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少了0.5度,省了36万亿美元 全球气候变化的糊涂账,让中国算清了

不久前,《自然》杂志曾发文指出,相比2℃目标而言,全球实现1.5℃目标更为可行,并可避免约36.4万亿美元的累计损失。

5月30日,“中国煤控项目”团队发布的最新研究成果显示,要想保证保证温控目标实现,三大因素非常关键:第一,电力系统到2050年实现CO2负排放;第二,终端能源电气化,第三,减少化石能源消费。

三个重要因素中,两个与电力相关。不难看出,尽可能多的使用清洁电力,将有助于控制全球变暖。

此次发布的《1.5度温控下的能源情景分析及可行性》认为,我国目前已初步具备实现1.5度的发展条件和政策环境。

由于经济结构调整,节能技术的普及,以及将终端能源结构更多转向电力,我国将进入一个低能源需求增长阶段。2020年到2025年左右有可能达到峰值,之后缓慢下降。

为达到目标,我国能源部门CO2排放量应在2015到2020年之间达峰,2020年后进入快速下降阶段。2020年后年度降幅应在3.84亿吨CO2左右,高于2014年到2016年2.4亿吨左右的年减排量。

实现1.5℃情景下的减排途径最关键的措施,是使电力系统到2050年实现CO2负排放,并在终端部门实现电力化,尽量减少化石燃料的终端使用。

要想实现这一目标,主要措施包括实现大幅度的可再生能源和核电发电,同时大幅度实现与生物质能发电相匹配的碳捕获与封存系统(BECCS)。1.8亿千瓦和1.9亿千瓦的燃煤机组和燃气机组均安装CCS,BECCS需要减排8.5亿吨CO2。

到2050年,从发电量来看,可再生能源与核电将占比87.2%,其中核电占28.1%,可再生能源占59.1%。从装机容量来看,核电为5.4亿千瓦,太阳能发电21.7亿千瓦,风电14.4亿千瓦,生物质能发电2.43亿千瓦。

同时发布的《气候变化风险及碳排放的社会成本评估》报告,则指出全球向绿色低碳高效能源体系转型的步伐必须加速,关键的风险是能源系统能否实现低碳化。

报告认为,实现2℃目标的前提是,单位GDP能耗年下降率保持在约2.5%,单位能耗碳排放强度年下降率在2020年达到2%以上,2030年和2040年进一步提高到约4%和5%。全球单位GDP碳排放强度年下降率则需从2020年的约5%增加到2040的6.6%。

从全球来看,化石能源在一次能源中的占比需从目前的85.6%大幅下降至2050年57.8%,其中煤炭占比需从目前的29%下降至2050年的12.8%。

而电力中非化石发电的比例则需快速提高,从目前的约32%增加到2050年的68%,而化石能源发电在2050年装备CCS的比例需达到约60%。终端能源中电力的比例也需从目前的17.7%增加到2050年的34.3%。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深入推进碳减排 北欧五国哪些经验值得借鉴?
联合国:可再生能源、核电、CCS需增3倍
关注丨IAEA发布2020年版核电发展预测报告
《BP世界能源统计年鉴2022》解读
20220107:“双碳”视角下的2021能源市场回顾
联合时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