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乡村记忆】院子边的老槐树
userphoto

2023.02.02 山西

关注


院子边的老槐树

★  韩富长

我的童年和少年都是在乡村老家度过的。

老家西大阳是个大村。全村一千多户人家,呈长条形分布,从西到东分成九个生产小队,我家划归二队,位于村子西头。那时,有人问起我家的具体位置,回答既不是二队,也不是村西,而是老槐树跟前。因为,我家院子旁边的那棵老槐树,就是一个绝佳的地理标志,既好打听又好寻找,村里人没有不知道的。

老槐树是国槐,树身庞大,四五个人拉起手来,也不能抱拢。小孩捉迷藏,树那面藏人,这面根本看不到。至于它是何年栽种,已经无从查考,只是听爷爷奶奶说,起码有了上百个年头。老槐树粗大的树根裸露出地面,盘根错节,粗壮遒劲,极像龙的巨爪死死抓地。又像一位神态庄严的老者,弯膝盘腿,稳稳当当地坐在我家院旁的空地上,任凭世事更替风云变幻,兀自冷眼静观,泰然处之。老槐树高约数丈,身驱伟岸,虽然周身皮肤粗糙,通体龟裂,但能年复一年地长出新枝嫩叶,显示出令人惊叹的生命力。

每年春天,都有喜鹊飞上高高的枝头,或衔枝筑巢,或嬉戏打闹。不知是叽喳声过于悦耳,还是村子格外静谧,反正隔着院墙,喜鹊总能把我从晨梦中唤醒,同时,也总能听到奶奶不厌其烦地念叨“喜鹊喳喳叫,好事要来到”。到了夏天,老槐树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遮阳伞,浓密的枝叶顶住烈日的炙烤,把篮球场大小的阴凉投在地面,成为人们纳凉消暑的绝佳去处。白天,青壮劳力全被生产队长吆喝着下地去了,积聚在老槐树周围的,就多是闲来无事的老人。男的大都手拿一杆长长的烟袋,尽管自制的劣质旱烟十分呛人,但仍乐此不疲,装烟、点火、吸进、磕灰,不断地重复同一个动作,在一阵阵猛烈的咳嗽声中打发时光。女的不是拧麻线,就是纳鞋底,有一搭没一搭地唠着闲篇,话题总在东家长西家短上打转转。一些自觉私密的话语,俩人就相互咬耳根儿。惹得周围人好奇心陡升,但也不便打听,还要装出一副不屑的样子,不过,不快的神情仍然写在了脸上。

盛夏的中午,老槐树下成了展示各家饭菜的场所。那时,三年自然灾害的阴霾尚未散尽,人们生活普遍艰困,所以端着的饭菜全是单一品种,或面条,或米饭。面条多为高粱面或者三和面等杂粮擀成,绝少有纯白面的。米饭大都是小米掺着蔬菜一块焖煮,俗称“柴禾焖饭”,也有叫“捣一圪垛”的。即使小米干饭,也是佐以一勺烩菜,不像现在,讲究个四菜一汤。要知道,那会儿的人们,一日三餐能不断顿就是能耐,每天能够添饱肚子已属不易。好在大家都在生产队里挣工分,讨生活,经济状况彼此差不了多少,因此,谁也没资格讲究,谁也笑话不起谁来。不管米饭还是面条,全用粗瓷海碗盛着,图的是一碗即饱,省得来回跑腿。人们在老槐树下吃饭,或蹲或坐,一半贪个凉快,一半凑的是个热闹。当时没有电视,报纸也只能送到大队一级,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极其有限。老槐树下安着一个有线喇叭,每天早午晚定时播放。利用午饭这段时间,人们凑到一起,一边天南地北侃着大山,荤素搭配聊着大天,一边还能听听国家大事,不啻是一种难得的消遣与享受。可惜当时没有抖音,要是搁到现在,老槐树下纯净唯美的画面该是多好的素材,将其抓拍下来,制成短视频发送出去,铁定能够吸粉无数,大获点赞!

老槐树旁边有盘石碾。那时,农村还没用上电磨,村里人吃的米呀面的,都需通过石碾加工。生产队虽有毛驴可借,但得抵扣工分。我家本就缺少劳力,属于投资户,每年需要补交钱款才能领取口粮,因此,不到万不得已,是不敢轻易劳驾牲口的。于是,和母亲一起推碾,就像现在的小孩子做作业一样,成了家常便饭。好在当时小学课业不重,隔三岔五请假,老师也见怪不怪,每次都能照准。虽然推碾的活儿枯燥乏味,抱着碾杆转圈圈,永也没个尽头,但是看到碾盘那头母亲弓背弯腰的身影,幼小心灵的深处,也会常常感到一阵阵的酸楚,脚步倒腾的频率也就自然而然地加快了不少。于是,我便这样一次又一次地听着鸹噪不休的蝉鸣,踩着碾道里绿葡萄样的槐米,在老槐树下用脚步义无反顾地反复丈量着自己的童年。

人常说树老成精,老槐树也不例外。特别是一些上了年纪的大婶大妈,更是早把老槐树当成了确有灵性的神树,每逢初一或者十五,总要前来磕头烧香,挂上几条红布,祈求赐福,保佑平安。只是那时还不时新包装,搁到现在,关于老槐树的神话传说一定能够演绎不少。然而,福兮祸所伏,祸兮福所倚,老槐树的厄运也就由此而生。忽然有一天,老槐树被贴上封建迷信的标签,惨遭腰斩,还被刨根。几乎就在同时,我家院门两旁的一对青石狮子也被当成“四旧”拿来陪绑,敲掉了脑袋。现在,大阳古镇的旅游正热,人们都在挖空心思打造可供参观的景点。村里一棵状若盘龙的松树,虽然树龄远不及老槐树,却能被人冠名“龙树”,打造成古镇一景,引来游人无数。由此我想,老槐树若能活到现在,名头绝对压过“龙树”,定会名列大阳古镇著名旅游景点之首,成为家乡振兴旅游事业的一张亮丽的名片。老家院子周围也可沾点老槐树的“仙气”,成为八方游客前来拍照留影逗留打卡之地。不过,扼腕叹息之余,却又意外地感到庆幸,因为文革过后,就在老槐树曾经挺立的地方,人们重又栽下了一棵树苗,只不过树种换成了榆树。而且经过这么多年人们的精心呵护,小榆树已经身材挺拔,高约丈余,看那勃勃生机,似乎是从老槐树那里借来了无穷的生命活力。

我怀念童年记忆里的那棵苍劲威严的老槐树,更祝福现在这棵亭亭玉立的新榆树:老槐树的厄运已成过去式,展现在您面前的,将是一条运用崭新理念铺就的世纪大道。前方会有风雨,但那是成长路上正常而必要的磨炼和修为,更多陪伴您的,则是阳光雨露的沐浴和滋润。

茁壮成长吧,延续老槐树生命之火的新榆树,我从心底再一次把最最美好的祝愿送给您!

作者简介

韩富长    中共党员,锦溪社友。上过学,务过农,当过兵。转业后,在城区区委多个部门爬格子,码文字。闲时喜欢写点小诗或者豆腐块文章,也曾偶被《战友报》、《太行日报》、《吐月》、《凤台文学》等报刊杂志刊用。后从城区区委组织部副部长兼老干局局长任上退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转载) 俗话说“房前屋后,莫种五树”,是哪五树,你知道吗?
记忆中儿时祖屋的老槐
【原创】槐花开了
心子丨《梦里依稀是家乡》(三首)
谚语:“2树不拔,拔了档财运”,这2种树分别是什么?为何不拔?
【北上广诗刊】No.71667期B版||​榆树轶事 作者:朱占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