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黍米山文事三题
userphoto

2022.07.19 山西

关注

黍米山文事三题

★ 刘庆庆

村头门楼

左望山冈右看沟,

人开天物立神州。

石楼栖凤雕山水,

金字飞龙写将侯。

古坊曾于苦事记,

今门再以壮心酬。

浮云阁下多游客,

功德谁评任其留。

村中古舞台

梆子一声裂九天,

众生惊倒戏台前。

三秋敲打醉三世,

百艺腾挪演百年。

鸟闻清腔颜且尽,

花观彩袖夜难眠。

五楹玉柱承风雨,

长伴山村自在仙。

民俗文化馆

油灯难照炕头针,

旧事解封脚步沉。

看犁无声行地垄,

思锨有汗透衣襟。

木辕常走泥如火,

草碗曾盛谷似金。

几辈存来甘苦物,

聚于此处好长吟。

今天,当我看到这宏阔古戏台前,就想起这个舞台在清朝同治年间写的一个题记,那是距今160年前的事了,这处题记证明黍米山村是泽州秧歌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黍米山历史悠久,文化优秀,村头雄伟壮观的浮云阁修建于明朝中叶,从400多年前,这个鸡鸣三县的地方,就水浮云起,雄峙一方。

清朝初年,黍米山人走出太行山融入晋商包打天下的滚滚洪流,驼帮马队把白花花的银子从千里之外运到牛家的松风里和秦家的关帝会祠堂,筑成了数十院高楼大厦。创造了“南凹村有一百个掌柜,黍米山就有一百个东家”,“寨上只有一个张百万,黍米山却不止一个估不透”这样的奇迹。

在波澜壮阔的民主革命中,抗日战争中的1938年春,黍米山诞生了黍米山村,也是当时的鲁村乡今日的北义城镇辖区内的第一个共产党员刘柏林,解放战争中的1947年秋,村中11名带枪民兵组成“最牛班”参加豫西征战。有志青年南征北战,为新中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集体化时期,黍米山是老晋城县农业战线的十面红旗之一,每年交公粮卖余粮都走在各村的前头,当时的人就说“吃饭找个米粮川,有女就嫁黍米山”。黍米山村在方卜邻近率先架通高压电,打成深水井,跑步进入现代化生活。

改革开放新时期,黍米山人奋发图强,精心打造红薯、小米品牌,以至于晋城人无不知无人不晓蒲水岸边的红土岗上“黍米飘香,山村含神”。

今人骄傲的是,黍米山人淳厚朴实,爱乡守土,把一座历经数百年风雨摧残古香的古色的古村落保存了下来。正是没有被开发,才是没有被糟蹋。正是因为有远见,才护老院、修古建。一砖一瓦会唱歌,它们不仅仅属于黍米山村,更是鲁村北义城、泽州县、晋城市、山西省,属于我们中华民族乃至全世界的不可再得的历史文化遗产。

要给黍米山说一句话,就是:一切都将过去,惟有文化永存!

链接黍米山村位于泽州县北义城镇东北端,距离镇政府13公里,距离207国道10公里,与高平市,陵川县交接,全村180余户,650口人,耕地面积1240.5亩。

是典型的农业种养植业村庄。村民有种植红薯的优良传统,每年红薯种植面积200余亩,由于土质好,产的红薯品质好,黍米山烤红薯在晋城市很有名气,黍米山人杰地灵,有珍稀白皮松百余棵。村两委先后解决村民饮水安全,新建村卫生所,街道亮化等实际生活问题,改善村民生活条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雪霁古村浮云端
走进一个隋姓聚居的胶东村落,文登米山水库旁边的米山村
乡愁 | 我那可爱的小山村
就读这篇 | 伍泽生:土地的后裔
南胜云后五房----一个充满温情的小山村
青草镇:红白礼事有“规矩” 礼尚往来不“负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