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庆地区生姜连作高效丰产栽培技术,秘诀全在这里,不妨一看

摘 要:生姜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保健价值,在人们生活中广泛应用,几乎家家户户都要用到。由于生姜的特殊属性,在生姜栽培中常出现连作困难,种植生姜的土壤在两三年后就很难保证产量,生姜易得姜瘟,从而导致生姜大大减产,甚至绝收,给姜农带来很大损失。如何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来保证土壤的肥力,并使生姜能一直耕种下去而不减产,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难题。基于此,从生姜种植的区域生姜连作园入手,介绍一般情况下连作导致的危害,再提出连作的高效栽培技术,与之前的进行对比,得出生姜连作种植的新的高效技术。

1 重庆地区生姜连作园的主要表现

1.1 土壤板结

土壤板结是生姜连作过程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为土壤的表层缺乏有机质、结构不良,土壤中的营养成分不均衡,在灌水或降雨等外因作用下结构破坏、土料分散,而干燥后受内聚力作用使土面变硬,过度施用无机化肥,尤其是过多地施用氮肥,而生姜无法吸收,从而使氮元素留在土壤中无法分解,有机肥的严重不足,造成动植物腐殖质严重缺乏,有害物质的逐渐积累,最终造成土壤板结。土壤有机质是土壤团粒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有机质的分解是以微生物的活动来实现的。施用的有机肥过少,动植物的腐殖质较少,微生物无法将其分解,致使土壤都结成了团粒结构,造成了严重的土壤板结。这种土壤板结,是生姜连作种植中的一个很大的障碍,究其原因,还是施肥过程中的结构不合理,在改进的过程中,一定要控制肥料的使用,尽量避免土壤板结,使生姜的种植能够连续种植。

1.2 土壤中大量元素不平衡和微量元素缺乏

1.2.1 氮、磷、钾三营养元素不平衡

姜农在施肥时,不了解土地的性质,缺乏对土壤的科学分析,不能及时地了解土壤中的成分,从而盲目施肥,大量施用氮肥、磷肥等常用肥料,缺乏针对生姜生长的元素,生姜生长的土壤中氮肥和磷肥明显偏高,而钾肥则极度缺乏,多余的肥料生姜无法吸收,从而造成了肥料的浪费,同时,缺少生姜需要的钾肥,生姜缺乏足够的营养元素,生长呈现颓势,不利于生姜的种植。

1.2.2 硼、铁、锌等微量元素缺乏

大多姜农在施肥时没有遵守一定的科学依据,而只是凭着感觉,凭着经验来施肥,这种不科学的施肥方法对于生姜的生长造成了危害。大多数姜农施肥时看到生姜长势不好,就盲目施用氮肥磷肥这些常用的肥料,几乎从来不施用含微量元素的肥料,也不会测量分析种植生姜的土壤成分,配置适合的肥料施用。随着生姜种植年限的增加,产量的积累,土壤中所含的氮元素和磷元素越来越多,而钾元素和硼铁锌等微量元素严重不足,土壤肥力下降,极易形成土壤板结,不利于生姜的连续种植。

1.3 病害加重

姜瘟是一种影响生姜生长的腐烂病,主要为害地下姜块,极易传播,带菌肥料、姜种、病土以及水流都能将病菌从一块姜传播到整个姜地,具有非常大的危害。一般情况下,在种植生姜两三年后,再种植生姜就极易出现姜瘟,究其原因,还是由于姜农施肥不科学,姜瘟在土壤黏重或偏施氮肥的地块发病较频繁,而姜农在施肥时偏好施氮肥,经过几年种植生姜,土壤中的氮元素过多,生姜无法吸收,致使土壤板结,姜瘟频发。姜瘟发病时,地上部的茎叶出现黄褐色的病斑,短时间内通过水流、肥料、土壤等传播至大部分生姜,即可出现茎叶黄化枯死;而地下部姜块软化腐烂,失去了食用的价值。

2 重庆地区生姜的连作高产栽培过程

2.1 选择合适的生姜连作园

在土壤的选择上,由于姜瘟等疾病在不同土壤中的发病率不同,因此,土壤一般选择砂壤土至黏壤土比较好,这两种土质都姜瘟的发病率较低。另外,选择砂壤土至黏壤土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确保有条件实施冬季泡田。泡田,即在水稻插秧前对本田灌水,用以浸泡耕作层土壤,以便于耕耙和插秧的措施。在冬季泡田,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土壤肥力,为来年生姜的种植做准备。

2.2 及时采收

根据生姜的成熟情况,可分批采收生姜,要确保在一定时间内采收完毕,不能拖的时间过长,否则易烂在地里。及时采收保证生姜不会因为一些特殊的天气问题而减产减收,并且保证足够的时间完成下一轮水旱轮耕技术。

2.3 清理姜园

生姜种植完采收完毕后,地里会遗留下一些种植的残留物,这些残留物是病害发生的主要源头,所以,采收完成后要及时将土壤中的残留物清理干净,保持土壤的健康,以为下一次的种植做准备。主要的清理对象包括一些生产的残留物,如生姜采摘过后留下的茎叶、有问题的姜种以及塑料等其他杂物,保持土壤的良好状态。

2.4 耕田泡水

姜园清理完成后,要对园地进行灌溉耕种,这是为保证生姜连作能保持高效产出的手段,在当年姜园清理干净后开始灌溉,将旱地变成水田,并保证在下一季生姜种植前能有足够的淹水时间。

2.5 姜田前置消毒

姜田的前置消毒指的是在上一轮生姜采收完毕后立即消毒,为下一轮生姜的种植做准备。一般常规的消毒是在生姜播种前消毒,生姜前置消毒相对于一般常规的消毒时间提前了很多,因此,被称为生姜前置消毒。当姜田完成耕作淹水后,即可消毒,第一年一般按照每667 m2施用生石灰粉80~100 kg消毒,第二年后,每667 m2施用生石灰粉40~50 kg。根据姜田实际的土壤情况,每间隔1~3年消毒一次,将生姜园的pH值控制在6.5~7.5。

2.6 环境综合消毒

姜田消毒完成后,对姜田周围的环境也要消毒。周围的环境主要包括姜田的上下田埂以及来水方向30 m左右的引水沟。消毒方法与消毒姜田的方法一样,主要使用生石灰粉,每1 m2用生石灰粉50~75 g,将生石灰粉分撒均匀,要求每个地方角落都要撒到。

2.7 撤水整地

在完成灌溉与消毒后,在下一年度生姜种植季节到来的30 d内,要及时地将水撤出,并晾田,将姜田中过多的水分及时晾晒蒸发,以在种植前正好能达到生姜种植的标准。并及时翻犁粑细,充分保障土壤中的各项指标达到下一年种植生姜的基本要求。

3 重庆地区生姜连作栽培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

3.1 科学足量使用有机肥

生姜的栽培必须重视有机肥的投入,土壤板结是生姜连作种植中经常遇到的问题之一。土壤板结的主要原因是施肥不均衡/过多地施用氮肥和磷肥/对有机肥的投入不够。土壤板结状况在氮肥含量高的土地中发生率最高,因此,科学的施用有机肥至关重要。施有机肥要足量,同时,辅助以其他微量元素,如硼、铁、锌等微量元素都是生姜生长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将氮磷钾肥的施用合理分布在土壤中,保证土壤中的营养元素均衡足量是基本要求。若姜园的土壤营养成分不均衡,极易使生姜的产量下滑,生姜中的营养成分不足,生姜品质无法得到保障。

3.2 无机营养的有机搭配

生姜对各种营养元素的需求量不一,对无机营养实施必要的有机搭配。氮、磷、钾元素的合理比例以及用量对生姜的生长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营养元素的施用必须要符合一定的比例,比例失调就会引起土壤中的营养成分失衡,不利于生姜生长。氮肥可以帮助生姜枝肥叶茂,但氮素过多则会使生姜的茎叶长的过于肥大,从而影响姜块的生长。同时,生姜对钾肥的需求量较大,在施用时,要注意多用钾肥,钾肥对植物的发育有重要作用,钾肥充足可使生姜的植株发育健壮,姜块成长好,积累的养分充足,产量较高。配备上一些硼、铁、锌等必要的微量元素,对生姜的生长有很大的好处。

3.3 科学追肥

在重视基肥的基础上,追肥主要是根据生姜生长过程中的不同情况,调整生长季中不同时期各种营养元素的水平,来科学地施加肥料,以满足不同时期对不同营养成分的需求。生姜的生长遵循一定的规律,在不同时期对不同的营养成分有不同需求,因此,进行不同时期的分别追肥更加科学合理。在生姜的发芽期,其成长养分的来源主要是种姜,从土壤中吸收的成分较少,因此不需要再额外施加肥料。在生姜长至齐苗后,对营养成分的需求加大,需要开沟施入或雨后撒施。当姜苗长至三叉期时,再一次追肥,此次追肥要伴随着培土和拔除杂草,是获得丰产的关键时刻。对施肥的要求也更高,要求施肥的量要大,结构要均衡。当姜长至七八个分叉时,酌情进行第三次追肥,此次追肥可使地下的姜块迅速膨大,并且使地上的茎部保持茂盛生长。

3.4 姜种选择与处理

根据重庆地区的气候特点,选择适合重庆气候的姜种来种植。重庆地处西南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其特点是冬季温暖,夏季炎热多伏旱,全年云雾多、日照少,秋季阴雨绵绵。另外,选择上也要考虑优质、丰产、抗逆性强的品种作为主栽品种。至于姜种的处理,重庆处于西南,属于南方地区,气温回温较早,温度较高,种姜发芽早,种植时轻拿轻放,不要伤害到新出的姜芽。剔除种姜中的较弱的种姜,保留健壮的姜块来作为种姜种植。

3.5 播种

对播种的要求主要体现在播种的时间、播种的密度、播种的方法上。在时间上要注意对温度有要求,地温要稳定在15 ℃以上。对于播种密度,要求在同等的肥力条件下,根据姜块的大小不同,种植密度也各不相同,较大的姜块种植稀疏,较小的姜块种植密集。在种植方法上,需要开出一个种植沟,根据行距的不同,种植沟的间距也不相同,姜种均匀种植,姜芽朝向一致。

3.6 田间管理

在姜种种植好之后,姜块的田间管理十分重要,种好之后,要再将种植情况检查一遍,及时检查是否出现缺苗情况,用预留的姜种及时补充。生姜害怕强光,根据气候的不同来选择种植的时期,生姜属于耐阴植物,喜好温暖,本身属于温性食物。除草时以人工除草为主,植株长至旺盛期时,应当开展除草、培土、施加肥料等管理,并注意及时浇水和排水,雨后要简单地除草。土壤的湿度要保持一定的水平,不能过高或过低。土壤湿度保持在田间最大持水量的80%左右是最适宜的,视具体情况浇水或排水。

3.7 病虫害管理

病虫害防治的基本原则是“预防为主,综合防治”,在防治方法上,优先使用农业防治,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污染低的防治方法,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否则对环境造成损害。姜瘟是生姜种植中经常遇到的一种高发疾病,尤其是连作之后更易爆发姜瘟,一旦爆发,不但生姜产量降低,传染严重的地区甚至面临绝收,因此,对生姜的发病要提前做好预防措施。一旦发现病株,要及时拔除,不能让病株扩散传染。遇到虫害,合理使用物理防治与化学防治,消灭害虫。

4 结语

重庆地区的生姜连作也面临着生姜连作都会面临的问题,主要问题还是在于土壤板结,连续种植两三年后易发生姜瘟等疾病,在此种情况下,必须要具有针对性的技术方法加以解决,提出高效的连作技术必不可少,文中提出的技术若能实施有效,可以帮助姜农避免落入连作烦恼,保持姜园的丰产。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大姜种植20年姜农分享生姜种植技术,不用化肥也能亩产过万斤
怎样种好生姜?大姜高产开沟起垄很关键
种菜之前土壤处理方法
6个原因解析大姜“掐脖子”病,7个对策帮助姜苗转危为安根壮苗强
在阳台种菜,如何解决土壤和肥料的问题?
生姜什么时候种植好?怎样栽培和管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