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穷人买包,富人旅游?丨心理学:怎么花钱买“幸福”?

有钱并不一定意味着幸福,但不同的花钱方式的确会影响你的幸福程度

花钱可以分为两种——物质性消费和体验式消费。前一种是指在实际物品上消费,如购买食材、衣物、珠宝等等;后一类则指花钱买体验,如去影院欣赏一部电影,享受一趟与朋友的旅行等。

近来有许多人倡导花钱买体验,认为体验式消费往往比物质性消费更能带给我们幸福。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何种消费方式更能使人幸福,因人而异。有研究发现,对于富裕人群来说,体验式消费让他们更幸福;而对经济水平没那么充裕的人来说,反而是物质性消费更能让他们开心。 为什么呢?

经济水平不那么高的人更倾向于物质性消费,是因为:

1、 物质性消费更为实用。

对于资金不够充裕的人来说,物质性消费是购买实实在在的东西,它们可以被重复使用,甚至还能二次出售(如珠宝)。比如花高价买一个名牌包,可以背好多年。相较而言,体验式消费就显得奢侈了,买来的体验往往只能享有一次,经历过了就不再拥有。比起倏忽而逝的体验,经久耐用的实物更容易博得他们的喜欢,也更容易产生持久、稳定的幸福感。

2、 他们可能没有额外时间去体验式消费。

享受一次度假旅行、相约咖啡厅共度午后……诸如此类的体验式消费,通常需要我们拥有充分的闲暇时光。而有的人背负着较大的经济压力,平时繁重的工作、日常琐事已让他们忙得焦头烂额,无心且无闲暇去享受片刻的体验,也就难以从体验中获取幸福感。

而对于摆脱温饱困扰的富人来说,山珍海味、名牌包包等已经不能激起他们的愉悦感了。

在物质充足的前提下,体验式消费能够给予富人更多的幸福:

1、 体验能够成为自我的一部分

买来的物品并不能改变我们是谁,而体验则会化为我们生命经历的一部分。度假旅行、参观画展、品尝新餐馆的体验,将成为岁月中难以磨灭的记忆,溶于个人的生命。一个经常看电影的人,他可能会拥有一个的“电影达人”的标签,这是物质性消费无法替代的。

2、 与他人共享体验能够促进亲密度

和他人一起看电影、旅行、看展,共同的体验能够成为联结情感、维系社交的纽带。买来的物品只是个人拥有的东西,而共享的体验则将参与者紧紧关联在一起。一次共同的出游,在旅途中经历的欢笑、体验的风情,点点滴滴难忘的记忆,都是与同行者的陪伴相交织而成的。共享美好的体验,能让彼此更为亲密。

3、 体验能够成为谈资

一段体验虽然短暂,但在体验结束后,它们依然能成为被讲述的经历,借此存留并传递幸福。和他人谈论曾经的体验,也往往比谈论所拥有的物品更能增强彼此的情感关联。谈起曾经参与过的音乐会,谈起为所热爱的音乐投入的心力,或是聆听限量版黑胶唱片的感受,都比谈论你们各自的衣服、房、车要更为深入,更能让彼此敞开心扉。

尽管体验式消费有诸多好处,但如果经济实力、空闲时间不允许的话,则会成为一种负担。

心理学家表示,对于平日里忙于生计的人们,不如尝试花钱购买“闲暇时间”,比如钟点工打扫,这或许能够助你提升幸福感。如果你经济充裕,且有闲暇时光,体验式消费会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对你而言,哪种消费更能让你开心呢? (单选)
物质性消费
体验式消费
其他,留言告诉我们

欢迎点赞并关注头条号“知我心理学”——2017年度健康头条号、悟空问答最佳干货科普答主获得者,400万用户信赖的心理学社区,在这里找到你的幸福生活。

最后24小时特惠,到KnowYourself公号后台回复“live”,立减200元!最懂自我探索的“知我心理学”,带你认识自己,找到自己!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经济学家终于证实“钱并不保证能带来幸福”!
【探讨】观税事,谈心理,聊聊幸福感~
自由选择的困惑:财富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思考
如果不能活在当下,最好活在体验期待中
心理学:富人很少会买,穷人却喜欢买的4样东西!越买越穷!
积极心理学视角下的消费者幸福问题研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