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语文猜押】古诗词曲阅读

古诗词阅读在河南、河北、山西、云南、陕西五个省份的中考语文试卷中占据着重要地位。随着2016年中考临近,想必同学们内心荡漾着“要是能猜中哪一篇,中考将多么美好”的小心思,别急,沉住气,跟着研究组进行古诗词的逆袭吧!


河南

从体裁来看,河南近9年中招古诗词阅读多考查律诗,还未涉及元曲的考查。从主题来看,多涉及山水田园诗、思乡送别诗和爱国爱民诗。从考点来看,分析作者情感、赏析诗句是高频考点。分值为4分。

河北

河北中考从2010年开始考查古诗词鉴赏,分值为6~7分,没有两年连考同一朝代作家作品。2015年首次以两首诗对比的形式考查(实质是两首诗的拼盘),预计2016年会以对比形式考查。

山西

山西古诗词阅读的分值为2分,2012、2014、2015年以辨析选择的形式出现,其中2012、2015年选择辨析的四个选项分别考查了四首古诗词,2014年的选项则为同一首诗的分句鉴赏,2013年以问答题形式考查了《望岳》;考查点有作者情感的把握、赏析句子(修辞角度、表现手法、表达方式、朗读风格等)、炼字、人物形象的分析等。

陕西

陕西中考近年来一直考查课外古诗词,分值为4分;多选择较为生僻的唐宋诗人的作品,2014年选择了清代诗人的作品;涉及的题材有:田园诗、送别诗、写景诗、悯农诗;涉及的考点有把握诗人情感、赏析句子(修辞角度、词语表达效果角度)、炼字、描述画面等。







(1) 赏析诗句,可以从修辞手法、表现手法、表达方式、蕴含的哲理或作者的情感共鸣等方面入手,对于诗句赏析,常考的是从修辞入手,中学生需要掌握的修辞手法如下表所示:

(2) 赏析诗句除了从修辞手法角度还可以从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入手。常见的表达方式有描写、议论、抒情,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抒情方式有直接抒情、间接抒情、寓情于景和托物言志,而寓情于景与托物言志,考查频率最高。常见的表现手法有用典、烘托(衬托)、对比、渲染、照应、欲扬先抑、象征、想象、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等。初中古诗词鉴赏常考的有用典、烘托、虚实相生。具体作用如下:

 ① 用典 

借史引用前人诗句两种。

借史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使诗歌语言精炼,内容丰富,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增强作品感染力。如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用“闻笛赋”“烂柯人”两个典故来写世事变化之大,抒写诗人百感交集的复杂情感。

 ② 烘托 

不说本意,只与此有关的其他事物,达到突出本意的目的。如《诗经·蒹葭》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写出了芦苇颜色的变化,烘托出诗人内心的寂寞。

 ③ 虚实相生 

就是将实写景物和想象或联想到的虚写景物相结合,如《春望》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鸟为实物,但是“花溅泪”“鸟惊心”是诗人的想象,这样丰富了诗歌的意象,开拓了诗歌意境,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审美空间。

  ◆    

解答这类题目,看清题目设问的角度至关重要。如果题干没有要求赏析角度,而只说赏析下面句子,那么赏析时可从修辞、抒情方式、表现手法中任何一个抓得住的角度进行即可。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用词的生动形象性,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内容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总而言之,从景、情、理等方面的为人称道之处对诗歌的句子进行品评。

答题格式
运用什么手法(用典、××修辞、烘托、情景交融、对比等)+ 写出了什么(字面含义)+ 表达了什么(深层含义,作者的情感或包含的哲理)+ 表达的效果。

体会诗词思想感情或主旨的五种方法:

(1) 看诗词题目

诗词题目往往有提示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词所传达的作者情感的作用。如《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题目暗示这首诗表达了作者送别友人的依依不舍之情。

(2) 抓关键词句

分析诗词中凝炼、传神的字词和诗人抒情、言志、说明道理的关键句,从而把握诗歌主旨。《龟虽寿》中“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四句,把作者对人生的执着追求和不懈进取的精神显现在纸上,透漏出作者希望在有生之年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强烈愿望。

(3) 析形象特点

通过理解诗词形象,把握诗人情感。古诗词的典型形象往往表达较为固定的情感。如“浮云”常比喻漂泊在外的游子,李白在《送友人》一诗中,借此比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感情。

(4) 辨题材类型

诗词题材不同,表达的思想情感就不同。如边塞诗表达的感情一般有:

①讴歌边塞将士不辞辛劳、保卫边陲的精神;

②渴望建功立业和保家卫国的豪情;

③将士思念家乡和亲人的情感等。

(5) 知作者背景

从作者的生平、作品的背景材料入手,准确把握作者的情感、作品的主旨倾向。杜甫二十五岁左右游齐、赵时创作《望岳》,当时他襟怀浩荡,眼界空阔。了解了这一点,就能理解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敢攀登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气概和豪情壮志。

斟酌字词,可以通过区分词性确定作用。一般来说,动词、形容词和副词这三类词语是古诗词立意的重点词,其次还有名词、数词等。

解答时,首先析词义,理解字词的语表义和语里义;

其次从词性方面赏析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等几方面的妙处;

再次绘画面,字词勾勒出怎样的画面,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最后表感情,表达了什么感情、烘托了怎样的意境、传达了什么样思想。如动词,注意其生动、形象、变化过程,富有表现力等。

答题格式
× 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的情景,(淋漓尽致地)表达了作者……的情感(点出该字烘托了……的意境,或表达了……的感情)。

【翻答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抗疫助学·直通中考 | 诗词鉴赏12大考点解题方略(二)
中考复习专题:中考古诗词赏析解题指南
初中古诗词赏析教学探究
苏教版古诗词课内外比较阅读训练
中考古诗词鉴赏题的常见题型及解析
古诗词鉴赏方法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