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狗日的”小米,是怎样毁掉硬件生态的「硬报纸」
如果你不是广场舞大妈、不是文艺女或二次元动漫宅;如果你处于一个还算贴近互联网的圈子里,会猛然发现,身边没有被小米“荼毒”过的人,应该所剩无几了。
躲得过的小米手机、小米路由器、小米电视,躲不过的小米智能手环、小米空气净化器……总有一款小米硬件在那里安静地等着你。你买或者不买,它们就在那里,不见不散。
堵在风口上的猪
殊不知,这些多如牛毛的“小米XX”产品,大都来自小米投资或收购的创业公司——小米生态链。与生态链的丰富产品相比,小米真正的产品研发线少得可怜。
这不奇怪。有那么多为自己打工的生态链公司,还用得着自己做产品?小米正(yi)在(jing)从一个创新驱动的科技公司,转变成一个营销驱动的资本巨兽。
雷军有句名言:“风口上,猪都能飞!”如今的小米就是一只横卧在智能硬件风口上的肥猪,手里挥舞着行业生态大旗,自己飞不起来,也决不让别人有机可飞。
也许这句名言到了改一改的时候了:俺老猪堵在风口上,看谁敢飞!
买来的生态链
被誉为“全球第二高估值创业公司”的小米,仅次于625亿美元身价的Uber,光工程师团队就达几千人的规模。然而,依赖着品牌、资金的巨大规模优势,小米的创新动力早已荡然无存。
在雷军“5年投100家智能硬件公司”的最高指示下,小米把大部分资源花在了生态链的运作上。不满两年,小米手机等主打产品建树不大,小米生态链倒是硕果累累。可能是为了给小米5发布会预热,最近还有媒体采访报道:小米生态链投资的55个创业团队中,估值超过10亿美元的独角兽已经有4个
根据目前小米所发布的智能硬件产品,我们列出了这一部分已经浮出水面的“米家军”:
小米的生态链说穿了就是:找到风口行业—>在行业内找个符合条件的公司投资—>按照“小米化”的方式研发、生产产品—>雷军站台开个发布会—>开卖赚钱
简单粗暴?用小米生态链负责人刘德的话来说,这就是小米生态的核心方法论:“精准打击”、“小规模特种部队作战”。
看上去,这就和家电行业里的“贴牌”行为有异曲同工之妙,如果一定要说好听点,我们也可以把如今的小米生态,形容为一个“智能硬件营销平台”,只不过都是“签了卖身契”的。
价格战起家的米家军
毫无疑问,智能硬件同样贯彻了小米的低价、高性价比的原则,主打爆款。
拿智能手环这一过气时尚单品来说,小米之前,智能手环的价格普遍在500-1000多不等。直到“米家军”华米科技推出小米手环,79元的价格无疑是为同行们两肋插刀。
最火的时候,随便一场智能硬件展就可以看到四五家做手环的场面相比,现在还能在小米手环打击之下生存的创业公司已经为数不多,杭州的bong算一个。
我们承认电子产品成本与售价之间存在暴利;承认那段时间手环创存在扎堆现象;也认同过渡性产品迟早要被市场大浪淘沙的道理。可小米手环的出现,在加快市场普及的同时,也加速了智能手环整体的衰败
如果你平时稍微留意小米的动态,就不难感受到:无论是手环,还是一连串的小米系列硬件,给人的感觉就是:设计总在意料之中,只有价格略带惊喜。基本上就是把市面上所有流行元素进行叠加,设计上采用小(App)米(le)的风格。难怪业内把小米形容为“像素级抄袭”专业户
可是,对于智能硬件来说,价格战从来都不该是竞争的重点,创新才是。
反观华米科技,在获得巨额融资后,竟然把同一个产品卖了一年半:除了毫无科技含量的“饰品手环”外,也就是双十一推出的“感手环”了,仅仅增加了监测心率功能,再无升级。
米军过境,寸草不生
曾听一位智能硬件创业者说:“如果富士康愿意投资我,少给几百万都无所谓。”
外行人恐怕很难体会到,渠道、供应链资源对于硬件产品有多重要。硬件的设计研发门槛很高,更别提后续生产加工的水深了。能得到类似于富士康这样的渠道资源作为背后支持,无疑是赢在了市场化的起跑线上。
显然小米也意识到了这点,于是在“生态布局”这件事上,习惯性以行业巨头的身份,用资源换利益。找小米投资的创业者也普遍反映:态度相当强硬,目标就是控股甚至是低价收购。一旦谈不下来——恭喜,将直接拉黑为竞争对手,而小米可以换一家继续谈。
当小米杀入智能家居行业后,BroadLink的创始人刘宗孺公开与这个前任合作伙伴翻脸:BroadLink的智能遥控被小米放入小米路由器做捆绑,但到正式销售时又被撤掉;为帮助小米路由器完善技术甚至造成自己产品开发滞后,最终却被小米一脚踢开。
刘宗孺的吐槽还引起了行业内多位创业者的共鸣。bong手环创始人顾大宇提到,当初和小米生态链的人接触,那种令人窒息的骄傲自大与不可一世
“曾经有两位小米生态链的负责人来到我们办公室沟通,当他们说出「智能硬件只能围绕手机展开」和「小米手机将会占据超过50%的市场份额」的时候,我当时的感觉是……我要窒息了……”
“这一幕发生大约是在一年多前。在那个时刻,我看到他们眼神中对于这个荒谬的想法的坚信——除了意识到小米这个团队走火入魔了以外,我心底内也涌起一份同情。”
一边信誓旦旦小米手机是智能硬件生态链的核心,一边是销量和口碑逐年被华为、魅族赶超。皮之不存,毛将焉附?
在这位手环创始人看来,小米是一个“毫无创造力、以屠戮创业公司为自己的商业模式”的市值450亿美金的科技公司。
做硬件的创业者都绕不过小米——只要你有点戏,小米就会杀进来——杀掉你的生意,或者把你同化成所谓「小米生态链」的一员
“小米生态链”企业的入选标准是:创始人要高度认同小米的价值观——不知为什么,这总是让我想起“大东亚共荣圈”。
也许在外人看来,小米的智能硬件是做一个,火一个。实际上在内行人看来:火什么,小米就做什么;小米做什么,就毁什么
今日小米,当年腾讯
曾经有一份周报叫《计算机世界》,现在已经停刊了。但那张插着刀的滴血企鹅图,以及用封面报道骂出的——“狗日的”腾讯,已成中国互联网青史留名的绝唱。
那篇文章从copy美团、血洗“联众”、斩杀4399、猛击360这几个事件,记录了还未走向开放道路时的腾讯,因为抄袭、以大欺小等原因而遭到各界人士讨伐。
看上去,那时的腾讯和如今的小米还真是神似,不过后者显然更加恶劣。毕竟都已经拿生态开始讲故事了,还要小米怎么样?无私捐赠吗?举着“生态”这面大旗的小米,比未开放的腾讯更让业内人士咬牙切齿又无计可施。
好在,从长远来看,市场总会做出最诚实的评价。市场研究公司 Digitimes Research 本周发布了2015年第三季度智能手机市场报告。除“人类街机”苹果和“机海战术”三星以外,全球市场份额排名3到6位的智能手机厂商分别为:华为(7.4%)、联想(4.8%)、LG(4.5%)、小米(3.8%)。而2月16日IDC发布的亚太地区报告显示,在2015年第四季度,小米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均跌到了第三位。从2014到2015的短短一年,小米被奋起直追的华为弯道超
靠高性价比一招鲜杀遍国内千元机市场的小米,如今已率先听到了从智能机市场传来的警钟。雷军的七字箴言“专注、极致、口碑、快”也该到了重新思考的时候了。
再战小米
在智能硬件领域,小米正急需一个强有力的竞争者。当然,在怒其不仁的同时,也怪自己不争。我们的智能硬件创业者在面对小米这样的巨头时,往往少了那么一份坚持与信念。
雷军说:希望小米能推动“新国货运动”。在我们记忆里,所谓的国货是小时候夏天洗澡时滴在水里的六神花露水的味道;是上体育课时脚上穿着回力鞋的标志……而现在,他们都在紧跟这个时代发展的脚步,开始推出新品、新味道、新设计。
我们花了这么多精力去摆脱“Made in China”浓郁的山寨味,没理由在最该创新的硬件科技里,重新陷入低价而无聊的漩涡。
正如德鲁克所言:企业的本质只有两个:创新和营销。而作为科技公司,只有创新,持续的、无止境的创新,才是应对市场挑战而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
小米曾经是一个创新+营销的企业,后来是一个创新“营销”的企业,现在已成了营销“创新”的企业。和大多数人一样,小米变了。毕竟,在嗜血逐利的资本运作,和创新致死的极客精神之间,走火入魔已是平淡无奇的常事。能够在冰火之间游刃有余、达到阴阳平衡的境界,也只有乔布斯这样的时代巨匠。
自由引导人民,时代呼唤创新。无论将来有多少个小米堵在风口,总会有一些人前仆后继地、死而后已地奔赴战场。
这不是一场人人都能生还的战争。
但在他们看来,落后无异于死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估值2700亿,小米的“生态”启示录
张涵诚:大数据的最大价值: 大数据 物体=智能
品牌做规模还是价值
小米:找到属于自己的大风口
剖析小米生态链
小米的商业模式是什么?说白了就是“一横一竖”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