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沙旧影
长沙老照片:湘江岸边
原标题《长沙老照片:湘江岸边,也曾有一番“外滩”景象!》


1906年从橘子洲拍摄长沙

  近代上海的“外滩”,闻名中外。在我们长沙湘江边,得益于开埠和航运的发展,也曾是帆樯林立的“外滩”。
  那繁忙的码头、拥挤的大小船只与人群、新式的洋行与海关,还有橘子洲上的外国使领馆,都是那时长沙的独特风情。它似乎能让我们找回那曾经的民国味儿。
1906年长沙湘江西岸一瞥(斯威尔)

1906年长沙湘江中的外商轮船和趸船

1907年长沙城内各式屋顶和封火墙

  这些照片是清末民初来长沙的英国太古洋行的斯威尔所拍摄,照片现藏于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中国历史影像库,斯威尔关于长沙的照片绝大多数表现了那时湘江边的风貌,偶有长沙城内风景。
  据陈先枢《老照片中的长沙》所记,明朝时长沙府曾在湘江东岸新辟码头7座,分别为驿码头、草码头、义码头、通货码头、德润码头、鱼码头、木码头。

1906年长沙太古洋行仓库

  1904年,长沙开埠,各国洋行蜂拥而至,实力最为雄厚的英商太古洋行、怡和洋行率先在长沙大西门外占据码头,设立趸船、栈房,开辟了多条经由湘江、贯通长江流域的航线。
  日商湖南汽船会社也不甘落后,主打湖南航线,以量取胜,它后来发展成为日清洋行。汉口到湘潭途经长沙的航线,一个月就有8次。
1906年长沙湘江东岸一瞥
  太古洋行、怡和洋行、日清洋行,再加上中国轮船招商局,四大公司在长江流域的航运上各显神通:投入新型船舶,定期开航,货运杀价,折上加折,客运实行套票包餐,套路一点儿也不比现在的电商大战少。
  到了20世纪20年代,外国传教士绘制的《湖南省城内外详细图》上,沿湘江东岸,从北至南有陶瓷码头、木码头、煤码头、鱼码头等34个;还有中、外各轮船公司与英国怡和、美国美孚洋行设立的轮船码头,其中多为货运码头。
繁忙的港湾
  1924年,在长沙开设的洋行已达70家。其中日本21家、英国17家、德国11家、美国9家、法国6家、意大利和葡萄牙各3家。它们主要分布在如今的长沙坡子街、太平街、黄兴南路和南门、北门一带。长沙城边的湘江东岸,南起朱张渡,北至便河,码头林立,各国商行纷纷占据有利地段,形成了长沙“外滩”。
码头上堆放的货物和人群

  1927年,韦恩·斯威尔接过兄长的权柄,成为太古洋行的董事长。斯威尔先生的照片反映了长沙湘江的图景,不过,正如陈先枢在《老照片中的长沙》中所说,斯威尔最关心的,还是他的公司在长沙开拓的事业,轮船、码头、江岸和宽阔的江面。
1920年长沙中国航运公司趸船
  照片上帆樯林立,各类大小旧式船只落棚停泊,运输十分繁忙。大西门以南,沿江水深,适宜轮船停靠,需设置趸船,趸船常年固定在岸边,作为浮码头使用,或用于装卸货物、供行人上下。

码头上的外轮公司
  晚清和民国年间修建了著名的湖南轮船公司码头、大金码头、招商局码头、西湖桥码头,是当时长沙载运旅客、吞吐货物之所在。大西门以北,沿江滩多水浅,旧有草潮门码头、粪码头、通泰门码头、木码头等,只能泊木船。
1920年湘江边中国航运公司驳岸上的栈房

  湘江东岸宽阔的码头上,建有两幢栈房。正处于新旧交替的长沙湘江边,新建的洋行与旧式的木结构房屋并存,江滩上有破旧木船与建筑垃圾,像一个在建的建筑工地。
岸边的汽油桶
   那时湘江是没有大堤的,为了上下客货方便,码头上的阶梯直通水面。岸上远远可看见长沙城墙和城内民房的屋顶,岸边的栈房前,则摆满了汽油桶,这应该是那时长沙人少见的时代新鲜玩意儿。

船夫
  东岸边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只,小的是普通人家的乌篷船、渔船以及过江的渡船,它们都有高高的桅杆,拥挤在一起的时候,确有“帆樯林立”的感觉。还有往来江面的小划子,是拉客过江所用,斯威尔也拍下一张船夫的照片,他面容黝黑、神情憨厚。
东岸的远眺


  大船就是各大洋行的客船和货轮。它们从这里出发,带着湖南出产的粮食、矿砂、药材、农产品等,顺游而下,运往汉口、九江、南京、上海等地,同时带回大量的日用品和化工产品。湘江的水运越来越发达,每年甚至有50万只新鲜的鸡蛋被运到伦敦!
1911年长沙湘江橘子洲远景

  照片中以岳麓山为背景看橘子洲,宽阔的江面,清波荡漾,一洲横卧。洲上树木成行,可以看到西式建筑,洲旁停泊着许多帆船和小船。橘子洲因为与长沙旧城隔开,被外国人看中,作为使领馆区。
  它相当于长沙的租界或“国中之国”,每当周末,住在城内的外国教师、传教士会坐船到这里,与洲上的外交官、军官举行舞会,或打牌消遣。他们的生活有时也颓废而无聊,外交官们则虚妄而可笑,当时雅礼的外教高德华,就对此很反感。
1923年行驶在江中的“长沙”轮

  1923年,一艘往返于汉口和宜昌间的千吨巨轮劈波斩浪,奋力航行在长江上,斯威尔熟练的按下了手中的快门,记录了它的名字——“长沙”。这算是一艘大船了,船上有两层客房。
  可惜“长沙”号不会到达上海,让上海“外滩”的人,看到这来自内陆“外滩”的大客轮。他们可能会惊讶,远在内陆的不太出名的长沙城,其实与世界紧密联结,很多方面,并不比大上海差。甚至,今天的长沙人,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我们的湘江岸边,曾是那么一番“外滩”般的景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重整“洋码头” 留住沙市根
不可思议的老照片,见证厦门和平码头的百年巨变!
走读厦门:太古码头
三镇留影 | 老照片上的汉口招商局
161年前,镇江成为长江流域的“银码头”!
沁园春·在成都思考湘江东岸文化码头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