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弋谦传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1411),中进士。被授予监察御史。出去巡按江西,因提建议忤逆了皇上,被贬为峡山县知县。又因犯过失而被罢免回家。

  仁宗在东宫时,素来知道弋谦正直。继位后,把他召回任大理寺少卿。他上书直陈时政,说官吏贪污残暴,政事多非洪武时期的作法,并说有关官员需索无度。皇上多所采纳。过后他又上书提五条建议,词语过激,皇上才不高兴。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寺卿虞谦等人因此弹劾弋谦欺骗皇上。都御史刘观命令众御史联合弹劾弋谦。皇上召杨士奇等人来讨论,杨士奇说:“弋谦不识大体,但他心中感激陛下超升之恩,想图报而已。君主仁圣则臣下就正直,唯望陛下优容他。”皇上这才不罪弋谦。但每次见到弋谦,皇上词色都很严厉。杨士奇从容说道:“陛下下诏求直言,弋谦所言不当,触怒了陛下。外廷大臣都很警惕害怕,以提建议为诫。现在各地朝见之臣都云集朝廷,见到弋谦这种情况,将会说陛下不能容忍直言。”皇上担心地说道“:这固不是朕不能容,而是因为吕震之辈迎合朕,加重了朕的过错,从今以后不会这么做了。”于是免弋谦朝参,令他去管所在部门事务。

  不久,皇上因提意见的人越来越少,又召杨士奇去,说:“朕不过是怒弋谦矫正过于失实,而朝臣便一个多月不提意见。你去对大臣们说明朕的心意。”杨士奇说“:臣空口说话不足信,请亲自颁下玺书。”皇上遂令杨士奇就在榻前写好引过的敕书,说:“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书以数万计,从不曾不欣然听取采纳。假如所言不当,也不加谴责,这是群臣所共知的。最近,大理寺少卿弋谦所说的,多非实事,群臣便迎合朕的心意,纷纷弹劾他卖直,请依法处治他。朕都拒而不听,只免他朝参。但从此以后,提意见的人却越来越少。如今从去年冬天以来就无雪,春天也很少下雨,阴阳失和,必有原因,怎能没有值得说的事情?而做臣下的,心怀自全之计,退下后便默默不语,这能是忠吗?朕对弋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感到愧疚。你们群臣不要以前事为诫,对国家利弊、政令不当等方面,都应直言不讳。弋谦仍得朝参如故。”当时宦官到四川采办木材,很贪婪残暴。皇上因弋谦清正刚直,命他前往治理。升弋谦为副都御史,赐给钞币上路,遂停罢了采办木材的工作。

  宣德初年,交趾右布政使戚逊因贪淫被罢免,皇上命弋谦前往取代他。王通放弃交趾,弋谦也被判了死罪。正统初年,他被释放为民。土木堡之变后,弋谦布衣来到朝廷,推荐王通和宁懋、阮迁等十三人,说他们都是奇才,可以任用。众人意见以王通辅佐石亨,弋谦则请专任王通,此事遂被取消了。廷臣说弋谦负有重名,上奏把他留下来,也不见回报。景泰二年,他又上京师,上疏推荐王通等人,不被采纳。回来后,不久去世。仁宗胸怀宽大,能容直言,所以弋谦得以无罪,吕震等人反受责备。而黄骥议论西域之事,皇上也责备吕震而实行黄骥的建议。                                                                              

弋谦 

弋谦,明朝代州(今山西代县)人。永乐九年间进士,历官监察御史、大理寺少卿副都御史、交趾右布政使等。性直敢言,仁宗曾嘉其清直。

人物生平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任监察御史。出京巡察江西,上奏言事违逆了皇帝的旨意,被贬出峡山知县。又因事获罪被免除官职遣送回乡。 仁宗做太子时,一向知道弋谦刚直。等到继位,仁宗征召其任大理少卿。弋谦直言陈述时政,说官吏贪婪凶残,政事大多不合洪武时的旧制,以及有关官员索求没有限度。皇帝大都采纳了。不久弋谦又对五件事发表意见,言词过于激烈,皇帝就不高兴了。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人因而弹劾弋谦,说他诬陷毁谤,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联合检举弋谦。皇帝召见杨士奇等谈论这件事,杨士奇回答说:"弋谦不熟悉大体,这样做只是内心感激皇上破格提拔的恩典,想要报告罢了。主上圣明则大臣正直,希望陛下宽容他。"皇帝于是没有惩罚弋谦,然而每次见到弋谦,言语神态非常严厉。杨士奇很从容地进言说:"陛下下诏求直言,弋谦言词不恰当,触怒了皇上。朝廷外的臣子都害怕,以弋谦进言之事为鉴戒。现在四方朝觐的臣子都聚集在宫阙下,看到弋谦这样,将会说陛下不能容纳直言。"皇帝警觉省悟,说:"这固然是不能包容,也是吕震之流迎合我而加重了我的过失,从今应当赦免他。"于是(只是)不让弋谦上朝参拜。 不久,皇帝因为上奏章论事的人越来越少,又召见杨士奇说;"朕不过是恼怒弋谦过于偏激言过其实罢了,朝中大臣就一个多月没有进言。你和众臣说说,向他们表明朕的心意。"杨士奇说:"我空说话不足以让他们相信,请求皇上亲自下旨。"于是下令在床塌前书写敕令承认过失说:"朕自即位以来,臣子百姓上奏章有数百份,没有不欣然听取采纳的。如果有不恰当的,不加以谴责呵叱,这是群臣都知道的。近来,大理少卿弋谦所上奏的事,大多不是实事,群臣迎合我的心意,相继上奏章说他故意表示正直以沽名钓誉,请示依法惩处他。朕都拒绝而没有听从,只是不让弋谦上朝参拜。但从此以后,进言的人更少了。现在从去年冬天没有下雪,春天也少雨水,阴阳不合,必定有人的过错,怎能没有可上奏的事?而做臣子的,怀着自我保全的想法,退缩而不进言,用什么来表示忠诚?朕对弋谦一时不能容忍,未尝不自觉愧疚。你们这些大臣不要以先前的事为鉴戒,对国家的利弊、政令的不妥当之处,直率地说不要忌讳。弋谦上朝参拜像往常一样。"当时中官在四川采木,贪婪蛮横。皇帝因为弋谦清廉耿直,命令他去治理。朝廷提拔弋谦为副都御史,也因此废除了采木之役。 宣德初年,交址右布政戚逊因贪财好色被罢免,朝廷命弋谦去代替他。王通放弃了交址,弋谦也被判死罪。正统初年,被赦免为平民。土木事变发生后,弋谦以平民身份到京都,举荐王通和宁懋、阮迁等十三人,说他们都是奇才可以任用。众臣商议任命王通为石亨的副将,弋谦请求专门任用王通,事情就搁置了。朝廷众臣认为弋谦有显赫的名声,便上奏请求留下他,朝廷也没有回应。景泰二年,弋谦又到京城,上奏章推荐王通等人,朝廷没有采纳。回家后,没多久就去世了。仁宗胸怀宽大,包容直言,弋谦因此得以无罪,仁宗反而责备吕震等。

人物轶事

仁宗即位后,刘观兼任太子宾客,随即又加太子太保衔,给两份俸禄。当时大理寺少卿弋谦多次上书奏事,仁宗对弋谦繁琐言事感到厌烦。礼部尚书吕震、大理寺卿虞谦按照仁宗心思弹劾弋谦,刘观又让十四道监察御史上疏劾论弋谦所言为诬妄之词,他因此被上大夫中舆论所鄙视。1425年,仁宗朱高炽刚当皇帝,弋谦就上了一篇言辞激烈的折子批评时政。皇上知道弋谦这人骨鲠,也不怪罪他,可是忍不住厌恶,见了他就没好脸。众臣看出皇帝的心思,便联合起来攻击弋谦"卖直",要求皇帝法办他。皇上宽宏大度,仅仅剥夺了弋谦上朝的权利。没想到,消息传开,众臣纷纷闭嘴,一个多月没人上疏言事。皇帝急了,他刚刚登基,很想做好工作,众人自我保全,默不作声,这工作如何开展?于是皇帝下诏做自我批评,让众臣直言无讳,并恢复了弋谦上朝的权利。

明史记载

弋谦传

(选自《明史列传第五十二》)

弋谦,代州人。永乐九年进士。除监察御史。出按江西,言事忤旨,贬峡山知县。复坐事免归。

仁宗在东宫,素知谦骨鲠。及嗣位,召为大理少卿。直陈时政,言官吏贪残,政事多非洪武之旧,及有司诛求无艺。帝多采纳。既复言五事,词太激,帝乃不怿。尚书吕震、吴中,侍郎吴廷用,大理卿虞谦等因劾谦诬罔,都御史刘观令众御史合纠谦。帝召杨士奇等言之,士奇对曰:"谦不谙大体,然心感超擢恩,欲图报耳。主圣则臣直,惟陛下优容之。"帝乃不罪谦。然每见谦,词色甚厉。士奇从容言:"陛下诏求直言,谦言不当,触怒。外廷悚惕,以言为戒。今四方朝觐之臣皆集阙下,见谦如此,将谓陛下不能容直言。"帝惕然曰:"此固朕不能容,亦吕震辈迎合以益朕过,自今当置之。"遂免谦朝参,令专视司事。

未几,帝以言事者益少,复召士奇曰:"朕怒谦矫激过实耳,朝臣遂月余无言。尔语诸臣,白朕心。"士奇曰:"臣空言不足信,乞亲降玺书。"遂令就榻前书敕引过曰:"朕自即位以来,臣民上章以数百计,未尝不欣然听纳。苟有不当,不加谴诃,群臣所共知也。间者,大理少卿弋谦所言,多非实事,群臣迎合朕意,交章奏其卖直,请置诸法。朕皆拒而不听,但免谦朝参。而自是以来,言者益少。今自去冬无雪,春亦少雨,阴阳愆和,必有其咎,岂无可言?而为臣者,怀自全之计,退而默默,何以为忠?朕于谦一时不能含容,未尝不自愧咎。尔群臣勿以前事为戒,于国家利弊、政令未当者,直言勿讳。谦朝参如故。"时中官采木四川,贪横。帝以谦清直,命往治之。擢谦副都御史,赐钞以行,遂罢采木之役。

宣德初,交址右布政戚逊以贪淫黜,命谦往代。王通弃交址,谦亦论死。正统初,释为民。土木之变,谦布衣走阙下,荐通及宁懋、阮迁等十三人,皆奇才可用。众议以通副石亨,谦请专任通,事遂寝。廷臣以谦负重名,奏留之,亦不报。景泰二年复至京,疏荐通等,不纳。罢归,未几卒。仁宗性宽大,容直言,谦以故得无罪,反责吕震等。而黄骥言西域事,帝亦诮震而行其言。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明史纪事本末(清)谷应泰-卷二十八
郑獬传
中国历史续资治通鉴●卷第六十三
《明史·廖庄传》原文及翻译
《宋史-唐介传》文言文阅读理解和答案译文
钦定古今图书集成.历象汇编.庶徵典・第四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