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锐意进取与奋进开拓:试论鱼凫文化的精神内涵与传承

  按语: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市党代会精神,特别是成都市第十三次党代会关于“传承巴蜀文明发展天府文化,努力建设世界文化名城”的决策部署,围绕塑造和弘扬以进取为核心的温江城市精神,区文广新局对温江历史文化中具有重要代表意义的鱼凫文化及其进取精神进行了专题研究,旨在以历史关照现实,通过解读鱼凫进取精神的实质和内涵,明确鱼凫文化及其进取精神对温江城市发展的重大意义,从而进一步加大鱼凫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力度,加强鱼凫进取精神的传承和弘扬,让温江干部群众积极践行鱼凫进取精神,凝聚起共同智慧和力量,推动温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更大成就。 近日,区委书记王道明对其研究成果作出批示:可作为弘扬天府文化的一部分,将“进取”精神刻进温江人民的心中。 现将该文刊登如下:

摘要:鱼凫文化是鱼凫时期各种文化因素的集中体现,鱼凫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和温江这样一个蕴含历史积淀的城市有着密切关系,因此鱼凫文化的进取与开拓精神也影响着一代代温江人。 通过对鱼凫王治理之下的治蜀兴蜀问题的研究,进一步去解读鱼凫文化形成与发展的历史条件,认识鱼凫文化中进取精神的实质所在,这样更能够对这样一种精神的内涵加以延续与传承。
    关键词:鱼凫文化 精神内涵 进取 传承鱼凫文化作为古蜀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精神内涵与特质充分的展现出巴蜀文化的优秀品质,而鱼凫的进取精神更是其精神内涵实质之所在。 有关鱼凫文化这一概念的界定与解读,虽然学术界尚未有一个较为统一的认识,但是对于这一文化的存在与发展则不能简单去界定,而是需要更深入地对其研究,找出鱼凫文化背后所蕴含的精神品质。巴蜀文化自形成伊始就影响着巴蜀地区社会、经济与文化的发展,而说到巴蜀文化则不能不提及五代蜀王对古蜀的治理。 鱼凫作为五代蜀王中承前启后的一代蜀文化的继承者,其在治理古蜀时所表现出的那种锐意进取与奋进开拓的精神特质我们不得不去加以关注,因此本文试以对鱼凫文化的进取精神特质进行爬梳,进而去探讨文化对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所起到的作用,指出鱼凫文化的进取精神对现代温江的发展所起到的积极影响与温江着力发展过程中对鱼凫进取精神的延续与传承。
    一、鱼凫时期的治蜀兴蜀鱼凫氏是巴蜀地区古蜀国五代蜀王中继蚕丛、柏濩(或作灌)之后的第三个氏族,且称王于蜀地。 早期蜀族分为“三代”,一脉相承。《蜀王本纪》载:“蜀王之先名蚕丛,后代曰柏濩,又次者名曰鱼凫,此三代各数百岁。”[ [清]严可均辑:《全上古三代秦汉三国六朝文》,北京:中华书局,1958 年,第 414 页。 ]另《华阳国志!蜀志》又载:“周失纲纪,蜀先称王。 有蜀候蚕丛,其纵目,始称王……次王曰柏濩。 次王曰鱼凫。”[ [晋]常璩撰,刘琳校注:《华阳国志》卷三《蜀志》,成都:巴蜀书社,1984年,第181页。 ]这些文献是对蜀史三代的载论,且对鱼凫作为蜀王有明确的记载。鱼凫是“三代”蜀族的最后一代,也是古蜀的统一者,因此在对古蜀治理与博兴上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有关鱼凫氏的族群情况文献记载多是支离破碎,但据相关学者研究后较为认同的是鱼凫氏是氐族的一支。 [ 段渝:《政治结构与文化模式:巴蜀古代文明研究》, 上海:学林出版社, 1999 年, 第 21页。 ]鱼凫作为早期蜀国的统一者,正是在其统一治理之下,克服当时各种自然条件的限制,不断开拓进取,加强了对成都平原的开发与治理,为古蜀王国的建立与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有关鱼凫称王对古代蜀地,特别是成都平原地区治理的相关文献记载值得我们关注。 关于鱼凫建国的相关记载可从清代《四川通志序》中获知:夫蜀自鱼凫开国,以褒斜为前门,熊耳为后户,玉垒、成都为城郭,江潜、绵雒为陂池。 沃野天府,古人所称。 将欲记载详明,则蜀志之修良亟也。 [《四川通志序》,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
   鱼凫开国正是其统一治蜀的开端,在鱼凫氏族的治理下逐渐造就古蜀国的辉煌。《华阳国志!蜀志》曰:“鱼凫王田于湔山,忽得仙道,蜀人思之,为立祠。”湔山是鱼凫部落活动的重要地区。 湔山所指范围从古文献记载看有二:一是据《华阳国志!蜀志》注云“湔山,在灌县境内。四时积雪,故称玉垒”,其指的是都江堰左岸的玉垒山;二是龙门山中段茶坪山古代称之为湔山,又名龙门即龙门山。虽学术界对湔山具体位置尚有争论,但其大致位置在成都平原境内的说法则较为可信。 唐卢求的《成都记》中载“鱼凫治导江”,文献提及的“导江”为何地,宋人罗泌的《路史!前纪》析导江曰“鱼凫治导江县”,导江县依史料记载其位置在今成都都江堰市聚源镇的导江村。
   这些有关鱼凫对蜀地治理的相关记载正是与当时古蜀时期历史地理情况和族群的迁徙发展相互印证的。 鱼凫王族应始于岷江上游之地,其早期为渔猎族群,依靠的是渔猎生活为主。 随着历史的变迁和族群结构的变化,改变渔猎迁徙的生活势在必行,因此在鱼凫的领导下,族群从岷江上游之地进入成都平原地区实现定居。 成都平原水土丰沃,这有利于农业的生产,但会因为丰沛的水系而造成水患之困。 鱼凫指引族民进行农业生产,不断进取发展其经济,保证族群生活的必须,促进族群的不断壮大发展。 与此同时,在开展农业生产的同时,鱼凫还对江河进行治理,以除水患。 正是鱼凫的开拓与坚韧的精神品质,大为促进古蜀的发展,鱼凫从湔山入导江进入温江,最终在温江及其周边地区对当时的成都平原进行开发,而在这一系列活动中,鱼凫王选择把温江作为治蜀兴蜀的一个重要落脚点,正是基于这里拥有适宜定居生活的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 (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颜信:男,博士,四川师范大学巴蜀文化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中国古代史、巴蜀文化史。
    陈义林:区文广新局局长。  □ 颜信 陈义林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巴蜀文化赞
鱼凫村遗址——温江人的遗珍(叁)
探索古蜀第三代王朝,成都温江,鱼凫村遗址
“十四五”时期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城市文化软实力提升行动发展主要指标
【历史文化名人】李大明:辞赋之宗司马相如 万代推功
文氏资讯 | 四川省彭州文翁文化论坛圆满举行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