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双重预防机制”解读】理清脉络,夯实基础,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自从2016年国家正式提出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这一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双重预防控制机制”以来,各地区各行业也在陆续研究、试点和推行这一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发现,还有部分地区或行业企业对“双重预防控制机制”的来龙去脉,以及机制的内涵与要求依然不很清楚,从而导致在试点或推进过程中存在各种误解和偏差,又为了满足地方政府或行业的强制建立或试点要求,便只能按照自己的片面理解来应付,或仅限于做些文字方面的表面文章,以至于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但却没有达到应有的目的和作用。

 故此,从政策和专业角度,对“双重预防控制机制”进行系列的解释和说明便很有必要了。对“双重预防控制机制”的提出,从政策角度予以总结和介绍,以明确说明该体系的目的和作用,以及和该体系相关的最重要的几个文件和依据。

从“5W2H”的角度,系统讲解“双重预防控制机制”的相关操作和实务问题。本次将解释的是第一个问题—Why? 即“双重预防控制机制”提出的背景和政策要求的里程碑式事件。

该体系的提出源于2015年发生的多起特别重大生产安全事故,以及遏制重特大事故的政策需要。2015年的几起特大事故简介如下:

而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这一“双重预防控制机制”的提出,其最初和最重要的目的便是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

随着这一重要会议上明确提出的“双重预防控制机制”,三个多月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便印发了第一个工作指南:

工作指南印发大概半年后,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又印发了第二个重要文件,对之前印发的工作指南如何落实和实施,进行了更明确和具体的说明。

按照实施意见的要求,国家安监总局于2017年3月印发了构建“双重预防控制机制”的基本办法征求意见稿,其机制的实施进行了实务和操作层面的细化和要求。需要说明的是:按照之前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的实施意见,各行业须在安监总局正式下发的基本规范或办法基础上分别制订行业性的实施细则。

系统梳理和分析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后,其里程碑事件和文件整理如下,供各位参考(特别强调:以下里程碑文件中紫底黄字的三个文件是最重要的双重机制参考文件,须重点研读):

“双重预防机制”系列解读之二:大会小会都在讲,可文件到底是怎么要求的呢?

上面介绍了“双重预防机制”的来龙去脉,这当然很重要,可同样重要的是我们要搞清楚:对这个双重预防机制到底要我们做什么呢?文件的要求又是什么呢?

下面我们大概梳理一遍:

首先,在去年年底下发的、安全生产领域的超重量级文件:《中央中共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中,把“双重预防机制”作为第五部分“建立安全预防控制体系”的单独的一部分,在“强化企业预防措施”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可是最高层的文件!

其次,去年还有一个重量级文件,即国务院办公厅在天津港特大火灾爆炸事故一周年的这一天正式发布了《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办法》,考核内容中同样把“双重预防机制”的建立列为了“加强安全预防”要求的一部分。而在国务院安委会新发布的《2017年省级政府安全生产工作考核细则》中,“双重预防机制”在好几个方面都有明确的量化要求!

再次,需要我们注意的一个问题就是,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事故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这三个体系先后被提及,但他们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呢?是要三个分别建立,还是三个可以整合为一体,还是可以部分整合呢?

对此,有很大人依然困惑不已!其实,对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以下几页PPT也基本可以说明了:

最后一个问题,也可以认为是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就是“双重预防机制”这个事到底应该如何推行和实施?

很多人,甚至很多行业主管人员都对这个问题很困惑,基本是以“摸着石头过河”的态度来处理!

其实大可不必啊:这个问题,文件里早有答案和安排!

这个文件就是国务院安委会在2016年10月11日发布的:《关于实施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指南构建双重预防机制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提出了“双重预防机制”的四步走工作安排:

第一步,国家安监总局出台“通用标准规范”(国家安监总局已专门成立“遏制重特大事故工作协调小组”,并已于2017年3月发布《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办法》(征求意见稿),该步骤算基本完成)

第二步,各主管行业或部委在“通用标准规范”的基础上,制订出台“行业制度规范”(按照国务院安委会的要求,交通运输部、教育部等相关部委已经陆续出台相关行业标准或规范)

第三步,各省级安委会在综合所涉及的“行业制度规范”的实际情况下,制订各省自己的“地方实施细则”(山东、北京等政府已陆续分行业领域出台地方性标准或实施细则)

第四步,各地市及区县级政府不再细化“双重预防机制”的制度或标准,而是直接依据所在省安委会制订的“地方实施细则”,组织所属地区的企业进行“对标”,建立和实施“双重预防机制”即可。

对于以上工作安排和要求,国务院安委会文件中非常明确,相关行业、部委和省级政府也在逐步推进,但我们也发现和了解到在推进和实施层面存在一些问题,直接影响到了“双重预防机制”的实施:

1、国家安全总局的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已经发布近十个月,但尚未发布正式稿,这直接影响到了相关行业的后续工作

2、在已经出台的行业性标准和规范中,大多是照抄或类似转发国务院文件,而没有明显的行业属性,导致各省级政府出台的实施标准和细则或者可持续不强,或者按照自己的理解以致于各自为政,不协调不系统

3、“双重预防机制”明确要求实施细则仅限于到省级,所属地市和区县直接对标实施即可,但有些地市甚至区县或者继续出台自己的标准,或者要求所属企业出台集团或企业的标准,明显是对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不清,既导致了企业建立实施“双重预防机制”的标准的混乱,又增加了企业的不必要的工作量,实在是不应该!

4、最后,我们想强调的是:“双重预防机制”是一种机制,是贯穿于我们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中,需要融入我们日常管理活动和工作中的一种思路和意识,而决不能将其简单理解为一套文件体系,一套制度模板!否则的话,“双重预防机制”难免又会走上形式主义和表面文章,一阵风过去,尘归尘,土归土,安全生产事故依然难以有效遏制!

“双重预防机制”系列解读之三:“双重预防”到底要做什么,怎么做呢?

之前已经把“双重预防机制”的来龙去脉和政策要求大概说清楚了,那么下面我们需要明确的就是:“双重预防机制”到底要干什么呢?他会对我们带来什么好处,又需要我们做哪些工作呢?

首先,“双重预防机制”的提出是为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这个在之前已经明确,那双重预防机制是如何遏制事故发生的呢?

 以下的框架图将“危险源-风险-事故隐患-事件-事故”的先后关系和每一个阶段的表现基本概括清楚了!“双重预防机制”将贯穿其中,必须理解清楚!

在上述关系框架图后,结合下图再次强调一下风险和隐患两者的联系和区别:

  • 风险是强调了一种不确定性,包括事故发生与否的不确定和事故后果严重程度的不确定。

  • 而隐患是强调了一种现实的危险性,一般是指风险管控措施失效的情况,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已经很大了,所以我们一般采用和“风险”这个词非常接近的“危险”来形容。

  • 而事故或事件则是后果已经造成,我们不期望的结果已经发生了。

       所以,在以上三者的关系中,我们要想避免事故发生,首先要明显哪些风险存在,他们的风险程度怎么样,然后再按照风险级别予以分别管控;而万一以上风险管控措施失效,风险便由可能性演化成了实实在在的隐患,所以需要进行排查和治理,从而实现了将事故控制的“关口前移”!

 对于风险分级管控工作,核心包括三个环节,即风险识别(实际上应该称之为危险源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

对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核心包括隐患排查(首先要明确隐患排查的依据、标准或清单)、隐患分级(依据各行业出台的重大事故隐患判别标准)、隐患治理、统计分析和管理。

其实,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这“双重预防机制”间关系的理解很重要!尽管其侧重点不一样,但其目的都是为了遏制重特大事故的发生。其实,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事前控风险,事中查隐患,事后抓应急!

最后,也是我们关注的最重要的问题之一,即如何证明或把控“双重预防机制”的进度,或者说,怎么才算是把“双重预防机制”落到了实处呢?更直观点来说,面对政府和行业的检查,我们拿什么证明我们在推行和落实“双重预防机制”呢?

       对于这个问题,国家安监总局发布的《构建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基本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给出了答案,即以下的“两个制度、两个数据库、两个公告、两个分布图、两类措施、一个系统”。

再说个题外话,在安监总局发布的这个《基本办法》里,除了企业的双重预防机制外,还有一部分内容是关于城市的双重预防机制的构建,当初看到这部分内容时曾经还有点疑惑:怎么又冒出个城市的双重预防呢?

当然,随着一个文件的发布,一切都清楚了:办公厅中央中共国务院办公厅共同下发了《关于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的意见》!意见的第三部分“健全城市安全防控机制”中,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同样是其核心要求之一!原来这个城市的安全发展意见,早就在酝酿中了。所以很多文件和事情,不能孤立的对待,只要前后联系起来看,便会发现,其实没有那么多是凭空出来的。

“双重预防机制”系列解读之四:风险识别是基础,“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之前我们系统介绍了“双重预防控制机制”的来龙去脉和政策要求,只是为了大家能在政策上了解和思想上重视,也希望该机制不至于走走过场便烟消云散,而带给企业的只剩下了一堆没用的资料袋和档案盒。

在政策性的要求清楚了后,下面便是“双重预防机制”的核心内容了,即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到底应该如何操作和实施。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双重预防机制”的第一重,即“风险分级管控”的内容。

在风险管控的三个核心步骤里,第一个步骤,即风险识别是基础,如果风险识别不充分或不客观,后续的风险评估和风险管控便失去了意义和价值。所以,这个步骤是基础和关键!其重要性再怎么强调都不过分。

我们安全生产方面的风险仅仅是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所需要面对的诸多风险之一,所以,安全生产方面的风险管控理应属于企业整体风险管理的工作内容之一。安全,既不能与生产分开;安全管理,也不能和风险管理分开。

对于企业日常生产经营过程中面对的风险,应该考虑两种情况,其一应考虑企业生产经营场所存在的风险,其二是一些不固定的非常规的活动所面对的风险。所以,我们的风险识别,也需要从这两个角度来进行识别。具体要求如下:

风险识别过程中我们应该如何去发现风险呢?

风险的这些表现形式或许对您有所帮助或启发:

在风险识别过程中,以下这些问题也不可忽视,再次提醒:

希望上述解释能让您对风险识别这一工作有个比较清晰的了解,从而为风险管控,乃至双重预防机制工作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毕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啊!没有系统、充分的风险识别,双重预防工作便会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难以长久。。

“双重预防机制”系列解读之五:抓重点,事半功倍,风险评估来帮助

在系统进行了风险识别后,面对识别出来的上百项或几百项,乃至上千项的风险因素,我们需要如何处理呢?

平均用力,确实勉为其难,没有那么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何况他们的风险程度也不一样;有所侧重显然是更务实的处理方式。但对哪些应该重点处理,哪些又该适当放放呢?这就需要我们对所识别出来的风险因素的风险程度进行系统的评估和分级,在其基础上再进行不同程度的管控,才是合理和必要的方式。

而评估的关键在于评估方法的选择,以及评估结果的处理,这就是我们这一讲的核心主题。

下述几部分内容先提供一个大概的评估方法的依据和思路:

结合相关标准和管理规定,以及我们日常工作中的常用方法,对风险评估方法,我们着重推荐两种:风险矩阵法和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风险矩阵评价法核心思路如下。当然如要详细了解其使用细节,可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学习。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如下图所示。这个要相对简单一些,也更为大多数企业所用。该方法在使用过程中的最大问题之一是L\E\C三者数值的选取,因为其为相差的关系,所以单个数值的不同对结果的影响会放大很多倍,所以建议采用小组讨论或取平均值的方式来确定每一数值,以尽量减小其误差或偏差。

在参考以上两种方法之一对所有风险因素进行评价完后,就可以按照风险等级的不同进行处理了,后续处理涉及到三个方面,即:

一清单:风险清单

一个表:风险等级表

一张图:风险分布图

在上述一清单、一个表、一张图制定出来后,我们日常工作中的风险管控工作就有了明确的对象,风险管控的效率也自然会大幅度提高了!

“双重预防机制”系列解读之六:控风险,防事故,有效控制是关键!

在“双重预防机制”中,风险管控是基础,而在风险管控中,风险识别又是基础中的基础,但无论风险识别做的再到位,风险评估做的再客观,如果没有对评估出的风险因素进行有效控制,那么之前所做的一切都毫无价值了!所以,风险管控工作,风险识别是基础,风险评估很重要,但风险控制才是关键,也是重心所在!

按照目前的法规标准和政策要求,对整体的风险管控工作要求如下:

而对于所识别出的风险因素,需要按照不同级别采取不同程度的控制措施,如“4T”等策略,具体如下所示:

在具体的风险控制措施中,按照不同的效果,一般采取如下的方式,并举例说明供参考:

至此,我们“双重预防机制”的“风险管控”部分的讲解就基本结束了。在之前我们也讲过,风险分级管控工作其实质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风险管理,故此下面结合之前所讲的内容,把风险管理做一系统说明,也算是对之前几期内容的一个总结吧。


END


【经验交流】盘点安全管理人员工作10大痛点 

【500强安全管理】井下高风险作业的安全管理要诀 

【风险评价】企业常用风险评价方法解读及示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安全双重预防机制专题培训课件
干货!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建设文件
如何在现有安全生产标准化职安体系基础上融合构建双重预防机制
如何理解安全生产标准化与双重预防机制的关系?有人这么说...
风险分级管控 隐患排查治理 双重预防机制培训|PPT
双重预防体系构建之二:究竟是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