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象法:论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审美共性

论书法艺术与舞蹈艺术的审美共性

 

  摘要:中国的书法与舞蹈本是两种相对独立的艺术形式,但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却有着共同的审美气质。文章以书法和舞蹈的关系研究为线索,从线性结构、内在动势和布局与节奏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强调二者在审美特征上的异曲同工之处。

中国论文网http://www.xzbu.com/5/view-2026392.htm

  关键词:书法;舞蹈;造型;势;意象

  作者简介:惠青,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

  [中图分类号]J0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3-0153-01

 

  在研究中国传统文化艺术时,书法与舞蹈艺术相媲美,的确是一个非常有意味的审美现象。在我们的汉语中,就有“书舞同势”之说。自古以来,人们常常谈到舞文弄墨、笔飞墨舞、鸾舞蛇惊等词汇,可见,文与舞,书法与舞蹈在审美气质上潜藏着相应相通的美学因素。笔者从造型结构、内在动势和意象创造三方面来阐明书与舞之间的联系。

  一、书法章法的整体造型与舞蹈的画面造型具有相通性

  书法艺术不但要讲究单个字笔画之间的结构、结体,也还要注重字与字、行与行之间的空间布局,以形成整体造型美。书法的积字成篇必须经过章法的艺术处理,才能产生行气布白与呼应离合的效果。书法之章法讲究虚实结合、承上启下、左顾右盼以及局部美与整体美的和谐统一,同样在舞蹈的整体造型中,也讲究动作的跌宕起伏、前后衔接以及画面的整体协调美,造型性是书法与舞蹈各自抒情性的表现手段之一。舞蹈家在舞台上翩翩起舞的身影恰似书法家通过人心、身体的协调运动,将种种内心情感表现在舞动的身姿和飞动的笔墨之中。从整体造型上来说,书法与舞蹈是相通的。

  中国书法历来讲究外在形态上的和谐统一,追求章法之势,即笔画与笔画、局部与整体之间相互依存的态势。章法上不同的势也是形成不同艺术风格的条件之一。董其昌就特别讲究书法艺术的“行间茂密”,明代解缙曾说:“上字之于下字,左行之于右行,横斜疏密,各有攸当,上下连延,左右顾瞩,八面四方,有如布阵纷纷纭纭,斗乱而不乱;混混沌沌,形圆而不可破”。可见中国书法追求的是一种既有变化,又要流畅贯通的浑然整体之美。中国书法在结体、书体和章法上呈现出静态的造型美,静中有动,静中充溢着生命力的动感,渗透着舞蹈精神。书家喻王羲之行草之美为“飘若游龙,矫若惊鸿”,李白咏怀素的狂草为“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恍恍如闻神鬼惊,时时只见龙蛇走。左盘右蹙如惊电,状同楚汉相攻战”。其实,中国的书法艺术,从单个的字形笔画的结体中体现出动态的舞姿,从整体章法上也可见出它蕴含着的舞情舞意,它的生动形象,与舞蹈造型艺术一样意象飞动,富于韵致。

  二、书、舞在内在动势上的相通性

  人们常用“笔飞墨舞”来形容书法,实则是在形容其笔势。笔势是书法表现字迹的生机与神韵的基本技法,强调要“筋骨强健”、“血肉丰满”,体现一种充满生命意味的力度之美。品评书法作品高低优劣的条件之一,便是笔力的强弱、虚实、浮沉的对比。若能“力透纸背”、“力拔千钧”,给人以轻快有力的感觉,便是“肉”与“骨”相衬,反之,“笔迹轻盈,非不精谨”,便是“乏于生气”。而中国古典舞不但讲求其手、眼、身、法、步,同时还要求必须“形”、“神”、“劲”、“律”四者兼备。其中的“劲”指的就是力量。舞者需通过强弱、刚柔的力的处理来表达作品的内容和情绪。一位技艺精湛的舞蹈演员,必须使力从他的肢体运动中心向周围的空间外射,从而使全身和四肢构成和谐而又具有节奏的运动,构成一个美的形体律动。

  可见,书法把如舞般的、具有动态特征的势融于笔意墨象之中,而舞蹈则把书法的气韵融于其形体的动态变化中,所以,我们才能在书法家那峰回路转的动势中看到舞影的婀娜多姿,在舞者行云流水的动势中看到书法的笔意神韵。

  三、书、舞在意象创造上的相通性

  中国书法以汉字结构为基础,透过汉字表达的语言概念进而结合笔法墨法去创造意境,而舞蹈把人体作为物质载体,舞者运用其肢体语言来传情达意,二者都是通过主观情感的外在表达来构造意境美。

  鲁迅先生尝有中国文字“三美”之说:“意美以感心,一也;音美以感耳,二也;形美以感目,三也。”此三美颇有深义。“形美以感目”,“形”是字形,是点画,是书体与使转的规划。“形”当为书艺的基础。字体之形,书体之形,可谓之书的,必须“纵横有可象者”。点、横、竖、撇、捺、弯、剔―――“点”要如高山坠石,磕磕然实如崩也;“横”要如千里阵云,隐隐然其实有形;“竖”要如万岁枯藤;“撇”要如陆断犀象;“捺”要如崩浪雷奔;“弯”要如百钧弩发;“剔”要如劲弩筋节,所有这些,都是书法传神之所在。在古代的书论中,常使用似乎玄虚的语汇,来形容书法的意象特征。比如孙过庭《书谱》中的“观夫悬针垂露之异,奔雷坠石之奇,鸿飞兽骇之姿,鸾舞蛇惊之态,绝岸颓峰之势,临危据槁之形。或重若崩云,或轻若蝉翼。导之则泉注,顿之则山安。纤纤乎似初月之出天涯,落落乎犹众星之列河汉”,就是抽象与具象统一而成的意象化描述。

  而中国古典舞,不但用一些形象化的名称来命名舞姿,而且其动作的“神”也是依托其“形”来传达、体会的。“远取诸物,一寓于舞”,如“山膀”,横臂为形,山膀便为神;“金鸡独立”,独立为形,金鸡便为神。诸如此类的,还有“顺风旗”、“老鹰展翅”、“夜叉探海”、“乌龙搅柱”、“扑虎”、“射雁”、“卧鱼”、“虎跳”……“形”依“神”而生,“神”依“形”而存。

  综上所述,在审美范畴上,不管是笔墨书出的线,还是人体造出的形,都是作为一种以抒发作者的生活感受与志趣情感的手段,都是一种贯注着内在气韵的外化形态,一种生命意识的跃动!书法在笔飞墨舞的动势上、婀娜多姿的造型上、气韵飞动的意境上与舞蹈相应相通,正如郑诵先说的“舞蹈是动态的书法,书法是婀娜多情的舞姿”。在创作上,如果能将书法与舞蹈通感在一起,则可以创作出更富韵味的作品,在欣赏中,如果能将两者通感在一起,则可以获得更丰富的审美感受。

  参考文献:

  [1]上海书学研究会编,历代书法论文选[C],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83

  [2]许天治,艺术感通之研究[M],台北:台湾省立博物馆,1987

  [3]李继凯,墨舞之中见精神[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4]王耕夫,书法布局与舞蹈节奏[J],上海艺术家,1999(4)

  [5]彭松,书法与舞蹈[J],舞蹈教学与研究,1988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书法与舞蹈的相通性
-如何欣赏书法
【我的论文】书法的诗意化境界追求
【她的节日】如初见
书法创作、书法参赛必读
浅谈书法艺术美 - 泰山鼓石山人 - 鼓石山人 - 和讯博客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