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唐胄传

 唐胄,字平侯,琼山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官户部主事。因父丧回家乡。刘瑾指斥诸位服丧期满而不赴任者,因此剥夺他的官职。刘瑾被诛,朝廷召用唐胄,唐胄因母亲老衰而不出任官职。

  嘉靖初年,唐胄以故官起用。他疏谏内官织造事,请求为宋朝死节臣赵与珞追封谥号并为他立祠。进而升为员外郎,迁广西提学佥事。命令土官和瑶、蛮等都送子入学。升为金腾副使。土酋莽信残暴,唐胄用计将他擒获。木邦、孟养交兵,唐胄遣派使者前往宣谕,木邦于是献地归服。唐胄屡次迁为广西左布政使。官军讨伐古田贼寇,久战无功,唐胄派遣使者对贼寇进行安抚,贼寇首领说:“是前唐使君让我的孩子入学的。”于是自动解除了武装。

  他升为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转到山东。迁为南京户部右侍郎。十五年(1536)改派到北部,升职为左侍郎。

  皇帝因安南久不进贡,准备对它进行讨伐。郭勋又很赞成。皇帝下诏派遣锦衣官询问情况,中外严兵待发。唐胄上疏规劝说:

  “今日之事,若只想他献贡,那么兵不必用,官也不用遣。若想讨伐它,则有七项不可,请允许我一一陈述。

  “古代帝王不用治理中国之法治蛮夷,所以不征讨安南,这已写进《祖训》之中。这是第一点。

  “太宗已经消灭黎季睺,求陈氏后人不得,才不得不设立郡县。后来兵战连续不断,仁庙总是以此为遗憾。章皇帝成先志,弃而不守,今日应当一概遵循。这是第二点。

  “外夷纷争,是中国之福。安南从五代至元朝,更换过曲、刘、绍、吴、丁、黎、李、陈八姓,屡兴屡废,因而岭南对我们无多少威胁。现在它们相互纷争,正可不理睬,如何殃及百姓以威小丑,割心腹以补四肢,有害无益。这是第三点。

  “如果说中国的近境,应当乘其混乱而取之。我考察了马援的南征,深入浪泊,士兵死亡将近一半,所立的铜柱作为汉的边界,乃近在现在的思明府。先朝虽然尝试平定它,但是多次收服又多次叛乱,中国消耗的士、马、物计有数十万,竭尽近二十多年的财力,仅仅只得到数十郡县的虚名。况且还有讨伐而没有攻克的,像宋太宗、神宗、元宪宗、世祖朝就有这样的故事。这可以作为借鉴。这是第四点。

  “外邦向我们进贡,对他们有利。一是向我们进献以威其邻,一是与我们互通贸易以足其国。所以现在他们虽然发生兵乱,还累累进奉表笺,准备地方特产,叩头请求送入,守臣因姓名不符而将其退却。这是他们想进贡而做不到,不是违抗不进贡。因为这件事去责备它,则言不顺。这是第五点。

  “兴师则需要军饷。现在四川有采木工程,贵州有凯口兵事,而两广积储数十万,一概都耗费在田州岑猛战役上。又屡次兴办大工程,所有军储都用在这上面,现在兴师十万,用什么来供给呢?这是第六点。

  “但我所忧虑的,还不止于此。唐朝的衰落,是从明皇征南诏这个战役开始的。宋朝的衰败,是从神宗讨伐辽这个战役开始的。现在北方敌寇逐渐强盛,占据我河套。边关兵卒屡次叛乱,毁坏我藩篱。北方忧患正多,又启南征之议,倘若遇有不测,谁能担任这个罪过呢?这是第七点。

  “锦衣武人,对大局不明白。倘若对是非的事实稍有歪曲,将导致安南不服,反而足以损害我们的威严。即便下令按问得到实情,那么讨伐不行,不讨伐也不行,这样进退都无凭借,那么该怎么办呢?而且现在严兵待发的诏令才刚刚下达,但征求骚扰的危害已经显露出来,这个忧虑不在外夷,而在我们邦域之中。请求停遣勘官,罢去一切征调,那么天下幸甚。”

  奏章下到兵部,兵部请求听从他的建议。圣旨说:等勘官回来再重新议论。第二年四月,皇帝决计征讨。侍郎潘珍、两广总督潘旦、巡按御史余光相继阻谏,都没有被采纳。然后派遣毛伯温前往,终于抚降了他们。

  郭勋为祖父郭英请求以功臣身份附祭祖庙,唐胄上疏谏争。皇帝想祭祀献皇帝于明堂,配祀上帝,唐胄极力谏言不可。皇帝大怒,将他下诏狱进行拷问,削去他的官籍后让他回到家乡。后遇赦复官,不久死去。隆庆初年,赠右都御史。

  唐胄忠直有孝义之心,好学多著述,居官有原则,是岭南人士之冠。                  

唐胄 

唐胄(1471~1539),字平侯,号西洲。明代琼山府城东厢攀丹村(今海南省海口市琼山区国兴街道攀丹村)人。

人物简介

明弘治十一年(1498)乡试第二名,弘治十五年(1502)会试夺魁,中进士,曾授户部广西司主事。不久,因父丧归家守孝。十七年(1504年)丧服期满,时宦官刘瑾擅权,因称病谢绝返京任职被罢免。正德五年(1510年)刘瑾伏诛后,被朝廷复留用,又目睹朝政腐败而无意当官,以母老乞终养。居家20年,致力搜集地方文史,撰铭刊书,编成著名的《琼台志》20卷、《琼州三祠录》3卷。还创建养优书院,教育后学。

嘉靖元年(1522),唐胄应召赴京,复任为户部河南司主事,不久升本司员外郎。次年任广西提学佥事;五年(1526)升任云南金腾副使。再擢云南右参政、右布政使。十一年(1532)任广西左布政使,翌年升任都察院右副都御史,仅半年改任山东巡抚,时黄河泛滥成灾,千里跋涉寻觅黄河故道,疏通三郡水,引灌荒田,变患为利,并发耕牛、种子,鼓励垦荒,发展农业,政绩显著。十四年(1535)任南京户部右侍郎,次年春调任北京户部右侍郎,秋转为左侍郎。时安南(今越南)遣使告莫登庸篡权,世宗欲发兵征讨,唐胄疏陈7条理由,竭力诤止。

唐胄是嘉靖登基后起用的官员,而且就任后屡得擢升,圣恩不薄。一般说来,唐胄如此际遇,本该诚惶诚恐,结草衔环,知恩图报。可是,在十七年(1538年)嘉靖一意孤行,下旨"定明堂大飨礼"时,唐胄却不像四川巡抚都御史宋沧和湖南巡抚都御史吴山那样阿谀奉承,畏威保位,献白兔、白鹿,诈称祥瑞,而是忠于社稷,报效国家,冒死上疏,反对嘉靖定"献皇帝庙号睿宗",被嘉靖关进监牢。是年冬获赦,准备重新起用,终因不堪精神和肉体上的折磨,卧病不起。隆庆元年(1567年)追赠都察院右都御史,赐谕葬。

史称唐胄为官清廉,任上极力革除弊政,鼓励垦荒,政声颇著。                      

史书记载

唐胄,字平侯,琼山人。弘治十五年进士。授户部主事。以忧归。刘瑾斥诸服除久不赴官者,坐夺职。瑾诛,召用,以母老不出。嘉靖初,起故官。疏谏内官织造,请为宋死节臣赵与珞追谥立祠。进员外郎,迁广西提学佥事。令土官及瑶、蛮悉遣子入学。擢金腾副使。土酋莽信虐,计擒之。木邦、孟养构兵,胄遣使宣谕,木邦遂献地。屡迁广西左布政使。官军讨古田贼,久无功,胄遣使抚之其魁曰:"是前唐使君令吾子入学者。"即解甲。擢右副都御史,巡抚南、赣,移山东。迁南京户部右侍郎。十五年改北部,进左侍郎。帝以安南久不贡,将致讨,郭勋复赞之。诏遣锦衣官问状,中外严兵待发。胄上疏谏曰:知今日今日之事,若欲其修贡而已,兵不必用,官亦无容遣。若欲讨之,则有不可者七,请一一陈之:

古帝古帝王不以中国之治治蛮夷,故安南不征,著在《祖训》。一也。

太宗太宗既灭黎季筼,求陈氏后不得,始郡县之。后兵连不解,仁庙每以为恨。章皇帝成先志,弃而不守,今日当率循。二也。

外夷外夷分争,中国之福。安南自五代至元,更曲、刘、绍、吴、丁、黎、李、陈八姓,迭兴迭废,而岭南外警遂稀。今纷争,正不当问,奈何殃赤子以威小丑,割心腹以补四肢,无益有害。三也。

若谓若谓中国近境,宜乘乱取之。臣考马援南征,深历浪泊,士卒死亡几半,所立铜柱为汉极界,乃近在今思明府耳。先朝虽尝平之,然屡服屡叛,中国士马物故者以数十万计,竭二十余年之财力,仅得数十郡县之虚名而止。况又有征之不克,如宋太宗、神宗,元宪宗、世祖朝故事乎?此可为殷鉴。四也。

外邦外邦入贡,乃彼之利。一则奉正朔以威其邻,一则通贸易以足其国。故今虽兵乱,尚累累奉表笺、具方物,款关求入,守臣以姓名不符却之。是彼欲贡不得,非抗不贡也。以此责之,词不顺。五也。

兴师兴师则需饷。今四川有采木之役,贵州有凯口之师,而两广积储数十万,率耗于田州岑猛之役。又大工频兴,所在军储悉输将作,兴师数十万,何以给之?六也。

然臣然臣所忧,又不止此。唐之衰也,自明皇南诏之役始。宋之衰也,自神宗伐辽之役始。今北寇日强,据我河套。边卒屡叛,毁我籓篱。北顾方殷,更启南征之议,脱有不测,谁任其咎?七也。

锦衣锦衣武人,暗于大体。倘稍枉是非之实,致彼不服,反足损威。即令按问得情,伐之不可,不伐不可,进退无据,何以为谋?且今严兵待发之诏初下,而征求骚扰之害已形,是忧不在外夷,而在邦域中矣。请停遣勘官,罢一切征调,天下幸甚。

章下章下兵部,请从其议。得旨,待勘官还更议。明年四月,帝决计征讨。侍郎潘珍、两广总督潘旦、巡按御史余光相继谏,皆不纳。后遣毛伯温往,卒抚降之。

郭勋郭勋为祖英请配享,胄疏争。帝欲祀献皇帝明堂,配上帝,胄力言不可。帝大怒,下诏狱拷掠,削籍归。遇赦复冠带,卒。隆庆初,赠右都御史。

人物著作

著有《江闽湖岭都台志》。《琼台志》、《西洲存稿》、《传芳集》等。他笃嗜白玉赡诗文,精选其诗文成集,名《海琼摘稿》。后人集其诗文辑成《传芳集》。《明史》称之为"岭南人士之冠"。

著作除《琼台志》外,还有《广西通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史○曹鼐 张益 邝埜 王佐丁铉等 孙祥谢泽 袁彬哈铭袁敏
朱元璋治政:营造忠君爱民、清正廉明的政治风气
大明孝宗敬皇帝实录卷四
列传第八十六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明伦汇编皇极典 第一百五十二卷
富平文化 | 明诰封吏部尚书孙丕扬夫妇圣旨解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