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个领导,如果为官亦步亦趋,终将沦为平庸......


我是公务员原创出品


 

一个领导,如果为官亦步亦趋,最后难免就会居于平庸。但要如何把自己的水平发挥到极致,达到最高境界,却没有具体答案。而什么是领导的“最高境界”?古代思想家“老子”对此却有过经典的评述。


《老子》有语云:太上,不知有之;其次,亲而誉之;其次,畏之;再次,侮之。意思是:最好的君王,百姓不知道他的存在;次一等的君王,百姓亲近而称誉他;再次一等的君王,百姓畏惧他;更次一等的君王,百姓反抗他。


以上这段话,虽然老子点评的是古代君王,但同时也是老子对领导的管理工作所持的见解,用现在的话来说,也就是老子把对领导的考核分为四个等次:优秀、称职、基本称职和不称职。其中,优秀就是老子说的“太上”,是领导的最高荣誉,而“不知有之”就是领导的最高境界。


如何才能达到“不知有之”的境界呢?老子没有正面阐述,而接下来是这么说的:悠之,其贵言。意思是:一个优秀的领导看起来好像无所事事,他是不随便到处发号施令的。这就给后人带来许多遐想:难道一个优秀的领导真的就是整天无所事事吗?当然不是!对此,我们不妨结合现实来深入剖析一下老子的观点。

 

(一)领导的四个层次

 

根据老子的标准,我们可以把现实生活中的领导分为四种类型,姑且称为“太上型”、“亲和型”、“恐吓型”和“太下型”, 同时也代表了领导的四个层次。


第一个层次:优秀的领导,大家“不知有之”。


这种领导属于“太上型”。 对于一个优秀的领导,既然“不知有之”——连领导是哪个都不太清楚,自己该干啥就干啥,该下班就下班,那么你的工作还会有超常的压力吗?还会有被领导呼来唤去的痛苦吗?没有,你当然就会无忧无虑,快乐工作,应该的。


为什么“不知有之”呢?因为对于“太上型”领导而言,人们没有发现他有什么与众不同的地方,人们在他面前,感觉不到他身上有一丁点儿的“官气”,而是更像一个普通人。 毛主席说过:“官气是种低级趣味……”。所以,一个优秀的领导怎么会有“官气”呢!然而,一个优秀的领导,人们真的不知道他的存在吗?当然不是,而是因为人们看不到他到处发号施令,所以没有意识到他的“领导作用”。这就好比一个公司业绩上涨了,一家企业发展壮大了,所有人都认为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而没有意识到还有一个更重要原因,那就是“领导有方”,这就是领导的最高境界:行于无形,成之天功。


第二个层次:称职的领导,人们“亲而誉之”。这种领导属于“亲和型”。


 对于“亲和型”的领导,他们身上仍然没有一丝“官气”,一般比较平易近人,充满人格魅力,贴近群众,关心下属,所以备受大家的赞誉。既然领导那么和蔼可亲,那么大家都肯定乐意接近他,工作起来肯定就会心情舒畅,没得说的。


第三个层次:基本称职的领导,人们“畏之”。这种领导一般属于“恐吓型”。


在一个基本称职的领导手下工作,经常战战兢兢,一般毫无快乐可言那是一定


“恐吓型”的领导,他们一般误认为酷才是领导应有的形象,大呼小叫就是领导的一种权威,反正震耳欲聋定是大片,电闪雷鸣必是下雨。但一个简单的事实是:如果“吼”能解决问题,驴早已统治世界!然而,对“恐吓型”领导而言,他们一般是不会明白这个道理的。“恐吓型”领导一般不懂得教育和关心下属,如果发现下属办事出现纰漏,恨不得马上就杀了这只鸡来骇一下其他的猴子。这种领导身上经常充满一大股“官气”,管理下属靠恐吓,管理公司靠霸道。这种领导只要眉毛一横,下属便胆战心惊,所以大家都害怕他,即使不害怕也要装作很害怕的样子,否则他就会怀疑自己的权威不够。“恐吓型”领导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自己说了算;凡事主观臆断,刚愎自用,一般不讲科学,不求实证;随时能出口成章,还不能有反对,否则就是与组织抬杠。


第四个层次:不称职的领导,人们“侮之”。


也就是说,对于这种领导,大家都反对他。这种领导属于“太下型”,也就是最差的领导。在一个不称职的领导手下工作,你经常被逼得无语,甚至被逼急了还会和他吵架,这也许就是传说中“上班如上坟的节奏”吧,这种境地就更难让人快乐了,必须的。因为这种领导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第一,“太下型”的领导,身上的“官气”特别重,能力有限。他们走到哪里都是“官气熏天”,张牙舞爪,嚣横跋扈,还时不时暴粗口,弄得人心惶惶,上下级关系紧张,偶尔还会和个别“不听话”的员工拌嘴吵架。他们在办公室里的时候,不是看这不对劲,就是看那不顺眼,动不动就要开会,不是这里要整改,就是那里要问责。员工们嘴上不说,其实心里很讨厌他。如果说恐吓型领导喜欢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那么太下型的领导恰恰相反,喜欢把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太下型领导一般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反正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他们自己的才华配不上他们的梦想。


第二,“太下型”领导一般不仅不讲科学,有的还会特别热衷于“5+2”和“白+黑”,由于大家胸中装着的是满满的正能量:服从命令是天职,尊敬领导是本分!以至于没有人会觉得有什么不妥。人们在朋友圈里晒出来的仍然是满满的正能量:5+2,白+黑,一个星期没回家,为人民服务永远在路上!其实,如果没有负能量,就无所谓正能量。发展本身就是不断解决矛盾和问题的一个过程,有问题才是常态,没问题才不正常,没有必要“谈负色变”。一个有觉悟的人,他是不会在乎加班的,“5+2”和“白+黑”之所以被人们诟病,说明其本身并不具科学性,定有不妥的地方。在战争年代,为了保家卫国,每个人都可以去流血牺牲,在抗洪抢险和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大家可以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在和平时期,我们也可以在工作中全力以赴,但不顾身体健康,去加班做一些毫无实质意义的工作,实属不可取。其实,大家反对的主要是形式主义,反对的是把本来简单的事情复杂化,反对的是画蛇添足,反对的是不讲科学,盲目蛮干。

 

由此可见,如果一个领导优秀称职,大家就能快乐工作。快乐与成功相随,成功总与优秀相伴。能快乐工作,才显领导优秀。很明显,这也是“老子”的言外之意,只不过他老人家说的太含蓄,三言两语,漫不经心,以至于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对于一个领导,要做到称职不难,但要做到优秀,真正做到老子所说的“太上”水平,达到“不知有之”的最高境界,这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至于如何做?老子也没有对此进行暗示,我们只能结合工作实际,根据老子的“管理理念”试作探讨,暂作一个粗浅的结论:首先,“太上”要有“太上”的素养;其次,要达到“不知有之”的境界,必须做好“三件事”。

 

(二)“太上”必备的素养

 

第一,要达到“太上”的水平,必须志存高远,心胸宽阔。


去讨论一个心胸狭隘的领导是否优秀,纯粹就是浪费口水。


领导是一种责任,是一种使命,或服务于一个单位,或服务于一个集体,或服务于一个组织,或服务于社会,是为别人服务,是对大家负责。所以需要有“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需要有“胸怀天下,心系苍生”的仁慈;需要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高风亮节,才可能做到“太上”的水平。没有宽阔的胸襟,优秀就无从谈起,一个心胸狭隘胸的人,与“优秀”二字不会有半毛钱的关系。相反,心胸狭隘可能是那些恐吓型和太下型领导所具有的一个特征。


一个胸襟开阔的领导,才会有远见,才可能有真正的智慧,处理问题才会游刃有余,在工作中才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而一个心胸狭隘的领导,不是觉得这个员工不好使,就是觉得那个员工不好用,一点小事就会生气和忌恨在心,动不动就要给下属穿小鞋,非得让别人痛苦难过,自己才爽。这种人干领导,一是为难自己,因为生气忌恨会使身体产生毒;二是伤害别人,因为痛苦难过容易衰竭心脏。这怎么能称得上优秀呢?


一个胸怀天下的人,才可能有担当精神。一个领导缺乏担当,就会显得胆小怕事,如果下属无故被人殴打了,他不是想着要为自己的下属讨回公道,而是禁止下属声张,以防事态扩大。领导缺乏担当,凡事就会推卸责任,制定制度就会不问青红皂白,花样翻新,千奇百怪。为了推卸责任,他们可以把制度做到滴水不漏。而不管能否操作,不管是否科学有效,反正我已经有了制度,不开会不布置是我的过,不落实不行动是你的错。锯断的木头,你就自己抬吧,不抬你就等着后果自负好了,与领导无关。所以在现实中,总是存在这样的现象:上面的讲的口干舌燥,下面的累的七死八活。


一个心胸宽阔的人,才可能发挥自己的最大潜能,达到“太上”的境界。为什么在国共战争中,人们总觉得共产党人的表现似乎总比国民党人优秀,原因在于共产党人胸怀天下,一心为公,具有无私无畏的精神,所以才显机智勇敢。一个人连死都不怕,还能怕什么呢?所以共产党人凡事全力以赴,表现得有勇有谋,总让人感觉要比他们的对手优秀得多。而一个心胸狭隘的人,同时也会很自私,只有聪明,没有智慧,只会处处算计。他们赢得一点蝇头小利便会沾沾自喜,占着一点便宜就会洋洋自得,见利钻头觅缝,遇事则上推下滑。这种人往往瞻前顾后,表现猥琐而胆小,不可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这样的人干领导是不可能达到“太上”的境界的。

 

第二,要达到“太上”的水平,必须善于学习。


一个不爱学习的领导,想要优秀,简直就是异想天开。


理论知识是一个优秀的领导必备的基本素养。作为一个优秀的领导,他并不是一个特殊的异类,他仍然是群众中的一员。只因他们善于集中众人的智慧,精通理论,能站在前人的肩上,看的更远,所以能脱颖而出。理论是前人的成功经验,有理论素养的人,才懂得如何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知道如何从实践中总结出先进的理论,然后再实践,再总结,既能运用理论,又能发展理论。


一个缺乏理论素养的领导,一般都不爱学习。一个不爱学习的领导,一般熟悉官场潜规则,精通人情世故,凡事喜欢投机取巧和走捷径,习惯于按老经验办事;一个不爱学习的领导,一般具有较强的从众心理,凡事随大流,热衷于推杯换盏和迎来送往,迷信人际关系,爱搞歪门邪道,对理论这种东西往往嗤之以鼻或虚以应付;不爱学习的领导,处理问题可能就会力不从心,为官则力求四平八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一个不爱学习的领导,一般就会缺乏实干精神。一个领导缺乏实干,就会盲目跟风,凡事总是依葫芦画瓢。在工作中,不管创新,只顾盲从,看见别人搞形式主义,自己也不甘落后;别人提出“三个不允许”,自己就能提出“六个坚决要反对”;别人提出“零事故”,自己就敢提出“零死亡”;别人提出“5S管理”,自己就能提出“10H经营”;别人一天开一次会,自己一天就要开两次。形式主义就是缺乏实干,不敢担当,大家都这么做,成为自己必须做的理由,反正自己喊的是口号,累的是别人。对于一个爱搞形式主义的人来说,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安全”,所以没有必要去“用心”,否则会很“危险”。虽然如此,但这往往为一个优秀的领导所不齿,而一个缺乏实干精神的人却会乐此不疲。

 

第三,要达到“太上”的水平,必须要有丰富的实践经验,一个缺乏基层锻炼的人,要能够成为优秀,一般实属罕见。


学习了中国革命的近代历史,我们都知道,如果一个没有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外国人来领导中国革命,就会经常吃败仗。另外,我们还知道,一个没有经过基层锻炼,一个怕苦怕累的人一般容易叛变革命。可见,实践是何等的重要。实践不仅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她还是检验人品的有效方法。一个没有经过实践锻炼,没有实践经验的人,制定政策就可能会脱离实际,他自己就可能成为问题的原因。一个人空有理论,人品都不一定靠谱,更谈不上优秀。


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凡事成竹在胸,知道怎么做,不必亲自去做,可以指挥若定。一个人,只有经过实践锻炼,饿其体肤,劳其筋骨,增益其所不能,才能担当大任。大器一定晚成,虽然晚成的不一定是大器。没有经过实践的充分锻炼,少年得志并不见得是好事。不经过实践的洗礼,天才最后也会居于平庸。一个长期在机关工作而没有经过基层锻炼的人,往往会把形式主义看作是态度认真,同时,他也并不知道自己的认真有时候其实是一种固执。所以“经过基层锻炼”一般是选人用人的一条既定标准,这是有科学根据的。关键是要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能确保优秀人才既能到基层锻炼,又能到更高的平台施展,而不是下到基层后就成为入海的泥牛。

 

(三)要达到“不知有之”的境界需要做好“三件事情”

 

第一,把握好组织发展的方向。


方向是一个“太上型”领导必须时刻思考的问题。一个组织要发展,首先必须确保方向正确,然后制定具体的目标和计划,并严格去执行和落实。而方向如何,关键要看领导如何把握。不可否认,一个组织的成功,主要靠大家的努力,但领导的作用也是不可或缺的。这就像一部车,不管它有多高档,不管他有多豪华,总得有一个人去开。可见,领导有一个显而易见的作用,就是把握方向。然而,我们平时坐车的时候,虽然司机默默地把我们送到了目的地,但我们并没有意识到司机的关键作用,只有出现交通事故了,车不能走了,大家才会问:是谁开的车?所以,“开车”是一个“太上型”领导的首要职责,即使不能引人注目,也要全神贯注;即使大家“不知有之”,也要全力以赴!一个优秀的领导,就是要做到与时俱进,不断为大家提供新点子和新方法,时常为大家指出努力方向,随时确保方向正确。而这只有心胸宽阔和有远见卓识的人才能做到。


一个组织,只有发展方向明确,工作才能做到有的放矢。中国革命之所以能取得成功,关键在于“走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没有“走农村包围城市”这个正确的方向,很难想象中国革命将会是什么样子。可见,方向是何等的重要,没有方向就没有未来。如果领导很茫然,组织就会涣散。一个短期的计划很容易完成,如果接下来不知道怎么办,大家就会松懈,大家看不到前途,就会开始考虑“跳墙”。只有清晰的目标和方向才能坚定大家的信心,凝聚大家的力量,激发大家的干劲和热情。

 

第二,健全组织制度。


一个优秀的领导,他们善于把那些科学有效的理念和具有普遍性的成功方法及时上升为制度,他们善于调研,能及时对制度的科学性进行周密的考察,对制度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的实践总结,进行科学的提炼,并不断修改、补充和完善,从而使制度本身更科学有效。对于领导而言,有一套完善的制度,就如同实现了无人驾驶,领导不在,“车”照样会走。有了健全的制度,后来者就有章可循,能按照组织既定的目标继续前进,即使能力差一点,也不影响组织发展的大局。有了制度,大家就能按既定的规则行事,领导就不必事必躬亲,不必到处发号施令,大家也就“不知有之”了。而这只有那些具有过硬的理论素养和丰富的实践经验的人才能做到。


制度是一个组织的生命。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一个领导,总有一天要离开自己的岗位,总有一天要停止自己的工作。而一个组织,它可能有无限的发展潜能,只要规矩在,只要有科学健全的制度,哪怕人不同,它也能一如既往的向前发展,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进。如果一个组织的发展完全依靠领导个人,而不是依靠一套科学健全的制度,那么组织的发展就会因人而异,甚至会中途改弦易辙。为什么有的公司业绩很好,但是主要领导一不在,业绩就下滑,甚至破产。原因在于没有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工作中的人为因素太多,只要领导不在,工作就无法开展,公司就要倒闭。所以,一套科学有效的制度是一个组织的生命,这种制度本身可以因领导的变更而变得更加完善,更加科学,但不会因领导的变更而遭到破坏或被废止,也只有这样的组织才是健康的。


制度的制定要科学。“科学”的理念,古已有之,但是能上升为一种治国理念——“科学发展观”,则是当代的事,这是国家之辛,民族之辛。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就不去要求别人,能换位思考,就会提高制度的科学性。虽然如此,但我们在实践中并没有完全做到科学。在制度的制定中,有的人不管科学不科学,反正上司点头就是权威。负责检查的,也不问是否必要,反正只问制度何在。负责落实的,不管靠不靠谱,反正只管闭着眼睛执行。负责问责的,只要有问题就不放过,一定要找出个“替罪羊”,而有的人甚至认为“只要死人就是犯罪”,而不管它是不是天灾,也不管它是不是出于偶然。如果死人就是犯罪,那么遵纪守法的人面对作恶者就会无所适从,胆大妄为的人就会更加肆无忌惮;那么法律就可能会成为保护弱小和维护死者的盾牌,而不是维护公平和匡扶正义的利剑;那么岂不是“我弱我小”就可以去强奸甚至去杀人了?岂不是“我艺高人胆大不怕死”就可以去偷甚至去抢了?这还不逆天了这?不科学的制度,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使具体操作者不堪重负。责任被无限放大,大家在工作中就会胆战心惊,犹如惊弓之鸟。


规章制度只是一般标准,是在大家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范围之内。如果制度超出应有的界限,违反常理,或者违背科学,甚至违反法律,就不能成其为制度。比如,有一家公司,居然要求管理层必须剃光头,服从者奖励一万,不服从者罚款一万,结果那些拒不认罚的女员工把公司告上了法庭。又如,有一位校长,要求全校的老师像公务员一样按时上下班,受到全体教师的质问:我们是不是也可以像公务员一样不用上自习?结果被问得哑口无言。不可否认,这位校长工作是负责的,认真的,但很明显,他的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是不可能上升为制度的。一项不科学的制度,即使勉而为之,最终也会半途而废。为什么有的问题经常存在,然后常年整改,一改再改,有的“工作”今天滑上来,明天又滑下去,常年滑来滑去,原因就在于此。


用人是制度的核心,一套科学的制度,必须能确保那些真正优秀的和群众满意的人走上领导岗位。民主测评其实是一项比较科学的制度,但如果不“用心”去实行,也可能成为一种形式。有的人在群众面前表现得很平庸,但在“关键”的领导面前却表现得相当“优秀”。因此,在生活中,意想不到的事情经常会发生:自己认为优秀的人没有当上领导,而那些自己认为一无是处的人居然成为自己的上司,大跌眼镜之后自己还得赔上一副眼镜,这就会对组织的发展起到更多的负面作用,会打击大家工作的积极性。因此,要真正做到让群众满意,就要真正了解群众的想法。要讲科学,就必须“用心”。

 

第三,注重培养人才。


一个优秀的领导,必须时刻考虑人才的培养问题,这不仅是对组织负责,也是一个优秀领导应有的责任。有了人才,即使大家“不知有之”,组织也能正常发展。但要培养人才,只有那些具有远见卓识和强烈责任感的人才能做到,而一个自私的人,一般只顾身前的亮丽光鲜,而不管子孙后代的未来。


一个组织内,如果没有足够的人才,发展就会受限。在太空探索中,如果只有一个人能驾驭宇宙飞船,那么要是驾驭飞船的人出了什么意外,那飞船上所有的人不就回不了地球了?因此,这将是件非常危险可怕的事情。同样,一个企业,如果只有一个人能使这个企业正常运作,那么,当这个人不在的时候,那岂不是要等着破产了?有的企业或者公司,因为失去主要领导而树倒猢狲散的现象足以说明这一点。所以,一个优秀的领导必须注重培养人才,要是组织内部人才济济,个个都能担当能手,发展就不会有后顾之忧。为什么诸葛亮死后,蜀国很快就灭亡了,原因就在于诸葛亮死后,蜀国后继无人。要是诸葛亮有孙中山那么有远见,像办“黄埔军校”一样也办一所“汉中军校”,也许蜀国的结局不至于此。


培养人才就要优化育人的环境,营造人才成长的氛围。一块地,决定作物生长好坏的因素,除了自然环境和作物本身外,还有人为的干预。如果我们不浇水,不除草,不施肥,不打药,不修剪,由他自生自灭,结果就肯定不理想。同样,对于一个组织,我们不去主动营造有利的人才成长环境,不用先进的文化进行熏陶,不用高尚的道德进行指引,不重视教育,不在制度上下功夫,没有具体措施,就不会有大批人才的脱颖而出。没有人才,组织的发展就会滞后;没有人才,创新就会缺乏后劲和持续的动力,抢占科技制高点的愿望就会落空。

 

一个领导,如果具有“太上”必备的三点素养,就可能做到 “无所事事”;如果能出色地完成以上三件工作,就可能达到“不知有之”,实现领导的“最高境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人才的十大素质能力
创新,组织工作的生命之源
领导能力绝不等同于西方意义上的“领导力”
浅谈现代优秀领导者的素养
感谢“小人”
诸葛亮不是铁人 怎样授权?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