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你嘴里说着“不”,可身体却很诚实啊

【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胡适】



感谢留言关心的读者,我一切都好~琐事缠身导致心烦气躁,耽误了更新。对一直等待的读者说声抱歉??


文|由牧


写文章以来,自问从来没有利用标题过点击,远远算不上标题党。


但还是偶尔有读者跑来说,你这个标题以偏概全了;这个标题不太恰当,应该……觉得这种事争论也争论不出结果,读者说的也有一定道理,我一般就弱弱回一句:我这次「标题党」了。


可往往那些标题稍有些争议的文章,阅读量远超平时。而那些周全到没有丝毫争议的标题,往往意味着极低的打开率。


甚至曾经有一篇文章,有对标题质疑的留言,我回了一句:标题不太恰当,大家忽略标题只看文章吧。一个号主因为看到了我的回复,在转载这篇文章的时候换了一个平和肯定的表达,结果阅读量远远低于预期。


一个熟人的公众号,最初经常发一些有深度的甚至是学术性质的文章,后来渐渐转型大众鸡汤。一些读者总来表达惋惜,觉得没有以前有深度有价值了。这样说的读者多了,他也试着发了一些比较深刻不那么口水的文章。


可想而知,阅读量扑街了。


如果说这些来指摘标题和内容的人只是少数派,并不具备代表性,那在读者中做调查看统计结果应该能说明一些问题。


朋友菜菜以前在她的公众号做过一个投票,看大家喜欢看哪类题材。


投票结果显示喜欢看「成长励志」的远超其它。虽然跟平时的经验不太一样,菜菜还是迅速付诸实践。


结果阅读量却不及平时写娱乐圈八卦的一半。


说好的你们并不爱看八卦呢?所以有时候我们会开玩笑地说「读者都是骗子」。



读者当然不是骗子,他们说出的话甚至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但是很多时候我们以为自己爱看的跟自己真正爱看的未必是一回事。


前段时间有个朋友跟我讲了一件事。


她的朋友要离开这座城市,在这个城市几年买了很多书,因为带走太麻烦,就托她转卖掉。


她把照片发到各个群里后,被问最多、也卖得最好的就是心理学、个人管理这种显得很「正能量」的书籍。


——买完后看不看当然又是一回事。


而这个朋友的很多严肃文学和管理类书籍都是全新,甚至有些还没拆掉塑封。娱乐明星写的书也有几本,都看过了。


所以,爱买,以为自己爱看,跟真正的爱看往往是两码事。


这一点,想想自己先收藏上想晚点再认真读的文章——这个晚点也许一直没能到来;想想自己是怎么「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想想放在书架落灰沦落成了装饰的书都是什么类型,大概就很清楚了。



而这种选择偏好或者说是「误差」到了网络媒体,就变成了廉价的点击。


我们实际点开看的,比我们认为自己想看的能产生更切实的影响。毕竟,大多时候想什么说什么远远没有做什么更加重要。


下面这段话也许能说明一些问题:


修改新闻标题这件事,从技术角度说并不是网站编辑的选择,而是读者自己的选择。很多新闻网站,比如赫芬顿邮报,使用一个叫做多变量测试的技术:在一篇文章刚贴出来的时候,读者打开网站首页看到的是随机显示的这篇文章的两个不同标题之一,网站会在五分钟内判断哪个标题获得的点击率更高,然后就统一用这个标题。事实证明在读者的选择下最后胜出的标题都是耸人听闻型的。[1]


我们的每次点击对于信息发布者来讲都是一次正向反馈,对方接收到这种反馈,就明白了读者最需要什么,从而选择继续输出相似的内容。这简直就是一种赤裸裸的鼓励。


更别说有些网站完全是所谓的「个性化」推荐,会根据我们自己的浏览记录来推荐文章和产品。


前段时间看过一篇的文章,《我们在粪便般的信息环境里生存》。


也许我们不该把责任完全归咎于媒体编辑。这样的信息环境其实一定程度上是我们自己选择的。


想象一下,演员乔任梁的去世,如果不是以「SM致死」的谣言开头,会这么快传播开获取到如此之多的关注吗?


色情、暴力、他人不堪的隐私、阴谋论,是现代人的精神鸦片。这些信息一旦产生,观众就如同见着腐肉的秃鹫,爆发一阵阵网络狂欢。


哪里有人群哪里就有流量,而流量是可以变现的。


在这种反馈之下,不管是主流媒体还是自媒体都有需要完成的KPI,选择那些容易造就「10万+」的标题和题材,就是理所当然的了。


就像我开头提到的那个熟人做的算是营销号,阅读量直接跟广告报价挂钩。鸡汤比学术研究阅读量高,那即使有些鸡汤逻辑上有硬伤,但能够10W+又能够吸粉。为了盈利该怎么选择显而易见。


——毕竟所谓理想是奢侈品,大多数人都不会每天花费几个小时去做没有什么利益的工作。更别提大多数正常人都有生存压力。


这么说并非为了给谁洗白,而是要明白这样环境的形成,绝非信息提供者一方的责任。我们需要反思的是自己的行为和选择。


当我们自己都沉迷于娱乐八卦、毫无逻辑的鸡汤、各种阴谋论,热衷于点开各种耸人听闻的标题,就不能只责怪为什么媒体总是给我们看这种信息。



这种环境下,清醒理性的少数派存在吗?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但是,在这种大环境下,做一个少数派是痛苦的。这意味着大多数人替你做出了选择,你虽然并不满意,却可能别无选择。


王宝强离婚案期间,我并没有主动关注,但那些不断通过各个渠道推送到眼前的消息和观点,甚至吃饭时旁人的讨论,都让我逃无可逃,也让我对这个话题厌烦之极。


我唯一能做的就是不去点开那些一看就是标题党的文章,取关那些哗众取宠的公众号,多挖掘关注一些认认真真写文章的作者。


你要相信,既然少数派的读者存在,那也一定有少数一些媒体和个人在保持理性客观地发声。


至少在我关注的公众号里,不乱追热点,有节操的作者就有不少。及时阅读,觉得写得不错转发点赞,赞赏一下之类的,也是一种积极的反馈。


这么做虽然不能完全摆脱「粪便般」的信息环境,但至少可以让自己身处的环境更干净一些。


另外,付费阅读也是一个方向。选择付费阅读的读者必然会更苛刻,他们需要的是更严谨也更有价值的内容和观点。


—END


文章注释

[1] 自《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万维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打造一篇10w+阅读量的公众号文章有什么诀窍
如何写一篇阅读量高的爆款公众号文章
如何有效提高公众号文章阅读量
公众号推文写不好的原因
老师,让学生怎么感激您
我看了3000个公众号总结出的排版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