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玩转“组织经验萃取”,你必须搞懂的5个问题!
原创 王法松 培训杂志 2022-06-15 17:30 发表于江苏
“企业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这句源自华为的名言已经成为企业界的共识。
通过一系列动作对经验进行提炼、整合和迁移运用的过程,就是我们常说的“组织经验萃取”。
越来越多企业希望借助组织经验萃取,沉淀知识资产,加速人才培养,提升团队绩效,助力组织升级转型。不过在实施过程中,却常常为以下这些问题所困扰。
组织经验萃取和案例复盘
都倡导“实践出真知”,两者是一码事吗?
两者既相通又有不同,不能划等号。
复盘原本是一个围棋术语,也称 “复局”,是指对局完毕后,复演该盘棋的记录,以检查对局中招法的优劣与得失关键。后来,联想等几家公司将复盘思想引入企业实践中,逐步沉淀了一套成熟的打法。
复盘一般是经历了一件/一段典型事件后,先回顾目标与对比结果,找出事件(实践案例)中的亮点和暗点,再分析原因总结规律,明确后续行动计划,决定哪些需要保持(continue doing)、需要启动(start doing)和需要停止(stop doing)。而组织经验萃取往往是锁定了一个待完成的任务或待解决的问题,往回溯去找出具有代表性的实践案例,从案例中去萃取形成针对性的解决方案。两者都是源于实践又高于实践。只是复盘起于实践,终于后续行动计划,而组织经验萃取起于主题任务或问题,终于解决方案。
完整实施组织经验萃取要经历哪些环节? 一提起课程开发,大家一定会想到ADDIE。与此相似,组织经验萃取也有着相对一致的底层逻辑。组织经验萃取是一个组织知识创造的过程,是一个“隐性知识显性化,零散经验系统化”的过程。
野中郁次郎在《创新求胜》(The Knowledge-Creating Company)一书中提出SECI模型很好地诠释了这一点。
SECI模型来源于野中郁次郎4D组织经验萃取法用更简明易记的方式对关键环节进行了概括和表达,即明确主题(define the topic)、挖掘素材(discover material)、萃取智慧(distill wisdom)和设计方案(design a project)。
明确主题不仅要选择萃取的主题,而且非常重要的是明确主题的场景、输入(先决条件)和输出(成果和成功标准)。挖掘素材尽量不要局限于单个案例,而是多案例综合分析,不仅有“故事”,最好还有数据。萃取智慧的主要目的是提炼实践背后的方法论,往小了说,可能是一个“独门绝招”,往大了说,则应该是涵盖道、法、术、器四个层面在内的高品质解决方案。设计方案包含两层含义,一是设计萃取成果的组合承载方式,二是设计萃取成果的落地转化方案。
图片来源于作者
组织经验萃取有哪些常见的操作模式?如何选择适合的方式?在相对一致的底层逻辑之上,因为场景的不同,会衍生出很多种不同的玩法。归纳起来,有四种典型的操作模式,我们把它们称为自萃(个人式萃取)、群萃(共创式萃取)、萃他(访谈式萃取)、混萃(混合式萃取)。
自萃比较简单,是业务专家对自己个人经验的萃取,有点“吾日三省吾身”的味道。
群萃通常表现为工作坊,是一群业务专家在萃取师引导下,互相激荡、群策群力,共同输出成果。
萃他是由萃取师访谈业务专家,然后由萃取师输出成果请业务专家确认。
混合式萃取比较复杂,是前面三种模式的组合拳。如何选择适合的方式呢?
自萃比较适合UGC场景(用户生产内容),与微颗粒和小颗粒主题更相匹配,可以散点作业,完全可以在公司范围内全员推广。群萃和萃他比较适合PGC场景(专家生产内容),与相对聚焦的中小颗粒主题更为匹配。混萃更像咨询项目,比较适合超大、大颗粒主题,往往和一个组织的综合性经营管理有关。具体可参考下图。
图片来源于作者
组织经验萃取最终输出成果是一门课吗?
这是惯性思维牵引下产生的常见误解。应该说,萃取的组织经验可以由一门课来承载,但不一定非要开发成一门课。正如“引导”,提倡围绕一个主题先做发散再做收敛,而不是一边做加法同时做减法。只有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大脑的工作效能。
组织经验萃取也应该先聚焦输出解决方案本身,再来设计开发解决方案的外化载体。
常见的外化载体有将近10种,比如线下课程、线上微课、操作手册、流程文件、案例库、Q&A、自动化工具等,需要根据主题的类型和落地转化的需要进行选择和组合。
从绩效改善的角度说,“技控”优先于“人控”,所以开发成课程去提升人的知识和技能并非首选,也非必选。如果是HR朋友牵头推动组织经验萃取项目,建议先转换角色和思维,从职能视角转换为业务视角,从专业思维转换为经营思维。
如何评估组织经验萃取
成果的“含金量”?
有用才是硬道理。所谓“含金量”,关键看价值。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保障“含金量”。
一是,做对的事。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关键在于选取具备钻石品质的萃取主题。可以用“三点式”作为评估的主要维度。问题点,过去存在之突出问题。关键点,实现当期目标之关键任务。变化点,未来发展所需的新势能。总之和业务越贴近、对绩效提升越有帮助的主题越具备钻石品质。
二是,把事做对。
好比做品质管理,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在推动4D的每一个环节时,均要有对品质的精心设计。
比如挖掘素材时,尽量形成典型案例组方便展开比对分析,尽量获取一些相关的数据用来做辅助的交叉验证。又比如萃取的成果,不仅有具象的“法”(步骤流程、成功要素等思维框架)和“术”(关键要领、常见问题等方法技巧),还能进行抽象拔高,形成“道”(规律、信念、价值观)去提升指导性和普适性,还能接地气,生产“器”(配套的工具)去帮助落地转化。 当然,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萃取成果到底“含金量”如何,归根结底还得通过交付使用,先打样后推广,持续不断地进行评估和迭代。
正确认知“组织经验萃取”是玩转它的前提。组织知识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在VUCA时代,其价值日益彰显。作为沉淀知识资产的重要方法,组织经验萃取显然是管理者、业务专家和培训人必须掌握的技能。萃取组织经验的过程,涉及访谈技术、引导技术、数据挖掘与分析、案例开发、问题分析与解决、提炼技术、绩效改进、课程开发等多项相关技术。
“基于最佳实践的4D组织经验萃取”线上课正好可以作为第一课,为我们提供了一套很有参考价值的思考框架和行动指引。
集数
目标
主题
主要内容
1
开工前必备的认知
高手小白大不同——组织经验萃取的价值与标准
1.从影视创作看套路
2.为什么高手难以复制高手
3.组织经验萃取的价值
4.组织经验萃取的方法
2
Define the topic
界定主题
选择比努力更重要——甄选高价值的萃取主题
1.产出主题的两条路径
2.如何甄选钻石级萃取主题?
3.界定主题的边界:四个关键问题
3
Discover material
挖掘素材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用STAR结构化还原事件
1.选对案例:参考要素
2.浮现脉络:时间顺序
3.填充细节:5W3H+“证据”
4.整理撰写:STAR结构
4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访谈他人还原事件
1.访谈前准备:2项内容
2.访谈中提问:2种方法
3.访谈后收尾:2个动作
5
Distill
wisdom
萃取智慧
透过现象看本质——从案例中挖掘成功关键因子
1.反思中常见的三个问题
2.第一步选对点:成果VS目标
3.第二步找对因:罗列+筛选
4.第三步做对事:确定执行标准
6
众人拾柴火焰高——用团队研讨挖掘成功关键因子
1.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2.团队研讨五步曲
3.研讨中的引导工具
7
有框架的思考更高效——快速建模的步骤与方法
1.那些历久弥新的模型
2.建模三步骤:选择关键信息、明确逻辑关系、优化呈现形式
3.在经典理论和本地实践中架桥
8
用“三点式”把事做对——提炼关键点、问题点、变化点
1.关键点:成败的关键、安全的警示、效能的窍门
2.问题点:新手经常出现的问题及其危害
3.变化点:例外/异常情形的处置、出错后的补救措施
9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配套易学易用的工具
1.五种常用的工具:评审标准、模板范本、操作指南、环境提醒、心法口诀
2.让工具易学易用:嵌入式、防呆化、生动化、智能化
3.工具的组合配套
10
Design a
project
设计方案
从经验到能力:组织经验的落地与进化
1.知识不是力量:有用有用,无用无用
2.组织经验的应用方向:工作改善、人才快速负责、企业升级转型
3.组织经验的迭代更新与跨界借鉴
更多课程信息,请联系
包老师  13661886845徐老师  18017755489
培训杂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萃取百问】萃取呈现的结构是固定的吗(21-25)
组织经验萃取下的蛋—理论篇
组织最大的浪费,是经验的浪费
组织经验萃取实践图解
让最佳实践转化为组织绩效的工具——组织经验萃取(一)
萃取组织最佳实践,选择成功经验的经典案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