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五十年的岁月沉淀,这片红房子即将消失!也许是武汉人最后的精神家园...

文 / 西卡酱、图 / 罗斯基

在武汉,总有一些老建筑
是我们心中的精神家园
唤起往日旧梦

青山有这样一片红色的房子

承载了武汉的发展

也成就了武汉的辉煌

经历了太多风霜的这片红

在时代高速进步的今天

初时的荣耀似乎已褪尽

象征了一个时代的红房子

即将消失


半个世纪的岁月洗礼
沉淀了一片风韵


“十里钢城”是青山。


早在“一五”计划时期,这里就是国家投资建设的新型工业基地:武汉钢铁集团公司、中国第一冶金建设公司、武汉石油化工厂、中冶集团武汉钢铁设计研究总院...青山,毫无疑问是武汉工业发展的重要枢纽。


1954年,毛主席批准在青山建立武汉钢铁公司,全国各地的5万多名投身钢铁事业的专业人员来到这里,并带来了7万多名家属。


如何安置武钢工作者及其亲属家眷?在这样的情况下,红房子建造了起来,并成为当时武钢最好的居住小区。



红墙、红砖、红瓦、红屋顶、红窗户...清一色的红色小楼,四合院式的格局,三层尖顶、带点俄罗斯风情。



每12栋红房子排列成矩形,中央被建造成绿化带。高空俯瞰,红房子的造型像中国“囍”字。红绿相间,似是一座迷宫花园。单位住宅修得像童话王国一般,在当时的武汉也算是独树一帜了。


红房子八、九、十街坊


红房子总面积50万平方米,有16个街坊之多。红色,是激昂的;而成团排列的红色房子,更是一种团结与凝聚力的象征。


走进红房子,你可以看到类似

“提高生产,建设祖国”的标语


曾经让青山人引以为傲的红砖房,是那个时代的先进住宅,武钢的重要职工才能享受到的特殊待遇。而现在的红房子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不仅无法满足当下人们的居住需求,甚至年久失修,渐成危房。


青山在发展,二七长江大桥,天兴洲长江大桥,武汉火车站...但这一片片耀眼的红色,守护了武钢人成长的房子,却离我们越来越远。


有的街坊已经拆得连一片红瓦都看不到了


部分街坊人去楼空

外墙和窗户被剥落干净

已然进入拆除的程序中


郁郁葱葱的绿化带

见证了红房子的出现、兴旺、消失


现在,仅有一小部分的红房子尚还完好

但是拆除也只是时早晚问题

走进红房子
觅得心之归处


未在青山成长的人,可能并不太了解红房子的意义。但走进青山仅剩的这小片红房,竟让我觅到了久违的宁静与安详


老旧的红房旁,是一排排绿幽幽的参天大树。看得出来这些树木都有一定的年岁了,粗壮的树干,两个人张开双臂才能刚刚抱住,茂密的树叶高耸入云,呼吸间都是清新。



每一块区域的红房子都是开放式的小区,大门都对着马路。但走进去你会发现,活动空间很大,闹中取静。院子里空旷的小广场上种满了绿色的植物,还有年久掉色的亭榭,有些破败却依然实用的乒乓球台,居民有时会将衣物被褥拿出来晾晒。到了吃饭的时候,能听到家家户户炒菜的声音,烟火气十足。


这份难得的悠闲和安逸,已很难在武汉找到。



即便老房子已经破败不堪,但是该有的生活情趣一样也不能少。这样的植物,几乎每家每户都会在窗台上摆几盆,给这片红增添几分色彩。



虽然马上面临拆除,生活在红房子里的人仍然不紧不慢、悠闲自在地过着自己的生活。


吃过午饭的叔叔阿姨们,约邻里街坊“凑角”麻牌。



趁天气爽朗出门遛狗的老太太。




偶然闯入被红房子围绕着的钢城三小,孩子们叽叽喳喳欢声笑语,还有校园内开得正明媚的花朵。



这些安宁美好的画面,无不让人感到身处世外桃源。


可惜,摆放在路口及街角处的砖头,时刻提醒着人们,这里即将被拆除。



这些红色的砖头是专用作打围来的,每天会有师傅骑上三轮车,运输一些打围砖过来。砖头的增多,更像是一种倒计时,敲打着居民的心。



关于红房子的拆除,他们是这样说的:


来自孝感的老高,在武汉生活八年了,经营再生资源回收站。工作之余在家里看看电视,在邻里街坊散散步,他似乎并不知道现在住的这一片红房也会被拆除,当我们谈到拆房的时候,他是惊讶的。



老方,天门人,在武汉生活的二十多年间带大了他的两个孩子。如今并未跟孩子生活在一起的他,在经营祖传的中式推拿理疗。“我在这里生活得很久了,就算房子被拆了,我也要继续生活在这片地区,继续为街坊们做推拿。”



而这位来自咸宁的副食店老板娘,谈起拆房很是发愁,没有丈夫,家里还有三个儿子供养,生活实在困难。“估计快拆了,但是我还不知道搬去哪儿”,说起话来,声音哽咽。



一路走来,这里很多家商铺已经关门,也许有的老板已经找到了其他的搬迁的地址,也许有的打算就此休息安稳过活,但可能更多的人还在为何处安家而发愁。



人类是矛盾的

我们一面举起发展的旗帜

向着文明与现代化昂首前进

但又时刻惦念着心中的那片最初的美好

无法忍受其消失


五十多年的岁月沉淀

青山这片红房子在时代进程中已略显跄踉

但这里的每条街每户门都是武钢人的缩影

一砖一瓦都映照着武汉几十年的发展


在如今这个焦躁喧嚣的时代

人们之间的距离和楼房的高度成正比

红房子式的邻里栖居,也许我们无法再奢望

我们珍惜她

又何尝不是固守心中最初的那片精神家园呢?



撩得意生活的正确方式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我在红钢城的24小时 纪念武汉最后的“城中之城”
800元/平米福利房 武钢人的家当☆☆☆☆☆
61岁的武钢,和它身后的大半个青山
滴滴软件也能拿来炒房,劳动人民真聪明
走进青山的红房子
不老红钢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