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回归天性
作者 孤岛

曾几何时,我们都是纯真质朴的孩童,我们好奇的眼光打量着我们身边的一切事物和周遭的环境。一片树叶,一朵盛开的鲜花,欢蹦的羊羔和皮毛柔软、光滑,性情机警的小兔,天空展翅敛翼的飞鸟……都是我们眼前的奇迹;我们对未来充满美好的幻想和憧憬,我们喜欢倾听神话故事——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童话的世界里,很容易相信一切的奇迹都是真的,很容易相信正义和善必定战胜邪恶,很容易同情弱者和孤独者……我们几乎无能分辨神话与现实的巨大差异,因为我们评判真假的标准是“奇异”和“美妙”,“至善”与“至美”,而不是无情、残酷的客观规律与圆滑善变的世故人情。

但是,当我们长大成人,世界在我们面前变得越来越复杂、冷酷、单调乏味,充满欺诈、嫉妒、仇恨、矛盾、荒谬、肮脏、卑贱……昔日的单纯、奇妙、至善、至美等等一切都不复存在了,甚至我们年少时曾经执着地相信过的真理、善都变成了空洞、苍白的概念,并顽固地认为它们是骗人的东西。

那么,如今成年的我们还相信什么呢?很多人什么都不再相信了,而只相信金钱的力量,相信有钱能使鬼推磨,有钱就有了一切,或者只相信自己,只追随自己的欲望,对真理和美德持怀疑和耻笑的态度。他们连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都不是,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还有自己的信仰和追求,但是如今的中国其实连真正的无神论者也是稀缺的。更多的人是什么都不信,又什么都信——当与我无利时,什么都不信;当与我有利时,什么都可以去信——大谈科学与进化论也好,烧香拜佛也好,完全都是逢场作戏,心理安慰,根本没有内心的信仰和虔诚,完全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个人崇拜。

只有在我们极度失落和无奈的时候,我们才怀念儿时的纯真和充满灵性与生机的生活;我们才渴望一种有序有则、宁静安详、洁净单纯的(而非混乱、荒谬、颠倒的)生活。但是这一念头在许多人的脑海里一闪即逝,匆忙、贪欲和厚厚的心理警备马上就会驱逐这一脆弱的善念,强迫我们重新投身于现实的污浊的泥淖中,去挣扎、忙碌、喘息——我们对此早已习以为常,以至于脱离了它,失去了忙碌和贪婪以及对世俗的迎合,许多人会产生一种内心的忐忑不安与不详之感,感到一种恐惧、罪恶和空虚,如同被悬在空中一样。

现代社会,人们对物质生活的狂热或者执迷地追求,不仅粉碎了传统的社会结构和社会秩序,同时也分解了人类心灵这座神圣的殿堂。理想、真理、道、善、仁、义、美,这些在人类心灵中曾经充满神秘与神圣光环的词汇,如今都已经死掉,失去了任何生命力,甚至在有些人那里变成了迂腐、过时、迷信、虚伪、滑稽的抽象概念。

当一个民族成熟到蔑视真理、美德和虔敬精神,聪明到怀疑一切,而且只关心眼前利益时,它的确又重返了历史上的蒙昧时期,也离它的毁灭不远了,或者它会成为一个停顿的文明,失去对奇迹的渴望,失去对物质世界之外的事物的敏锐洞察力,从而丧失生命的活力和创造的冲动。

人类历史上曾经有过一些时期,有些人沉迷于纯粹的哲理和精神的王国中,不懈地思考、参悟,磨练自我、身体力行,竭力复活知识和美德的神圣魅力,他们不事生产、不善经商,贫寒自娱,致力于真理和大道,但却在社会上有着崇高的地位,受到特殊的敬仰和尊重。这些人就是所谓的圣人、哲人、圣徒、学者(古典名义上的学者,而非现今滥用的学者),正是他们开创了文明的原型,我们今天所拥有和享用的一切都是赖于他们的智慧和精神遗产。如果没有那些看似脱离现实、毫无实用价值的智慧遗产,今天的所谓的现代化科技文明和现代化物质生活根本就不可能诞生。

相传,古希腊几何学家欧几里得的一个弟子曾问他:“老师,我每天跟你画来算去,这些知识有什么用啊?我想学一些可以谋生、吃饭的知识。”欧氏勃然大怒,命令仆人给这个人几个铜板,打发他赶快离开,因为他亵渎知识,把知识理解为谋生、求食的工具。因为在那个时代探索和研究知识就是为了接近神或者接近神的国度,不是为了实用和牟利;在那时,使用和牟利的技能性知识并不被人敬仰。今天许多的所谓的学者和科学家不过是欧氏驱逐的那位门生的弟子罢了,今天所谓的鼎盛的文明只不过是信仰时代和古典智慧时代的副产品。当信仰的渴望和智慧的追求完全丧失时,技术性的创造冲力还能持续多久呢?也就是当源泉枯竭时,支流还能奔腾多久呢?有没有人想过?许多技术主义科学家幻想着,只要人类活在宇宙间的时间足够的长,科学技术就会无限发展下去,这和人类自身的有限性是相矛盾的。他们天真地认为科学的发展可以解决人类的一切危机,包括心灵的危机。这不是“科学”,而是“科学主义”,它是一种地道的信仰,或者迷信。它被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汤因比称为20世纪一个最大的新生宗教。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是:科学在提高和改善人类的物质生活的同时,也制造了越来越多的危机,这些危机很多都带有致命的性质。未来的科学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去应付自身带来的负面效应。

尽管信仰和古典智慧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现代人变得越来越急躁、物化和功利,但这并不证明所有的人都不需要信仰了。无论中外,研究宗教的学者们都发现,自上个世纪中期以来,各国信仰宗教的人数开始剧增,而不是随着科学的发展逐渐隐退,最新统计显示全球信仰宗教的人数占人类总人口的81%——85%⑴。这一数字表明,人类的天性并未因科技的进步而被抹煞或者改变,人注定是一种形而上的动物,无论他们怎样被异化、物化,他们心灵的深处依然渴望着精神的解脱,渴望着皈依永恒。

但是,实用主义、功利主义、世俗化,在摧毁宗教无望的同时,改变了策略和方针,它狡黠地混进宗教当中,甚至把自己改装为宗教,蒙骗着虔信而无知的民众。于是,我们今天看到的许多传统的宗教和新生的宗教,都是变异的新品种或者伪造的劣品。它们要么激起的是信众的狂热(违背人性的狂热),要么是一帮人建立教派和帮派的工具。在第二种情况下,被信仰的对象——神或者造物主形同虚设,一切只以一帮人的利益为核心,所有的教义只以人的私欲的需求和交际、政治的需求而被随意解释和篡改。这样的宗教很难给人类的心灵带来真正的安宁,很难为人类的长远未来谋福利,只能给一些人带来暂时的心理安慰。它们属于“心理诊所型”的宗教,或者属于“俱乐部型”的宗教。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名人信仰--培根
科学与宗教信仰 | 一位科学家眼中的上帝 小德兰爱心书屋
上帝是一种错觉?
宗教,许多社会矛盾、战争、恐怖袭击、种族歧视背后罪魁祸首
​​“科学的尽头是神学!”究竟有无科学道理?
读懂宗教的意义——无神论者的必修课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