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上市前脆弱症:公司老总提心吊胆 他们怕什么呢
从“上会”开始,拟上市公司就会经历一轮轮媒体轰炸,公司老总提心吊胆,他们怕什么呢?

  “跟两三年前相比,现在拟上市公司的媒体广告和公关费用有很大上升。过去很多公司不愿意花这个钱,现在通常比较认同我们的建议。”多年从事财经公关的王华(化名)昨天对《

 

  2009年创业板推出之后,加上之前已经存在的中小板,小盘股的发行一直保持着高频率,目前平均每周都有4~6家公司进入申购阶段,其中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持续扩容的市场给券商、律所等中介机构创造了源源不断的业务机会,同时也为王华所在的财经公关公司带来了生意。

  由于与机构投资者的沟通联络主要由券商承担,财经公关维护的主要是拟上市公司在中小投资者和社会公众中的形象,媒体自然成为主要的沟通渠道。“现在拟上市公司的媒体环境‘很差’。”王华说。

  一些民营企业家也开始在公开场合感慨,只要一“上会”就会经历一轮轮媒体轰炸,因此整天提心吊胆生怕出纰漏,心理压力颇大。万昌科技上市刚三日,公司董事长高庆昌便非正常死亡,当地警方称死因系高度抑郁症自杀,不知此番IPO高庆昌承受了多大的心理压力。

  “上会”即投行将拟上市企业的材料提交证监会发审委审核,这是一家企业能否进入资本市场大门的关键时刻。“花钱消灾”,或者至少“买个心安”成了不少企业惯常的做法。

  然而,问题的症结在于,拟上市企业为何惧怕媒体报道?“我相信如果企业从一开始就堂堂正正做生意,上市之前能详尽披露,对监管层和投资者有清楚的交代,是不需要担心媒体负面报道的。说到底还是公司的质量是不是过硬。”深圳的一位保荐代表人评论道。

  分食上市暴利

  新股发行是投资银行的基础产品,相比于成熟市场的结构化融资工具,其风险要小得多,也更简单直接。然而在国内市场,由于拟上市公司股权在两级市场中的价差仍然很大,蕴含着巨大的套利空间,这更进一步催生出复杂的利益格局。

  目前创业板市场的平均市盈率仍有45倍,上市前股权投资的参股价格通常在二三十倍市盈率,更早期的投资可以在十倍以下。据China Venture投中集团的统计,今年一季度38家创业板上市公司涉及股权投资,其账面上的收益达到8.04倍;1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股权投资的账面回报也超过7倍。

  这些尚且是台面上的公开交易,一些公司为了疏通各种关系,私下里对利益相关人士的股权出售或者是代持,其成本可能更低。复杂的利益关系,让原本简单的新股发行变得不那么简单。

  有投行人士向本报记者表示,尽管监管层对于公司股东之间的关联关系和公司历史沿革有着明确规定,禁止代持并限制实际控制人变更后的企业上市,但实际上仍然有人试图绕开这些监管红线,人为制造出逃避监管视线的灰色地带,其中又往往掩盖了更多不规范甚至明显违规的行为。

  如果说发行人和大股东因为直接面对监管层和社会公众,尚且有所顾忌,那么潜藏在幕后的利益相关者则无所畏惧。对他们来说,实现企业上市和资本的瞬间膨胀是唯一的目的,为此可以不惜手段。大股东裹挟其中,也就更加急功近利,即使企业仍存种种问题,也会想方设法“创造”上市条件。

  中介机构的责任

  就目前的发审体制来看,中介机构尤其是保荐人担负了更多的把关职责,而发审委只对中介机构报送的书面材料进行审查,如果材料本身存在虚假或重大遗漏,就有让不良企业蒙混过关的可能。

  “比如前阵子的胜景山河,媒体都能调查出这么明显的问题,保荐机构真的勤勉尽责不可能看不出来。”上述保荐代表对记者说。

  事实上,券商在保荐业务中面临的独立性问题和诚信危机已经越来越被业界诟病。排除大股东和发行人对保荐人刻意隐瞒这种极端情况,由于投行经营业绩、内部业务条线防火墙缺失、“保荐+直投”模式的利益绑定等,券商对发行人质量的把关也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

  “监管层经常对券商喊话要勤勉尽责,但现实情况是大家相互看的,一个坏榜样的影响很大。如果没有很好的奖惩机制,到后来下面的机构还是说一套做一套。”一家大型券商投行负责人说。

  复杂利益格局下的人为操纵,以及中介机构未能归位尽责,以及企业自身的种种瑕疵,最后导致的是一批批创业板、中小板上市公司难以免除质量隐患。这些先天的缺陷才是拟上市企业惧怕媒体报道的真正原因。

  透明才是王道

  大量不断的公关工作曾让王华在一个上市项目后一病不起,她也曾萌生退意,不想再干这样折磨人的工作。

  拟上市企业在面对媒体集中负面报道时也会感到很累,但是疲于应付负面报道或许远不及主动提升透明度来得有效。

  上个月在沪深交易所主办的“新股发行定价研讨会”上,一些投行人士提出上市公司与机构投资者的沟通时间过短,导致投资者无法获得充分的信息。因此有人提出,上市公司的路演可以参考境外市场,管理层路演和券商分析师路演分别进行。与此相类似的是,有学者在此次议会上也提出,拟上市公司应给予媒体和社会公众充足的时间对公司的招股说明书和其他信息进行消化理解,货比三家,作出合理的投资决策。

  这将是对拟上市企业信息披露和媒体沟通工作的重大挑战,但也将是一次机遇。如果集中轰炸让企业措手不及,那么在一个规定的时间段内主动沟通,将让那些自身比较规范的企业获得媒体与公众的认可。

  监管层尽管尚未对目前的发行过程和时间节点进行调整,但一些具体的监管要求也将有利于企业与媒体的沟通。如在一些技术细节上,证监会有关部门已经要求保荐人使用一般大众能够理解的语言,增加招股说明书的可读性。可见在现有制度下,拟上市企业提升透明度仍有许多方面需要改进。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IPO申报全面收紧 地方证监局提高IPO辅导要求
IPO严审背后:投行工作量加大,申报项目小心翼翼
360度解读创业板注册制改革 3大文件5大变动务必了解
屡次中枪仍敢顶风作案 IPO杀手为何如此有底气
“宁德旋风”来袭 投行备战“独角兽”上市
招商证券:IPO毒药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