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心灵深处的独白
心灵深处的独白
——喜读李述民的《平凡人生》
王盛华
述民和我是乡党,但确切来讲,我们的接触并不多。这是因为,当我还在上小学校四年级的时候,环境逼人,我随母亲便离开了生我故土的那个有着两棵风脉大栲树的李洼村。此后,故乡在我的梦中便成了一种模糊的记忆。差不多就在这时候,出生于丹凤棣花的李述民商师毕业后,人随事迁,竟也来到和我的故土有一梁之隔的商洛师院农场,此后娶妻生子,也在李洼村落了脚。从这一点上来讲,我和他还算是真正意义上的乡党呢。因而多少年后,当我见到他时,那种撕不裂的故土情结,也就自然而然而生,虽聊聊数语,但乡亲情怀却已深深地印在了我的心底。
再后来,述民就将他的《平凡人生》的手稿送来,且嘱我为其作序。乡党之谊,故土之情,我虽为“稿债”忙得焦头烂额,但对他我却是万万不敢推托的。这时,已到了年尽岁尾,我差不多是用了整整一个正月,才在夜静更深时,断断续续地读完了这部沉甸甸的书稿。可以说,它感动过我,启迪过我,也让我沉思过,叹息过。然而更多的时候,它曾像一杯酿酒,散发着浓浓芳香,在不经意中就勾起了我一缕挥之不去、却之又来的思乡之情。因为,这确是一本对社会、对人生、对我们的后人,都值得珍视的一本好书呀!
 用文字将自己的一生,或将自己亲身所经历的重大事件,很详细很忠实地记录下来,称之为传记文学或自传文。在古代和现当代浩如烟海的文苑中,此类作品虽不乏上乘之作,然而敢说真话、敢吐真情的除了清人沈复的《浮生六记》,当代文学巨匠巴金的《随想录》,就委实没有多少了。究其因,这些自传文作者(有些且是请人代笔的)除了本身想把自己打扮成圣贤、沽名钓誉之外,根本就没多少价值性可言,故其不能感动自己,也就更谈不到感动读者了。而李述民的《平凡人生》却不同,用他自己的话说,他只是“一个平凡的人,一生所做的事也是平凡的事。人没有惊天,事没有动地”,他只想把“自己平凡人的经历”,“用颤抖的手,合着泪水”坦诚地写出来,也算是对自己一个总结,除此就没想其它。也就是说他既不想载道,也不想立名。正是从这个立意出发,李述民的《平凡人生》,就使我们看到了一个在食不裹腹的年代中有胆有识立志求学的李述民,一个有情有感在社会的最基层为养老抚小苦苦挣扎的李述民,一个有血有肉帮农民解决危难挖地拉耙的李述民。由此,我们可以说,李述民的一生,就是用他坚实的脚步,印证着历史进程的一生。其中重大的历史变革,诸如解放战争、土地改革、大跃进、三年困难时期、社教、文革、改革开放,他几乎都亲身经历过。这对于一个作家来说,不管其中多么艰难困苦,都不失为一笔珍贵的、可贮之永久的精神财富。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回忆则会变成一种痛苦,一块重新被撕裂开滴血的伤疤,这不仅需要勇气,而且还要敢于正视现实。对此,一生辛苦,退休后本应安享晚年的李述民,却没有在麻将桌上消遣自己,没有在斜阳余辉中虚度自己。而是如他四十年的工作经历一样,不论是在商洛师院农场当会计,执教于商洛地委党校,还是任永丰区委宣传干部,背着行李在王原七队蹲点,他始终“位卑未敢忘忧国”,觉得有责任、有义务将自己的所亲所历、所感所受真实地记录下来,以“一滴水反映大海”,来折射整个的社会动脉。因而,他提供给我们的,就不仅是一部个人的回顾与总结,而是蕴含着一种史料的价值在其中,裸露着一个普通人与命运抗争的酸甜苦辣在其里。同时,随着他笔墨自然的宣泄,又可洞察建国乃至改革开放之前社会方方面面的功与过、是与非、得与失。这对于我们了解那段历史,了解当时普通民众的心声,了解社会最基层的广大劳动人民的物质生活状况,都是不无教益的。
 同时,这本书之所以能在我的心灵上产生共鸣,最重要的一点,还在于作者真情的表露。也就是说,在长达十四万字的篇幅中,他不像当今某些传记作者那样,故作高深,故装呻吟。而是以朴素的语言,娓娓道来的心声,就如坐在庭院中和你掰着指头拉家常一样,以情叙事,以情动人,把一切日常琐事都融进情的海洋中,在弹拨着我们那一根或许早已麻木了的神经。这里,他不仅写出了父母之情、兄弟之情、夫妻之情、儿女之情,而且还写出了师生之情、同窗之情、邻里之情、同事之情、职业之情。且每一章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点睛之笔。如《兄弟俩铺盖一条被》中对学童贫苦生活的精雕细刻;《年轻夫妻苦度日》中对小儿子为了能得到一双黄胶鞋,被母亲打了一巴掌的描述;《农村教育在王洼》中到农民家吃“派饭”的细节刻划;《在发生巨大变化的年代》中一家人争看两个红本本的生动场面的描绘,几乎都写得如闻其声,如见其景,确有字字千钧、催人泪下之功。每当读到此处,我都忍不住要抚今追昔、掩卷叹息数声。倘若作者没有亲历过这一切,就是曹植在世,他也是如何写不出这神来之笔的;倘若作者人生没有这么多的苦难,没有与亲人、与农民休戚相关的悲壮历程,那他凭想象也是如何也描绘不出个中三味的。当然,我们不妨细想一下,端着国家饭碗,每月有着三十八元固定工资(这在当时可是让人眼红不已的事)的李述民尚且如此,那么,在“割资本主义尾巴”的年代里,毫无任何经济收入的农村广大农民的日常生活就可想而知了。但可贵的是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作怨天尤人语,只紧紧抓住一个“情”字放笔写去,且收拢及时,留下一定想象空间,诱人回味。故能摄住人的眼睛,抓住人的思绪,使读者和作者之间能产生心灵共振,似乎也就在情理中了。 
以坦诚感人,以真情动人,《平凡人生》除了这两大特点外,我认为,还有另外一点,那就是:以风俗娱人。这里,有他对山川地理、人文景观的大量描绘;有对遗闻掌故、民间传说的巧妙借用;还有对大山中民风民情、风俗习惯乃至日常生活劳作的有机铺垫。如“跑贼”时的狼洞,求学时的天帝庙,苗沟河的磊磊石,李洼村的大栲树,“洛水吼堂”的清池川,等等。而这些都是生活在那一块地方的人们耳濡目染,甚至从小就司空见惯的事。但一经作者笔底生华,他就赋予无形的东西成了有形的载体,和作者的文章水乳相融,而且还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和可读性。从这点上讲,大半生做党校理论教员的李述民,却是深知“为文之道”的。只可惜他没有弃教从文,只是默默地用自己的烛光照亮着他人的智慧之窗,要不,在作家辈出的商洛山中,不就又多一位以文章传世的农家子弟了吗。   
但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向往,特别是现当代,有些事往往不是以人们的个人意志为转移的。李述民所处的年代,是不允许有个性的年代,因而他只能让历史选择他,他是没有资格选择历史的,对此,我们就没有权力苛求他。好在晚年之际,他积五十余年的学识和修养,以他开阔的胸襟和才智,把他孜孜不倦的探索和思考,把他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和憧憬,把他平凡而又不平凡的一生,历经七年,数易其稿,用文字如实地展现给了我们,确是值得人钦佩的。因而,我就写了上面这些话赠给他,也算是尽一点乡党之谊吧。   
是为序。 
             2006年2月21日于长安钓月楼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苏轼:一寸相思一寸灰
【家乡美•故乡情视频专栏】【原创】我的家乡——后河湾【荷岚悦读2018099期】
致敬《乡愁》
聆听金辉朗诵《回乡五题》作者:孤帆远影
郭进拴 | 乡情·乡恋·乡愁·乡思(下)
文乡诗苑|炊烟,乡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