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皋冒襄与红楼梦的关系

如皋冒襄与红楼梦的关系

转发(2008-07-07 06:00:00)

四大名著之一的《红楼梦》以其博大精深的文化广受世人瞩目,有关《红楼梦》的版本、成书时间、作者、结局等问题也成为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本人通过对冒襄及《红楼梦》的研究归纳总结如下,以飨博友。有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历史关于《红楼梦》的研究流派众多,有索引派、考证派等流派,众说纷纭,各派有各派的论点和论据,其中不免有牵强附会者、有语无伦次者、有自相矛盾者。本人的分析没有固定的站在哪个流派观点上而是博采众长,科学的分析冒襄与红楼梦的关系。

关于《红楼梦》的版本与冒襄活动系年考

1、冒襄活动系年: 冒襄 公元1611年至1693年,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生于明神宗万历一二十九年,卒于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年八十三岁。幼有俊才,负时誉。性至孝,父吏部郎起宗被诬系狱,襄泣血上书,冤得直。所游皆当时雄俊。与方以智、陈贞慧、侯朝宗矜名节,持正论,品严执政,裁量公卿,时称“四公子。”襄尤才高气盛。史可法荐为监军,后又特用司李,皆不就。明亡后,无意用世。性喜客,家故有水绘图,擅池沼亭馆之胜,四方名土,招致无虚日。又尝游山水,与才人、学士、名倡、狎客为文酒宴游之欢,风流文采,照映一时。晚年,结匿峯庐,以图书自娱。年八十时,犹作擘窠大书,体势益媚,人争宝之。襄著有《水绘园诗文集》、《朴巢诗文集》,又编其师友投赠诗文为《同人集》十二卷,均《清史列传》及《影梅庵忆语》,并传于世。

2、《红楼梦》的版本:

        1。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称脂残本,脂铨本。是迄今发现最早的版本,仅存十六回。

           1927年为胡适先生发现收藏,胡适去世后,将此本寄藏于美国Cornell大学图书馆。

           (清乾隆甲戍1754年脂砚斋重评本).
    2。已卯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称脂怡本,脂馆本,己卯冬月定本。存四十回(1759年冬脂砚斋四阅评本)

       3。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又称脂京本。存七十八回。保存脂评最多,面貌最完整。

       4。列藏本《石头记》又称脂亚本。存七十八回。现藏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图书馆。

       5。戚本《戚蓼生序本石头记》又称有正本,上石本,戚序本,脂戚本。戚沪本与戚宁本。

      6。蒙府本《蒙古王府本石头记》又称王府本,府本,脂蒙本。存百二十回。(蒙古王府藏本).

      7。靖本《石头记》又称靖藏本,脂靖本。存七十八回。如今失踪,有人怀疑不存在,因只一人得见。

     8。甲辰本《甲辰本红楼梦》,又称梦本,梦觉本,梦序本,梦叙本,脂梦本。存八十回。(梦觉主人序).

    9。杨藏本《红楼梦稿》又称科文本,脂稿本,高阅本。(杨继振家藏本).

    10。己酉本《红楼梦》又称舒序本,脂舒本。(舒元炜序,吴晓铃藏本).

   11。郑藏本《红楼梦》又称脂郑本。(郑振铎藏本).

   12。程甲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清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萃文书屋活字排版,程伟元序)

   13。程乙本:<<新镌全部绣像红楼梦>>(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萃文书屋活字印行.程伟元,高鹗引言).

   由以上两点得出结论,冒襄活动是在1611到1693年,即到清圣祖康熙三十二年,而《红楼梦》版本最早是清乾隆甲戍1754年脂砚斋重评本,那么从现有的证据来看冒襄的活动时间与红楼梦的成书时间是不符的,也就是说冒襄不可能是《红楼梦》的直接作者

本人上文将冒襄的活动系年与红楼梦版本发现的最早时间对比,发现冒襄不可能是红楼梦的直接作者,那么为什么将冒襄和红楼梦拉上关系的呢?冒襄与红楼梦到底有什么关系呢?我希望与各位共同研究,反复声明这只是本人的观点,有不同声音的欢迎指正。

冒襄与红楼梦的关系到底是怎么来的?

中国历史上对红楼梦的研究不是现在才有的,只是近来因电视台翻拍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几位教授学者关于红楼梦的争辩才使其备受瞩目,使得中国掀起了新一轮的红楼梦研究热潮。

红楼梦按照目前版本的考证最好是乾隆年间才发现的,但是在公开在人们中间流通之前到底在社会上沉寂了几年我们不得而知,也许只能去猜测。当初红楼梦的流通只有手抄本,没有刊行本。也就是说没有被任何个人团体公开刊印发行。而目前发现的最早的版本证明民间较早的刊行本是清乾隆甲戍1754年的版本。

据胡适研究,红楼梦的研究在其之前分三大类:一是王梦阮先生的《红楼梦索隐》;一是蔡元培先生的《石头记索隐》;一是主张《红楼梦》记的是纳兰成德的事即是康熙朝宰相明珠的儿子。这三派前两派均提到冒襄(冒辟疆)。

一、王梦阮先生的《红楼梦索隐》的主要观点是【全为清世祖与董鄂妃而作,兼及当时的诸名奇女。他们说董鄂妃即是秦淮名妓董小宛,本是当时名士冒辟疆的妾,后来被清兵夺去,送到北京,得了清世祖的宠爱,封为贵妃。后来董妃夭死,清世祖哀痛的很,随跑到五台山去做和尚去了。依这一派的话,冒辟疆与他的朋友们说的董小宛之死,都是假的;清史上说的清世祖在位十八年而死,也是假的。这一派说《红楼梦》里的贾宝玉即是清世祖,林黛玉即是董妃。“世祖临宇十八年,宝玉便十九岁出家;世祖自肇祖以来为第七代,宝玉便言:‘一子成佛,七祖升天’,又恰中第七名举人;世祖谥‘章’,宝玉便谥‘文妙’,文章两字可暗射。”“小宛名白,故黛玉名黛,粉白黛绿之意也。小宛是苏州人,黛玉也是苏州人;小宛在如皋,黛玉亦在扬州。小宛来自盐官,黛玉来自巡盐御史之署。小宛入宫,年已二十有七;黛玉入京,年只十三余,恰得小宛之半。……小宛游金山时,人以为江妃踏波而上,故黛玉号‘潇湘妃子’,实从‘江妃’二字得来。】(以上引的话均见王梦阮先生的《红楼梦索隐》的提要。)

二、蔡元培先生的《石头记索隐》的主要观点是【《红楼梦》是清康熙朝的政治小说。《石头记》……作者持民族主义甚挚。书中本事在吊明之亡,揭清之失,而尤于汉族名士仕清者寓痛惜之意。当时既虑触文网,又欲别开生面,特于本事之上,加以数层障幂,使读者有“横看成岭侧成峰”之状况。(《石头记索隐》页一。)书中“红”字多隐”朱”字。朱者,明也,汉也。宝玉有“爱红”之癖,言以满人而爱汉族文化也;好吃人口上胭脂,言拾汉人唾余也。……当时清帝虽躬修文学,且创开博学鸿词科,实专以笼络汉人,初不愿满人渐染汉俗,其后雍乾诸朝亦时时申诫之。故第十九回袭人劝宝玉道:“再不许吃人嘴上擦的胭脂了,与那爱红的毛病儿。”又黛玉见宝玉腮上血渍,询知为淘澄胭脂膏子所溅,谓为“带出幌子,吹到舅舅耳里,又大家不乾净惹气。”皆此意。宝玉在大观园中所居曰怡红院,即爱红之义。所谓曹雪芹于悼红轩中增删本书,则吊明之义也。……(页三至四。)   
  这些是蔡先生的根本主张下面这些人是可考的:
(1)贾宝玉,伪朝之帝系也;宝玉者,传国玺之义也,即指胤礽。(康熙帝的太子,后被废。)(页十至二二。)
(2)《石头记》叙巧姐事,似亦指胤礽,巧字与礽字形相似也。……(页二三至二五。)
(3)林黛卫影朱竹垞(朱彝尊)也。绛珠,影其氏也。居潇湘馆,影其竹(土宅)之号也。……(页二五至二七。)
(4)薛宝钗,高江村(高士奇)也。薛者,雪也。林和靖诗“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用薛字以影江村之姓名(高士奇)也。……(页二八至四二。)
(5)探春影徐健庵也。健庵名乾学,乾卦作“三”,故曰三姑娘。健庵以进士第三人及第,通称探花,故名探春。……(页四二至四七。)
(6)王熙凤影余国柱也。王即柱字偏旁之省,国(输入者注:此处为繁体之“国”)字俗写作“国”,故熙凤之夫曰琏,言二王字相连也。……(页四七至六一。)
(7)史湘云,陈其年也。其年又号迦陵。史湘云佩金麒麟,当是“其”字“陵”字之借音。氏以史者,其年尝以翰林院检讨纂修明史也。……(页六一至七一。)
(8)妙玉,姜西溟(姜宸英)也。姜为少女,以妙代之。《诗》曰“美如玉”。“美如英”。玉字所以代英字也。(从徐柳泉说。)……(页七二至八七。)
(9)借春,严荪友也。……(页八七至九一。)
(10)宝琴,冒辟疆也。……(页九一至九五。)
(11)刘老老,汤潜庵(汤斌)也。……(页九五至百十。)

从以上两派的观点来看,他们都没有将文学和历史联系起来看,他们的观点均是有失偏颇,不过从他们的观点我们都看到了他们均提到了冒襄冒辟疆,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谈冒襄与红楼梦的关系不是空穴来风,而是有历史原因形成的。通过本人对《红楼梦》及冒襄家族史的研究,结合历史上各位研究者的观点,本人认为:冒襄与红楼梦的成书有极大的关系。

如皋冒襄与《红楼梦》到底有什么关系? 

   本人通过研究(说大了,只是随便琢磨)《红楼梦》以及冒襄世系发现,如皋冒襄与《红楼梦》有许多惊人的相似的地方,那么这些相似的地方也许是“附会”,那我们就使劲牵强的附会一会吧,不是要去澄清什么历史,也不是要去改变中国文学史上已经被公认的事实,而主要是因为对冒襄的情结,因为有了冒襄的我们才会去附会,也许你拿世界上任何一人,只要你能附会、你敢附会,也许你都会觉得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正如一冒家后人说的那样:我认为冒襄不可能是《红楼梦》的作者,但是我非常希望冒襄是《红楼梦》的作者。因为我姓冒。

   那么怎么去解释冒襄与红楼梦的关系,到底红楼梦中哪里有关于冒襄的说法,这是一项非常庞大的工程,我没有脂砚斋的水平,也没有刘心武的学问,更没有周汝昌的工夫去对红楼梦逐字逐句的注解和分析,所以我只能大概的分析红楼梦的某些章节和某些情结然后结合冒辟疆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也许这样会不全面,也许这样会更像附会,但最起码这不是胡编乱造。而说这一切我不是在说冒襄就是红楼梦的作者,而只是想说冒襄与红楼梦的那么一点牵连,因为我们是研究冒襄的,也许这样能让我们更好的研究冒襄,更好的去研究红楼梦。冒襄研究专家顾启老师说:冒襄的美学思想与艺术情趣对《红楼梦》的创作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四

红楼梦中贾家与如皋的冒家比较分析

          ———谈冒家与贾家的关合处

 

冒家故宅大门朝东,北至学宫北巷,西至东云路巷,南至古护城河河沿,东临今冒家巷,纵横均达一百米左右,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房屋百余间,分为南北相连的两个部分。冒家大门里,有四扇白色的屏门,进入屏门,有大约三十米长的南北甬道。      图为集贤里冒宅大门

屏门后面有垂花门,垂花门内的院落中间有一座广六楹的大厅,就是著名的得全堂,堂上高悬董其昌手题堂名匾额。后来董小宛在这个院落的 北边花坛种过白海棠。得全堂后有火巷,分隔前庭和后宅。这里的垂花门后又是一个庭院,正厅名为“拙存堂”,拙存堂左右耳房连同厢房都是住房。拙存堂后面是自成院落的凝禧堂。南出是另一组庭院住宅,正厅名“五美堂”,堂南小院中的 艳月楼后来成为董小宛的居处。五美堂后面是别有园,陈继儒曾为此园题匾,园中有泛雪斋、西堂、对山亭和回廊诸胜。最西面临近东云路巷的五间房子名为“妙香居”。香俪园在得全堂的南面,可从大门内甬道南端一门出入,也可由得全堂的南边进出。香俪园中的 主建筑前广三楹,形若方舟,后有一室,绕过左边回廊,是两棵古槐交荫的深翠山房。循回廊向东北走,是赠云轩,再往东是天镜舫,舫上垂着两棵白藤。前面正南方是滋兰轩,西面是三友崖,崖后就是别有园。


明朝初年,冒致中隐居东陈,五世未仕。至冒鸾考中弘治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迁居城里集贤街。冒鸾之侄孙冒承祥生6子,在集贤里建府第六所,朱门华堂,望衡对宇,极一时之盛。由此集贤街改名冒家巷。集贤桥也因冒家出资改为“冒家桥”。冒承祥三子冒士拔住冒家巷中部、段家巷口,大门朝西,有“留耕堂”、“爱日堂”等建筑。冒士拔之子冒梦龄即为冒襄之祖父,在对门建一所住宅,厅堂楼阁将近百间。有香俪园、得全堂、拙存堂、五美堂、凝禧堂、艳月楼、染香阁、宝彝楼、别有园等。冒襄之父冒起宗晚年住东宅,冒襄结婚后住西宅得全堂。

     集贤街冒家6房最盛时在明朝中期,冠盖如云,来往的宾客轿马皆停于冒家巷中、学宫后巷口,即得全堂大门之北,因此这里称为“轿巷口”。明朝后期,其余5房皆已衰落,仅存3房有冒梦龄、冒起宗父子保留冒家的显赫声望。

    三房朝西老宅一直为冒姓后裔所有。1916年,冒氏二十世孙冒广生以银币7800元从张姓赎回得全堂府宅;并从古董商人购得“得全堂”匾。他在《龙游河悼歌》中记载此事:“认取双桥夹故居,谢公五亩劫灰余。奋髯我亦谈光复,三字香光旧榜书。”

 

冒家祖宅 一是集贤街的老宅冒家故宅大门朝东,北至学宫北巷,西至东云路巷,南至古护城河河沿,东临今冒家巷,纵横均达一百米左右,面积约一万平方米,房屋百余间,分为南北相连的两个部分。冒家大门里,有四扇白色的屏门,进入屏门,有大约三十米长的南北甬道。屏门后面有垂花门,垂花门内的院落中间有一座广六楹的大厅,就是著名的得全堂,堂上高悬董其昌手题堂名匾额。后来董小宛在这个院落的 北边花坛种过白海棠。得全堂后有火巷,分隔前庭和后宅。这里的垂花门后又是一个庭院,正厅名为“拙存堂”,拙存堂左右耳房连同厢房都是住房。拙存堂后面是自成院落的凝禧堂。【红楼梦中贾政正房‘荣禧堂’】南出是另一组庭院住宅,正厅名“五美堂”,堂南小院中的艳月楼后来成为董小宛的居处。五美堂后面是别有园,陈继儒曾为此园题匾,园中有泛雪斋、西堂、对山亭和回廊诸胜。最西面临近东云路巷的五间房子名为“妙香居”。香俪园在得全堂的南面,可从大门内甬道南端一门出入,也可由得全堂的南边进出。香俪园中的 主建筑前广三楹,形若方舟,后有一室,绕过左边回廊,是两棵古槐交荫的深翠山房。循回廊向东北走,是赠云轩,再往东是天镜舫,舫上垂着两棵白藤。前面正南方是滋兰轩,西面是三友崖,崖后就是别有园。

     明朝初年,冒致中隐居东陈,五世未仕。至冒鸾考中弘治进士,官至福建布政使司左参议,迁居城里集贤街。冒鸾之侄孙冒承祥生6子,在集贤里建府第六所,朱门华堂,望衡对宇,极一时之盛。由此集贤街改名冒家巷。集贤桥也因冒家出资改为“冒家桥”。冒承祥三子冒士拔住冒家巷中部、段家巷口,大门朝西,有“留耕堂”、“爱日堂”等建筑,冒褒、冒裔居住在此。【冒褒为冒襄父亲冒起宗妾刘氏所生之子、如同红楼梦中的贾环,而冒襄与其兄冒褒起初关系很好,而贾宝玉与贾环一直关系不太好,这好像不合道理,我们查看冒家历史可知,冒褒后因家产被人挑拨与冒襄关系不合,于1676年变卖祖业,将水绘园中逸园祠堂都卖给别人,这时冒襄才开始与冒褒关系不合,而在创作红楼梦时已经住在“把茅为盖,挂席为门,绳枢瓮牘,仅蔽风雨”的匿峰庐里了,因此,自然在创作时就有一个庶出的兄弟贾环】。冒士拔之子冒梦龄即为冒襄之祖父,在对门建一所住宅,厅堂楼阁将近百间。有香俪园、得全堂、拙存堂、五美堂、凝禧堂、艳月楼、染香阁、宝彝楼、别有园等。冒襄之父冒起宗晚年住东宅,冒襄结婚后住西宅得全堂。

     集贤街冒家6房最盛时在明朝中期,冠盖如云,来往的宾客轿马皆停于冒家巷中、学宫后巷口,即得全堂大门之北,因此这里称为“轿巷口”。明朝后期,其余5房皆已衰落,仅存3房有冒梦龄、冒起宗父子保留冒家的显赫声望。

    三房朝西老宅一直为冒姓后裔所有。1916年,冒氏二十世孙冒广生以银币7800元从张姓赎回得全堂府宅;并从古董商人购得“得全堂”匾。他在《龙游河悼歌》中记载此事:“认取双桥夹故居,谢公五亩劫灰余。奋髯我亦谈光复,三字香光旧榜书。”自注:“先八世祖履之(承祥)府君旧宅在安定、集贤二桥之间,故晚号‘双桥”。有《双桥图册》,今藏余家,府君生六子,于集贤街砌甲第六,余牘其一,为第三房月塘(士拔)参军之产。参军子汝九(梦龄)太守尝乞董文敏书“得全堂”匾额,余于赎屋后复得之于古董家,今悬厅事,顿还旧观。’现得全堂住宅已经改建成住宅。学宫后巷冒氏宗祠尚有部分老屋。陈继儒书“别有园”石刻现存于人民公园。【冒家祖宅分东西两院,中间为冒家巷,在冒家巷内立有一牌楼,上书“恩荣坊”,所有的场景均与红楼梦中宁荣府极为相似】

       二是冒襄建的朴巢,如皋城南一里左右的龙游河第一湾名为泊潮湾,湾畔盘着一株苍劲的古朴树,树长约十余丈,腰约数围,枝叶扶疏,可荫百人,树腰蜿蜒横生如虬龙,蜷曲俯卧河上如桥梁,不少人都有在这棵树上构屋的想法。明崇祯七年(1634年),冒襄为了休憩游赏做成木架结构的两层亭子式建筑,上盖茅草,下面一间四壁洞开,从地面由曲曲折折的扶梯通上去。这样朴巢就建成了。十年后,冒辟疆因避清兵,暂离如皋,朴巢无人照管,终至树倒巢毁,从此废弃。

    冒襄建造朴巢是在他模仿古人结巢于海棠树上的做法,从此自号巢民,隐居不仕之举。他在《梅花倡和诗》中写道:“古人结巢于海棠树上。余弱冠即于南郭为巢古朴树上。种梅数百株,建一楼于中。先大夫署曰“百花顶上”,今毁于兵鬃,巢倾二十年矣。”【冒襄一生写书法无数,几乎每件落款均用巢民冒襄,可见其对“巢”的喜欢,而“巢”是由“朴树”而来,“朴树”即为“木”,本人认为这正是“林黛玉”林的由来】

     三是冒襄兴建水绘园。

     四是建深翠山房

    五是康熙四年,冒襄卖掉一部分祖产,和丹书移居北巷。

    六是匿峰庐,康熙十五年(1676),冒裔变卖祖业,连同祖先的逸园祠堂也换了银子,失去逸园冒襄不愿迈进水绘园一步,公元1677年,冒襄在园中又构筑一座三间草堂,取名匿峰庐。此时冒襄家境已经中落,水绘园开始衰败。匿峰庐是在乱砖破瓦的僻地上盖起的,十分简陋,已没有昔日廊阁森森的雄伟气慨了。此后,水绘园日益衰败,数代后,仅存荒址一片并已属他姓。【匿峰庐是冒襄康熙十六年(1677)筑,据冒襄描述匿峰庐为“把茅为盖,挂席为门,绳枢瓮牘,仅蔽风雨·”乃为三间草堂。  这不正是红楼梦中开篇的“茅椽蓬牖, 瓦灶绳床,其晨夕风露,阶柳庭花”吗?因此,我们可以认定,《红楼梦》创作的时间是1677年左右,就是冒襄66岁以后,而这时冒家已经开始中落。

    七是还朴斋,康熙二十三年,冒襄又出卖一部分祖宅,和儿子冒丹书移居东云路陋巷草屋,名叫“还朴斋”。冒襄74岁时家境日下,生活窘迫,不得已将得全堂住宅变卖,移居东云路巷,这里有颗小的朴树,冒丹书在此建了一座简陋的“还朴斋”。其中意思是将朴树又归还给冒襄了,冒襄即终老于此。【红楼梦中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场景在这里全面体现,冒家也从此谈出政治舞台,冒襄的去世标志着明末遗民思潮的结束】

 

通过对冒氏祖宅的的考证我们能找到许多关于红楼梦中贾府的影子,关于有人说红楼梦中大观园就是如皋冒家的后花园水绘园的说法,本人有待考证,但至少可以说明考证派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的曹家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能找到像冒家这么相像的宅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张奎高解读《红楼梦》选刊(连载四)
石破天惊——《红楼梦》的作者是冒辟疆?!
冒襄
集贤里明代建筑群
如皋冒氏印事及新見遺印考述
复社四公子之一冒辟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