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很干的干货!股票投资,如何巧妙利用指数与个股之间的关系?

这篇文章,本质上是我对自己交易系统核心部分的一次总结和梳理,也希望对你有所启发。文章有点长,且非常干,建议你先收藏。

在炒股生涯中,关于个股和指数,曾经有很多问题让我非常困扰,比如:

1、当我计划买入个股时,指数正在下跌,要不要买入,还是再等等?

2、当我计划卖出个股时,指数正在上涨,要不要卖出,还是再等等?

3、指数连续大跌,但持仓股暂时还未下跌,此时要不要减仓或清仓,会不会很快就会跟随下跌?

4、指数连续大涨,但持仓股一直横盘不上涨,是否代表个股明显跑输指数,此时我要不要换一只股?

5、……

上面的所有问题,也可以归结为2个核心问题:

1、交易个股,到底应不应该考虑指数?

2、如果要考虑,又该如何考虑?

我曾经花了很多精力去琢磨上述问题,最终经过长时间的总结磨合,形成了我现在的操作方法,也对上面问题,有了自己的解决方案。

但若眼光犀利一些,会发现,上述问题其实都算是表层问题,下面这2个才是深层问题:

1、指数涨跌和个股涨跌之间,究竟是如何相互影响的?换句话说,它们之间,究竟存在何种传导机制?

2、我们该如何利用巧妙这种传导机制,来增强投资实战能力。

先有1,才有2,如果没有清楚传导机制,那在此之上去谈解决方案,就有点像盲人摸象了。

所以,本文也将围绕此2个核心问题展开。

个股涨跌与指数涨跌的传导机制

一、指数究竟是什么?

在讲传导机制之前,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对几个指数做一些基本了解。可以说,很多老股民也不一定真的懂我们常说的几大指数,本质是什么,各个指数之间又有什么区别。实话实说,在我入市的很长一段时间,其实我也没太搞懂,也就是人云亦云煞有介事的跟着看看指数而已。

但我后来也意识到,如果平常司空见惯的「指数」、「大盘」究竟是什么都不清楚,那又何谈使用,甚至用其去构建自己的交易系统呢?

以2021年4月9日收盘数据为准。

上证指数,为综合指数,组成股为上交所1546只个股,含上交所全部个股

深证成指,为成分指数,组成股为深交所500只成分个股

创业板指,为成分指数,组成股为创业板100只成分个股

深圳综指,为综合指数,组成股为深交所2413只个股,含深交所全部个股

创业板综指,为综合指数,组成股为创业板929只个股,含创业板全部个股

其中,平常大家说的最多的3大指数,是指前3个。3个指数中,用得最多的,是上证指数,这里面有历史原因,也有习惯原因,但本质上而言,大多数情况下,各大指数的变化趋势一致性都较高。

另外,东方财富有一个全A指数,代码800000,顾名思义,组成股为A股所有个股,共计4248只。目的是为了呈现整个A股的行情变化。

同花顺也有一个全A指数,代码883957,和东财全A的逻辑一样,不过权重计算方法和基准点数不同,但意义差不多,相对而言,我觉得东财全A的表达更加贴近市场真实情况,所以更习惯使用东财全A。

除了市场指数之外,还有一些行业指数,编制逻辑类似,此处就不做更多细致描述了。下文的分析中,我也主要是用是市场指数来进行阐述。

二、数学传导

我认为,市场中真实存在的传导逻辑有两种,一种为「实传导」,我称之为「数学传导」,这种传导是纯粹的、切实的;另一种为「虚传导」,我称之为「情绪传导」,这种传导是复杂的、缥缈的。

先来看第一种传导,「实传导」,即「数学传导」。

我把上证指数的官网链接放这里了,http://www.csindex.com.cn/zh-CN/indices/index-detail/000001,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下,里面有关于上证指数的一切知识。其他的几个指数,也可以对对应的官网查看,我就不一一放进来了。

从指数编制的逻辑角度来看,每个指数的内在计算细节会稍有不同,但无论哪个指数,基本都包含3个最基本的组成元素:

1、成分股的股价

2、成分股的调整本数,即:并非个股的所有股本数都参与计算;

3、权重因子,和个股的市值呈现不严格的正相关关系,即:多数情况下,个股市值越大,权重因子就越大。

以此能看到,从数学逻辑上看,我们能得到一个简化结论:指数的涨跌本质上是由个股的涨跌决定的,而且,市值越大的个股,对指数的影响越大。

指数的上涨,根本上的原因,有且仅有以下3种情况:1、市场中大部分个股在上涨;2、高市值股在上涨;3、第1、2种情况同时存在。

指数的下跌,根本上的原因,有且仅有以下3种情况:1、市场中大部分个股在下跌;2、高市值股在下跌;3、第1、2种情况同时存在。

从上面个股与指数之间的计算关系能看出,从数学层面,只有个股会影响指数,而指数是不可能影响个股的。所以,个股和指数之间的传导链条,起点只能是个股,终点只能是指数。

具体链条是这样的:

链条1:某些个股上涨/下跌→大盘指数上涨/下跌。

链条2:某些个股上涨/下跌→另一些个股上涨/下跌→大盘指数上涨/下跌。

无论是哪种链条,都只能是个股影响指数,这是严格遵循数学计算逻辑的传导方向。

链条1的传导逻辑是很容易理解的,只要市场中上涨或下跌的个股数量足够多或市值足够大,个股的涨跌就会影响指数的涨跌。

但是,链条2是怎么回事呢?某些个股为什么还能影响另一些个股?

简言之:一家企业的经营变化,背后常常有能够同时影响其他诸多企业经营变化的普适化因素」做支撑,当市场捕捉到这些普适化因素」的存在之后,就会将其合理推导至其他相关企业

很绕么?别急,我来举个例子:

假设,贵州茅台公布了年报,发现今年的业绩远超市场预期,主要原因除了企业本身的经营优势之外,还有整个白酒行业的复苏,而整个白酒行业的复苏背后,是疫情受到有效控制之后的全国经济复苏,全国经济复苏的背后,是国家放宽经济政策以促进生产,以及民众消费意识的提高。

那么,当茅台业绩公布之后,这背后的白酒行业的复苏、全国经济复苏、经济政策的放宽、民众消费意识的提高都能被市场上的投资者捕捉到,它们都是「普适化因素」。

有了这些「普适化因素」,就至少能够合理推断出以下投资逻辑:

1、白酒行业的其他企业,业绩应该也会表现不错;

2、其他受到疫情严重压制的行业,诸如旅游、机场、航空、地产等业绩应该也会开始转好;

3、经济政策的放宽,会对其他需要重资产投入的基建、工程类行业带来利好;

4、民众消费意识的提高,也将有利于其他如食品饮料、服装、家居家电等消费品行业……

如此,当贵州茅台年报公布时,业绩远超预期,于是股价暴涨,就会带动其他一连串相关的企业股价上涨,只不过,这里面因为逻辑传导的关联程度差异、企业基本经营质量的差异等,影响幅度各有不同罢了。

紧接着,当天上涨的股票多了,指数自然就上涨了。

所以市场里常常会发生,一只重要股票的上涨或下跌,会直接影响当天指数涨跌的情况,这里面除了这只股票的权重较高之外,更因为有链条2的存在。

这种传导,我之所以称之为「实传导「数学传导」,是因为它从数学逻辑上面就是成立的,背后有普适化因素作为支撑,本质上是基本面在起作用,并非捕风捉影。

PS:以上分析仅是为了说明传导逻辑而举例,并不一定代表真实情况,请不要据此作为投资根据。

三、情绪传导

从前面的分析我们能看到,从数学层面,指数是受个股影响的,而个股并不受指数的影响。

但是老股民应该都有一种强烈感觉:指数似乎会反过来影响个股的走势,所以我们经常会听到类似的话:大盘不好的时候应该要谨慎操作,大盘好的时候可以适当大胆操作。

而且,我们常常见到一种现象:很少有个股会独立于大盘走出自己的趋势。

这背后,真的有逻辑支撑么?因果关系究竟是怎样的?

先说结论:真的有逻辑支撑。这种传导,为「虚传导,我称之为「情绪传导」。

情绪传导,我个人认为也可以分为两类来理解,一类是在数学传导的过程中加入了情绪的作用,这种传导有虚有实。另一类就是纯粹的情绪传导。

先来看第1类,还是用上面茅台的例子来说。

假设实际上,茅台背后体现出来的民众消费意识的提高,实际上并不明显,但加上情绪的理想化,市场中的一些人可能就会做出超理性的交易,将消费品行业的个股股价抬高到了超出它应有的程度。另外,在数学传导的过程中,情绪的蔓延,还可能会影响到很多原本和「普适化因素」八竿子都打不着的行业和企业。这种就是在数学逻辑上,使用了情绪的「加持」。

第2类,是纯粹的情绪传导,它也是最能解释「指数影响个股」的理由。

这一种传导,要归结于A股「散户化」的重大特征,不少数量的散户,在看到指数上涨时,他们会觉得市场变好了,心态会偏向积极和激进,持股的人,更愿意持股待涨甚至加仓,未持股的人会更愿意入仓;相反,当看到指数下跌时,尤其是连续下跌时,即便手中的个股还没有下跌,他们也会不安,心态会偏向消极和保守,持股的人,担心个股很快就会被大盘带下来,于是减仓或清仓,未持股的人,也会更倾向于等待,而非买入。

于是,「追涨杀跌」的现象,不只是在个股身上上演,还在指数与个股之间上演。

某种程度上,这其实是「自证预言」,当你认为大盘的涨跌会影响你手中个股涨跌时,你会据此去操作,而你的操作,就真的实现了「大盘影响个股」。

于是,在情绪传导的作用下,除了加剧了数学传导中2条链的传导剧烈程度之外,更重要的一个效用,是完善了「指数→个股」这一个传导环节。

于是,它将这2条链加以完善,形成了可以循环的2条升级版的传导链,如下:

升级版链条1:某些个股上涨/下跌→大盘指数上涨/下跌→更多个股上涨/下跌

升级版链条2:某些个股上涨/下跌→另一些个股上涨/下跌→大盘指数上涨/下跌→更多个股上涨/下跌

这2条链,再往下,还可以继续传导到指数和其他更多个股,就此形成了循环链条,如此往复。

于是,原本,指数是由个股组成的,指数的涨跌也是由个股涨跌决定的,这是严谨的「数学传导」,但由于情绪传导」机制的存在,使得市场真正形成了个股影响指数,指数又反过来影响个股的现象,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神奇的共生关系。

实战交易中,如何利用参照股?

引用一下前面的结论,数学传导的具体链条是:

链条1:某些个股上涨/下跌→大盘指数上涨/下跌。

链条2:某些个股上涨/下跌另一些个股上涨/下跌→大盘指数上涨/下跌。

我们交易的是具体的个股,而在数学传导机制下,能影响个股的,只有个股(留意一下我在链条2中加粗标记的位置就明白了),所以,我们交易个股,只需要考虑可能影响我们当前目标个股涨跌的「那些个股」即可。

为了表述方便,我将「那些个股」暂且命名为「参照股」。

意思是说,由于参照股的涨跌,有能力影响我准备交易的目标股涨跌,于是,我就有必要考虑参照股的走势。

那么,什么样的股,才会成为我的参照股呢?我自己总结了两个原则:

原则1:影响力优先

举几个例子你明白了。

假如我计划交易泸州老窖,贵州茅台就是我的参照股;假如我计划交易通威股份,隆基股份就是我的参照股;假如我计划交易兆易创新,韦尔股份就是我的参照股……

这背后的逻辑,就是紧抓我们前面讲到的「普适化因素」,影响力最大的个股,它们的业绩变化以及背后的原因,是最能体现出「普适化因素」变动的。

找到影响力大的个股,方法也比较简单,去找到目标股所属行业内,市值最大,或者扣非净利润最大的个股即可,这一步,用同花顺、通达信、东财等软件都能比较容易找到,实在不知道怎么找,可以到公号后台撩我。

需要注意的是,有时这两个因素找到的个股是同一个,有时候不是。如果不是同一个,那就在两者中,选择和目标股业务重合度最高的那个。

影响力优先原则下,最极端的应用是贵州茅台,在很多时候,它都快成了绩优股、抱团股、基金重仓股的宇宙级别参照股了,似乎它的涨跌就能决定整个市场涨跌一样。

这个原则应用在实操中,假如你将某只个股加入了自选股,等待交易机会,那么建议你顺带将该行业的参照股,一并加入自选,用于辅助交易。

原则2:业绩报告时间优先

这个原则,是去关注与目标股同行业的前几大公司,他们的业绩报告公布时间,这个时间,借助炒股软件也能找到,关注这个时间,谁的时间最靠前,谁就是你的参照股,在这些公司公布业绩报告之后,去看他们的财报,找到影响业绩背后的「普适化因素」,并去分析这些因素对目标股的影响。同时,还需要观察市场对他们业绩的反映情况如何,并据此来辅助交易。

上面两种方法,可以结合起来使用。需要说明的是,根据我自己的经验,这种利用参照股去辅助交易的方法,更适用于中长期,即一周时间以上,不太适用于一周内的短期,因为参照股与目标股之间的影响,本质上是靠背后的「普适化因素」建立联系,而「普适化因素」属于基本面,基本面的影响,往往在短期内无法充分体现出来,所以,参照股与目标股的股价,中长期的同步率往往远高于短期同步率(重大、突发情况下例外)。

实战交易中,如何利用指数?

这一部分,是重中之重,我会落实到实战层面,详细讲解实操中,如何结合指数的涨跌,来对个股进行入场和离场操作,以便最大化提高交易的成功率,这也是我的投资体系的核心部分。

由于指数对个股的影响,是基于情绪传导的,所以这种影响更加快速有效,对于在意买卖点精准性的投资体系而言,非常有参考价值。

为什么我会强调「在意买卖点精准性」这一点呢?因为投资体系没有标准答案,不同人的交易风格有所不同,有的价值投资派,在做个股交易时,不太会考虑大盘指数的涨跌,他们以个股的基本面和估值为锚,并不是特别在意短期涨跌,也不是很在意买卖点的精准,这是有合理性存在的,无可厚非。

而我的投资体系,是很追求买卖点精准性的。从买的角度而言,我很喜欢那种「入仓后股价迅速离开成本区」的感觉,入仓后很少浮亏,能带给我更好的持股心态,而且能大大降低我止损离场的概率;从卖的角度而言,我很喜欢那种「离场在接近顶部区」的感觉,只要没有出现反转信号,即便估值很高,我也不会离场,如果出现了反转信号,即便估值很低我也果断离场。

所以我并不适合做价值投资,我接下来的方法,主要是针对于我的投资体系而言,但同时我也能合理的相信,我的这种方法,对其他的很多投资模式,都有相当不错的借鉴意义。

我的投资体系,是以趋势股/强势股为核心。当个股上涨趋势保持时,我不会离场;上涨趋势不再时,我会果断离场。下跌趋势时,我绝不会入场。

我对指数的趋势类别,有且仅有两种区分:

1、超长期趋势:大于3个月的趋势。

2、其他:小于3个月的任何形态。

一、超长期趋势下的处理

1、在指数的超长期上涨趋势之下,除非指数出现明显的顶部反转信号,否则,个股的操作,可以不考虑指数,而主要集中于个股本身。

在超长期的上涨趋势下,最明显的是牛市,市场情绪高涨,容错率更高,即便追高买入,股价也还有大概率可以涨到更高,所以买入点不是很精准也没关系。

2、在指数的超长期下跌趋势之下,除非指数出现明显的底部反转信号,否则,个股的操作,必须多考虑指数。

在超长期的上涨趋势下,最明显的是熊市,市场上的情绪冷淡,容错率很低,即便抄底,大概率还有更低的底。

二、非超长期趋势下的处理

非超长期趋势,是市场的常态,所以,这种常态下的应对方法,正是核心中的核心。

非超长期趋势的所有情况,个股的操作,是否考虑指数,分入场(首次入仓/加仓)、持仓及离场(减仓/清仓)两种场合,需要不同的应对方法。

1、入场时的处理

入场时,必须重指数、重个股。

入场时,指数环境一定要好,同时,个股上也出现了比较好的买点信号,指数与个股出现上涨的共振,我才会入场。

为什么呢?

因为,根据我们前面的分析应该能看出,当指数行情好的时候,整个市场的情绪都会偏向于积极,买入或加仓的资金会多余卖出的资金。如此,在我入仓以后,借着大盘的积极情绪,个股的价格,往往会跟随大盘的上涨,迅速的离开我的成本价,用个不恰当的比喻,即便自己此时买的是一只猪,也很大可能借助大环境的风而起飞。

进而,价格在离开我的成本价之后,能给我带来很好的投资心态,同时,下一次大盘回调时,个股即便跟随回调,也很少会回到我的成本线之下,我会更拿得住个股,不会轻易被甩下车。

另一个更重要的好处是:由于入场后价格迅速离开成本价,很少会亏损离场。只要少亏损,赚钱就是硬币的另一面,是必然结果。

这个操作手法的核心是:借助大盘的风,个股上买点信号的成功率,可以提高不止一个档次。

下图是我去年在阳光电源上面操作的其中3次入场点,我用箭头标记出来了当天对应的指数K线。

从上图能看到,我的3次入场点,都是在个股上涨,同时大盘上涨时入场的,而且我入场之后,价格都很快离开了我的成本区,从入场后的第二天起,几乎就没有让我浮亏过。


2、持仓及离场时的处理

提前说明一下,在我的投资体系中,持仓股的卖点,主要有2种:1、跌破长期横盘区;2、放巨量大阴线。这不是本文的重点,以后会详细展开来讲。

下面重点讲一下不同场景下的具体操作方法。

(1)持仓股出现卖点时

操作方法:只看个股,不看指数。

为什么呢?

因为个股的走势并不需要指数的跟随!设想一下,当个股出现了卖点信号时,至少说明当前个股走势恶化,此时,即便是指数走势在上涨,也很难改变个股颓势,为何?

我们得反过来想,大盘这么好的情况下,我的个股都依然出现了卖出信号,就已经说明个股不正常了,此时不离场更待何时?

另一种情况是,当个股出现卖点信号时,指数也在下跌,说明市场整体情绪消极,那就更不应该期待个股还能涨回来了,不是么。

尤其是大盘在上涨时,绝对不能抱有侥幸心理。一厢情愿的后果往往是万劫不复。

下图是我去年在隆基股份上面操作的离场点,我用箭头标记出来了当天对应的指数K线。

从上图能看到,我离场的当天,其实指数是上涨的,但是我并没有因为指数上涨,就犹豫不离场。

(2)持仓股还未出现卖点(无论涨跌),但指数连续下跌时

操作方法:只看个股,不看指数。

为什么?

之所以在入场的时候,需要非常在意指数,是为了借助大盘的风,让自己入场后股价可以快速离开成本价,提高入仓成功率,减少止损次数。

但入场以后,就无需如此高要求了,主要原因是:个股与指数的涨跌并不总是同步的,尤其是强势股,与指数的涨跌是格外不同步的,这恰恰也是我们更愿意买入个股而不买指数基金的原因。

有读者此处可能有疑问,既然个股与指数涨跌不同步,那么在买入时,为什么还要参考指数呢?这是个很好的问题,答案也非常关键,而且一针见血,答案是:个股与指数不总是同步的真正含义,是指幅度不同步,而非方向不同步!

上面这句话,值得你读很多遍,甚至抄下来贴在桌边。

去看一下我上面放出的阳光电源和创业板指数的对比K线图就能明白了,方向同步,是指在大多数情况下,指数上涨时,个股也上涨,指数下跌时,个股也下跌。但幅度不同步,是指当指数上涨时,强势股会比指数上涨更多,当指数下跌时,强势股会比指数下跌更少。长此以往,强势股就会大幅跑赢指数。

之所以说大多数情况,是因为凡事总有例外。少数情况下,如果指数连续大跌,强势股跌幅会大于指数,这往往是由于消极情绪的放大作用导致的,只要个股还未出现卖点,就可以继续保留持仓,一旦指数稳住,强势股很可能就会迅速恢复上涨趋势。

(3)持仓股还未出现卖点,但指数连续上涨,明显强于个股时

操作方法:以8个交易日为周期进行对比,如果个股涨幅低于指数,说明强势股已经不再强势,应离场

为什么这里要用8个交易日来对比,因为前面也讲过,少数情况下,指数的涨幅是可能大于强势股的,如果在短时间,比如两三天内,因为指数涨幅大于个股就离场,那就很容易被甩下车。

至于为什么是用8天,而不是7天或9天等,这是我自己总结的经验数据,不是标准答案。

细心的朋友会发现,前面指数连续下跌时,我没有用指数8天的幅度来与个股对比,而是完全不管指数。这里指数连续上涨时,为什么就要用8天涨幅对比呢?

原因是:指数下跌时,个股比指数下跌的多,可能是消极情绪的放大作用导致。但如果指数上涨时,个股却比指数上涨的少,那说明,在积极情绪的放大作用下,个股都依然没能跑赢指数,体现出来的就是:有风的情况下,猪都没能飞起来,说明这猪真的太重了。

三、特殊情况的处理

如果某只个股,和大盘指数的走势共振效果不好,即不但幅度不同步,连方向都很少同步。那么此时还用几个大盘指数来做参考,意义就已经不大了。此时,可以试着去看看该个股对应的行业指数,并且观察一下近期个股与行业指数的共振情况,如果共振频率较高,那么用行业指数来做参考,会是不错的选择。

如果,个股与对应的行业指数共振效果也不佳,说明当前个股的走势更多是由于企业本身的特殊之处决定的,而很少受行业因素影响,这种情况下,就可以单纯的用个股本身的入场离场信号来决定进出,无需考虑指数。

接受体系成本

显然,所有投资体系,都是有相应的成本的。

比如,在入场时,为了等待指数和个股的上涨共振,我是有一定概率错过最佳买点的,因为我的每次买入点,都是买在个股上涨时,这个成本就会比下跌时买入个股更高。

再比如,当个股出现了上涨买入信号,但指数此时在下跌,没有共振,于是我没有买入,等待之后的某一天,指数出现上涨信号时,个股却已经连续上涨了好几天,此时如果我再买入,就成了追高了,这种机会我只能放弃。

又比如,在个股出现卖点时,指数在上涨,但我没有考虑指数,坚决卖出,但卖出后不久,个股似乎就被指数给重新带上来了。

……

上面的情况,都算是我这种投资体系的成本,但我在知道这些成本存在的情况下,依旧选择了当前的操作模式,是因为我知道这种方法为我带来的收益大于成本,或者说,挣钱的概率大于亏钱的概率,仅仅这一条,就足以让我坚守自己的方法了。

我心态好,想得开,我知道:总不能什么钱都让我赚了吧。

这篇文章,为了梳理清楚深层逻辑,讲透彻我的操作方法,的确写了太多。也反反复复做了多次的完善修改,花了很长的时间,内心想的是,既然要写,就尽量写好,希望能给看到的朋友哪怕些许启发,于是啰啰嗦嗦的写了9K字,不免也有很多废话,还望读到的朋友见谅。

……

若有启发,可给点小费,或者,点个在看/转发可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个股是主戏,追高是大忌
今日头条
大盘收红迎端午节,后市如何演绎?
干货:龙头战法最暴利模式——高量不破弱转强
高手复盘手记:什么逻辑去支撑资金打造出地天板
短线集锦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