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张伯臾治疗心肌炎的经验(附典型病例)


病毒性心肌炎是内科常见多发的心脏疾病,而且容易后遗早搏(期前收缩),病情迁延。张伯臾教授遵循辨证论治法则,以调整机体气血阴阳为大法,使失常之功能恢复常态,获得较好治疗效果。现总结如下。


 病因病机


张老认为,心肌炎发病,多起于外感时邪,《内经》有“复感于邪,内舍于心”之说。外邪由表入里,郁而化热,内犯于心,热伤心肌,耗气伤阴,心失血养,使心脏搏动失其常度,致心络瘀阻,出现痰浊湿热阻滞等各种症状。


 辨证论治


1、热毒犯心


外感时邪、热毒,内停于心,心脉痹阻而致心悸。主证:形寒发热,咽痛咳嗽,心悸闷痛,气短乏力,舌质红,苔薄黄,脉浮滑细数或结代。治疗:清热护心。方用银翘散加黄连、山栀、元参、丹参、赤芍。


2、气阴两亏


心肌炎中后期,或久病体弱,气阴两伤,均可致心失所养而发心悸。主证:心悸心烦,咽部干燥,舌红少苔,脉濡细结代。治疗:益气养阴。方用生脉饮、炙甘草汤加味。


3、痰热阻滞


嗜食肥甘或脾虚失运,痰湿内阻,郁而化热,痰热上扰而致心悸。主证:心悸而闷痛,头晕目眩,胸脘痞闷,纳呆恶心,苔薄黄腻,脉濡滑结代。治疗:清化痰热。方用黄连温胆汤或小陷胸汤加味。


4、气滞血瘀


邪毒侵入心脉,留滞不去,损及心脏气血而致心悸。主证:胸痛如刺,心悸不宁,舌质黯边有瘀点,脉细涩。治疗:活血养心。方用血府逐瘀汤加枣仁、柏子仁、麦冬。


5、正虚邪恋


由于病程较长,气血耗损,余毒不易清彻。主证:神疲气短,动则更甚,咽部隐痛,夜寐不酣,苔薄腻,脉细不匀。治疗:益气清心。方用生脉饮加元参、连翘、山栀、丹参、赤白芍等。


心肌炎一证,临床观察以虚证居多,亦可见本虚标实,或虚实夹杂者。而心肌炎后遗症心律不齐,以频繁早搏为主。张老认为,后遗早搏,类似中医结代脉。结脉与代脉均因气血流通不畅,但两者有区别。一般来说,结脉皆因气血凝滞,治重在行气活血;代脉都因元气虚衰,治重在培本固元。尤其是成联律的代脉,此乃心气大亏,搏动无力,不能推动血液流通,血不养心络所致,与瘀血阻滞心脉迥异,切不可破血通脉,当从虚损论治。


 典型病例


例1:姚某,女,44岁,1983年9月6日诊。


初起寒热泄泻,5天后热退泻止,但胸闷心悸早搏,头晕乏力,寐短纳呆,咽喉有堵塞感,午后低热,苔薄黄腻,脉弦小数。心电图示:窦性心律,Q-T段延长,频发室性早搏,伴早搏后ST-T段变化。体质素亏,时邪夹湿由表传里,侵犯心胃。拟宣化利气,养心和胃。


处方:藿香梗、焦楂曲、广郁金各9g,黑山栀6g,川朴4.5g,瓜蒌皮12g,生苡仁24g,白蔻仁(后下)3g,淮小麦30g,炒枣仁10g,丹参15g。3剂,水煎服。


二诊:胸闷不舒、咽梗减轻,低热未退,动则气短汗出,苔薄腻,脉虚细。湿邪化而未清,营卫不和,正虚邪恋。治拟扶正祛邪,调和营卫。


处方:桂枝4.5g,炒白芍、炒枣仁各10g,炙甘草3g,银柴胡9g,炒黄芩6g,太子参、全瓜蒌、丹参各12g,淮小麦30g,糯稻根须24g。5剂,水煎服。


三诊:低热退尽,胸闷汗多均减,动则心悸加重,月经来潮、量多腹胀,倦怠肢软,脉虚细涩,苔腻已化,舌质淡红。湿邪虽见清化,心损未复,兼之经行过多,冲任受伤,脾气亦弱。再拟益气养血,佐以健脾调经。


处方:生晒参(另炖服)4.5g,生黄芪、茯苓各12g,炒白术、阿胶珠、炒当归各9g,炒白芍、炒枣仁各10g,淮小麦30g,炙甘草4g,艾绒炭3g,紫石英(先煎)15g。5剂,水煎服。


四诊:胸闷心悸渐平,行动后微有心慌,大便正常,纳食亦增,精神日趋健旺,舌质红,脉濡细。心损已得好转,脾运亦复,气血得资生之源,乃培补心脏之本。以前方化裁调治2个月而愈。


按本例急性心肌炎,经西药治疗后胸闷心悸、低热气短未能消除。此证系体气素亏,又复感时邪,邪湿遏阻于内,心脏受伤,营卫不和,使病情迁延不愈。张老据《内经》“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初诊时心虽虚但邪湿偏重,治疗不宜滋补,故以藿香疏邪利气、芳香和中先治其标。三诊时邪化热退,本虚已显,加之经来量多,阴血亏损,更方以归脾汤加味,养心健脾,调摄冲任而愈。


例2:张某,男,17岁,1982年6月诊。


1981年5月因外感发热后,出现心悸怔忡,惊惕自汗。心电图示:频繁性室性早搏呈二联律。外地医院拟诊为病毒性心肌炎。1982年4月因严重心律失常,曾用利多卡因静脉滴注抢救。来诊时精神萎倦靡、心悸心慌,自汗升火,夜寐不安,夜间时有惊惕,大便干结,脉细小数,时有结代,舌质红,苔薄白。辨证:气阴两伤,心失濡养。拟养气阴而宁心神,清余邪而潜虚阳。


处方:太子参、生地各15g,麦冬、连翘各12g,五味子3g,清炙草4.5g,大红枣5枚,淮小麦、煅龙牡(先煎)各30g,竹叶心6g。7剂。


二诊:自汗升火均减,睡眠渐安,夜间无惊惕感。但昼日仍心悸怔忡,舌质较前稍淡,脉细时有结代。再拟原方增损,去连翘心、竹叶心,加白芍18g、炒枣仁12g。


三诊:心悸怔忡大为减轻,精神渐振,纳寐均佳,脉细匀,舌质偏红。再守养心法。


处方:太子参15g,麦冬12g,五味子3g,麦冬、生黄芪、炒枣仁、茯苓、炙生地各12g,清炙草6g,淮小麦30g,煅龙牡各(先煎)24g,红枣7枚。


上方连服20余剂,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复查无异常,回原地就学。


本例乃热病耗伤心阴,阴伤及气,气阴两伤,故始终投生脉散合甘麦大枣汤,救其气阴而养心神。初诊时有口渴升火,说明心阴虽虚而心火尚旺,故加连翘心、竹叶心以清心火,泄余邪。二诊余邪已去,加枣仁、白芍重在养心宁神。三诊阴伤渐复,症状大减,方加黄芪、茯苓冀气血互生,以图善后。


从临床实际看,心肌炎恢复期主要是余毒未尽,且正虚余毒留恋的时间较长,所以恢复期宜采用清补法。温补法当慎用,以免耗气伤津。同时还必须重视养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如预防感冒、注意饮食、适当体育活动等,以增强心肌收缩力,保护心脏功能。




▶ 版权声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千古补心第一方,早搏、房颤、骤停、心律不齐、心肌炎都可以用!
孙桂杰:推崇张仲景补心第一方,早搏、房颤、骤停、心率不齐、心肌炎都可以用……
《中医十大类方》心阴阳两虚证——炙甘草汤
附:结脉 - 医学论文 - 骨痨大师高志海官方网站
中医治毒性心肌炎偏方大全
【心悸阳虚阴盛证,治以桂甘姜枣麻辛附汤加减,温振心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