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媒:生命科学正从中医理论获得灵感

新加坡《联合早报》网站5月31日刊发新加坡南洋仲景学院院长郑心锦的文章《中医是哪门子科学?》称,科学家对人体生命科学的研究已经从还原论发展到了系统论,而系统论的核心思维与中医的整体观不谋而合。

郑心锦称,创立细胞病理学的菲尔绍认为,没有全身性的病,只有生病的细胞,一切疾病都是局部的。只要找到一种能够改变细胞或基因的物质或方法,就能治愈疾病。要不然就用手术修补或装置替代的物质(或移植)。这样的“还原论”思维成了20世纪西方医学的主流思想和科学标准,不符合这样的标准就是不科学。

但西医界对高血压、糖尿病、癌症等越来越多慢性病感到非常棘手,这些疾病只能用药物控制,很难治愈。而药物的副作用会引起更多其他问题,最终病人可能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药物副作用。

这时生物学家贝塔朗菲提出了系统论。系统论认为,整体并不等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简单相加,整体的全部必须是部分之和,再加上部分和部分之间以及部分和整体之间的关系。这些关系决定了机体的功能,并维持结构的稳定。

郑心锦称,用系统论来理解中医,显得顺理成章。人体含两大子系统,中医称之为阴阳。阴阳还可再分脏腑等子系统,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五行相生相克等方式来说明。这些脏腑的相互作用产生了机体的功能。

郑心锦称,脏腑之间相互作用,维持了人体内部稳定。人体与外部环境也需取得稳定的关系。一旦失去了这些稳态,人就会生病。中医的任务就是帮助身体调整各种关系,以恢复稳态。许多西医找不到慢性病病因,在中医看来是关系失调所引起的功能性失常。治法的重点就是调整关系,即调其阴阳,以平为期。

生命科学正从中医理论获得灵感

郑心锦称,上世纪末,科学家开始以系统论的观点研究人体生命科学。1999年,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发起人之一、系统生物学的开拓者胡德发展了系统生物学,其核心思维“整体出发,注重相互作用”和中医的整体观不谋而合。

系统生物学发现,人体内的各个组成成分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以网络状态存在的。体内存在大大小小的各种关系密切的网络,这些网络式的运作维持了体内的稳态。经络就是网络之间的联系通道。

郑心锦称,中医用八纲来概括生病时的网络变化状况。研究也发现,大多数的慢性病如高血压、心脑血管病、哮喘病等,多是基因调控失常所致,即不同层次的基因群和基因网络的功能失衡;治疗时就须使用具有多靶点效应的药物才能生效。

中医用四性五味来概括其网络功能,以君臣佐使、七情合和的原则来配伍药物,以求达到最佳的网络靶点效应。药物的药效和毒性存在个体差异的潜在原因,大多源于基因差异。药物基因组学研究基因如何影响病人对药物反应,有助于筛选适合个别病人的药物,这使得个性化治疗变成可能。

郑心锦称,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时代,生命科学正从中医的理论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灵感。中国著名的计算机科学家屈延文说:“《黄帝内经》已经被中国人读了2500年,必将被全人类再读2500年。”

郑心锦认为,科学正在追赶中医,中医将变得时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空气和水都不同了,中医原生态的基础早就不存在
发现生命太美——梁冬对话郭生白(五)
迎接新中医的到来(1)西医的问题所在
(15)一些科学家对基因理论的评价
生命的本质在于自我复制自我更新
汤钊猷:策反癌症司令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