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编辑容易抑郁,因为“太矫情”和“文艺病”?

编辑容易抑郁,因为“太矫情”和“文艺病”?

原创 袁小茶 做書 2021-11-30 13:11

还有朋友想转行做编辑——挣多挣少无所谓,就图这个行业接触的是“文化人”。哪怕真遇到个把儿争执,做多也是“斯文扫地”——大家还是要一张文化人的脸面的。好歹比“拿脸盆喝啤酒+白酒炸弹+荤素段子”陪客户要好。

诚然,编辑这个职业有它高光的一面,哪怕时代日薄西山,依然风满袖如没落贵族。但同时,这也是近年心理健康预警的高危职业——重度社恐、失眠、焦虑、抑郁(重度抑郁有自杀情绪),逐年越演越烈,成为不再是新闻的新闻。

作为人类“精神产品”的工程师,编辑的心理问题,为何越来越负重前行?身为编辑,我们又能做些什么?

01

“楚门的世界”,入戏太深

“入戏太深”,这是许多文艺工作者心理健康预警的共同原因——尤其文学书、哲学书编辑。图书不像是杂志,出版周期长,编辑往往是三个月的时间高强度地陷入同一部作品。像是《霸王别姬》里的程蝶衣,戏演到高妙处,人戏不分,分不清自己是蝶衣还是虞姬。虽然说成熟的编辑都具备“免疫力”,但遇上情感突破心理防线的的作品,还是需要很长时间走出来。就像是职业的心理医生也需要更高级的“心理咨询”一样——不要怪编辑。只要是人,就有心理防线,就可能破防。何况,这不是普通人偶尔看一部作品消遣,而是每天8小时高浓度、高强度的“沉浸”——人非草木,就算是草木,一颗酸菜泡在坛子里久了,不入味也难啊。

何况做编辑的人,大部分都是“敏感”的人。“敏感”是文学艺术的生命线——就像是一个神经粗糙的人是不可能看懂张爱玲一样。连作品都无法共情,怎么能驾驭作者的稿子?朱光潜有句话,“常人的心灵好比顽石,受强烈震撼才生颤动;诗人的心灵好比蛛丝,微嘘轻息就可以引起全体的波动。”而编辑——是日常8小时要在“蜘蛛丝”上跳舞的人。

另一个“不能说”的原因是——编辑是“楚门的世界”里围幕布的人。就像互联网有审查员和“清道夫”一样,图书的世界也有。我们看到的所有符合出版规范、“内容健康”的图书,在原始稿件期间,不一定是“完全健康的”——比如一些作者过于悲观主义、意志消沉、或者暴力血腥等个别段落语句,编辑在“三审三校”时都是要删去的。读者看不到,但对不起:编辑看到了……

和新闻记者类似,编辑也属于“楚门的世界”里拉幕布的人。

看不到光,会死人的。

02

“压榨”与“欺负老实人”


书里的世界压抑,书外的现实世界同样不容乐观。越来越夕阳的前景,某些小范围内越来越“非人”的职业压榨,已经成为常态。入行前,一个个都是极有理想的文学青年。入行后,某些小范围的不良风气开始逼着编辑变成全能——得做抖音、做海报、上众筹、做直播卖书、压不过气的码洋、书卖的好全是因为“卖得好”,卖不好全是因为“书不好”,要为库存“背锅”,越来越不能专心做书却越来越严格的审查制度,错一个字恨不得被生吞活剥钉在耻辱柱上……

编辑这个职业不像是图书行业其他岗位,90%都是内向人,而且老实,不会吵架,受了气都是忍着。上次又听到一个做碑帖的编辑,从楼上跳下去了……哎突然想哭。


03

“都是穷闹的”——精神和物质严重不匹配


在5环外租着2500块合租房,也要省出来199块的特价票去国家大剧院听音乐会、看话剧回来舍不得打车的编辑太多了。

既然选择了“精神贵族”,那牺牲一点点物质,少挣一点也无妨。但让许多编辑没想到的是……现实比想象的“文艺青年穷日子”还要穷。

我的工资已经快不用扣税了。
“扣(钱)吧。再扣下去,我觉得我完不成每月码洋任务,要倒贴给公司钱了……”
“除去了社保,一个季度结算下来,我收到了个位数的工资。”

穷,直接导致的就是恶性循环的人才流失。许多小环境内留下来继续做编辑的,目的也不再纯洁:有的是图极个别的“衙门口”出版单位能蹭运气解决户口;有的是开着“奔驰”来上班不够油钱,但就是图有个文化事儿干。

《985名校的文科女“内卷”》在出版界是再常规不过的事儿。编辑——这大概是国内平均学历要求最高、工资最低的职业之一。但凡好一点出版公司的编辑岗,至少是985名校文史哲专业的硕士起步,“北清”文科如过江之鲫,有的还得拼导师。

当然,给那么点钱又要求那么高,许多学术编辑岗长期缺人。有的冷门专业书跟天书一样(真不是“是个编辑就能看的”),编辑走了,书就只能先撂着——等再招上人再说吧。

“我们这个单位吧。说实话,就是图个体面。要真指望工资养家,我劝您还是算了。”

苦的是没有后台、又真心靠编辑这份工作养家的人。焦虑、失眠、抑郁、生活无望、房租都快付不起了……哎,常态。



04

“矫情+复杂”的社会眼光


编辑——这是一个精神贵族的行业,女性占大多数,精神贵族对伴侣的要求都高,盛产单身。文艺单身没错,然而那么穷还文艺单身,就是错。

“文艺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
哎呦你就别挑了。什么精神生活啊,我跟你说,你就是文艺矫情。

这种压力尤其在“985文科女”编辑上明显。读完硕士,工作都二十五六(岁)了——“工作待遇也不好,压力这么大,还不好找对象。你自己能心情好图个开心也行啊?天天看那么多破书还一堆抑郁情绪。别干了,真白瞎了供你读这么多年书。”


辞职报告。
“朋友圈”变成一条灰线。
“听说隔壁编辑室那小谁,中度抑郁在找大夫了。”

(完。)

另:最后分享几个心理健康缓解小方法

1.别一个人呆着。想不明白时候,去找前辈聊聊。找找朋友,抱团取暖。越是抑郁情绪,越怕一个人想不明白。

2.去有个寄托——比如宠物,多一个作者身份,译者身份等等……有个爱好和寄托,有点坚持下去的动力。钱不多,也就不那么重要了。

3.多挣钱吧。一个健康社会,不应该让创造精神产品的工程师,那么风雨飘摇地穷着。




已无更多数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情绪抑郁是生病了,不是矫情
#专治各种矫情#教你如何一句话毁情诗,毁文艺、毁清新!
还记得7年前幸福的约定吗?
煽情的喝酸梅汤,煽脸的大口吃肉
歌单|好听到哭的十首歌,总有一个系列适合你
摩羯靳东:矫情又邪气老干部,土象脸的忧愁与哀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