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禹锡以白居易之诗为蓝本的这首诗,写尽爱的遗憾,令人肝肠寸断!

诗歌是浓缩的艺术,最讲究的就是语言的精炼,比如李白写了两首《望庐山瀑布》,五言古诗的版本名不见经传:“西登香炉峰,南见瀑布水。挂流三百丈,喷壑数十里。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一样的内容改成了七言绝句的版本后却达到了截然不同的艺术效果:“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短短四句,气势豪迈,气象万千,成了众口传颂的千古绝唱。

这是出自同一位诗人的两首诗歌达到的不同效果,在唐代时还有一首白居易写下的诗歌,本来平平无奇,被刘禹锡删减了两句之后,却成了一首经典之作,堪称诗歌史上的一桩美谈。白居易的原诗名为《板桥路》,而刘禹锡删改后的诗名是《柳枝词》。

《板桥路》

唐代:白居易

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

若为此路今重过, 十五年前旧板桥。

曾共玉颜桥上别,不知消息到今朝。

白居易是结合自身真实的情感经历来描写,为此写得也是极为生动,也很是抒情,更是充满了一种忧愁之感。自己也正是在十五年前在桥上与一美人相遇,两只这么匆匆一遇,便是彼此之间产生了浓浓的爱意,也让白大诗人从此再也难以忘怀,为此他在十五年后感慨万千,从而写下了这首经典的爱情诗。

白居易同样作为一位天才诗人,他与刘禹锡两人可谓是惺惺相惜,经常是在一起诗词唱和,也正是在这一唱一和之间,不知道诞生了多少优美的千古名篇,而后来的刘禹锡也正是以他的这首《板桥路》,再次进行了创作,为此写下了同样脍炙人口的爱情名篇《柳枝词》。

《柳枝词》

唐代:刘禹锡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

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

刘禹锡改过之后的这首诗,变成了一首七绝,显然更加的简练,但是那一份深厚的情感却又是变得更加深刻,尽管这是一首改写的作品,可是同样很是生动,也很是深情,通篇改动的地方不大,只不过是把十五年改成了二十年,这样的一种改写,也令这首诗显得更加的深情,也更加的有感染力。

我们从这两首诗中很显然可以看得出来,刘禹锡后来改写得更成功,也更加的抒情,情感也更加的细腻,仅仅是开篇的第一二句,便是充满了一种忧愁之感,开头两句“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中,尽管只是以“清江”、”柳千条”、”二十年”、”旧板桥”,这种看似普通的事物,却是营造出了一种凄美的意境,同时也为下面的两句有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从而更加能够突出那一份爱情的遗憾。

最后两句“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与美人一别之后,再无消息的悲痛之感,”曾与美人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想起当年我与美人在这桥上匆匆一别,我们都彼此记住了对方,可是现在已经是二十年过去了,但是却再也没有了她任何的消息。在这两句中诗人把爱情里的那份遗憾,以及悲痛的情绪,以一种更为细腻的笔触娓娓道来,读起来当真是令人肝肠寸断。

刘禹锡的这首《柳枝词》,尽管是改写白居易的作品,但无疑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明显是超越了原创,成为了新的爱情经典。白居易的诗歌是6句,刘禹锡的诗歌是4句,删掉了白居易诗中的第一句、第三句,保留了第二句、第四句、第五句和第六句,然后做了一些细微字词上的修改。

白居易的诗歌直接删掉两句后的版本是:“一渠春水柳千条,十五年前旧板桥。曾共玉颜桥上别,恨无消息到今朝。”之后刘禹锡又将“一渠春水”改成了“清江一曲”,“十五年前”改成了“二十年前”,“曾共玉颜”改成了“曾与美人”,最后一句“恨无消息到今朝”没有任何变化。

白居易和刘禹锡是一生知己,经常有诗歌酬和往来,因为刘禹锡在家族的同辈人中以长幼排序是第二十八位,白居易称刘禹锡为“刘二十八”,还送了他一个“诗豪”的外号。

白居易的原诗确实稍显繁琐,经过刘禹锡的巧妙裁剪之后,便如脱胎换骨,从平平无奇变得精彩动人,从重复拖沓变得朗朗上口,这前后的变化也更加显示了一首好诗对语言精炼度的高要求。

分析一下刘禹锡的删减原因,开篇四句“梁苑城西二十里,一渠春水柳千条。若为此路今重过,十五年前旧板桥。”都是在写重游故地梁苑一件事,有点累赘,因此刘禹锡直接删掉了两句。

诗歌不是游记,不需要太多记实的内容,而是要营造出一种韵味和境界,“梁苑城西二十里”,开篇非常直接地写明地点和距离,太过写实,“一渠春水”太过平铺直叙,删掉第一句后,将“一渠春水”改成了倒装句“清江一曲”,瞬间诗歌境界就提升了几个档次,读起来也更加有节奏感。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杨柳自古以来就是代表离别的意象,曲折的清江更是离别之人要走的水路,用杨柳和清江营造出一种和美人离别的意境,开篇就能引人入胜,在离别的氛围中,接下来自然而然就过渡到了二十年前在板桥分别的往事记叙上。

“十五年前”改为整数“二十年前”,读起来更加顺口,“十五年前旧板桥”已经包含了旧地重游的意思,上一句“若为此路今重过”一句就显得重复多余。删掉实实在在的地点描写后,以“清江一曲柳千条”的写景之句开篇,融情于景,不再写实,更具意蕴和内涵,让整首诗歌都笼罩在一层如梦似幻的怀旧情绪当中。

“曾共玉颜”改为“曾与美人”,“玉颜”只是指美丽的容貌,而“美人”一词包含的内涵远比“玉颜”更为丰富,从屈原开始中国诗歌就有着香草美人的传统,“美人如花隔云端”,这个美人不仅是美丽的女子,更可以指代理想的君王。如此理解后,与美人分别二十年而再无消息,一种胸怀壮志的士子不受君王赏识的苦闷也就在诗中表现的淋漓尽致了。

刘禹锡非常擅长民歌的创作,被王夫之称赞为“小诗之圣”,同样是中唐名动一时的大诗人,“诗豪”刘禹锡对“诗王”白居易这首诗歌的巧妙删改裁剪,非常能看出他工于写小诗的水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居易写下一诗平平无奇,刘禹锡删掉2句后,却成了一首千古绝唱
白居易写《板桥路》,刘禹锡将其“改”为七绝,明朝学者奉为神品
刘禹锡 《柳枝词》 赏析
'清江一曲柳千条,二十年前旧板桥。'全诗赏析
白居易写了一首诗没有火起来,刘禹锡只稍稍改了一下,却成为经典
刘禹锡最深情的一首诗,写出爱情最大的遗憾,读来令人肝肠寸断!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