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一盏法治之光——读《法治的细节》有感

惠山区政协 2022-10-08 16:43 发表于江苏

#

《法治的细节》 

作者:罗翔

薛兆益

区五届政协委员、无锡市惠山区税务局税政一股副股长

法治,一个宏大叙事的命题,一个具有力量的词汇。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之一,法治宣传声势浩大、铺天盖地,地铁里的普法视频、社区里的普法手册、马路上的普法标语,它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抬头可见、深入人心。

或许是法治捍卫的公平正义令人肃然起敬,或许是浩如烟海的法律条文让人望而却步,总之对于一个非法律专业的普通人来说,法律的权威性和专业性让法治成为高高在上、难以触摸的存在。

而《法治的细节》一书改变了我对法治“近在眼前,远在天边”的偏见。诚如书中所写:“对公平和正义的渴望是人类的出厂设置,无需被灌输,只需要被激活。”虽然我们不具备法律人的专业知识、话语权和影响力,但追逐更高的法治理想是刻在基因里的。“法律在不断进步,法治的细节在不断完善,这种进步与完善是通过一代又一代的法律人与民众共同实现的。这个细节也许是一则法条的修正,也许是一种理念的进步,也包括了我们每一个——内心中仍然存着对于公平和正义渴望的人。”因此,对于法治我们既不能夸夸其谈,也不能漠不关心,更不能妄自菲薄,而是更多的关注法治的细节,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完善法治的细节。

书中对热点案件的解读和对法治要义的思辨,深深启发了我对法治、道德、社会和个人的思考。最重要的感悟可以归结为三个词:尊重、平衡、勇敢。

法治的温度体现在对生命的尊重

“电车难题”作为著名的思想实验拷问过许多人,救1个还是救5个,你会怎么做?面对伦理难题,作者罗翔从法律角度进行破题。法律是对道德的最低要求,对于严重违背道德的行为,必须借助法律的手段来惩罚。因此,“电车难题”的关键不是生命的价值比较,而是必须践行尊重生命这一最基本的道德规范,离开了对生命的尊重,社会也就不复存在。“任何人的生命都是无价的,没有人有权力随意决定他人的生死”。在书的许多章节都有写到尊重生命,例如在死刑是否应当被废除的探讨中写到尊重生命既要求保留死刑,又要求限制死刑;在“可怕的配阴魂民俗”中写到盗窃、侮辱、故意毁坏尸体、尸骨、骨灰罪所保护的利益是人的象征物的尊严;在“精神病人的刑事责任”中写到先治病,再接受惩罚,这不是矫情,不是伪善,不是浪费,而是体现刑法对人的尊重;在“性侵犯罪的核心问题”中写到尊重,而非剥削和利用,才是处理两性关系的破局之道;在“胎儿有权力吗”中写到如果法律对于堕胎没有任何的限制,人们也就不可能对生命有起码的尊重……法律道是无情却有情,这些隐藏在法律条文中的细节让我感动。但感动之余,我们更应做的是自省。法律是为了解决社会的问题,而社会最大的问题是什么?罗翔认为从人的内部看,人心隐藏着整个世界的败坏,我们每个人心中都藏着一个法外狂徒“张三”。所以日光之下别无新事,案件暴露出的最重要的问题就是人们有没有学会去尊重他人。那我们又该如何尊重他人呢?引用《圣经》中的一句话,“你希望别人怎么对你,你也要怎么对待别人”,这是人与人交往的黄金法则。

法治的正义是一种平衡的艺术

正义的天平不应倒向任何一个逻辑的极端。书中多次强调法律是一种平衡的艺术。它既要在法理与现实生活中寻找平衡,又要在各种对立的利益中寻找平衡,不仅要在两种证明责任标准中求取平衡,还要在程序正义和实体正义中寻求平衡。最近,有一部很火的网剧《开端》,不少公众号也都借此热度进行普法,例如锅姨和司机分别涉嫌什么罪?肖鹤云的反杀属于正当防卫吗?公交猥亵会受到何种法律制裁?网暴者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吗?在这些法律问题的分析解读中,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小江警官的诱供是否合法?在剧中,杜局很明显不认可小江警官的工作方式,因为诱供并不符合程序正义。马丁路德金曾经说过:“手段代表着正在形成中的正义和正在实现中的理想,人无法通过不正义的手段去实现正义的目标,因为手段是种子,而目的是树。刑讯逼供无疑是有毒的种子,从那里长不出正义的大树。”因此,程序正义比实体正义更为重要,越是紧急状态,越是要坚守法治理念。要知道法治最重要的精神就是对权力的限制,作为基层执法人员,我们应当始终牢记这一点。而在日常生活中,不管是关注热点案件,还是八卦娱乐花边,我们都应努力去寻找一种平衡,按正当的程序去追求正义,在保持同理心的同时,不断修正固有的偏见,不要轻易被舆论和情绪左右,更不能用道德去绑架他人。否则,追求正义的初心,很可能结出非正义的恶果。

做法治之光需要一颗勇敢的心

在《法治的细节》序言中,罗翔写道:“今后的每一天,我希望法治的光芒能够照亮每个人的内心与前行的道路。”这愿望朴素、美好又伟大。这愿望不是罗翔挂在嘴边的空话,而是以身作则的身体力行。罗翔常劝有文字特长的朋友多多写作,向民众传播法治观念,但得到的回复却是:这有什么好处,算核心期刊吗?算研究成果吗?更有人告诫他:别浪费时间写这些东西,多写“核心”“权威”才是正道,否则一辈子都只是不入流的外围学者。面对这些否定的声音,他勇敢而坚定地走在自己认为正确的道路上,把高高在上的法律课堂,拉近到最贴近大众的生活中去。走到聚光灯下,成为“刑法网红”和“普法顶流”后,他又开始自省对热点案件的解读是不是在消耗热点、追逐名利?这样谦卑的姿态和敢于剖析自我的清醒认识令人钦佩。“你如果行善事,人们会说你必定是出于自私的隐蔽动机。不管怎样,还是要做善事。人们的确需要帮助,但当你真的帮助他们的时候,他们可能会攻击你。不管怎样,还是要帮助他人。将你所拥有的最好的东西献给世界,你可能会被反咬一口。不管怎样,还是要把最宝贵的东西献给世界。”与过去相比,我们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了,社会更加和谐稳定了,但中国的法治建设依旧任重而道远。如何让法治在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长成一棵无法撼动的参天大树?这不仅需要更多为大家普法的“张三”,更需要每个人都拿出一些善良和勇气,做一盏法治之光,勇敢发声,挺身而出,最终微光点亮微光,汇聚成法治的熊熊烈火。

撰稿:薛兆益

编辑:侯   悦

审核:黄   飞

发布:卫哲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普法界的“顶流”罗翔,写给普通人的5本法律入门好书
虚无主义的微风吹过了,留下虽生犹死的沟壑
读《法治的细节》,能变深邃
2017湖南省七五普法读本学习参考答案
195|法治的细节:法律永远是一门平衡的艺术。
法治的细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