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做为“泰和人”绝对要看,-说不定对我们人生规划有很大帮助
作为一个地地道道泰和人,不管你是在哪里当领导、做老总、或除外务工,俗话说的好“树高千丈,落叶归根”提前了解泰和,知道泰和!说不定未来十几年规划也能让你在泰和也有自己的一片规划,一片事业!
做为一个地地道道的泰和人
以下泰和规划
认真看、认真看、认真看、
好事要说3遍!!!
二、规划期限
规划期限为2014-2030年,其中近期:2014-2020年,远期:2021-2030年。
三、规划区范围
城市规划区:包括澄江镇全域,沿溪镇的镇区、乐山村、源塘村、荷树村、东风村、仓岭村、草坪村、高坪村、狮前村、山东村,塘洲镇的镇区、塘洲村、洲头村、上棚村、上洲村、小溪村、河江村,南溪镇的镇区、匡溪村、洲尾村、南源村、锦溪村、上垄村。规划区面积为268.2平方公里。
第二章 城市发展目标与策略
一、城市发展目标与职能
城市发展目标为“吉泰走廊重要增长极,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先试区”;城市职能为“吉安副城、交通枢纽、工业新城、商贸中心、文化名城”
第三章 县域城镇体系规划
一、县域人口与城镇化水平
泰和县近期、远期县域人口分别为62万人和69万人,近期、远期城镇化水平分别为53%和66%。
二、城镇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核、两轴、三区、三心”的空间结构形态。
“一核”即中心城区;“双轴”分别为以大广高速、京九铁路、105国道为主的城镇发展主轴和以泰井高速、321省道、319国道为联系廊道的城镇发展次轴;“三区”即滨江两岸重点开发区、生态农业及乡村旅游区和生态农业与林业保育区。“三心”即螺溪镇、万合镇和沙村镇。
三、城镇等级结构
泰和县城镇等级结构规划表
等级
数量
乡镇名称
县域中心
1
中心城区(澄江镇)
中心镇
3
螺溪镇、万合镇、沙村镇
一般建制镇
14
塘洲镇、桥头镇、禾市镇、苑前镇、碧溪镇、冠朝镇、灌溪镇、沿溪镇、老营盘镇、中龙镇、苏溪镇、石山镇、南溪镇、马市镇
规划建议上模乡撤并至冠朝镇,水槎乡撤并至沙村镇,上圯乡的回龙、沔口、西岗3个行政村撤并至沙村镇,上圯乡的北坑、石田、上圮、芫头4个行政村撤并至老营盘镇,中龙乡撤乡建镇,小龙镇兼并至中龙镇,石山乡、南溪乡撤乡建镇。
四、城镇规模结构
泰和县城镇规模结构规划表
序号
等级(人口)
个数
乡镇名称
I
≥35万人
1
县城(澄江镇)
II
1~3万人
4
螺溪镇、塘洲镇、万合镇、沙村镇
III
0.5~1万人
2
禾市镇、马市镇
≤0.5万人
11
碧溪镇、桥头镇、石山镇、南溪镇、冠朝镇、老营盘镇、中龙镇、苑前镇、沿溪镇、灌溪镇、苏溪镇
五、城镇职能结构
泰和县城镇职能结构规划表
乡镇名称
职能类型
重点发展产业
中心城区(澄江镇)
综合型
食品、医药化工、冶金机械、液晶电子、商贸物流
碧溪镇
旅游型
生态农业、特色种植、乡村休闲旅游
桥头镇
旅游型
旅游服务、乡村休闲、生态农业
禾市镇
商贸型
生态农业、旅游服务、农产品流通
螺溪镇
综合型
畜禽养殖、旅游开发、商贸物流、空港服务
石山镇
农贸型
特色种植、城郊农业
南溪镇
商贸型
物流商贸、城郊农业
马市镇
工贸型
建材加工、商贸服务、城郊旅游、茶叶种植、乌鸡养殖、
塘洲镇
旅游型
城郊旅游、城郊农业、特色种植、水产养殖
冠朝镇
农贸型
畜禽养殖、水产养殖、生态农业
沙村镇
综合型
轻纺加工、水产养殖、旅游开发、商贸服务
老营盘镇
农贸型
边境贸易、茶油种植、畜禽养殖
中龙镇
农贸型
毛竹种植、旅游开发、林果业开发
苑前镇
农贸型
特色种植、樟脑种植加工、生态农业
万合镇
综合型
食品加工、物流商贸、特色种植、生态农业
苏溪镇
农贸型
百合、甘蔗、蜜桔等特色种植、生态农业
沿溪镇
工贸型
纸业制造、城郊农业、特色种植
灌溪镇
工贸型
竹木加工、食品加工、生态农业、肉牛养殖、特色种植
七、县域交通规划
1、铁路规划
保持京九铁路现状;规划昌吉赣高速铁路,自北向南从县域中部穿过,在城区设施高铁站,与现有泰和站并站设置。
2、公路规划
规划广吉高速公路,与泰和北互通对接,自泰和起向东与抚州广昌相连;规划吉泰快速路沿昌吉赣高铁西侧穿越县域中部,北与吉安县凤凰片区对接;规划在城区西侧预留105国道改线廊道。
保持现状S225、S228、S321省道,对原有3条县道升级改造为省道,分别为原X751、X745、X746县道,其中X751升级为S314,连接S314和G319,对接县域外北侧S314,X745升级为S221,对接县域外东侧S314,串接万合镇,升级X746为S447,对接县域外东侧S314。
规划两条延伸至遂川县新江乡的县道,提升部分乡道至县道级别,规划X464西沿,连接S447及S221省道,打通沿溪港南向通道,规划县道跨赣江与S221省道取得联系,县道采用三级及三级以上公路技术标准。
第四章 规划区统筹规划
一、规划区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城、两廊、三组团”的空间结构。
一城:指泰和中心城区。
两廊:指赣江水域廊道和以龙头山、玉华山省级森林公园、老虎山湿地公园组成的生态绿廊。
三组团:沿溪组团(沿溪镇区)、塘洲组团(塘洲镇区)和南溪组团(南溪镇区)。
第五章 城市性质与规模
一、城市性质
吉安市域副中心和重要的工贸城市,庐陵文化底蕴深厚的滨江宜居城市。
二、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
2020年中心城区人口规模为24万、2030年为35万人;2020年城市建设用地规模为23.9平方公里,2030年为34.3平方公里。
第六章 中心城区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 城市发展方向与空间结构
一、城市发展方向
建设用地重点向北发展,形成“重点向北,片区对接”的发展方针。
二、城市空间结构
规划形成“一轴串三区、两廊护一城”的空间格局。
1、一轴
指泰和大道城市发展轴,串联澄江片区、文田片区和工业片区,体现泰和历史、现代和未来的发展面貌。
2、三区
指澄江片区、文田片区和工业片区。“澄江片区”以公共服务和生活功能为主导,疏解中心区服务职能,在东北部设置行政文化中心,滨江地区设置休闲娱乐中心;“文田片区”建设成为与产业融合的生活配套区和产业服务区,驱动城市更新和完善服务配套;“工业片区”建设成为电子和食品加工企业基地,在园区北部建设以生产性物资集散为主的物流基地。
3、两廊
指赣江滨水廊道和龙头山生态绿廊。
4、一城
指泰和县城。
第二节 中心城区居住与住房建设规划
一、居住区布局
规划以二类居住用地为主,城区共分5个居住区和3个居住小区。各居住区公共配套设施进行互相协调及合理配套。
中心城区居住用地规划布局
区域
名称
规模
居住用地
面积(公顷)
居住人口
(万人)
人均居住用地
(平方米)
澄江片区
上田居住区
居住区
129.0
4.5
29
官溪居住区
居住区
160.3
5.7
28
南门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
85.8
3.3
26
快阁居住区
居住区
123.8
4.3
29
龙江居住区
居住区
168.5
6.5
26
小计
667.4
24.3
_
文田片区
桂花居住小区
居住小区
95.8
2.7
35
文田居住区
居住区
182.7
6.5
28
站前居住小区
居住区
38.6
1.5
26
小计
317.1
10.7
_
合计
984.5
35.0
28.7
二、保障性住房规划
规划至2030年,保障性住房覆盖面达到中心城区人口的20%,规划保障性住房总面积134.3公顷。实现低收入家庭保障性住房应保尽保。
中心城区保障性住房规划一览表
区域
居住区(小区)名称
规划位置
占地面积(公顷)
澄江片区
上田居住区
澄明路和士奇路交叉口以北
4.3
泰和大道和士奇路交叉口以北
5.5
泰和大道和上田大道交汇处以南
5
官溪居住区
子章路以西
10.5
澄明路和白口城路交叉口以西
8.2
工农兵大道和白口城路交叉口以西
2.5
南门居住小区
泰和大道与中山路道交叉口以北
11.5
快阁居住区
泰和大道与解放路交叉口以南
6
龙江居住区
嘉禾大道与白凤
7
大道交叉口以北
澄泰路与滨江大道交叉口以北
9
澄江大道与盟鸥路交叉口以北
5.7
小计
75.2
文田片区
桂花居住小区
大塘路与合力大道交叉口以北
9
105国道以西
8.7
井冈山大道与永昌路交叉口以北
2.5
文田居住区
文沿路与窑下路交叉口以北
5.4
杏 枫 东 路与合力大道交叉口以南
13.5
105国道以南
7
站前居住小区
杏 枫 东 路与永昌大道交叉口以西
13
小计
59.1
合计
134.3
第三节 中心城区公共管理与公共服务设施规划
一、公共中心规划
泰和县中心城区布局形成城市级、居住区级两级公共服务中心。城市级公共服务中心为龙江新区行政文化体育中心;居住区级公共服务中心包括上田公共服务中心、澄江公共服务中心、文田公共服务中心等。
二、行政办公用地规划
远期规划对县委、县人民政府等行政单位搬迁至泰和大道和嘉禾大道交叉口的西北侧,形成泰和县城市级行政中心,占地面积10.6公顷。组团级行政用地按照国家相关规划布置街道办事处、派出所和社区居委会。
三、文化设施用地规划
规划结合行政文化中心集中安排城市级文化设施用地,建设图书馆、展览中心和文化艺术中心等文化娱乐设施,形成集文化演出、休闲、展示、教育为一体的文化中心。结合城市分区和居住区建设配套居住区级文化站、文化活动场和儿童游乐场、老年人活动中心等设施,满足城市居民文化娱乐活动的需求。
规划文化设施用地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占地面积(公顷)
位置
类型
备注
1
市民中心
1.9
嘉禾大道与盟鸥路交叉口以北
新建
内设置规划展示馆、乌鸡展示馆
2
县级文化艺术中心 ※
5.1
嘉禾大道与盟鸥路交叉口以南
新建
内设置博物馆、图书馆、演艺中心
3
青少年宫
1.1
白凤大道以西
保留
4
人民文化宫
0.1
工农兵大道以南
扩建
文田文化创意中心
8.3
新建
根据现有厂房改造成文化创意中心
6
老年人活动中心
0.4
中山路以西
保留
注:标有※的中学名称为暂定名。
四、教育科研用地规划
职业教育:保留现状泰和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井冈山理工学院等两所职业技术学校。
中学:规划取消泰和五中,保留泰和三中、泰和四中、泰和七中。扩建泰和二中、桂花学校,迁建泰和中学,另根据中学1000米服务半径和居住区建设,新建官溪学校、龙江学校、滨江学校等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至规划期末,城区共设置中学10处。
规划中学情况一览表
序号
名称
占地面积(公顷)
位置
类型
1
泰和中学
15.1
玉华大道和钦顺路交叉口以西
迁建
2
泰和三中
6.5
工农兵大道和泰鑫路交叉口以西
保留
3
泰和二中
11.0
白凤大道、桐岗路交叉口以南
扩建
4
泰和四中
2.7
澄 心 路和钦顺路交叉口以南
保留
5
泰和五中
1.7
解放路以北工、农兵大道以南
取消
6
官溪学校※
5.7
士奇路和澄明路交叉口以南
新建(九年制)
7
滨江学校※
4.6
泰 和 大 道和钦顺路交叉口以南
新建(九年制)
8
龙江学校※
4.1
嘉禾大道和紫瑶大道交叉口以南
新建(九年制)
9
桂花学校
2.9
大塘路和腾飞大道以北
扩建(九年制)
注:标有※的中学名称为暂定名。
小学:规划保留实验小学、澄江中心小学、实验三小、实验二小等4所小学,扩建月池小学、文田希望小学、螺湖小学等3所小学。另根据小学500米服务半径,新建5所小学,1所特殊学校。规划期末,城区共设置小学14处。
五、体育用地规划
规划保留龙江新区市级体育中心,占地面积7.0公顷,内设标准田径场,室内球类馆以及大型室外健身广场等设施,主要承担大型体育赛事和公共体育活动等。
六、医疗卫生用地规划
保留并完善城区现有的县人民医院、红十字医院和血防站等三所医疗机构;扩建县妇幼保健院;迁移新建县中医院至澄江大道以南。同时在龙江新区和文田片区分别新建1座综合性医院。规划期末,城区共设置4所综合医院、专科医院1所,社区医院1所,疾控中心3所。
七、社会福利用地规划
规划建立健全社会救助体系,保留现状县福利院,扩建现状县敬老院,新建福利设施两处。
八、文物古迹用地
规划加强对城区县委县苏政府旧址、快阁、龙形山塔、望仙桥等四处县级文保单位的保护,划出建设控制地带和风貌协调区,控制周边建筑与文物的风貌相协调。
第四节 中心城区商业服务设施规划
一、商业中心规划
规划泰和县中心城区形成城市、区级和特色商业服务中心体系。
特色商业中心主要为泰和特色商贸服务区和商贸物流区。
城市级商业中心为老城区商业中心
区级商业中心分别为站前商务中心、滨江休闲娱乐中心。
二、商业用地
1、零售业
保留老城区商业中心的友谊商贸城、泰豪商城,在文田片区、龙江新区结合商业中心设置大型百货公司,结合购物中心或综合商业街设置,营业面积在10万平方米以上,设置不低于营业面积30%的停车场。
规划城区内主要沿街商业形成“三横一纵”的布局形态模式。三横分别为井冈山大道、工农兵大道中西段两侧、解放路;一纵为白凤大道沿街商业。
规划农贸市场结合居住区商业服务用地进行布局,以农产品、水产品、居民日用消费品为主,农贸市场服务半径为500—800米设置,规划共设置11个农贸市场,占地0.5-1.8公顷左右。
2、专业市场
规划保留现状江南建材大市场,新建澄江汽配市场、广东商贸城、嘉禾综合大市场、乌鸡市场、物流批发市场等5个专业市场。
中心城区专业市场规划一览表
序号
市场名称
占地面积(ha)
地址
市场类型
备注
1
泰和汽配市场
13.4
上田大道和澄江大道交叉口以北
主要经营以汽配用品、汽车美容、汽车修理、摩托车电动车销售、农机、以及汽车销售专营店的大型专业市场。满足泰和县及周边地区生活服务需要。
新建
2
广东商贸城
19.9
上田大道和澄江大道交叉口以南
以电子、电器、服装、家居等产品为主的综合市场。满足泰和县及周边地区生活服务需要。
新建
3
嘉禾综合市场
3.0
祥和大道与泰鑫路交叉口以北
布局大型综合卖场和超市用地,满足龙江新区生活服务需要
新建
4
乌鸡市场
6.3
105国道与泰垦路交叉口以南
以乌鸡、土特色产品为主的交易批发市场,满足泰和县及周边地区生活服务需要。
新建
5
物流批发市场
19.1
105国道与西桥路交叉口以南
以工业日用消费品、生产资料交易为主交易市场,满足泰和县及周边地区生产性服务需要。
新建
6
江南建材大市场
2.9
澄江大道与周矩路交叉口以西
以五金、铁艺、水暖件、钢材、原木、成材等建材产品为主的交易市场,满足泰和县生活服务需要。
现状保留
三、公用设施营业网点
规划加油站在中心城区按1.2公里左右的服务半径设置,结合城市出入口及大型停车场设置加油站,共设置6处加油站,每处占地0.3公顷左右;邮政、电信网点按小区级公共服务设施半径及服务人口设置。
第五节 中心城区工业与物流仓储规划
一、工业用地布局
保留文沿路北侧工业用地,将站前地区部分工业用地改造为文体商业区,新增工业用地设置在文田片区北部,原则上只发展一类和二类工业,其中二类工业的布局远离居民区。规划重点打造以产业集群为特色的产业基地,建设以食品、生物医药、液晶电子等为特色的产业园区,打造具有相当规模以及较强竞争力的产业制造基地。
二、物流用地布局
规划保留火车站东侧仓储用地,发挥泰和在农产品上的传统品牌优势,建设以粮食为主的绿色农产品集散地;在泉南高速公路挂线与105国道东侧建设物流基地,发展为生产性物资集散地。
第七章 中心城区综合交通规划
一、铁路规划
昌吉赣高铁从中心城区东部南北向穿过,并设泰和站,与京九铁路火车站共站,规划用地面积5.5公顷。
二、公路规划
规划改建泰和北互通与广吉高速对接;规划吉泰大道为快速路,向北对接吉安市区;预留105国道改线廊道从城区西侧腹地穿越。
三、客运站设置
规划中心城区设置客运站两处,分别为城东客运站和城西客运站,用地面积分别为4.2公顷和5.6公顷。
四、城市道路网规划
1、道路网结构
规划形成“七横六纵”的城市整体骨架路网格局。
七横:源塘路、泰垦路、井冈山大道、文沿路、祥和大道、澄江大道、泰和大道(澄江片区段)。
六纵:上田大道、官溪路、钦顺路、白凤大道、泰和大道(文田片区段)、吉泰大道。
2、道路系统规划
道路系统分为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三个等级。
一级:主干路,道路间距800~1200米,红线宽度为36-60米。
二级:次干路,道路间距500~800米,红线宽度为24-40米。
三级:支路,道路间距为100~300米,红线宽度为12-28米。
规划中心城区主次干路总长为131.33公里,主次干路网密度为2.41km/k㎡。
规划道路与交通设施用地总面积464.8公顷,占城市建设总用地13.5%,人均用地面积13.3平方米。
五、公交站场规划
规划中心城区共设1处公交首末站,1处公交保养场,总用地面积5.7公顷。
规划公交场一览表
名 称
位置
用地面积(公顷)
城西公交保养站
上田大道与泰和大道交汇处东北角
1.9
城东公交首末站
泰和火车站南侧
3.8
第八章 中心城区绿地景观规划
一、公园绿地规划
规划共安排综合公园7个、专类公园2个、社区公园11个。
城区综合公园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ha)
规划措施
1
泰和公园
位于白凤大道与文沿路交叉口以西
53.5
扩建
2
嘉禾公园
位于祥和大道与泰和大道交汇口以北
10.2
规划新建
3
螺湖公园※
位于泰和大道与螺湖路交汇口以北
54.3
规划新建
4
快阁公园※
位于工农兵大道与泰和大道交汇处
5.9
规划新建
5
官溪公园※
位于官溪路与南门路交叉口以北
7.9
规划新建
6
龙潭公园※
位于澄明路与钦顺路交叉口以北
7.5
规划新建
7
永昌公园※
位于西桥路与永昌大道交口以南
25.6
规划新建
注:标有※的公园名称为暂定名
城区社区公园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ha)
规划措施
1
上田公园※
滨江大道与上田路交汇处以西
3.6
规划新建
2
桥头公园※
位于上田大道与滨江大道交叉口以北
4.5
规划新建
3
凌波公园※
位于中山路与滨江大道交口以北
2.8
规划新建
4
中山公园※
位于澄江大道与周矩路交汇处以西
1.6
规划新建
5
澄江公园※
位于澄江大道与周矩路交汇处以西
2.1
规划新建
6
钦顺公园※
位于澄心路与陈循路交叉口以北
1.5
规划新建
7
龙洲公园※
位于滨江大道与澄江大道交口以北
3.2
规划新建
8
玉华公园※
位于澄明路与官溪路交口以北
3.6
规划新建
9
文田公园※
位于大塘路与合力大道交口以东
5.6
规划新建
10
兴业公园※
位于西桥路与合力大道交口以南
8.9
规划新建
11
白凤公园※
位于白凤大道与祥和大道交口以北
6.4
规划新建
注:标有※的公园名称为暂定名
城区专类公园规划一览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面积(ha)
规划措施
1
儿童公园※
位于泰鑫路与澄泰路交汇处
6.9
规划新建
2
体育公园
位于紫瑶大道与祥和大道交口以北
6.7
规划新建
注:标有※的公园名称为暂定名
二、防护绿地规划
规划沿上田大道(319国道)、105国道两侧建设20米宽防护林带;京九铁路经过城区段,两侧宽度建设50-100米宽防护林带;规划沿220KV电力线两侧建设30-40米宽防护林带;规划沿110KV电力线两侧建设20-25米宽防护林带;规划在文田工业园生产服务设施用地靠近居住用地一侧设置30米宽的防护绿地,减少对居住区的污染。
三、广场规划
中心城区共安排4处广场用地。
中心城区广场用地一览表
广场名称
位置
占地面积(公顷)
备注
澄江广场※
澄江大道与王直路交汇处
1.1
新建
南门广场※
上田大道与南门路交汇处
0.5
新建
中山广场※
滨江大道与中山路交汇处
1.7
新建
人民广场
工农兵大道与白凤大道交汇处以西
0.7
现状
嘉禾广场
嘉禾大道与泰和大道交汇处
3.2
新建
站前广场
井冈山大道与吉泰大道交汇处
5.3
改建
双拥广场
白凤大道与文沿路交汇处
0.7
现状
注:标有※的广场名称为暂定名
四、城市景观结构规划
规划以山、水、城为城市景观构成要素,形成自然与人文景观相容共生的“一带五廊,两核十景、三轴四区”的景观结构。
一带:以赣江滨水岸线为资源,充分挖掘泰和历史人文资源,沿江布局和重点打造若干滨江景观节点,塑造滨江景观带,体系泰和城市的独特魅力;
五廊:规划沿龙形山、赣江及重要的地标建筑形成的五条视线通廊,视线通廊内应保持视线的无阻挡,内部纵深空间应尽量保持重要标志物的视线通透。
两心:结合老城区商业综合服务中心和文田片区核心区打造,形成城市两大景观核心。新旧景观风貌迥异,相得益彰,展现城市传统风貌特色与现代都市形象。
十景:指结合城市道路交叉口、公园绿地、城市出入口、历史遗迹等形成的十大景观节点;
三轴:串联景观核心和若干景观节点的三条景观主轴,包括白凤大道商业文化景观轴、井冈山大道现代景观轴、泰和大道现代景观轴;
四区:指结合中心城区空间结构和用地布局,形成四个景观风貌区,即老城景观风貌区、现代都市景观风貌区、滨水特色景观风貌区、产业景观风貌区。
五、重点人文景观节点规划
结合泰和地形地貌特征和历史文化传统特色,城区内规划布局“十大”新人文景观——泰和新十景。分别为:“吉泰腾飞”、 “白凤翔宇”、“塔影双飞”、 “嘉禾朝阳” 、“快阁盟鸥”、 “官溪晓渡”、 “苍龙卧波”、 “庐陵之源”、 “螺湖泛舟”、 “澄江映月”。
第九章 中心城区土地开发控制规划
一、高强度开发地区
此类地区的容积率在2.5-3.5,建筑控制在100米以内。此类用地主要布局在老城区商业中心和龙江新区、站前片区商业中心。
二、中高强度开发地区
此类地区的容积率在1.5-2.5,建筑控制在60米以内。此类用地主要分布在城市公共中心区外围地段、主要商业街区、居住区服务中心及居住、商业混合区。
三、中等强度开发地区
此类地区的容积率在1.2-1.5,建筑控制在27米以内。此类用地主要分布在居住、行政办公、文化等用地。
四、低强度开发地区
此类地区的容积率在0.5-1.2,建筑控制在12米以内。以低层建筑为主。此类用地主要分布在工业用地、公共工程设施用地、教育用地、城中村等。
第十章 中心城区旧城改造与更新规划
一、旧区改造与更新范围
中心城区城市更新主要分两部分实施。一是旧城区更新改造,旧城改造更新范围为泰和大道、澄江大道、官溪路围合区域,面积约为390公顷。二是工业用地更新改造,主要是文田工业园龙头山以北、井冈山以南的区域,现状以工业用地和村庄建设用地为主。
三、城中村改造
1、保留完善型
对重点地段进行环境整治,同时配建停车场库,解决村庄停车问题;对环境优美、风貌较好的村庄,可建设以农家特色餐饮为主导的休闲村。
2、综合整治型
规划该类型村庄重点加强环境整治和配套设施补建。
3、拆迁安置型
规划该类型村庄结合总体规划的空间布局安排,解决村民的安置问题。
4、控制发展型
规划该类型村庄主要是控制其建设,防止违建抢建。允许村民住宅在不扩大村庄建设用地外延的前提下进行翻建、改建。
第十一章 中心城区市政公用设施规划
一、供水工程规划
1、水源与供水范围
规划供水水源为赣江。
城市供水范围包括中心城区、塘洲镇、沿溪镇和万合镇,邻近村庄可一并纳入供水范围。
2、供水设施规划
扩建文田水厂,供水规模为5万吨/日,占地面积3公顷;扩建上田水厂,近期供水规模5万吨/日,远期供水规模为10万吨/日,占地面积6公顷。
于泰和大道与紫瑶大道交叉口西北角规划一座给水加压泵站,近期3万吨/日,远期6万吨/日,占地0.5公顷。
二、排水工程规划
1、排水体制
新城区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现状为合流制的管网应在有条件时逐步改造为雨污分流制,无条件时可保持现状雨污合流制排水体制,但需改造为截流式合流制,并需设置初雨污染防治设施。
2、污水工程规划
(1)污水处理厂
近期:扩建泰和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3万吨/日;规划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2万吨/日。
远期:扩建泰和县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6万吨/日;扩建工业园污水处理厂,处理规模为4万吨/日。
规划中心城区近期污水处理厂总规模为5万吨/日,远期为10万吨/日。
规划污水处理厂尾水排入赣江,尾水排放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一级A标准。
(2)污水泵站
中心城区污水泵站规划统计表
序号
名称
位置
规模(万吨/日)
占地面积(m2)
备注
1
上田大道污水泵站
上田大道与振兴路交叉口西北角
0.5
1000
规划,转输上田大道以西污水
2
祥和大道污水泵站
祥和大道与晓渡路交叉口西南角
5.5
1500
规划,转输现状截污干管污水
3
滨江大道污水泵站
滨江大道北侧
6.0
1500
扩建,转输澄江片区污水
4
泰和大道污水泵站
泰和大道与创新大道交叉口西北角
4.0
1500
规划,转输文田片区工业污水及部分生活污水
3、雨水工程规划
对中心城区现状水系进行疏通整治,部分渠道截弯取直,利用现状水塘或低洼地打造人工湖或湿地公园,增加雨水调蓄量,减小雨水管道的管径。规划沿城市主次干路敷设雨水主干管,雨水分区分片就近排入水体。
三、电力工程规划
1、供电电源
规划中心城区供电电源为澄江220KV变电站,从吉安500KV 变电站及万安电厂引220KV电力线接入。
2、供电设施规划
扩建澄江220KV变电站、泰和110KV变电站和上田110KV变电站,新建园区110KV变电站和滨江110KV变电站。
中心城区变电站规划一览表
变电站名称
位置
占地面积(公顷)
主变容量(MVA)
备注
澄江220KV变电站
吉泰大道西侧,西桥路南侧
1.9
3×180+150
扩建
园区110KV变电站
合力大道西侧,庙下路北侧
0.9
2×40
新建
泰和110KV变电站
泰和大道西侧,文沿路南端
1.6
2×31.5+50
扩建
滨江110KV变电站
晓渡路南侧,澄江大道东侧
1.0
2×40
新建
上田110KV变电站
上田大道西侧,澄江大道北侧
3.5
2×50+20
扩建
3、供电网络及高压走廊
改建澄江变至泰和变110KV线路,将高压线移至城区西侧;新建泰和变电站至滨江变电站110KV线路1回,高压线路主要沿晓渡路和紫瑶大道绿带布置;新建澄江变电站至滨江变电站110KV线路1回,高压线绕高京九铁路从城东东侧接入。
规划220KV高压走廊宽度30-40米,110KV高压走廊宽度20-25米,规划高压走廊宜结合绿化带、道路、河流等设置,线路平行布置,与其余基础设施廊道形成综合走廊。
四、燃气工程规划
1、气源
气源由吉安市输气干管及苏溪镇雷港村门站接入,在腾飞大道与泰垦路设置一处燃气储配站。规划泰和县中心城区以管道天然气为主气源,液化石油气作为补充气源。
2、储配站规划
储配站布置在工业区腾飞大道与泰垦路交汇处处,占地面积为1.0公顷。
五、环卫设施规划
1、垃圾转运站
规划共设15座垃圾中转站。
2、垃圾处理厂
规划保留位于澄江镇大塘村委会早住自然村垃圾处理厂,扩建至500亩,填埋库容300万立方米;医疗卫生与危害严重的工业垃圾须经本单位进行无害化处理,运至吉安市医疗卫生与危害严重的工业垃圾处理中心。
3、环卫所
规划中心城区共设置4处环卫所。
中心城区环卫所规划一览表
消防站名称
位 置
占地面积
(公顷)
责任区范围
园区环卫所
兴业大道西侧,庙下路北侧
2.3
工业园区
城北环卫所
白凤大道东侧,文沿路南侧
1.1
城北片区
城南环卫所
澄泰路南侧,澄江大道北侧
0.8
城南片区
城西环卫所
士奇路西侧,振兴路南侧
0.6
城西片区
第十三章 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
一、近期发展规模
近期人口规模为24万人,近期建设用地规模为23.9平方公里
二、近期发展策略
1、拓展澄江片区
将行政文化中心逐步转移至片区东北部,重点设置文化、体育、行政办公设施;在片区南部滨江地区建设休闲娱乐中心,重点设置娱乐、餐饮、休闲设施;完善片区教育、医疗、商业设施配置。
2、充实工业园区
完善工业园区建设,提升工业准入门槛,提高工业用地开发强度;完善区内道路网建设,提升市政配套设施逐步配置。
3、优化文田片区
对站前地区工业用地实行退二进三,将工业用地逐步搬迁至片区北部;将文田片区建设成为工业园区的生产性服务基地和生活配套区。
需要原图,原文信息的可以在后台给小编留言
邮箱发送给您
赶紧也告诉你的小伙伴吧!
▍内容编辑:泰和人编辑、泰和县人民政府网
▍图文编辑:泰和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升级:泰和县城市总体规划(2014—2030)部分摘要!_吉安爱房网旗下吉安房产网
泰和县城市总体规划,泰和五中将取消,多所小学将扩建……
于都县城市总体规划(2013~2030)
禹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5-2030年)
长垣城乡总体规划(2016-2030),看我大长垣未来如何发展,机场建在……
宣城市地名规划介绍:延续人文血脉 彰显地域特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