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曾经 “浓雾中看不到自己的鞋”,伦敦后来如何成了宜居城市?

曾经 “浓雾中看不到自己的鞋”

伦敦后来如何成了宜居城市?


/  摘  要 /   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无烟区内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发电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在伦敦,政府用车几乎绝迹,只有首相和内阁主要大臣才配有公务专车,其他部长级官员及所有市郡长都没有公务专用配车。


伦敦曾是著名的雾都,人们行走在烟雾中,雾浓到看不到自己的鞋,只能沿着人行道摸索前行;能见度差到太阳都遮蔽不见。

1952年发生了一场大惨案。从12月5日到12月8日的4天里,伦敦市死亡的4000人里,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着增加。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这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是由于伦敦上空受高压系统控制,大量工厂生产和居民燃煤取暖排出的废气难以扩散,积聚在城市上空。

 

1952年冬天,伦敦东区一家工厂在浓雾中继续排放着烟尘

公众的意识开始觉醒,在那之前,人们还将烟雾视作必要之恶。二战结束后一直到50年代末期,英国的经济恢复繁荣,GDP仅次于美国,把德国、法国远远抛在后面,内敛的伦敦人还在为机器和烟囱骄傲,有人甚至将空气污染视为英国工业发展活力的衡量标准。

而自此事件之后,随着公众的关注,政府压力增大,相关提案也不时出现在国会。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前所未有地加快,措施包括推动家庭转向天然气等取暖,从大城市迁出火电厂等。 1954年,伦敦通过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

1954年11月16日,一名技术人员监测空气质量

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获得通过,成为全国通行法律。它给工业用煤提出了要求,以减少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含量。这个法案还深入到民用领域,规定民用炉灶和烟囱必须符合特定标准。对民用设施的限制很容易在民主社会中引起争议,所以政治家以前都小心翼翼的绕开相关议题,以免被扣上“独裁”的帽子。但治理雾霾是一场需要整个社会配合的全面战争,神圣的个人自由也必须给人类生存让步。

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十二次严重的烟雾事件。

1968年,英国又一次颁布法案,要求工业企业建造更高的烟囱,以利于污染物的疏散。1974年的《控制公害法》囊括了从空气到土地和水域的保护条款,添加了控制噪音的条款。1974年,英国政府出台“空气污染控制法案”,规定出诸如工业燃料的含硫上限等硬性标准。

伦敦市区一座烟囱被拆除

1975年,伦敦的雾日由过去每年几十天减少到了15天左右。

最开始,伦敦治污的法案和措施主要是针对燃煤的控制。20世纪80年代前后,汽车数量开始爆炸性增长,大量的尾气取代燃煤成为主要的大气污染源。伦敦治理空气污染也做出相应转向,开始控制市区汽车数量和尾气排放。

1973年10月16日,环保组织集会,要求政府遏制汽车尾气污染

到1980年,雾日已经减少到5天。

1993年1月开始,所有在英国出售的新车都必须加装催化器以减少氮氧化物污染。1995年,英国通过了《环境法》,要求制定一个治理污染的全国战略。后者于1997年3月份出台,根据国内、欧盟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设立了必须在2005年前实现的污染控制定量目标。

2007年的《空气质量战略》提出,到2020年前将空气中PM2.5的年平均浓度控制在每立方米25微克以下,道路等高污染区域不能超出这一上限,而在乡村等空气较好的区域,还会实行更严格的监控规定。

上图为1928年10月,伦敦塔桥附近的泰晤士河边,几位市民在大雾中给天鹅喂食;下图为如今的伦敦塔桥

一系列接踵而至的措施得到落实,政府大规模改造城市居民的传统炉灶,减少煤炭用量,冬季采取集中供暖;在城市里设立无烟区,无烟区内禁止使用产生烟雾的燃料;发电厂和重工业被迁到郊区。

在伦敦,政府用车几乎绝迹,只有首相和内阁主要大臣才配有公务专车,其他部长级官员及所有市郡长都没有公务专用配车。扩建绿地也是治理大气污染的重要手段。伦敦虽然人口稠密,但人均绿化面积已经高达24平方米。

英国前首相卡梅伦在地铁上

如今,慕雾都之名而来的人们可能会失望,只有偶尔在冬季或初春的早晨才能看到一层薄薄的白色雾霭,无数英国文学作品中曾经描绘过的沿街滚滚而下的黄雾已经消失了踪影。阳光驱散薄雾后,四周是一片清明,让人难以想象当年迷离晦暗的雾中情景。

英国政府半个世纪的战雾记证明,污染并非获得财富的必然副产品。严苛的环境政策出台后,英国经济并没有恶化,政府收入也没有减少,环境却越来越好。历史总是这样善于总结与发问,上世纪初伦敦也曾有过与中国部分城市今天同样的“仙境”,而如今已成为一座高度发达同时山清水秀的宜居城市。如何在酿成悲痛后果之前采取必要措施,是我们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本文原文标题《致命雾霾、国民身体与大国领导人》,有删节,完整内容请关注UC订阅号“西洋参考”)



栏目介绍

“不服来辩”系UC独家泛新闻评论栏目,致力于提供独到观点和有价值的内容,每周更新三期。投稿请发至bufu.uc@aliyun.com。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对大气污染治理启示
为什么英国进入工业革命后,空气污染日益严重呢?
英国伦敦治理50多年告别雾都
陆伟芳|19世纪英国人对伦敦烟雾的认知与态度探析
伦敦治霾启示录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