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商晚期、西周青铜器成交价、青铜器历史成交价

商晚期、西周青铜器成交价、青铜器历史成交价

战国青铜剑

开局仅一艘航母,发展海陆空
广告
广告详情

剑,历来被称为“百兵之皇”,剑之家族中年纪最长的“祖辈”则是青铜剑。从商朝时的短如匕首开始成长,到东周时期,吴越之地的铸剑大师造就的青铜剑已达刚柔相济的完美境界。其冶炼技术领先西欧大陆近千年,精湛技艺至今仍令世人叹为观止,青铜剑最早出现于商周晚期,但在当时与其说是剑,不如说是匕首,长度大概只有30厘米左右。

商晚期 青铜兽面纹「耳丁」卣

卣呈椭圆体,有盖。直口,鼓腹,高圈足。通体雷纹锦地纹饰,由盖至圈足置四条棱戢。盖高领,与器身以子母口扣合,顶饰蘑菇钮,面饰兽面纹,盖壁饰夔龙纹。器颈饰夔龙以兽首相间,两侧置牛首提梁,梁鋬饰龙纹。腹部饰巨目兽面纹,足墙饰夔龙纹。盖里及器内底均铸铭文。

古文献和青铜器铭文常有「秬鬯一卣」之说,秬鬯是以香草与黑黍酿制而成的酒,色黄而芳香,是皇家贵族赏赐有功的诸侯和祭祀神灵时用。而卣便是盛放秬鬯的酒器,为古盛酒器中最重要的一类。此器造型厚重稳健,铸造精细庄严,纹饰饱满,层次分明,是商代晚期青铜器典型的装饰纹样,甚为难得。

商晚期 安阳 青铜饕餮纹方尊

盛酒器。截面呈长方形,敞口、束颈、斜肩、短腹、高圈足。四角和四面中间置八道长条形扉棱,从圈足至口沿并出檐,颈部以扉棱为对称设饕餮蕉叶纹,颈根置相对的夔凤纹;肩部在相对的夔纹中间铸有圆雕牺首、在四角铸圆雕龙首形鸟;腹部主体饰龙角饕餮纹,两侧填夔纹,饕餮纹上有四小象鼻夔纹组成的窄纹带;圈足顶每侧中间有一小透孔,主体亦饰龙角饕餮纹,其上的纹带由相对的夔凤组成。这些纹饰均为高浮雕,上饰阴线,下以云雷纹衬地。它所代表的社会等级也更高。尤其是体量较大的方鼎,几乎成为王权的象征」,见前揭书60页。至晚商时期,高级贵族对方器愈发推崇,出现了包括方尊、方罍在内的一系列方器,作为其有别于一般贵族的权利和身份标志。

商晚期 安阳 青铜饕餮纹方罍

盛酒器。盖作四阿式,盖顶为四阿式钮。直颈、大弧肩、收腹、矮圈足,八道长条式扉棱置于四角和四面中间,自圈足至盖,各段不相连,盖面扉棱出檐。盖四面均饰倒置的饕餮纹。器直口外壁饰相对的夔凤纹,弧肩面内侧饰凸弦纹,肩面纹带由相对的大角夔纹组成,前后面中间置圆雕牺首,两侧置C形兽首耳,衔环。腹部满纹饰,分三段,上为相对的两夔凤纹,中为回勾角饕餮纹,下为下勾角饕餮纹,一面的下腹中间置C形兽首耳。圈足纹带为相对的两龙纹。这些纹饰为浮雕型,上加饰以阴线,下以细密云雷纹衬地,本件方尊铸造精湛,线条劲挺,极具张力,充分体现了商晚期青铜铸造高超的艺术语言和技术水准。日本京都泉屋博古馆和湖南省博物馆分别藏有一件和本器器形相近的商代方尊,惟纹饰有异,泉屋和湖南方尊器身和圈足上的主纹为分解式饕餮纹

西周 史颂簋

铭文:“隹「唯」三年五月丁子「巳」,王才「在」宗周,令史颂省苏,荐「存」友里君、百生「姓」,帅隅盩于成周。休又成事,苏宾章「傧璋」、马四匹、吉金,用乍「作」彝,颂其万年无强「疆」,日扬天子「景」令「命」,子子孙孙永宝用”

至于认为史颂鼎、史颂簋的年代,郭沫若认为它们与颂鼎、颂簋,都作于恭王时期。但是,颂器作于“王三年五月既死霸甲戌”,而史颂器作于“王三年五月丁巳”,“甲戌”和“丁巳”两个干支,不能在一个月份兼容,即不可能在同一王的“三年五月”,彼此应有若干年的时间差距。所以陈梦家将颂器的年代定为夷王,当时颂器中的颂尚未任职史官,而将颂任史官的史颂器定在稍晚的厉王。无论如何,颂器和史颂器都是年代比较明确的夷厉时期标准器。

史颂簋的形制和纹饰也表明其具有西周晚期的典型特征。我们在《西周青铜器分期断代研究》一书中,将颂簋和史颂簋都区分为簋类铜器中Ⅳ型三足簋的2式。这种型式簋的主要特征是:簋体的器口和盖缘均饰一周窃曲纹,盖顶捉手内有卷屈鸟纹,盖面和器腹饰瓦纹;两耳有垂珥,上部为双角高耸间兽首;圈足则饰垂鳞纹;圈足以下再加兽首三足,足跟呈方台状。这种端庄瑰丽的铜簋是西周晚期前段约当厉王前后最典型的器形。形制几乎相同的有颂簋和不簋等,山西曲沃晋侯墓地中年代晚至西周末宣幽时期的62号、93号两墓,所出窃曲纹簋也是这种形制。另如师簋和伊簋与此基本一致,但两耳有内卷的翅。

商晚期 安阳 青铜饕餮纹瓿

盛酒器。瓿盖的子口插入器口,六道长条形扉棱自圈足贯至隆鼓盖面,中有花苞形钮,盖面饰三组倒置饕餮纹。器束颈,饰两周凸弦纹。弧肩上置三个圆雕牺首,并以之为对称两侧布夔纹。腹部饰三个大饕餮纹两侧填夔纹。圈足顶有三个透孔,纹带由三组相向的夔纹组成饕餮纹。纹饰均为浮雕,上加饰以阴线,下以细密云雷纹衬地。

瓿流行于商中期至殷墟早期,多饰以平面纹饰且不带盖。本件瓿体量硕大、纹饰浮雕、带盖,诚为同类器中不可多得的精品。

商晚期 青铜羊觥

觥作羊形,四足立地,背部设盖,以子口与腹扣合。羊首向前,大而粗壮的羊角弯曲上卷。眼后向两侧斜出一对小耳。盖面隆鼓,脊上爬一片状夔龙,两侧饰反向的夔纹。盖脊尾饰一片状立鸟,尾下垂接盖。盖尾饰饕餮纹,以立鸟之左右对称展开。腹部前胸两侧置头向上的浅浮雕虎纹,腹饰大凤鸟纹,均以细密云雷纹衬地。

圆雕动物形器是商周青铜器中最为珍罕的一个品类,历来被鉴藏家视若拱璧。本件羊觥造型生动,装饰华丽,屡经著录、展览,诚为商代青铜器中的名品。

商晚期 青铜兽面纹羊首尊

尊撇口,高颈,折肩,腹下敛收,高圈足外撇,有三孔。通体雷纹锦地纹饰。口沿下饰蝉纹,颈饰夔龙纹,肩高浮雕三卷角羊首,间以夔龙纹。肩至足圈分别置四条棱戢,饰双目巨大的分解式兽面纹。

本尊造型稳重,纹饰繁缛,线条俊挺,充分体现了青铜器铸造高峰之商晚期匠师巧夺天工的创造才能。

商晚期 青铜饕餮纹鼎

鼎原为炊器,至商周在礼制中被赋予象征权威的特殊意义,是中国青铜礼器中最重要,及沿用最久的器种。此鼎具侈口方唇,口沿上一对立耳,深圆腹,下承三圆柱足。腹部出六扉棱,口沿下饰六对鸟啄龙纹;龙纹下饰三组大饕餮兽面纹,兽目圆瞪,眉角明显。饕餮纹中间与之间以扉棱间断,布局严谨。

器身纹饰共分三个层次,上层为突出的兽纹眼珠和扉棱,第二层为主纹饰,最底层为雷云地纹。三层纹饰安排有序,极富立体感。鼎足饰有简单垂叶纹,更烘托出作为主题纹饰的饕餮纹生动突出,整体效果反映工匠高超的水平和细密的心思。

商晚期/西周早期 青铜饕餮纹尊

此件觚式尊撇口,长颈。三段式。四条扉棱。扉棱两侧处纹饰特别,单独相对的纹样拼对而成。单独来看,是变体夔龙纹,两侧结合在一起则又近似于蕉叶纹。尊之腹部亦是两两相对变体夔龙纹组成的兽面纹。腹部两个大的兽面纹之下有四个小的兽面纹。这是一件是较为特殊时期的作品,这种无锦地且满工的尊见于商代晚期并持续至西周。根据其工艺纹样来判断,其时间上限应在殷墟四期左右。在学术界对商末周初青铜器断代的讨论中有些学者将有些相当于殷墟四期的铜器纳入周初的时间范围,有些学者又在殷墟四期基础之上分出第五段。但这件尊的下限应在西周成王之前。整件作品无雷纹锦地,且纹样为浮雕,纹样边沿圆润不见棱角。这些风格与同时代河南地区尤其是殷墟地区青铜器有明显区别。上海博物馆藏有一件同时期被定为商代晚期的父辛尊颇为类似。同时与陕西所出商末周初的青铜器极为类似,尤其是著录于《中国青铜器全集》第五册中扶风白家庄出土的西周商尊(图三),但商尊纹样则进一步程式化,未如此尊之洒脱。

斝是盛酒行祼礼之器,又有称其兼可温酒。《礼记·明堂位》:“灌尊,夏后氏以鸡夷,殷以斝,周以黄目。”《周礼·春官·司尊彝》记:“秋尝,冬蒸,祼用斝彝黄彝。”灌与祼为同音通假字,两条记载都说明斝为行祼礼的酒器。青铜斝最早见于二里头文化晚期,流行于整个商代,直至西周早期。商代晚期是青铜斝种类造型最丰富的时期,铸造工艺也最为精良。

此件青铜斝侈口,上有两立帽形顶方柱,束颈,鼓腹圜底,下置三棱形锥足,下部外撇,颈腹一侧设兽首鋬。斝柱及三足较高,容器部分相对较短,此为斝的晚期形式。柱饰火纹及三角云纹,口沿下颈部为三角纹,内填云雷纹。下方作折角兽面纹带,兽面两目浑圆突出,鼻准线起棱,其余纹饰皆处同一平面。腹部光素,三棱足上有凹陷的沟槽。

欢迎各位藏友加微信:17620149381周老师、鉴定、送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简介我国青铜器文化一[130P]
【羊年话羊】博物馆里羊真多~吉金羊篇
北方青铜器——总有一款吸引你
几种青铜器物的简解
中国古代青铜器各种器型以及名称
上海博物馆青铜器的故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