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秸秆发酵饲料制作过程

胡民强等

秸秆一般指收获农作物主产品之后剩余的副产物[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大多是一种粗纤维含量高、蛋白质含量低、养分消化率低、质地粗硬、适口性差、营养价值低的粗饲料。但我国秸秆资源十分丰富,作为一种非竞争性饲料资源,具有数量大、分布广、种类多和价格低廉等优势。

秸秆发酵饲料制作技术是一种与青贮不同的生物处理技术。它是通过添加一定量特定的高活性微生物菌种,通过微生物菌种及其产生的酶和代谢产物的作用,生产适口性好、营养丰富、活菌含量高、消化率高的秸秆发酵饲料。该方法与其他处理方法相比,是一种安全、环境友好、制作季节长、保存期长、不争农时、制作简单、干湿秸秆通用的秸秆生物处理方法,它部分消除了青贮饲料受季节影响、局限于新鲜秸秆、饲料中有益菌单一、取料时处理不当易造成二次发酵而使饲料发霉变质的弊端,也部分消除了秸秆氨化成本较高、喂量大时易引起氨中毒、适口性较差、与农业争肥等氨化的不足。秸秆发酵饲料成为当前最具应用潜力和发展前景的秸秆饲料化生产技术。

1 秸秆发酵饲料制作技术

最初的饲料发酵多采用单菌种发酵,但效果不理想。现在改为多菌种发酵,而多菌种发酵对发酵菌种和发酵工艺的要求更高。生产实际中使用的常见菌种主要有三大类,即乳酸菌类、芽孢杆菌类和酵母类[吉山花瑶自媒体网络首发] 。

1.1 菌种活化与菌液配制

用于制作秸秆发酵饲料的菌剂分为液体菌剂和固体菌剂。液体菌剂的活性好于固体菌剂,但需要配备液体发酵设备。固体菌剂的优势在于使用方便,对设备要求不高。秸秆发酵多采用固体菌剂,在与秸秆饲料原料混合前需要对菌种进行活化。菌种活化就是将保存状态的菌种放入适宜的培养液中,使其处于增殖状态,并使菌种逐渐适应培养环境,获得纯而活力旺盛、数量足够的菌液。菌种活化过程就是用纯净水,加入红糖烧开溶解,配制成含糖量 10%的糖液,再冷却至 30~40 ℃之后,加入菌种使菌种复活,拌匀后放置 2 h 即可使用。

1.2 原料准备

各种农作物秸杆均可作为制作发酵饲料的原料。在接收原料时,去除泥土及其杂物,选择没有发霉变质和污染的秸秆,尽量保持秸秆的新鲜,以确保原料的质量。最好是当年的新鲜秸秆,保存 1~2年的干秸秆如果没有发霉变质和污染也可用于制作秸秆发酵饲料。草食性动物牛羊等可利用玉米秸、稻草、麦秸等低营养、粗纤维含量高的原料,单胃动物可选择营养相对较高、粗纤维含量相对较低的花生藤、红薯藤、尾菜等原料。

1.3 秸秆粉碎搓揉

通过星光碧野研制的专用秸秆揉丝机将农作物秸秆粉碎搓揉软化。一是有利于原料减容、压实和排除空气,尽快创造乳酸菌等厌氧微生物繁殖的适宜环境;二是秸秆适当细化后增加秸秆与微生物的接触面积,促进微生物产生的酶对秸秆的分解作用,提高秸秆饲料的利用率;三是秸秆在搓揉细化的同时也得到软化,大大提高了秸秆的适口性。用于制作牛发酵饲料的秸秆粉碎长度约 5~8 cm,制作羊秸秆发酵饲料的长度约 3~5 cm。

1.4 高温灭菌

将粉碎好的秸秆放入星光碧野研制的发酵机内,加入适量的水分(初始水分 65%~70%)后,加温至 80~85 ℃进行 30~60 min 灭菌与适当熟化处理。一是杀灭或抑制原料中杂菌和虫卵,保证秸秆原料的质量;二是降低秸秆饲料中的抗营养因子,提高利用率。质量好的当年新秸秆温度升至 80 ℃左右保持 30 min 即可,如果不是当年的新秸秆,温度升至 80~85 ℃,保持 60 min。发酵机保持间歇搅拌状态。

1.5 水分调剂

根据动物营养需要,按饲料配方加入能量、蛋白质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等辅料,利用干料的吸水作用,可将 65%~70%的初始水分降至 50%~55%(用手紧握物料,指缝见水不滴水,松手即散为宜)。如果通过按配方添加干辅料调节水分没有达到理想状态,可通过适当增加干料或打开发酵机上盖在搅拌过程中使水分蒸发,将含水量调节至理想状态。

1.6 菌种添加

将发酵机内温度降至 30~40 ℃后,按千分之一的比例加入调制好的好氧微生物菌剂进行好氧发酵 3 h 左右,其主要目的是利用好氧微生物产生多种消化酶,促进秸秆饲料中粗纤维、蛋白质、脂肪等养分的消化利用。好氧发酵过程完成后,再按千分之一的比例加入调制好的厌氧微生物菌剂,与原料搅拌至均匀即可出料。

1.7 出料包装

温度降至室温后,出料装入有密封和单向排气功能的桶、袋、缸等容器中,要求边装料边压实,尽量排出容器中的空气,后将袋口扎紧密封,防止空气进入,确保发酵质量。

1.8 厌氧发酵

包装密封后放阴凉干燥处进行厌氧发酵,一般14~21 d 即可饲喂动物。厌氧发酵时间长短视气温而定,温度高发酵快,温度低发酵慢。秸秆粒度大小也直接影响发酵速度。切忌在阳光下曝晒,否则影响有益菌活力和酶的活性。

1.9 质量检测

优质的秸秆发酵饲料,色泽均一,酸香味较浓,柔软稍湿润,无臭味、氨味和霉味,无杂菌,有效活菌数高。

2 秸秆发酵饲料制作成功的条件

秸秆发酵饲料制作成功的主要条件是使菌种处在最适宜的温度、湿度、pH 值等范围内,生产过程中又能尽快使装有发酵饲料容器内形成厌氧环境,使乳酸菌能快速生长繁殖,就能生产出好的秸秆发酵饲料。

2.1 适宜的菌种

多菌种发酵,微生物菌种的选择、组合是秸秆发酵处理的一大难点,也是秸秆生物转化效率最重要的因素之一。一是要添加高效活性菌种;二是菌种组合上应包括纤维物质分解菌、氮素转化菌、增加适口性的菌以及产生多种消化酶的菌等。并不是将具有以上功能的菌任意凑合在一起,必须注意不同菌种之间的协同性、互补性,总体发挥正组合效应。

2.2 厌氧环境

秸秆发酵必须在厌氧环境下进行。秸秆饲料包装密封后,原料中氧气含量越少,有氧发酵时间越短,秸秆发酵饲料越容易制作成功。所以在装填时,一定要压紧,尽可能地排出容器内的空气,封严,以防漏气。

2.3 可溶性糖分

为保证乳酸菌的大量繁殖,产生足量乳酸,原料中必须有足够含量的可溶性糖分。可溶性糖分除来源于原料中的可溶性碳水化合物外,其余的主要来自于微生物发酵过程中所分泌的酶类对秸秆纤维物质的降解产物。如秸秆原料品质较差,最初降解产物不能满足发酵微生物迅速生长繁殖的需要,在秸秆原料中应加入易利用的碳水化合物作为发酵启动因子。

2.4 水分与温度

秸秆发酵时一般要求初始水分含量为 65%~70%,出料时最终水分控制在 50%~55%之间比较好。在发酵过程中需要维持适当的温度才能使菌种正常生长繁殖,微生物发酵所用的菌种大多数适宜生长的温度一般在 28~37 ℃之间,气温一般在10~40 ℃的范围内容易成功。

3 秸秆发酵饲料饲喂时注意事项

3.1 饲喂时要循序渐进

饲喂时要循序渐进,由少到多,逐渐增加,但发酵饲料不能全部替代常规饲料。一般小型动物添加量10%~20%,中型动物 20%~30%,大型动物 30%~60%。在生产实际中发酵料的添加量要根据不同品种、不同生长阶段以及动物的适口性和生长速度进行适当调整。

3.2 保证发酵饲料的质量

发酵料如果酸度过大,适口性较差时可以添加1%~2%小苏打以中和发酵料的酸度。如酒香味太浓不要喂怀孕的动物,以防流产。发酵饲料不能有氨味、霉味,发霉变质部分要全部扔掉,不可饲喂。

3.3 要注意产生的副作用

第一次饲喂发酵饲料,个别动物可能会出现短时间的腹泻,这属于正常的现象。可以通过适当减少发酵料或添加防痢疾的中药进行调整。当连续使用发酵料 1 周后会发现动物喜食,粪便变松软而且量变少,栏舍的氨臭味大大减低。

3.4 开封后要一次性用完

发酵好的饲料包装开封后建议在 7 d 内用完,不宜长时间保存。每次使用完发酵料后要注意继续进行密封保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微生物发酵饲料的研究与应用
秸秆微生物发酵贮存技术
发酵方法
秸秆发酵剂
发酵饲料生产工艺控制要点分析实战操作技术
AM养殖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