是齐桓公的女儿声姜,为了解救丈夫,特地赶回娘家,向父亲求情,请他宽大为怀,放女婿一马。

邢国与鲁国同是周公之裔,血脉同源,邢侯姬山也出面向齐桓公讨情。指出:“僖公灭项事出有因,首先是项国对鲁不义,在鲁军借道伐夷救鄫之时,项国乘机敲诈勒索,截留了鲁国很多的粮草等战备物资当买路钱,这种借难发财的不良行为,惹恼了僖公,才采取以牙还牙的报复。”碍在女儿和邢侯份上,齐桓公也就借坡下驴,落个顺水推舟卖个人情。直到次年九月(公元643年),僖公才灰头土脸狼狈回国。

这次邢侯出面求情,给了卫侯毁灭邢留下口实,这是后话。

不得不提到的是,公元前645年,千古一相管仲去世,齐桓公宠信侫臣易牙、开方、坚刁等人,霸业开始衰落,伐夷救鄫战略计划的半途而废,就是霸业根基动摇的信号。公元前644年底,齐桓公心力交瘁,病倒卧床。

公子无亏(武孟)僭位,世子姜昭流亡宋国,忙于宫廷内的斗争,将齐桓公活活饿死在病榻上,一代霸主暗然落幕。

逃到宋国的姜昭,请求宋国出兵为自己申冤,夺回本应属于自己的王位。次年春,宋襄王率宋、曹、卫、邾四国联军伐齐。

远在北域的局外人中山国,不甘寂寞,悍然入局,出兵救齐。结果,形成了一个古怪的同盟:原来素以“攘夷”为号召的齐国与狄人结盟,而与狄人媾和的邢国,作为齐国的附庸,就和齐、狄联合组起“三国集团军”,共同抗击宋襄公的“四国联军”。

公元前642年三月,双方在甗(yǎn)地(今山东济南历城县境内)展开战场,对阵厮杀。联军大败集团军,杀了公子亏,孝公姜昭赢得了胜利。

在齐国这场嫡庶争位的内斗中,世子姜昭终于登位。邢国又一次站错队,让齐国这一传统友邦心存介蒂。

九、祸起萧墙

《左传.卷六.僖公十八年》:冬,邢人、狄人伐卫。

公元前642年冬,狄人储备越冬物资,又向中原进犯。

邢国已媾和,狄人就借道邢国,直接向卫国抢夺交战,为了维糸同盟关糸,邢国象征性派遣两千人的军队参加这次行动。

邢国和卫国同宗(姬姓)关系,卫懿公的祖父曾在邢国做为人质,立国有史以来,两国礼尚往来,关糸融洽。这一次,邢国迫于狄人的结盟,参加狄人对卫国的军事行动,让卫国人很气愤,从此就结下了梁子。

狄人、邢人进攻猛烈,卫国军队节节败退,一直进攻到黄河边上,逼得卫文公(辟疆)毫无退路了。卫文公无可奈何,对同宗贵族及众大臣辞让国君之位,甚至摊牌说:“我没有能力挽回败局,谁有本事就谁来当吧!”

国难当头,又有谁愿意站出来收拾这个烂摊子?卫文公只得硬着头皮继续干下去。

公元前642年12月,狄人、邢国的军队包围了围菟(今河南长垣境内),卫文公自己率军队陈师于訾娄(今河南滑南西南),双方相持不下,对峙月余。由于天寒地冻,战线太长,给养供应困难,狄人无心恋战,只好退兵了。邢国军队也随后回撤。

邢国这次出兵参与狄人伐卫的行动,自己人打自己人,无疑刺痛卫人的心,卫文公又是一个特别记恨的人,所以邢卫从此交恶,酿成世仇。

公元前641年秋,经过一年来的休养整顿,卫国国力恢复强劲,耿耿于怀的卫文公动起了进攻邢国的念头,以报复围菟之战的怨恨。

当时,卫国大旱,祭祀卜问不吉利。卫文公打起了退堂鼓。士大夫宁庄子却说:“从前西周(今陕西岐山)发生饥荒,战胜殷纣王后却获得了丰收。现在邢国失道,诸侯又没有盟主,周天子自身难保,如此良机,上天也许要卫国去讨伐邢国吧,围菟之仇不报,何为君子;此时不报,更待何时?”卫文公听了宁庄子的这番话,作出出征邢国的决定。

军队出发时,天突然下起雨来,卫文公大喜过望,认为是好兆头。

卫国兴师动众,面对来势汹汹的卫国军队,邢侯昌公自知独木不支,难以抗击卫国精锐部队攻击,连忙向齐国、狄人发出求援信号,要求他们迅速出兵解危,共同抗御卫国的进犯。

公元前640年秋(僖公二十年),为了解除卫国对邢国的侵害,齐国、狄人在邢国再次结盟。卫文公得知邢国得到齐国和狄人的支援,料知卫国的力量根本无法与之抗衡,就停止军事行动,在两国边境安营扎寨,伺机再战。

次年春天(公元前639年),为了解除卫国陈兵边境的威胁,邢昌公秘密派出使臣前往中山国,与狄人首领谈判,达成共识,一劳永逸地解决卫国对邢国的威胁。

于是,狄、邢联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快速荡平了卫国驻扎在边境上的营寨,逼迫卫国军队退回本土。

邢国与狄人结盟,是其所具有的特定环境,因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求空间所注定的必然因素,而这一因地制宜,“妥协换和平”的政策,遭受到中原诸侯的揄和诽谤,让邢国产生极大的压力。

而此时以正统自居、天下共主的周王朝也向戎狄伸出橄榄枝,才印证了“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句名言的正确性,也为邢、狄的结盟有了其合理性的依据。

事情还要从公元前655年(僖公五年)说起:这一年是周惠王即位二十周年,周惠王举行盛大招待会,宴请各位诸侯参加,以示庆贺。当时的春秋霸主齐桓公还卖力张罗,出面召开首止会盟,召集鲁、陈、宋、卫、

郑、邢、曹等一干实力雄厚的国家,与会者纷纷向周王室表忠心。首止会盟会议上,周惠王对大家的表态十分满意,大摆盛宴酬各位诸侯。但酸意却充斥内心,因为齐桓公在会盟中呼风唤雨,春风得意,与会诸侯当着周惠王的面,对齐桓公尊崇恭敬、俯首称臣,让周惠王很挂不住面子。

会议结束后,周惠王就坐不住了,认识到齐桓公一家独大,是对自己王权的挑战,不压制这股势力,今后恐怕也要在太岁头上动土。认为只有南方的楚、晋才能制衡这个不知尊卑、不把本王当回事的姜小白了。

为了扩大阵容,周惠王心中盘算,只有与王畿近邻且关糸较好的郑国和虢国了。于是,周惠王私下特地召见郑文公,鼓动他背叛会盟,与楚晋交好,并许诺事成之后,将赠送三座城池作为报酬。

郑文公左思右想,觉得齐桓公势力太强大,得罪不起,而周王室已徒有虚名,与楚晋结盟,是周惠王一厢情愿,八字没有一撇。结果,郑文公直接向齐桓公告密,彻底倒向力量强大的齐国。

拉拢不成,反倒坏了大事。周惠王气急败坏,欲将郑国置于死地而后快。

但周王室兵力有限、出师无名,难以公开对郑文公实行追责制裁。急火攻心,竟然一命呜呼。

继任的周襄王对势力日益强大的春秋霸主齐桓公,也充满敌意,时刻盘算如何削弱齐国的霸主地位,特别是打击卖主求荣、背叛王室的郑国,以泄心头之火。苦于自身力量不足,诸侯又不愿沾惹是非、引火上身。

邢国与北狄结盟,获狄人支持,得到好处的现实,让周襄王也打起“馊主意”,走出一步难以置信的“糗棋”。

公元前636年夏,周襄王为了打击郑国的叛逆,不顾周王室的身价,竟派颓叔和桃子去北方,请狄人出兵去讨伐郑国,上演一出“借刀杀人”的荒诞离奇大戏来。

狄人获得周王室的特准,就浩浩荡荡、大张旗鼓地出兵进攻郑国。并一举攻下了郑国的重要城池栎邑。迫使郑文公向周襄王俯首称臣。

周襄王偿到甜头,非常感激狄人,并娶了狄人首领的女儿为王后。谋士富辰劝谏说:“不可以与狄通婚,有辱礼制。”周襄王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不听劝谏。结果,甘召公(王子带)与隗氏(襄王立为王后的狄君女儿)通奸,奸情发现后,襄王怒将隗氏废掉。以此引起狄人反过來攻击周王朝了。

当年秋天,颓叔、桃子事奉太叔(王子带)之命,带领狄军攻打周襄王,各路诸侯袖手旁观看热闹。体质虚胖的周王朝哪里是狄军的对手,稀里哗啦就被打得大败,把成周城门楼都放火烧了,并俘获周公忌父、谋士原伯、富辰等大臣。

最后不是齐桓公实在看不过意,以勤王之名带领会盟的诸侯出手相救,周王朝恐怕在这个时候就会亡于狄人之手。

戎狄经此一战,更加猖狂得志,不把中原诸侯放在眼里,不再有所顾忌,像一匹桀骜不逊的野狼,随心所欲吞噬中原这块肥肉了。

十遗恨千古

《左传.卷六.僖公二十五年》:春,王(周襄王)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邢国与狄人交好,虽然获得短期的效果,得到急需的和平环境,但狄人与中原诸侯几百年来形成的恩恩怨怨,不是一阵风就能消弥的。特别是卫文公,一想起围菟之耻,就恨得牙痒痒,报仇雪耻的心态根深蒂固,常常把这件事挂在嘴边。他对远在北方的狄人无可奈何,可对近邻的邢国时刻存报复心理。

王子带兵变,戎狄打败周王朝,王室再也无心无力处理诸侯之间的矛盾了。

卫文公觉得时机来了。狄人把周王室打得溃败时,卫侯辟疆就在盘算如何开展攻打邢国的计划。大夫礼至献计说:“邢国城墙高大厚实,易守难攻,特别是邢国军队统帅正卿国子,武艺高強,功夫了得,治不了国子,是无法打败邢国的。”他接着说道:“我请求和我弟弟允二人去邢当内应,见机行事,以图灭邢大计。”卫侯辟疆点头称道。

为了顺利打入邢国内部,两人密谋施用“苦肉计”。

次日早朝,卫侯辟疆提出进攻邢国方案,大臣们议论纷纷,主战、止战争执不下。只见礼至出班大声喊道:“卫邢同宗,攻邢是不义。宣公在邢避难时,已许诺两国世好,永不交战,如果违背诺言,这是无信。无端进犯别国更是违悖先祖颁制的周礼法则,这是不仁。”礼至的弟弟礼允也附和说:“此言极是,不仁不义,无信无礼,同宗操戈,必遭天下人唾骂!”

庭下顿时鸦雀无声,大臣们面面相觑,不敢声张表态。只听辟疆大喝一声:“大胆礼至、礼允,竟敢顶撞本王。当初邢国与狄人沆瀣一氣,攻打我围菟是仁吗?鲁僖公顺手牵羊灭项为义吗?惠王引狼入室让狄人攻郑是讲信吗?襄王与狄通婚难道不是破坏周礼吗?围菟之仇不报何为君子?你二人妄议本王复仇之蜚语,岂能容忍。”喝令当堂责罚五十大板,二人皮开肉绽,破口大骂。卫侯命将二人押下大堂,打入死牢,待出征之日祭旗出兵。

是夜,礼至兄弟重金贿赂牢卒,砸开枷锁,连夜逃往邢国。

礼至兄弟二人见到邢侯元公,慷慨陈词,诉说卫侯辟疆无道:二人因反对攻打邢国,就遭卫侯受刑下狱,欲出师祭旗……。

元公被“苦肉计”迷惑,信以为真,劝慰道:“二位贤士受苦了,只要你俩愿为邢国效力,本王接纳你们兄弟。”礼至答道:“邢乃周公嫡裔,赐封元侯之国,元公您大仁大义,能为邢国效力,我俩甘愿肝脑涂地。”

邢侯元公当场就任命礼至、礼允为都城护卫军副将,协助国子管理军队。

公元前636年冬,卫国军队北上,以捉拿叛臣礼至、礼允为幌,直抵邢国都城邢台。

邢国凭借高大坚固的城墙,顽強抵抗,卫国军队久攻不下,就在城外安营驻扎。

大年三十晚,为了加強城防,国子甲胄戎装,挂剑提枪,在城头上四处巡防,敦督士兵严防不得马虎。

礼至、礼允兄弟紧紧跟着国子,左右寸步不离。入夜时分,行至城门楼时,礼至给礼允使了一个眼色,礼允点头会意。就在国子在城搂上瞭望时,二人乘国子不备,左右架住国子胳膊,将国子从城搂上摔了下去,当即身亡。随即向城外的卫国军队发出得手信号。

守城兵勇被突发事件,惊得手足无措,待回过神来时,只见礼至手提长剑大喊:“余以掖杀国子,莫余敢止?”

礼允趁机打开城门,卫军如洪水般涌入城中,礼至带领卫军将正在吃年夜饭的邢元公逮个正着。

邢侯元公看到礼至猥琐的神情和狡黠的目光,忿愤道:君信难测屑小邪心哪!(“君子之腹难测小子之心”)面对邢侯元公诤诤斥责,礼至羞愧低下了头。

《左传.卷六》载:周襄王十七年(僖公二十五年)春,卫人伐邢。正月丙午,卫侯毁灭邢。

如果说朝代更迭、兴衰存亡是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卫侯(辟疆)灭邢却是带着强烈狭隘的报复心理逆道而行,有悖于周礼。这种令人不齿的行为,遭世人痛恶、天下唾骂,辟疆在人神共愤的灵魂灸烤下,坐卧不宁、寢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终因没有逃脱道德的惩罚。当年四月十九日无疾薨(《左传.卷六.僖公十八年》:夏,癸酉,卫毁卒),后人为了谴惩他的无义之为,在死后给他送了“燬”的谥号,以贬其不光彩的人生。

周室同宗操戈,邢被卫灭国,成为姬姓诸侯国第一个牺牲品,由此拉开“春秋无义战”的序幕,周王朝从此进入狼烟烽火、诸侯混战的战国时代。

收回思绪、雾散日艳。在邢台市人民政府官立的邢侯墓前,我焚了一柱香,虔诚地长跪不起。心情激扬、百感交集:对故国在春秋过早的湮灭而婉惜,同时自豪感也油然而生:我的先祖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上,在邢台这座文化古城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页。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春秋战国时代的次等诸侯——宋、郑、卫及鲁、邢(1)
历史名人:春秋首霸齐桓公/(十五)联军伐楚
【左传】僖公(二)
春秋战国时代
齐恒公出兵楚国有没有要回蔡姬?蔡姬下场如何?
中国古代-春秋历史事件 ( 公元前770~476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