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油菜花“荷尔蒙”爆发 乡村旅游的死结却未解

文/财经杂坛(微信公众号caijingzt)

很快,一种 不起眼 的黄色小花将成为绝大多数中国人的大爱。

江南早春,草长莺飞。每年的三月,金黄色的油菜花就会在中国大地由南向北层层“黄”来。小桥、流水、古树、油菜花,再加上当地农村的独有风味的美食,全国各地迅速进入油菜花节,铁路部门联手旅行社还开出了“赏花专列”。

南方的四川,甚至 2 月底就开始了热热闹闹的油菜花节。直到六七月,北方青海湖的油菜花还能吸引大量游客。油菜花盛开带动来了当地的旅游、餐饮等行业的蓬勃发展。以观赏油菜花比较有名的江西婺源为例,其“菜花经济”每年创收就达 10 亿元。要知道,这还是四年前的统计官媒报道数据。

创收加农民致富,这让全国很多地方对“油菜花经济”颇为上心。但摆在这些地方面前的有一道直到如今都未找到正确答案的难题——如何将油菜花经济的季节性打破,形成持续可发展的乡村旅游?

没错。“油菜花经济”确实存在一个明显短板——受到花期的限制,导致“油菜花经济”成为一种“月度经济”,难以具有持续性。所以,现在需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让“油菜花热”成为一个由头 、 一个引子,然后通过其他旅游产品、旅游项目,把“周末经济”变成“月月经济”甚至是“常年经济”。

事实上,不仅是 “ 油菜花经济 ”。在全国范围来讲, 各种花卉节、植物节类似的五花八门的旅游项目,都会遭遇一个尴尬问题:旺季人满为患,淡季门可罗雀。

造成这种反差极大的客观因素是 油菜花等植物生长周期,但更重要的是,各地苦于找不到产业链联动的好办法,无法形成长期吸引游客好办法、好思路、好的运营模式。

这其中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各地能否用一句话、一个名词来介绍乡村旅游的特色。简单说,旅游名片有没有制定好。

很显然,大部分地区没有把这个问题想透。相关媒体报道, 多数乡村旅游经营者对于乡村旅游地吸引游客至关重要的一些因素如地方特色、乡村环境、服务水平与质量往往重视不够 ; 他们乐意在主体建筑、设施设备上花钱,而不愿在经营特色、服务质量、社区环境方面投入 ; 他们多以经验经营,学习别人的先进管理经验的要求不强烈 ; 单兵独战多,团结协作少,致力于树立景区形象的意识不强。

由此带来的问题举不胜举。比如,媒体经常报道的某某景点门票到旺季加价了,某某地区乡村旅游也开始打起门票的主意。从地区财政收入的角度来说,收取门票没有错。但必须要考虑的是,大多数乡村旅游并不具备唯一性或排他性,而且受季节影响较大,一旦收取门票势必对刚刚积攒起来的人气形成较大冲击。这种短视行为肯定会乡村旅游带来负面的影响。

更大的问题还是缺少规划。给当地的乡村旅游制定名片,这并非自然而然地发生,而是需要当地的各级政府、协会,集思广益,在现有条件下创造一些个性化、能够长久生存下去的 “ 卖点 ” 。这是规划的重点。

有了这个 “ 卖点 ” ,才能打造某某村、某某节,并形成一个产业联动。这点不妨可以拿来主义。

欧美洲开展乡村旅游的历史达百年以上。在欧美一些发达国家,乡村旅游已具相当规模,并走上了规范发展轨道。如爱尔兰、法国、西班牙、德国、美国等国家,政府把乡村旅游作为经济增长、扩大就业、避免农村人口向城市过度流动的重要手段,在资金、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许多国家和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的资源保护、产品开发、管理体系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

比较典型的是法国。成立于 1953 年的法国农会 (APCA) 于 1998 年专门设立了“农业及旅游接待服务处”,并联合其他有关社会团体,建立了名为“欢迎莅临农场”的组织网络,有 3000 多户农民加盟, 2004 年,法国农村地区接待了全国 28.2% 的旅游者 , 本国公民在本国乡村旅游的消费额约为 200 亿欧元,影响巨大。

法国乡村旅游产品涵盖了农场客栈、农产品市场、点心农场、骑马农场、教学农场、探索农场、狩猎农场、暂住农场和露营农场等九大系列,法国郊区农业旅游也出现多种形式,包括家庭农场、教育农场、自然保护区、家庭农园等,活动类型多种多样。

为了推动乡村旅游,法国出版了专门的宣传和指导手册,大力促销乡村旅游旅游; 推出了的“农庄旅游”计划使 1.6 万户农家建立起了家庭旅馆;鼓励农民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加强了培训和引导,新兴的“绿色度假”每年可以给法国农民带来 700 亿法郎的收益,相当于全国旅游业收入的 1/4 。

再比如近邻日本。日本的乡村旅游创始于 20 世纪 70 年代,近些年得到大规模发展,日本借鉴法国、丹麦、德国等欧洲国家的先进经验, 1991 年制定了“市民农园整备促进法”,大型农园的规模较大、设施较齐全。

乡村旅游主要类型有观光农园、市民农园、农业公园、乡村休养、交流体验等,主要的活动有农业观光、农事参与、乡村度假、参观学习、品尝购物等。日本通过农产品直接销售,提高乡村旅游对当地的带动效应;日本各地观光农业经营者们成立了协会,有利于行业自律和提高卫生、管理和服务水平;注重活动的参与性,达到增长知识、亲近自然、修身养性的目的。

目前 ,中 国乡村旅游产品单一、未形成系列,乡村各种资源未能充分有效的利用。许多乡村旅游活动只是“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住农家房”,产品雷同、品位不高、重复较多 , 不能满足游客多层次、多样化和高文化品位的旅游需求 ;而且 产品粗糙、深度开发不够。

许多乡村旅游产品只是在原有生产基础上稍加改动和表层开发,缺乏创新设计和深度加工,文化品位不高、特色不明显,难以让游客感受和体验乡村旅游地的形象,从而影响了乡村旅游发展的后劲。

众所周知,中国拥有 5000 多年的悠久历史,中华文化渊源流长。太多的古迹、太多的人文下,人们往往忘记了老祖宗传下的国粹,而这恰恰是乡村旅游可以深挖的卖点之一。同时,结合国外比较先进的旅游项目,适度移植。尤其是借鉴国外在产业链延伸方面的经验。让游客们知道, 3 月赏油菜花, 4 月看什么,到了秋天又看什么,冬天又能玩什么,而且还能与教育、国防等结合在一起,并买到当地特有的产品甚至是高附加值产品时,当地就有了特色旅游、特色农产品加、特色生物科技企业,农民、企业、税收都能钱包鼓鼓。

到那时,中国乡村旅游就不会在抱怨 “ 油菜花 ” 只开一个月了。

本文来自财经杂坛,创业家系授权发布,略经编辑修改,版权归作者所有,内容仅代表作者独立观点。[ 下载创业家APP,读懂中国最赚钱的7000种生意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国外农庄的宏观营销策略
国外乡村旅游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创意分享。
视野:国外乡村旅游产地度假发展模式及典型案例分析
欧洲三大农庄是如何搞旅游度假的?
乡村旅游开发模式(科学发展观调研报告)--欢迎访问厦门市旅游政务网!
日本台湾乡村旅游案例精选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