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日报农村版

资料图片

  特约通讯员 高小华 摄

★能人传经★

李厚明出名了,这位普通的乡镇农艺师成为梁平县大观镇农民眼中的“明星”。

自去年帮助农民成功窖藏3250万公斤红薯后,今年春季,李厚明再次帮助10万户农民窖藏红薯,让5000多万公斤红薯“安全越冬”,为农民带来直接和间接效益5000多万元。

让李厚明出名的,正是他首创的红薯双膜温床越冬保鲜贮藏技术。

下村发现窖藏玄机

李厚明今年59岁,是梁平县大观镇农业服务中心的农艺师,明年就退休的他一直在乡镇工作,同农民打了一辈子交道。

要探究他发明创造的红薯越冬技术,还得从他的一次下村经历说起。

大观镇地处梁平东部的深丘地区,当地农民喜欢种植红薯。每年收获后,人们都习惯挖地窖储藏红薯,除了用来喂猪、弥补冬天饲料不足外,还为来年备种所需。

然而,由于温度影响,加上红薯窖情况各异,有的储藏效果好,有的偏差,“冬天一窖苕,开春一滩泥”的现象时有发生。

“如何解决红薯的安全贮藏保鲜问题,我一直都在思考。”李厚明说,2003年初春时节,他下村路过大观镇大兴村四组,村民李才白正在翻耕土地,从地里挖出上年秋季残留的红薯还是新鲜的。

发现了这一“玄机”后,李厚明兴奋得睡不着觉,“窖藏红薯的难题终于有希望攻克了。”

当年11月,他开始试验,直接在红薯地里挖窖床,用双层薄膜覆盖并随时注意控制温度、湿度,次年3月红薯出窖,出薯率达到95%以上。

技术好学易接受

试验成功了,很多农民都慕名前来学技术,李厚明毫无保留地全部传授。

2005年秋季,大观镇大兴、新路、梅花等村82户村民按照这一技术储藏红薯,结果出薯率平均达到99.1%。

“上年冬天我家窖了1025公斤红薯,等过年后开春出窖一称,新鲜红薯竟有1015公斤,只烂了10公斤。”大观村三组村民谢邦元对红薯双膜温床越冬保鲜贮藏技术赞不绝口。

李厚明说,这项技术不复杂,简单易学,会种地的农民一学就会。

以前,大观镇的农民挖红薯窖一般选择在房前屋后的竹林、树林等保温保湿的地方,有的甚至在自家的堂屋里还挖有红薯窖。而红薯双膜越冬技术则认为,每年秋天收获后,向阳、通风、有一定坡度的红薯地才是储藏的最佳所在。

“与以前窖藏不同的是,现在使用了地膜覆盖。”李厚明介绍说,窖藏红薯一般选择在每年收获后一个星期内,选好红薯地后,就挖一个深约30厘米,长宽适度的红薯窖,在窖床四周挖浅沟便于排水,然后把挖出后无外损的红薯直接就窖在地里,上面盖上约6厘米干燥沙土,最后盖上双层薄膜,以便保温保湿。

至于窖床到底要多大,李厚明说这要根据自家的红薯量决定。“一般长10米、宽1.5米的窖床可储藏红薯2000公斤,而且红薯需距窖边30厘米左右,藏窖时间一般为5至6个月。”李厚明说。

保证红薯安全过冬

自从发明了红薯双膜越冬技术后,李厚明开始向农民大力推广这一技术,农民用这种技术窖藏红薯每年达千万公斤以上。

“我市有很多山区和大观镇的地理、气候相近,为何不把这个技术向更大范围推广呢?”从2006年起,李厚明多次牺牲休息时间,在梁平、忠县、万州等区县甚至四川省开江县无偿推广这一技术,每年帮助10万户以上的农民窖藏红薯3000余万公斤,按平均每公斤0.58元计算,可为农民增加收益近2000万元。

去年,这些地方的农民储藏红薯的数量进一步增大,达到了5000多万公斤,效益也增加了许多。

  特约通讯员 高小华

  通讯员 侯祥 摄

粮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农民窖藏红薯有妙招,就地挖坑,简单方便,来年跟收获时一样新鲜
红薯收获入窖后该如何管理?
我县将建成全县最大的生姜储藏窖与加工厂
红薯储藏
红薯窖藏先出汗
佛手瓜老根过冬方法有3个,可以放进红薯窖里面吗?为什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