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帝内经太素》 > 卷第三十杂病 刺疟节度等

刺疟节度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过之则失时”,见《素问》卷十第三十六《刺疟篇》,自“疟不渴”至末,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又见《素问·刺疟篇》,惟文义略有不同,又见本书二十五卷《十二疟篇》。又自篇首至末,见《甲乙经》卷七第五。

疟病脉满大急,刺背输,用中针,傍五胠输各一,适肥瘦,出其血。

满,盛也。脉大,多气少血也。急,多寒也。疟病寸口脉盛,气多血少而寒,可取背输有疗疟者,用中针刺输傍五取,及胠输两胁下胠中之输有疗疟者,左右各一取之。取之适于肥瘦,出血多少。傍,左右箱也。

平按:《素问》、《甲乙》“疟”下无“病”字;“输”作“俞”。“五”《素问》作“伍”。

疟脉小而实急,灸胫少阴,刺指井。

脉小者,血气皆少。疟病诊得寸口之脉血气皆少而实而多寒,可灸足少阴疗疟之输,并指有疗疟之井也。

平按:《素问》、《甲乙》无“而”字。

疟脉满大急,刺背输,用第五针,胠输各一,适行至于血也。

第五□针,以取大脓,今用刺疟背输,可适行至血出而已也。

平按:“用第五针,胠输各一”《素问》作“用五胠俞背俞各一”。《甲乙经》无此条,《素问》新校正云:“经文与次前经文重复,王氏随而注之,别无义例,不若士安之精审,不复出也。”

疟脉缓大虚,便用药所宜,不宜用针。

脉缓者,多热。疟病诊寸口脉得多热多气少血虚者,可用药。用药者,取所宜之药以补也。

平按:“便用药所宜”《素问》作“便宜用药”。

凡治疟者,先发如食顷,乃前可以治,过之则失时。

此疗疟时节也。

平按:《素问》、《甲乙》无“前”字。

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渴而日作,取手阳明。

疟不渴取足阳明,渴取手阳明,皆取所主输。

平按:“疟不渴,间日而作,取足阳明”《素问》作“刺足太阳”,本书《十二疟篇》同。新校正云:“按《九卷》云:足阳明。《太素》同。”检今本《灵枢》亦云“取足阳明”,是不渴间日而作之疟,可取足太阳、阳明二处。故《十二疟》杨注谓“治寒疟”,本篇谓“取所主输”也。

 

刺腹满数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按之立已”,见《灵枢》卷五第二十六《杂病篇》。自“腹暴”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自篇首至“足厥阴”,见《甲乙经》卷九第九。自“腹满大便不利”至末,见《甲乙经》卷九第七。

少腹满大,上走胃至心,泝泝身时寒热,小便不利,取足厥阴。

水气聚于少腹,上走至于心下,泝泝恶寒寒热,小便不利,下热也。是足厥阴所由,故取其输穴也。

平按:《灵枢》“少腹”作“小腹”。“走胃”《甲乙》作“走胸”。“泝泝”《灵枢》作“淅淅”,《甲乙》作“索索然”。

腹满,大便不利,腹大,上走胸嗌,喘息喝喝然,取足少阴。

此皆足少阴脉所行之处,故取其脉之输穴。有本“少阴”为“少阳”。

平按:“上走”《灵枢》作“亦上走”。《甲乙》无“喘息”二字,注云:“《灵枢》有喘息二字。”“足少阴”《甲乙》作“足少阳”。

腹满食不化,腹响响然不便,取足太阴。

腹满食不化,腹虚胀不大便,皆足太阴脉所主,故取之输穴也。

平按:《甲乙》“化”下无“腹”字。“不便”《灵枢》作“不能大便”,《甲乙》作“不得大便”。“足太阴”《甲乙》作“足太阳”。

腹痛,刺脐左右动脉,已刺按之,立已;不已,刺气街,已刺按之,立已。

腹痛,足阳明脉所主,故脐左右动脉,足阳明动①也。气街亦是足阳明动脉,故不已取之也。

平按:《甲乙》“气街”下无“已刺”二字。

①“动”,人卫本注曰:此后疑脱“脉”字。

腹暴满,按之不下,取太阳经络。经络者,则人募者也。少阴俞,去脊椎三寸,傍五,用员利针。

足太阳与足少阴为表里。足少阴上行贯肝膈,发腹诸穴,故腹暴满,故取太阳经络。经脉络脉,人之盛募之气。腹满亦取足少阴之输,侠脊相去三寸,输旁五取之,用员利针。募,有本为“幕”也。

平按:《甲乙》“暴”下有“痛”字。《素问》“太阳”上有“手”字;“经络”二字不重;“则人募者也”作“胃之募也”,《甲乙》作“取太阳经络血者则已”,无“人募者也”四字;“少阴”上有“又刺”二字。《素问》王注云:“太阳为手太阳经络之所生,故取中脘穴,即胃之募也。”新校正云:“杨上善注云‘足太阳’,其说各不同,未知孰是。”

 

刺霍乱数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四。

霍乱,刺输傍五,足阳明及上傍三。

霍乱,刺主疗霍乱输傍,可五取之,及足阳明下脉与上有疗霍乱输傍,可三取之也。

平按:“输傍五”《素问》王注云:“取少阴俞傍志室穴。”新校正引杨注云:“刺主霍乱输傍,五取之。”

 

刺痫惊数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二第十一.

刺痫惊脉五:针手太阴各五,刺经太阳五,刺手少阳经络者傍一寸,足阳明一寸,上踝五寸,刺三针之。

刺痫惊脉,凡有五别:手太阴五取之,又足太阳输穴五取之,又手少阳经络傍三取之,又足阳明傍去一寸,上踝五寸三针之。

平按:“手太阴”《甲乙》作“手足太阴”。《素问》“手少阳”作“手少阴”,《甲乙》作“手足少阴”。《素问》、《甲乙》两“一”字下,均无“寸”字;“三针”下无“之”字。又按:《素问》王注:自“针手太阴”以下主治霍乱,新校正云:“按别本注云:悉不主霍乱。《甲乙经》、《太素》均为刺惊痫,王注为刺霍乱者,非也。”又注“经络傍三取之”,别本作“经络傍一寸以下空位取之”。

 

刺腋痈数

平按:此篇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卷十一第九。

腋痈大热,刺足少阳五,刺痈而热,手心主三,刺手太阴经络者,大骨之会各三。

足少阳脉下胸络肝属胆,循胁里在腋下,故腋胁之间有痈大热,可刺足少阳脉□□之穴,五取之。热而不已,刺手心主脉,其脉循胸下腋三寸,上抵腋,故腋痈三取之。又取手太阴经络各三。大骨之会者,手太阴脉循臂内上骨下廉,即为经络会处也。

平按:“刺痈而热”《素问》、《甲乙》作“刺而热不止”。注“之穴”上原缺二字,上一字不全,下一字作“主”①。谨拟作“所主”二字,袁刻作“辄筋”二字。

①仁和寺本亦作“主”字,上一字缺。

病解

平按:此篇自篇首至末,见《素问》卷八第二十八《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六及卷十二第五等篇。

凡治消瘅、仆击、偏枯、痿厥,气满、发逆,肥贵人则高粱之疾也。

此之六种,是肥贵人膏粱所发之病。

平按:“痿厥、气满、发逆”《甲乙》作“厥气、逆满”四字。

鬲塞、闭、绝、上下不通,暴忧之病。

此之四种,因暴愁忧所生之病。鬲塞,鬲中塞也。闭,谓七窍闭也。谓噫与下使之气,即上下也。

暴厥而聋不通,偏塞也。闭内内不通,风也,内留着也。

暴厥耳聋,偏塞也。内气暴满薄,不从于内中,风病也。以脾气停壅,不顺于内,故瘦留著也。

平按:“不通,偏塞也”《素问》、《甲乙》作“偏塞闭不通,内气暴薄也”。“闭内内不通,风也,内留著也”,《素问》、《甲乙》作“不从内外中风之病,故瘦留著也”。

蹠跛,寒风湿之病也。

风湿之气,生于蹠跛痹病。蹠,之石反。跛,有本为“跂”也。

 

久逆生病

平按:此篇见《素问·通评虚实论篇》,又见《甲乙》卷十一第二。

黄疸、暴痛、癫疾、厥、狂,久逆之所生。

此之五病,气之久逆所生。

平按:《甲乙》“黄疸”作“贯疽”,注云:“《素问》作黄疸。”“暴痛”作“暴病”;“狂”上无“厥”字。

六腑生病

平按:此篇见《素问》、《甲乙》同上篇。

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

六腑受谷气,传五脏,故六腑闭塞,脏不平也。

肠胃生病

平按:此篇见《素问》同上篇,又见《甲乙》卷十二第五。

头痛耳鸣,九窍不利,肠胃之所生。

肠胃之脉在头,在于七窍,故肠胃不利,头窍病也。

经输所疗

平按:此篇见《素问》同上篇,又见《甲乙经》卷十一第九。

暴痈筋濡,随外分而痛,魄汗不尽,胞气不足,治在经输。

筋濡者,谓筋湿也。随分痛者,随分肉间痛也。魄汗者,肺汗也。胞气不足者,谓膀胱之胞气不足也。此之五病,可取十二经输疗主病者也。

平按:“濡”《素问》作“□”。“随”下,《素问》、《甲乙》无“外”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五输穴之井荥输经合
道 解 中 医6形名为用心性自明
《推拿三字经》
五邪刺
腧穴主治有规律
《鍼灸甲乙经》卷十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