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

(2013-01-31 15:01:51)
转载▼
标签:

博物馆

赢在积累

分类: 生活篇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绘画,处于一个继往开来的变革时代,佛教艺术的传入,从内容到形式给我国绘画注入了新的血液。在全国各地建造许多石窟,也培养了许多艺术家,保存至今的石窟艺术,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艺术宝库。知识分子专业画家也登上了历史舞台,他们带来了新的绘画艺术。

    著名画家如顾恺之、谢赫、陆探微、张僧繇、宗炳、王微和姚最等,画艺超群理论丰富,与秦汉时期的绘画不同,不再注意现实本身,开始探索新的领域,例如山水画即作为一种独立科目,寻求新的意境和表现方式。在绘画中还提出许多美学问题,使绘画艺术从实践到理论都得到了很大发展。魏晋时期的绘画内容,概括起来有“三多”:第一是表现生产活动的画面多,如壁画中的《屯田图》,描写人们的垦田、放牧、采桑等活动,颂其辛劳。第二是表现宴享、出行、狩猎等娱乐活动的多,从嘉峪关壁画中,可以看到他们聚会、狩猎等活动,以及奴仆为主人奏乐舞蹈的情景。第三是表现少数民族的画面多,如嘉峪关新城6号墓中,有一幅《采桑图》,图中穿短衣窄抽、垂发赤足者,就是少数民族妇女。3号墓中,画有坞壁,坞外有两穹庐,一人半卧,一人在煮食,均髭首,后脑留发,从装束上看这可能是河西鲜卑人。永昌县东四沟墓中壁画,画有上穿红衣,下著红绿相间多褶长裙的妇女,也显然是少数民族的形象。酒泉下河清五坝河墓中的画砖,有两个少数民族武士在操练习武。

    许多资料证明无论是从习武的军事活动,还是从生产劳动来看,少数民族都和汉族人民和睦相处,共同奋斗,创造共同的文化。这个时期画论开始出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动了画艺更加发展。保存下来的六朝画论著作,顾恺之有三种,一是以批评古画为主的《魏晋胜流画赞》;二是以临摹古画为主的《模塌要法》即《画论》;三是以山水画设计构思的札记,即《画云台山记》。谢赫的《古画品录》以“六法”为标准对历代画家进行了品评。 “六法”的内容是:(1)气韵生动:(2)骨法用笔;(3)应物象形;(4)随类赋行;(5)经营位置;(6)传拟摸写。第一条的内涵是关于艺术创作与批评中的标准问题,其余五条的内涵概括了中国绘画的表现技巧和基本练习的各个方面。这六条法则为历代画家、批评家所遵循,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此外,宗炳的《画山水序》,王微的《叙画),姚最的《续画品录》,以及相传为梁元帝的《山水看格》都是六朝绘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画山水序

画家曹不兴与卫协

    魏晋时代的士大夫专业画家。在继承汉画的传统基础上。改变了粗犷的风格。开始向精密的技巧发展。据文献记载,他们师徒相承,共同钻研发展。曹不兴。一作弗兴,吴兴(今属浙江)人,为三国时民国画家。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画家,也是最早接受两域佛画影响的画家。他能在50尺长的丝绢上画大幅人像,心敏手捷,一挥而就,头身四肢都合比例。又擅画龙、虎、马;在吴地与皇象善书,严武善奕等,世称“八绝”。相传孙权命他画屏风、误落墨点,因绘成蝇,孙权以为真蝇,用手弹上,达到以假乱真的程度,此一时期康居僧人会(即康僧会),携佛像入吴。不兴曾加模与,但画迹早已散失。南朝谢赫在秘阁中只见不兴所画的一个龙头。列入《古画品录》,并评云:“观其风骨,名岂虚战!”

    卫协,西晋著名画家,师法三国吴曹不兴,擅绘神仙、佛像和人物故事,曾作大小《列女》,以及《上林苑》、《北风诗》等图。描法细如蛛丝,尤工人物点睛,顾恺之受其影响,赞卫协的作品“伟而有情势”,“巧密于情思”。南朝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评云:“古画皆略,至协始精。”“六法之中,跆为兼善。虽不该备形似,颇得壮气。”和曹不兴比较,卫协有显著提高。由此可知。曹不兴的画和汉壁画接近,线条粗扩,气魄雄健,注意人物的大体动态,不重视细部描写,而卫协改变了这种风格,比较精工细密。所以顾恺之评其《北风诗》卷画“巧密而精思”。这正是由民间的豪迈风格向士大夫画家的精思巧密风格的过度。

敦煌壁画《进食》甘肃 嘉峪关

    戴逵(?一296),字安道,东晋学者、雕塑家,画家,谯郡侄县(今安徽宿县)人,后徙会稽之刻县(今浙江嵊县西南),他是一位少年成名的艺术家,十几岁时在建康瓦棺寺作的佛像五躯,和顾恺之的维摩诘壁画,狮子国的玉象,被称为瓦棺寺三绝。他曾就学于著名学者范宣,范宣好学贫俭而不虚夸,对他少年苦学影响根深。他出身在一个官僚士族家庭,但与顾恺之一样,活动在一个政治腐朽、文人放纵的时代,活动在一个传统艺术需要发展,外来艺术需要熔合的时代,故他具有一定的叛逆性格,如他不为权贵鼓琴,多次拒绝“征拜”。他画过《竹林七贤图》、《高士图》,也绘塑了不少佛像。据《世说新语》记载:“戴安道中年画行象甚精妙,庾道季看之,语戴云:‘神犹太俗,盖卿世情未尽耳’,戴云‘唯务光(夏时贤人)当免卿此语耳’。”这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戴安道的画,太贴近生活;二是他画的宗教人物画也反映现实人物的思想性格。他画过《稽轻车诗图》能完全捕捉人物的情态,即所谓“作啸人似啸人”的程度。顾恺之评他的肖像画说:“稽兴,如其人”,由此可知他的绘画成就。

《萨本生》敦煌252窟

    顾恺之(约345一406年),东晋画家,字长康,小字虎头,晋陵无锡(今江苏无锡)人。曾为桓温及殷仲堪军,义熙(405—418年)初任通直散骑常侍。他是一个少年成名的很有天才的艺术家,20岁前后就在建康瓦棺寺绘制维摩诘像,佛像神情,表现出维摩诘居士无病而装病的神态,具有悠然超世的精神,获得社会人才的普遍赞扬。刘裕北伐南燕,顾恺之为作《祭牙(旗)文》。他多才多艺,工诗赋、书法,尤擅绘画,尝有“才绝、画绝,痴绝”之称,或说他“痴黠参半”,实际上是东晋偏安江左,社会动荡,军阀横暴,文人遭祸,士族文人崇尚清淡玄学,这是逃避现实、明哲保身的态度,顾恺之作为一个文人画土当然也不会例外.他多作人物肖像及神仙、佛像、禽兽、山水等。画人注意点睛,决不草率从事。如他画嵇康、阮籍肖像的时候,很长时间不点睛,自云“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阿堵,即这个,指眼珠)”。又曾为裴楷画像,颊上添上三根毛,而益觉有神。后人论述他的画作“意存笔先,画尽意在”;笔迹周密,紧劲连绵如春蚕吐丝。把他和师法他的南朝宋陆探微并称“顾陆”,号为“密体”,以别于南朝梁、张、僧繇及唐人吴道子的“疏体”。画论中,提出“迁想妙得”、“以形写神”等论点,对中国画的发展有很大的影响。顾恺之的创作丰富,内容广泛,《贞观公私画史》、《历代名画记》、《宣和画谱》都有详细的记载。现存的摹本《女史箴图卷》、《洛神赋》、《列女仁智图》等,可以看到他的很高的艺术水平。

    《女史箴图卷》,是一幅我们现在尚能看到的最古的画卷,可能是隋唐时代的摹本,它为未米芾的《画史》和《宣和画谱》所重视,又为近代董其昌,项墨林等评论家、鉴藏家所称赞。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为英军队清宫劫去、现存英国伦敦不列颠博物馆。

女史箴图卷一

女史箴图卷二

    《女史箴图卷》是根据西晋诗人张华所作讽刺贾后的《女史箴》原文而创作的。现存九幅画面,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第一幅,画的是冯昭仪以身挡熊,保卫汉元帝的故事:第二幅是表现班姬不与汉成帝同车的故事。

第三幅画的是山水鸟兽,与汉画像石、敦煌北魏壁画画法相似;第四幅是描写宫廷妇女化妆,表现的是“人咸知修其容,莫知饰其性”一节的修容情形;第五幅表达的是夫妻之间,也要“出其善言,千里应之”,否则“同龛以疑”。

女史箴图卷三

    第六幅是表现一夫多妻制;第七幅是表现“欢不可以读,宠不可专”的内容;第八幅是表现妇女必须服从丈大的支配;第九幅是“女史司箴,敢告庶姬”。画家并不是只作抽象的描绘,而是塑造了现实生活中的典型环境,刻画出典型人物。如第一幅,由于一只大熊攀槛欲上而引起的紧张局面,汉元帝、卫士及其他官女惊慌失措,都想逃跑的神情,与冯姨好(昭仪)神色镇定的表情,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突出了冯婕好的形象。又如第四幅,原文的含义是告诫女性不要专门爱打扮面不修养“德性”,如何表现这一复杂而抽象的内容是不易的。画家却通过宁静而肃穆的环境,闹情逸致的空虚生活而使其表达出来,手法是高妙的。又如最后一幅,是描绘一女史形象,对她那种监视宫女,动不动就记录宫女言行的情节。表现十分深刻。

女史箴图卷六

    《洛神赋图卷》取村于魏陈思王曹植(字子建)的名篇《洛神赋》的内容。曹子建在《洛神赋》诗篇中,以神话故事曲折地表达自己失去爱情的痛苦,反映了曹氏家庭矛盾的尖锐,同时也反映了因礼教束缚而给男女青年带来的精神上的悲苦,题材很有意义。顾恺之利用绘画手段。冉现了文学原作的主题,更加生动感人。画卷从曹子建和他的随从在洛水看到洛神起,到洛神离去为止,全卷交织着欢乐、哀怨、怅惘的感情。由于构思巧妙,表达人物内心活动十分细腻。曹子建的精神依依难舍,怅然若失,浸沉在沉思默想之中,而宓妃的回眸顾盼,含情脉脉,与那种神采飞动的境界,是相互生色的,正如他自己曾说的,达到“悟通神化”的地步。

洛神赋图卷

    陆探微(?一约485)。南朝宋画家,吴(今江苏苏州)人,擅画肖像人物,据《历代名画记》所载,他的68幅作品中,肖像画占总数的六分之五,其中又分历史人物肖像和实现人物肖像。南齐高帝萧道成很喜欢他的画,收藏的384卷名画中,把陆探微放在第一位。陆探微所造型的人物形象,被张怀瓘评为“秀骨清象。似觉生动,今人凛凛(1in,畏惧。)若对神明。”这说明艺术感染力是很强的。它概括了当时江南人的那种削瘦型的形象。在敦煌壁画280窟、432窟中的佛和菩萨,均广额、小颐、秀颈,眉宇开朗、清秀俊丽、神情恬淡,可以看出这种风格。他的儿子绥及弘肃,亦善画人物,很有成就,也被誉为“体韵遒举,风彩飘然”。其弟子甚多,较著名的有江僧远,他也是“用笔骨梗”;毛惠远则达到了“纵横逸笔,力道韵雅,超迈绝伦”的程度,真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了。

燕太子丹图

    张僧繇,梁武帝(萧衍)时期的名画家,相传为吴人,据同治《湖州府志》所载,证实其为今之浙江吴兴人。天监(502—519年)中为武陵王国侍郎,在宫廷秘阁中掌管画事,历官右军将军、吴兴太守。

擅作人物故事画及宗教画,时人称为超越前人的画家。梁武帝好佛,凡装饰佛寺,多命他画壁。所绘佛像,自成样式,被称为“张家样”,为雕塑者所楷模。亦精肖像,并作风俗画,兼工画龙,有画龙点睛,破壁飞去的传说。

    他曾在建康一乘寺门上用天竺(古印度)画法以朱色及青绿色画“凸凹花”,有立体感。姚最《续画品录》中说:“善图塔庙,超越群工。”张彦远家曾藏有张僧繇的《定光如来像》,并亲眼看到过他的《维摩诘》、《菩萨》等作品。张僧繇生平勤奋,《续画品录》说他“俾昼作夜,未曾厌怠,惟公及私,手不释笔,但数纪之内,无须臾之闲。”足见他业精于勤的可贵精神。在色彩上,吸取了外来影响。据《建康实录》所载:“一乘寺,梁邵陵王王纶造,寺门遗画凸凹花,称张僧繇手迹。其花乃天竺遗法,朱及青绿所造,远望眼晕如凹凸,近视即平,世咸异之,乃名凹凸寺云。”据传他又创造了一种不用轮廓线的“没骨”法,全用色彩画成,改变了顾陆以来的瘦削型的形象,创造出比较丰腴的典型,画人“面短而艳”。张怀瓘评语“象人之美,张(僧繇)得其肉,陆(探微)得其骨,顾(恺之)得其神。”张僧繇的“疏体”画法,至隋唐而兴盛起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中国美术史——魏晋南北朝美术(教资、教招)
云庐·文化‖杨仁恺——魏晋南北朝的书画艺术(一)
中国美术简史3——魏晋南北朝
“张得其肉,陆得其骨,顾得其神”——魏晋南北朝绘画发展及特点
中国美术史复习资料3
顾恺之、张僧繇已经很厉害了,但是比他们厉害的还有两个人,其中还有一个是顾恺之的学生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