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学习者对于学习的理解,甚至比教师的作用还重要

学习是为什么?这是我经常反复思量的一个课题。我发现很多情况学生没有理解学习的目的,是因为受到了家长、教师错误教育方式的影响。都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教育的主体,我们哪一个教师、家长询问过学生的学习目标是什么呢?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我们总是从“便于管理”的角度出发,真正忽略了学生的感触,阻碍了学生的成长。很多家长总是将工作的业绩与孩子的成绩混为一谈,这也是一个“用成人标准要求孩子”的典型例子。在我看来,学习者对于学习的理解,甚至比教师的作用还重要。如果一个学生对于学习充满厌倦,就是配上专家讲解,也是无济于事。如果一个学生把学习目的视为获取某种奖励,那完全是由于教师、父母的不恰当“教育”行为。现在学校里面正在推崇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孩子有三个有益之处:其一,促进了学生情商的发展;其二,开发了学生的潜能。其三,促进了人格完善。这其中的第三条是心理教育的核心内容,而怎么样才能促进人格完善呢?当然,作为心理工作者,可利用诸如心理测试、心理辅导等很多专业手段,然而我们却忽视了最简单、最廉价的方法——学习。

心理学或心理教育是一种生活方式,如果就心理讲心理,是一件空谈的事情。而恰巧学习是只船,心理是条河,要想达到学会的彼岸,两者缺一不可。要在河里练船,而不是在路上,也就是说有心理学指导的教育,才能使孩子更加有效合理的学习。通过学习可以获得良好的心理状态,通过良好的心理状态,才能更好的学习。两者相得益彰,关键在于教师或父母的科学引导。学习可以让人自信,充满动力。这种奖励的作用比学校的小红花,家长请客麦当劳要更持久。由于我们常期受到前苏联行为主义教育思路的影响,教育孩子和驯兽方法简直如出一辙,即要想孩子优秀就奖励他,要想他改正缺点就惩罚他。最终的目的就是将学生塑造成一个听话的模型,一个顺民的形象。学生应该有自己的认知,他应该有着对学习的想法。这种凭父母意气,通过粗劣的奖惩而实现的教育方式,很可能造成两种结果:其一,厌学症。其二,奖品依赖症。先说说厌学症。在行为主义心理学中,有一个专业术语叫做“习惯化”。即当你总以一种方式奖励某种行为,行为便会自觉产生,这是大家都知道的。然而,还有另外一个术语叫做消退,即个体失去对奖励的兴趣或得不到持续奖励而渐渐取消了学习的行为。

这就是厌学的征兆,或者说是厌学的原因。差学生会厌学,好学生也会厌学,这似乎成为了学生的通病。在很长的时间,我们把这归咎于学生贪玩或不懂事,其实我们并不清楚大人的错误教育方式才是影响孩子的关键。学习本身是奖品的条件,但由于儿童过分看重奖品,把学习视为了奖品的障碍。有的孩子则采用不正当的方式,如作弊、作假等方式骗取奖品,有的孩子则更加极端,走向了犯罪的深渊。还是老子说得好,“不贵难得之物,使民不为盗。”缺少自控力的儿童,习惯以自我为中心,悬赏的奖品简直就是教唆犯。再来看看奖品依赖症。总会有些孩子是“懂事”的,他们热衷于父母的教诲,并希望“正当”获取奖品。这些孩子并没有把学习视为障碍,而是把学习当做了谋取奖品的工具。

奖品依赖症的儿童很痛苦,他们常常为学习背后的收获而苦苦思索,更加焦虑他们的“付出”与“收获”是否成正比。充满无限期待的他们整日思考着如何稳获家长、亲朋、教师的“奖赏”。这样的家长更加痛苦。没有教育方法的家长最先想到的是用奖品激励学生的学习,当初见成效之后,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简单的商品不能满足孩子的审美和需要了。小学时候可以买个小汽车作礼物,初中的时候你还能送给孩子一个小汽车么?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中三年级经历了十二年,三次重要考试,二十四次大型考试,一百零八次月考,如果要求每次奖品都比上一次要精美,这也是一项非常大的家庭开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如何克服厌学学生的厌学心理
浅谈中学生厌学现象
学习成绩是可以这样提高的
儿童厌学心理原因与家教技巧
厌学症有什么症状?孩子厌学怎么办
为什么学生会厌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