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安全第三公理 :安全具有相对性

原创 罗云团队 星罗云布 2021-11-25 07:52

第1篇  安全基本原理

第一章  安全公理

安全理论3


安全第三公理 :

安全具有相对性

01

 立论

概念:安全第三公理的概念是:“安全具有相对性”。安全科学的第三公理表明了安全是相对的,安全具有相对性特征

内涵:安全第三公理-“安全具有相对性”是指人类创造和实现的安全状态和条件是相对于时代背景、技术水平、社会需求、行业需要、法规要求而存在的,是动态变化的,现实中做不到“绝对安全”。安全只有相对,没有绝对;安全只有更好,没有最好;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02

 精义

安全具有系统性与复杂性、主观性与客观性、稳定性与动态性,但相对性是根本属性。

安全的相对性表明安全是依托于人类社会存在的,脱离了人类社会的时代大背景,就谈不上“安全”,因为安全的状态和水平受社会因素、科技能力、经济基础、文化认知等因素的约束。由于人类研究安全科学的能力是发展的、控制系统安全的技术能力是逐步提高的、保障安全的经济是有限的,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下,人类能够达到的安全水平是有限的,因此,安全是相对的、变化的、动态的,螺旋式上升的。绝对安全是一种理想化的状态,而相对安全是客观现实的,安全的相对性是客观真理

(1)绝对安全是一种理想化的安全。理想的安全、绝对的安全、100%的安全性,是一种纯粹完美、永远对人类的身心无损无害,保障人能绝对安全、舒适、高效地从事一切活动的境界。绝对安全是安全性的最大值,是安全的终极目标,即“无危则安,无损则全”。理论上讲,当风险等于“零”,安全等于“1”时,就达到了绝对安全或“本质安全”的程度。绝对安全、风险等于“零”是安全的理想值。事实上,实现绝对安全是十分困难的,甚至是不可能的。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人类都无法创造出绝对安全的状况,这既有技术水平方面的限制,也有经济成本方面的限制。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是有限的,对万事万物危害的机理规律仍在不断的研究和探索中,因此人类自身对外界危害的抵御能力、对人机系统的控制能力也是有限的,很难使人与物之间实现绝对和谐并存的状态,这势必会产生矛盾和冲突,引发事故和灾难,造成人的伤害和物的损失。尽管人类的安全科学和技术不能实现绝对的安全境界,不能将风险彻底变为“零”,但这并不意味着事故无法避免。绝对安全应该是社会和人类努力追求的最终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人类通过安全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在有限的科技和经济条件下,实现了“高危—低风险”、“低风险—无事故”的安全状态,甚至做到了“变高危行业为安全行业”。

(2)相对安全是客观的、现实的安全,也是变化的、发展的安全。安全是风险能够被人们所接受的一种状态,在不同的时间、空间、技术条件下,人们能够接受的风险程度不同,因此能达到的“安全”程度也是不同的、相对的。
首先,相对于时间和空间,安全是相对的。在不同的时间,安全的内容是不同的。随着时间的推移,任务、人员、机器、环境、管理都在发生变化,旧的不安全因素可能消失,新的不安全因素可能出现,人类对于安全的认知和要求也在不断进步、升级。在不同的空间,由于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的不同,安全问题的展现程度和解决安全问题的技术条件是不同的。例如,从煤矿矿难的事故率来看,矿难在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得到了有效控制,在美国、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煤矿百万吨煤死亡率事故率已经降至0.02,而在一些发展中国家,煤矿矿难发生率仍居高不下,尚未从根本上解决安全问题。因此,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看,安全是相对的。
第二,相对于法规和标准,安全是相对的。不同法律法规、安全标准所指的“安全”,都不是绝对的安全,而是相对的安全。安全是人们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可以接受的风险的程度,因此安全标准也是相对于人类的认识水平和社会经济的承受能力而言的。不同的时期、不同的生产领域,可接受的损失程度不同,衡量系统是否安全的标准也就不同。法律法规、安全标准追求的安全是“最适安全”,即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内,在有限的经济能力和科技水平中,在符合人体生理条件和心理素质的情况下,通过控制事故灾难发生的条件来减少其发生的概率和规模,将事故灾难的损失控制在尽可能低的限度内,从而满足人们目前对安全的需求。从长远来看,随着人类认识的提升、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人类对安全的要求逐步提高,法律法规和安全标准也会随之逐步提高,以实现更高水平的安全。因此,从法规和标准的角度看,安全也是相对的。

03

 应用

安全是相对的,表明安全不是一瞬间的结果,而是对事物某一时期、某一阶段的过程和状态的描述。相对安全是安全实践中的常态和普遍存在,也是人们目前和较长一段时期内应首先实现的目标,因此应具有实现相对安全的策略和智慧。实现相对安全有如下策略:
建立安全发展观念。安全相对于时间是变化和发展的,相对于生产作业、活动场所、工作岗位是变化和发展的,相对于企业行业、地区国家也是变化和发展的。在不同的时间和空间内,安全的要求和人们可接受的风险水平是不同的、变化的。随着人类经济水平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安全的认识在不断深化,也在对安全提出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因此,在管理和从事安全活动的过程中,应树立安全发展观,动态地看待安全,做到安全认识与时俱进、安全技术水平不断提高、安全管理不断加强,逐步降低事故的发生率,追求“零事故”的目标。
树立过程安全思想安全是动态的、相对的,生产作业过程中任何一个要素、环节存在风险和不安全因素,都可能引发事故。因此,必须在生产和管理的全过程中警惕风险、保障安全。对于劳动者,事故的发生主要来源于本人的安全防范意识不够,对岗位和作业中存在的危险性缺乏认识。因此预防事故的根源在于劳动者本人安全防范意识的增强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高,在于其能够积极、主动、自觉地消除生产作业中的危险因素,克服不安全行为,具备良好的安全素质。要做到这一点,单调的、不结合实际的教育是无济于事的,关键是要让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合自己所在的岗位和从事的作业,经常地、反复地进行预防事故的自我训练,熟知各种危险,掌握预防对策。开展危险预知活动是达到这一目的的最有效的途径。对于管理者和决策者,在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最基本的原则和策略就是实现全过程的“技术达标”、“行为规范”,使企业的生产状态及过程是规范和达标的。“技术达标”是指设备、装置等生产资料达到安全标准要求;“行为规范”是指管理者的安全决策和管理过程符合国家安全规范。安全规范和标准是人们可接受的安全的最低程度,在实际生产和管理中应至少超过安全规范和标准。可以这样说,“相对的安全规范和标准是符合的,则系统就是安全的”。因此在安全活动的全过程中,应该做到人人行为规范,事事技术达标。
具有“居安思危”的认知。安全是相对的,不同时期不同条件下,安全状态是不同的。因此,安全工作就需要“天天从零开始”的居安思危的认知,需要具有“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忧患意识。这样就会产生高度的责任感,高标准、严要求的去落实,做到“未雨绸缪”,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安全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要做到真正的安全,就应做到以下几点:①专心。学一行、专一行、爱一行,工作时要专心,不想与此无关的事。②细心。不管是什么工作,不管从事多长时间,都不应该有半点马虎,粗心大意是安全的天敌。③虚心。“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部分的安全事故就是因为一些人胆子“太大”,一知半解、不懂装懂,不计后果、无知蛮干,不是怕丢面子、羞于请教,就是自以为是,自视甚高。④责任心。要树立“安全人人有责”观念,在安全活动中做到“严、实、细”。⑤恒心。无论处于生产岗位还是管理岗位,都要持之以恒地提高自己的安全文化水平,提升自我素质。只有这样,才能做到“安不忘危”、“建久安之势,成长治之业”。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食品质量安全相对论——中国食品报网
世上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绝对真理吗?
新要求 新标准 新任务!安全人必看
自动驾驶的十大法律挑战(之七)怎么确定自动驾驶整体安全标准?
你真把“安全”当“第一”了吗?
安全管理经验分享实现零事故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