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陈有年传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父亲陈克宅,字即卿,正德九年(1514)的进士。嘉靖年间任御史。哭争“大礼”,有位大臣想离去,陈克宅抓住他的颈项说:“为什么要先离去被别人责怪?”那人惭愧地止步了。不久他被投入监狱遭廷杖。释放后,先后巡按贵州、河南,多次进行弹劾。吏部尚书廖纪的姻亲被他弹劾,憎恨他,将他调出京城任命为松潘副使。调任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都匀的苗王阿向叛乱,占据凯口囤。陈克宅与总兵杨仁攻伐并斩杀了阿向,论功晋级。不久调任苏、松巡抚。起程时,阿向的党羽又叛乱,他被罢官听候审查。巡抚汪珊讨伐平定乱贼,归功于陈克宅。陈克宅已经去世,就对他做了赏赐、抚恤。

  陈有年考取嘉靖四十一年(1562)的进士,授职为刑部主事。改任吏部,历任验封郎中。万历元年(1573),成国公朱希忠去世,他的弟弟锦衣都督朱希孝贿赂宦官冯保援引张懋的例子请求赠封王号,大学士张居正支持他。陈有年坚决不赞同,上奏说:“根据令典:功臣死了,公赠封为王,侯赠封为公,子孙世袭的人,生死只享受原来的爵位。张懋赠封为王,朝廷议论不同意,就是朱希忠的父亲朱辅也这么认为。后来竟然被封赠,不合制度。况且朱希忠没有讨敌功勋,怎么能乱加宠幸?”左侍郎刘光济负责吏部事务,按张居正的意思,删改奏稿。陈有年极力争辩,最后将原奏章呈上,张居正不高兴,陈有年当天就称病离去。

  万历十二年(1584)他出任稽勋郎中,历任考功、文选郎中,谢绝说情。朝廷内外都佩服他的为人。调任太常寺少卿,担任右佥都御史巡视江西。为皇帝供给用品的尚方官需要的陶器,大都很奇巧,难以制作,后来有诏令允许适当减少,不久又照旧额了。陈有年引用诏令请求裁减,未获同意。内阁大臣申时行等人坚持争辩,才减免十分之三。南畿、浙江遭大灾,诏令禁止邻地买进粮食,商船都汇聚江西,安徽人最多。而且江西当年收成也不好,众人请求陈有年禁止。陈有年上奏陈述救急的六件事,其中请求稍稍松弛先前的禁令,使江西的百姓得以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弹劾陈有年违背诏令。皇帝恼怒,剥夺了他的官职令他回乡。后来受举荐督办江防,渐渐升任吏部右侍郎。改任兵部职,后改任吏部。尚书孙钅龙、左侍郎罗万化都是他的同乡,陈有年极力回避,朝廷商讨没有同意。

  不久,他由左侍郎升任南京右都御史。万历二十一年(1593)他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同主持对京官的考核,所做的罢黜之事都很得当。不久就取代了温纯的职位。当年秋天,孙钅龙辞职,他被任命为吏部尚书。住宿在办公地,会见宾客就在等待朝见皇帝的地方。引荐、录用僚属,为当时选官的极品。

  第二年,王锡爵准备离职,朝廷推举内阁大臣,诏令不拘资历、官品。陈有年正在休假,侍郎赵参鲁、盛讷,文选郎顾宪成前往咨询他,开列出前任大学士王家屏、前任礼部尚书沈鲤、前任吏部尚书孙钅龙、礼部尚书沈一贯、左都御史孙丕扬、吏部侍郎邓以缵、少詹事冯琦等七人的名字。孙钅龙、孙丕扬不是翰林出身,为不拘泥资格,冯琦为四品官是不拘品级。王家屏因为争辩立太子而离职,皇帝的意思一向就不想任用他。又牵涉到吏部尚书,左都御史不是先例,皇帝严加责备。称:“不拘泥资历、品级是当年陆光祖为自己进入内阁留的晋升之路。现在推举孙钅龙、孙丕扬,显然是徇私情。以前吏部曾经两次推举内阁大臣,可以详细抄录姓名呈上。”因此详细列举了沈鲤、李世达、罗万化、陈于陛、赵用贤、朱赓、于慎行、石星、曾同亨、邓以缵等人。然而李世达以前是左都御史,皇帝又不高兴,称:“诏令中不许推荐都御史,为什么又提到李世达。王家屏是旧辅臣,不应当擅自提议起用。”于是命令陈于陛、沈一贯进入内阁,并且贬责顾宪成以及员外郎黄缙、王同休,主事辛嘉祯、黄中色任闲杂的官职。王锡爵首先上奏救助,陈有年和赵参鲁等人接着上奏,皇帝却不采纳。赵志皋、张位也假装劝谏。但是他们两个人都不是由朝廷推举,于是说:“辅臣应当出自特别选择,朝廷推举是由陆光祖联络言官们所为,不可以效法。”皇帝欢喜。下御旨再度责难,免除对黄缙等人的贬责,但是停发一年的俸禄。给事中卢明诹上奏救助顾宪成。皇帝发怒,降了他的职,将顾宪成贬为平民。

  陈有年上奏申辩:“内阁大臣由朝廷推举,源于旧制。过去杨巍负责选拔官吏,我负责文选,朝廷推举六个人任内阁大臣,现在首辅王锡爵就是当年所推举的。我的家乡以前就有两位内阁大臣,弘治时期的谢迁,嘉靖时期的吕本,都是由朝廷推举的,至于不拘官吏资格品级,出于皇上诏谕,我怎么敢不遵奉。”因而请求告老回乡。神宗接到奏疏,认为他话语耿直,用温和的语气加以安慰。陈有年从此不断上奏称病请求罢职。皇帝依然安慰挽留,赏赐食物、羊和酒。陈有年请求更为积极。最后,他认为自身虽然告退,遗漏的贤士不能不录用,极力请求皇帝起用废黜的人。皇帝答复知道了。陈有年就闭门不出。几个月,上奏十四次。才被准许告退,乘驿车回乡。回乡的行旅只有一箱书、一竹箱衣服而已。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去世,享年六十八岁。四月诏令他出任南京右都御史,但是陈有年已经先去世了。封赠为太子太保,谥号恭介。                                                                        

陈有年 - 明朝浙江余姚人 

陈有年,字登之,号心谷,明朝浙江余姚人。与余姚孙鑨,平湖陆光祖并称为"浙中三贤太宰"。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历任刑部主事、吏部主事、验封郎中、吏部尚书。他一生风节高尚,天下公认。

人物简介

父亲陈克宅,字即卿,正德九年进士,嘉靖中官御史,是一代名吏。陈有年于嘉靖四十一年(1562)进士及第,授刑部主事。后改任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1573)参与廷争,奏不得张居正,告病退职。万历十二年(1585)起用任稽勋郎中,历任考功、文选。"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寺少卿,以右佥都御史任江西巡抚。累迁吏部右侍郎,后改任兵部,又改回吏部。万历二十一年(1593),诏拜吏部尚书。万历二十六年(1598)正月,卒,享年六十八岁。四月,被诏任为南京右都御史,但陈有年已经逝世。被加封太子太保,谥恭介。                                                                              

人物生平

陈有年,字登之,号心谷,陈克宅第四子,嘉靖十年(1531年)出生于浙江余姚县云楼乡干渎村。嘉靖四十一年进士,初授刑部主事。

万历元年(1573),成国公朱希忠去世,其弟左都督掌锦衣卫事朱希孝贿赂宦官冯保为其兄乞封王号,当时首辅张居正持赞成意见,时任吏部验封司郎中的陈有年认为朱希忠无功,这样的封赠不合制度,即上疏反对,当时陈有年仅是五品官员,足见其胆略非凡。后诏下追封朱希忠为定襄王,陈有年当天即以病乞休,张居正为此大怒,此后十年不再起用陈有年。直到万历十二年,也就是张居正去世后二年,皇帝才下诏起用陈有年为稽勋司郎中,不久调任文选司郎中。

陈有年任文选司郎中时,于清官海瑞有知遇之恩。文选司主要负责朝中官员的考察、选拔,是吏部最重要的权职机构,司郎中则掌文选司选授大权。海瑞为官清正,曾打击豪强,推行"一条鞭法",人称"海青天",后因得罪权贵而辞官。万历帝登基后,海瑞欲求复出,但张居正认为海瑞轻率躁进不值得起用。万历十三年,陈有年大胆举荐海瑞,此时,海瑞在乡闲居已达16年之久了。海瑞复官后先后任南京右佥都御史、南京吏部右侍郎,任职期间他力查循私受贿,严惩贪官污吏,朝野上下一时正气浩然。

万历十四年,陈有年升为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当时江西每年贡京的陶瓷数以万计,而宫廷尚方司官员需要的陶瓷多奇巧难成,陶工不堪其苦,后虽下诏允许减量,但每年实际所索数量仍如故,陈有年数次上疏请减,得到了内阁大臣申时行的支持,江西贡瓷终于减免了十分之三,此举不但减少了铺张浪费,也使陶工获得了生路。万历十六年,江南大灾,疫病流行,诏令江南诸省各为其土谋其私禁。当时有很多商船集聚于江西,其中以徽商为多,因禁私令而不能贸易,时江西宁州等十九州县已是饿殍盈路,流民充斥,陈有年数次上疏力陈"济急六事",请皇帝下旨迟缓先前的禁令,允许徽商在江西贸易粮谷,以使江西数十万灾民得以保命。事后,南京御史方万山却以"违背诏令"之罪弹劾陈有年,陈有年被夺官职,返乡归田。

万历十八年,皇帝终于知道了陈有年在江西救济黎民的真相,下旨起用陈有年为南京右佥都御史兼管巡江,第二年又提拔为刑部右侍郎,不久改为吏部右侍郎。万历二十一年,陈有年与温纯共同主持对京官的大察,所黜官吏都是贪鄙邪佞之辈,朝中群臣均佩服他的作为。这一年秋天,尚书孙鑨告归,陈有年被推选为吏部尚书。陈有年掌吏部事务后,平时就住宿在吏部官廨,会客也在吏部公堂,他不徇私情,拒绝请托,史载"片楮不及私门",朝中权贵见此,就纷纷知难而退了。

历史证明陈有年绝不是一个拘泥于权势的人。一年后,陈有年居然把刚刚坐上的尚书职位给辞了,他的辞官仅是为了给后来成为"东林八君子"之首的顾宪成打抱不平。万历二十二年,首辅王锡爵年老引退,明神宗命吏部根据官员品望推选阁臣。陈有年与侍郎赵参鲁、文选司郎中顾宪成合拟了七人名单上报给神宗亲裁。不料,吏部所提名的人,大多是神宗所讨厌的,尤其是曾因"争国本"去职的王家屏及致仕吏部尚书孙鑨、左都御史孙丕扬三人,神宗认为孙鑨、孙丕扬不是翰林出身,入阁不合先例。遂训斥吏部有"徇私"做法,并在吏部的奏疏上朱批了"司官降杂职"五字,就把文选司郎中顾宪成的职务革掉了。朝中有不少官员上疏恳请皇帝恢复顾宪成的职务,不料,神宗却一意孤行,将这些官员分别外放、降调、削职,顾宪成则以"忤旨罪"削职为民。陈有年认为顾宪成孜于国事,不应获罪,即使吏部有所不当,责任也应当由他来承担,他上疏道:内阁大臣由朝廷推举,源于旧制,臣的家乡以前就有二位阁臣,弘治时的谢迁与嘉靖时的吕本,都是朝廷推举的,入阁前官衔也止于四品,此事并不是吏部今日所创,再说不拘资格品级,是出于皇上的圣谕,吏部怎敢不遵奉呢?随后陈有年称疾乞归,请求皇帝在自己卸职后,能起用顾宪成一类忠贤的官员。神宗皇帝看到奏疏后,下谕旨再三挽留,并赐给食物、羊酒等,但陈有年归心已决,他在吏部杜门不出,数月中上请辞疏十四道,皇帝只好准予他告老还乡。《明史》"陈有年传"记载了陈有年辞官时仅随带"书一箧、衣一笥",回乡后"身栖僧舍"等事,不禁令人称奇。整天敝冠汗衣,若不了解他的人,断然不会知道这就是曾经名振京城的尚书爷。

万历二十四年夏,骄阳似火,在云楼乡大江口坝上运河十八里,老弱的陈有年亲自督工,这里正在营建的是姚江运河大闸,这是由陈有年与同里周思宸等人出资创建的,当时仅运河坝基的椿石就打了半年,共耗铜钱百二十千缗,数年后,坝闸俱成。坝以过船,闸以蓄水,上保运河,下卫潮路。《光绪余姚县志》还记载:在云楼新坝之南,曾有"姚江西界第一桥",为陈克宅初建,陈有年出资重修。从这些资料来看,我们就不难明白陈有年官俸的去处了,他毕竟是个官界的奇人。

万历二十六年,陈有年卒,赠太子太保,谥恭介,留有《陈恭介公文集》。《明史》记载:"有年风节高天下",其像列入《越中三不朽图赞》。对陈天官的过世,县志的记载带有一些神秘色彩,据《乾隆余姚县志》引《万历县志丛谈》记载:万历二十六年正月既望,在陈有年寝屋旁居住的一位堂倌,在半夜三更时,听到车马杂沓声,他起身从门缝向外偷窥,只见笼火隐隐,不下数十人马从骢马桥而来,上下桥址间呼声甚澈,到了鸡鸣前,又有车马声往返杂沓如初,堂倌不知是何路官人深夜过访,第二天早上走问乡邻,乡邻都说没有此事,后再打听,才知老尚书陈有年去世了。[1]

明史记载

陈有年,字登之,余姚人。父克宅,字即卿,正德九年进士。嘉靖中官御史。哭争"大礼",有大僚欲去,克宅扼其项曰:"奈何先去为人望?"其人愧而止。俄系狱廷杖。获释,先后按贵州、河南,多所弹劾。吏部尚书廖纪姻为所劾罢,恶之,出为松潘副使。累迁右副都御史,巡抚贵州。都匀苗王阿向作乱,据凯口囤。克宅与总兵官杨仁攻斩阿向。论功,进秩。旋移抚苏、松。既行,而阿向党复叛,坐罢官候勘。巡抚汪珊讨平贼,推功克宅。克宅已卒,乃赐恤典。

有年举嘉靖四十一年进士,授刑部主事。改吏部,历验封郎中。万历元年,成国公朱希忠卒,其弟锦衣都督希孝贿中官冯保援张懋例乞赠王,大学士张居正主之。有年持不可,草奏言:"令典:功臣殁,公赠王,侯赠公,子孙袭者,生死止本爵。懋赠王,廷议不可,即希忠父辅亦言之。后竟赠,非制。且希忠无勋伐,岂当滥宠。"左侍郎刘光济署部事,受指居正,为删易其稿。有年力争,竟以原奏上。居正不怿,有年即日谢病去。

十二年起稽勋郎中,历考功、文选,谢绝请寄。除目下,中外皆服。迁太常少卿,以右佥都御史巡抚江西。尚方所需陶器,多奇巧难成,后有诏许量减,既而如故。有年引诏旨请,不从。内阁申时行等固争,乃免十之三。南畿、浙江大祲,诏禁邻境闭籴,商舟皆集江西,徽人尤众。而江西亦岁俭,群乞有年禁遏。有年疏陈济急六事,中请稍弛前禁,令江西民得自救。南京御史方万山劾有年违诏。帝怒,夺职归。荐起督操江,累迁吏部右侍郎。改兵部,又改吏部。尚书孙鑨、左侍郎罗万化皆乡里,有年力引避,朝议不许。

寻由左侍郎擢南京右都御史。二十一年与吏部尚书温纯共典京察,所黜咸当。未几,遂代纯位。其秋,鑨谢事,召拜吏部尚书。止宿公署中,见宾则于待漏所。引用僚属,极一时选。明年,王锡爵将谢政,廷推阁臣,诏无拘资品。有年适在告,侍郎赵参鲁、盛讷、文选郎顾宪成往咨之,列故大学士王家屏、故礼部尚书沈鲤、故吏部尚书孙鑨、礼部尚书沈一贯左都御史孙丕扬吏部侍郎邓以赞少詹事冯琦七人名上。盖鑨丕扬非翰林,为不拘资,琦四品,为不拘品也。家屏以争国本去位,帝意雅不欲用。又推及吏部尚书、左都御史非故事,严旨责让。谓:"不拘资品乃昔年陆光祖自为内阁地。今推鑨、丕扬,显属徇私。前吏部尝两推阁臣,可具录姓名以上。"于是备列沈鲤李世达罗万化、陈于陛、赵用贤朱赓于慎行、石星、曾同亨、邓以竖等。而世达故左都御史也,帝复不悦。谓:"诏旨不许推都御史,何复及世达。家屏旧辅臣,不当擅议起用。"乃用命于陛、一贯入阁,而谪宪成及员外郎黄缙、王同休,主事章嘉祯、黄中色为杂职。锡爵首疏救,有年及参鲁等疏继之,帝并不纳。赵志皋张位亦佯为言。而二人者故不由廷推,因谓:"辅臣当出特简,廷推由陆光祖交通言路为之,不可为法。"帝喜。隆旨再谯责,遂免缙等贬谪,但停俸一年。给事中卢明诹疏救宪成。帝怒,贬明诹秩,斥宪成为民。

有年抗疏言:"阁臣廷推,其来旧矣。曩杨巍秉铨,臣署文选,廷推阁臣六人,今元辅锡爵即是年所推也。臣邑前有两阁臣,弘治时谢迁,嘉靖时吕本,并由廷推,官止四品,而耿裕、闻渊则以吏部尚书居首。是廷推与推及吏部,皆非自今创也。至不拘资品,自出圣谕,臣敢不仰承。"因固乞骸骨。帝得疏,以其词直,温旨慰答。有年自是累疏称疾乞罢。帝犹慰留,赉食物、羊酒。有年请益力。最后,以身虽退,遗贤不可不录,力请帝起废。帝报闻。有年遂杜门不出。数月中,疏十四上。乃予告,乘传归。归装,书一箧,衣一笥而已。二十六年正月卒,年六十有八。四月诏起南京右都御史,而有年已前卒。赠太子太保,谥恭介。

故事,吏部尚书未有以他官起者。屠滽掌都察院,杨博、严清掌兵部,皆用原衔领之。南京兵部尚书杨成起掌南院,亦领以故衔。有年以右都御史起,盖帝欲用之,而政府阴抑之也。有年风节高天下。两世朊仕,无宅居其妻孥,至以油幙障漏。其归自江西,故庐火,乃僦一楼居妻孥,而身栖僧舍。其刻苦如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白话明史 王宗沐传 徐贞明传 陆光祖传 孙翤传 陈有年传 孙丕扬传
《明史·陈有年传》阅读练习及答案【附译文】
明朝尚书命谱:吏部尚书陈有年
明朝政的昏乱与人民的反抗(三)
南居益
列传第一百二十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