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第九章 理血剂1

第九章 理血剂

古人有句话:气为血帅。所以用理气的方剂来治疗血病是可以的,如果用理血的方剂来治疗气病,那就可能伤人。因为理血的方剂是以理血药为主,它具有活血、化瘀或者是止血的作用。这是理血剂的定义。在《内经》中提到。血实宜决之,血虚当补,出血当止,血瘀当化,这都是治疗的原则。但是要注意止血留瘀,这在讲清热剂的犀角地黄汤对特别强调了这一点。但是,活血化瘀、活血祛瘀还是有区别的,它们的力量有强弱的不同,表示在药物的功用和药物的用量不同。有些药,用量小了就是活血化瘀,用量大了就是祛瘀,包括破血、逐瘀都在里边。另外一点,理血离不开理气药和补气药,因为气行则血行。还有活血化瘀宜温,以温为主,而止血宜凉,血凉则静,热则妄行,寒则凝塞。当然,有的病是热,也能使蓄血成瘀,所以这里有提出热、凉、寒三个概念,是指常规而言。

瘀血的造成,因寒者多,但是也有因热的。首先一个是外感六淫之邪,入里化热,入血分,因为血受邪热的煎熬可以成瘀。正如叶天士所说,温热之邪入血就恐耗血动血,直须凉血、散血。另外瘀血积久了,聚而为热,痰血本身生热。所以不要把事情看绝对了,认为行血就是温,凉药就不行了,必须根据病情辨证来决定。所以它配伍的关系,一个是理气药,一个是根据病性的不同。配以清热凉血或散寒温经的药,有时还要用润燥的药,因为瘀血聚久而生热,血瘀愈久就愈热愈干,尤其是因热而瘀,或瘫久阴血已虚,内生虚热。所以有时叫干血,这在以后温经汤中还要谈,也要用润燥的药,还要用散结的药。但是遇到特殊情况时又要特殊来看。举例来说,止血的方剂蓄血证出血,用凉药止血,问题不大。所谓问题不大,是当时不会出问题,而不是对病没坏处,例如凉药过度,有时可以导致血瘀。如果是阳虚、气虚不能摄血。致血离经妄行,用凉药可以暂时取效,但也可以导致离经之血瘀而不行,或由于凉药伤了阳气,回过来出血更盛,即所谓瘀血不去,出血不止。但如果用温阳益气之品,反倒会马上见效。所以寒热之间以谁为主的问题,是最重要的。刚才讲的配伍使用,关键是要注意寒热之间的区别,这些内容两类方剂中都有同样的情况,还有应该注意的是:在行瘀、化瘀的药里多用行气药。止血的药里多用补气药。以前提到过,血脱者益气,所以这些都和理血剂有关,清热剂里有,祛寒剂有,补益剂也有,都有化瘀或止血的方剂。这些方剂对孕妇使用时要注意,当然首先是要注意活血化瘀的方剂。就是止血的方剂,如果没有出血也不宜用,不能认为止血收涩能够固胎。

活血祛瘀

下面讲活血祛瘀。关于蓄血证的几个辨证特点。有时见了结脉,见了涩脉,不要一概认为是虚证,要看它有力没力。有时它是由于血中有瘀,血行不畅,所以可以见到涩脉,进一步还可见到结脉,另外如现在所讲的二联律等。过去中医相当注意,脉有定散而止的,不仅是两次一停,三次一停,凡是十以内一停的,都要注意。另一个,从面部的望诊,尤其是口唇可以看出来,舌质的颜色也可以看出来,这要注意区别。因为到现在为止,这些情况用客观的东西来诊断它还是比较困难。看起来舌象这么简单,实际上很不好搞。因为多种因素影响了对它的观察,光线、津液、舌苔的颜色,都影响了对舌质颜色的观察。举例来说,有个人舌质并不是特别青,但上边有白腻苔,有白腻苔衬着,舌质就显得特别青,你一看不知里边有多么厉害的瘀血、寒证。而实际上用温药一吃,舌苔一退,舌质很快就转过来了,所以这些情况都要特别注意。反过来讲,有一些舌象,如心脏病、胃病、肾病包括糖尿病,它们的舌象特别难看,很薄的苔,颜色像不新鲜的猪腰子,上边还有斑斑点点的瘀斑,甚至还有裂纹,或有一块一块小的薄白苔,越到中间越薄。这个舌苔要注意,既有瘀血,还气血两亏,胃气也伤了。

另外还有舌体和舌边尖瘀点的问题,还有舌萎的问题,就是舌头看起来好像变小了,当然这种舌质是嫩的,可以是淡嫩,可以是暗,还要注意舌上有皱褶,这些都属于气虚。舌萎是有瘀血,舌尖边的瘀斑,都是瘀血。另外妇女脸上的蝴蝶斑。都和月经有关,都是瘀血,还有眼睛,到了视力不行了,就是《金匮要略》讲的大黄蟅虫丸证,两目暗黑,有两种解释,一个是眼眶发黑,这个黑是发暗的,没有光泽;还有一个就是看东西不行了,视力下降,都是瘀血的见证,现在注意甲周循环,实际上中医讲唇爪的问题就已经涉及了。看舌底的问题也要注意,因为舌底本来有静脉,而且很明显,本来就是青的、所以初学医没有经验的人看舌底时要特别注意。下面先介绍活血祛瘀法的遣药组方。

血在脉中,同气而行,以养四肢百骸。如有所滞留瘀积便是病。其证既有寒热虚实,那么治疗也就因证而异。或温而散之,或清而化之,或补散兼施,或攻逐而行于外,或渐削其坚积,甚至搜剔于经络之中,总之,除恶务尽而不伤正。血行脉中而无滞碍,为最佳效果。

桃核承气汤

(《伤寒论》)

【组成】桃仁去皮尖,五十个(12g 大黄四两(12g 桂枝去皮二两(6g 甘草炙,二两(6g 芒硝一两(6g

【用法】上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去滓,内芒硝,更上火微沸,下火,先食温服五合,日三服,当微利(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破血下瘀。

【主治】下焦蓄血。少腹急结,小便自利,至夜发热,谵语烦渴,甚则其人如狂。

【方解】桃核承气汤就是调胃承气汤加桃仁、桂枝。在《伤寒论》中有个蓄血证,实际就是表证不解,热入里在下焦,与血相结,所以少腹拘急而用手按有结块。要注意古人所谓的少腹,不如叫小腹好,因为这里有肝、脾、肾的部分功能。小肚子拘急疼痛,用手按其上,有硬结,小便通利。大便也还正常,但色黑不干,这是瘀血的现象。由于是热与血相结,所以可以见到入夜发热,谵语烦躁如狂的现象,还有凡是血分证左热,夜热为甚。顺便提一下,瘀血的疼痛,也是夜里痛得厉害。夜里阴气盛,就痛得更厉害。那么这个和刚才讲的祛瘀宜温就不同了,因为它本身是由邪热和血相结,是因热而瘀,所以用了调胃承气汤。但是这里加了桃仁和桂枝,这两个药并不寒。因此,尽管用了大黄、芒硝,它还是用两个温药合起来,主要是利用它们活血化痰的功能,再通过与硝、黄的配合,这样瘀血便从大便而出。瘀血一出,邪热就随之而出,这和承气汤治疗热结腑实一样。所以这里解释桂枝,不要涉及太阳之表的问题,意义不大。因为《伤寒沦》讲得很清楚,有寒热,有身痛,当先解表,表解了以后才能治里,而这里邪已入里,无需解表,用桂枝是取其入营血来通利血脉,并与硝、黄配合起来行瘀血。另外这里用了桃仁。桃仁不仅活血化瘀,还有个能润燥的特点,不单是润肠。因为这里是热与血相结,自然干燥,所以不仅用芒硝,而且用了桃仁,这样兼润血之燥,散血之积,这样润燥就加强了散秘化瘀的功能。但要注意,调胃承气汤中芒硝是半升,这里是二两,是攻逐而留有余地。另外,这里的甘草是必要的,利用它甘缓的作用,使得硝、黄与桃、桂相合而不至于下得过猛。因为虽然它是为除有形之邪,但也要既保胃气,又使得它缓和以后。才能一下把瘀血清出来。这就与受邪后发汗不宜过猛的道理是一样的,汗大出而邪反不解。这里就要说明,桂枝和桃仁相合是用来通血脉的,因为血总是得温则行,而硝、黄是咸寒苦寒的,两者相合,恰得其平。有形的瘀血既去,邪热自清。

下瘀血汤

(《金匮要略》)

【组成】大黄二两(9g 桃仁二十枚(9g 蟅虫熬,去足,二十枚(9g

【用法】三味末之,炼蜜和为四丸,以酒一升,煎一丸,取八合,顿服之。(现代用法:水煎服)

【功用】破血下瘀。

【主治】产妇腹痛,固恶血未尽而留结于小腹者;亦治血瘀而致经水不利之证。

【方解】本方是治产后小腹胀满而痛,按之有硬结者。这时血气不和,轻的用枳实芍药散。假如吃了还不行,说明单是行气活血还不够,所以要用下瘀血的办法,用了大黄、桃仁、蟅虫,这就比较厉害了,书上形容是破血逐瘀。这个方剂就是要注重一点,不同程度的瘀血要用不同程度的药来治疗,病重药轻不能好,病轻药重,好血也下来了。有一种实证瘀血,月经或者是闭经,或者有瘀血。月经很少,腹胀痛,颜色不正。可以在调经的方剂中结合这个方剂来治疗。

血府逐瘀汤

(《医林改错》)

【组成】桃仁四钱(12g 红花三两(9g 当归三钱(9g 生地黄三钱(9g 川芎一钱半(5g 赤芍二钱(6g  牛膝三钱(9g 桔梗一钱半(6g 柴胡一钱(3g)枳壳一钱(6g 甘草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

【主治】胸中血瘀,血行不畅。胸痛、头痛日久不愈,痛如针刺而有定处,或见呃逆日久不止,或饮水即呛,干呕,或内热暓闷,或心悸怔忡,或夜不能睡,或夜寐不安,或急躁善怒,或入暮潮热,或舌质黯红、舌边有瘀斑,或舌面有瘀点,唇暗或两目暗黑,脉涩或弦紧。

【附方】

1)通窍活血汤(《医林政错》)赤芍一钱(3g)川芎一钱(3g)桃仁三钱,研泥(9g 红花三钱(9g 老葱三根,切碎(3g 红枣七个,去核(5g 麝香五厘,绢包黄酒半斤。将前七味煎一盅,去渣,将麝香入酒内,再煎二沸,临卧服(现代用法:加黄酒适量,同水煎服)。功用:活血通窍。主治:瘀阻头面的头痛昏晕,或耳聋年久,或头发脱落。面色青紫,或酒渣鼻,或白癜风,以及妇女干血痨,小儿疳积而见肌肉消瘦、腹大青筋、潮热等。

2)膈下逐瘀汤(《医林改错》)

五灵脂炒,三钱(9g 当归三钱(9g 川芎二钱(6g 桃仁研如泥,三钱(9g)丹皮二钱(5g 赤芍二钱(6g 乌药二钱(6g 延胡索一钱(3g 甘草三钱(9g 香附钱半(3g 红花三钱(9g 枳壳一钱半(5g)。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行气止痛。主治:瘀在膈下,形成积块。或小儿痞块,或肚腹疼痛,痛处不移,或卧则腹坠似有物者。

3)少腹逐瘀汤(《医林改错》)小茴香七粒,炒(1.5)干姜二分,炒(3g 延胡索一钱(3g 当归二钱(9g 川芎一钱(3g 官桂一钱(3g 赤芍二钱(6g 蒲黄三钱(9g 五灵脂二钱,炒(6g)。水煎服。功用活血祛瘀,温经止痛。主治少腹瘀血积块疼痛,或不痛,或痛而无积块,或少腹胀满;或经期腰酸,少腹胀,或月经一月见三五次,连接不断,断而又来,其色或紫或黑,或有瘀块,或崩漏兼少腹疼痛等症。

4)身痛逐瘀汤(《医林改错》)

秦艽一钱(3g)川芎二钱(6g 桃仁三钱(9g 红花三钱(9g 甘草二钱(6g)羌活一钱(3g 没药二钱(6g 当归三钱(9g 五灵脂二钱,炒(6g 香附一钱(3g 牛膝三钱(9g 地龙二钱,去土(6g)。水煎服。功用:活血行气,祛瘀通络,通痹止痛。主治:气血痹阻经络所致的肩痛、臂痛、腰痛、腿痛,或周身疼痛,经久不愈。

【方解】这个血府,王清任专指膈上胸中。其他几个方剂各有各的部位,这是一个特点。另一个特点,它是治疗瘀血发热,它所治的证比较多,因为王清任擅长以活血化瘀而有所成,他拟定了多个叫逐瘀的方剂,各有所宜。这五个方剂基本上用的是桃红四物汤,但有变化,头痛也治,胸痛也治,月经不行也治。关于饮水即呛,它另外还有一个舍厌逐瘀汤。这里先讲血府逐瘀汤,这个方剂的特点在于既用了桔梗,又用了枳壳;既用了柴胡,又用了牛膝。用了桃红四物好理解,用了赤芍而不是白芍,因为它着重在活血,它所治又在胸中,所以用桔梗和枳壳。过去有个枳桔散,治胸中满而不痛,一升一降,它对于胸中之气有个升降的作用,可以行气宽胸。用在这里,由于行气的作用,就加强了活血作用。血藏在肝,胸中又是肝经的分野,所以用柴胡舒肝、调肝气以行血,同时又用牛膝引血下行,又是一升一降。就这两对药,两个特点,因此可以活血祛瘀而下行。这个方剂治疗瘀血性的心绞痛很好用,胸痛,还有肋软骨炎也很好用,还可用来治疗脑震荡后遗证,治疗此病我经常加磁石,因为蓄血证在这种情况下,有时睡眠不好,不需加安神药,只要你把瘀血化了,热也清了,心得血养,神也就安了,所以要根据情况来加以区别。特别是瘀血化热,瘀血发热也是午后潮热,那么它和另一个方剂膈下逐瘀汤配合起来用,可治小孩疳积,或大人肝脾大而有瘀血的。也可用三个方剂联合治疗,通窍活血治疗头面四肢皮肤、浅层的、上部的。例如刚才讲小儿疳积,肚子大了,上面有青筋,用通窍活血汤治青筋;腹中有痞块,用膈下逐瘀汤;潮热用血府逐瘀汤。这是它们合起来用。但单独应用时,通窍活血汤治疗头痛、头面的瘀血,皮肤上的以及四肢的。举例来说,白癜风可以用它治疗,是用桃红四物而不用当归、生地,只用赤芍,川芎,另外加葱、姜、枣、麝香。所以过去治疗面部的白癜风了要吃好多付,吃了以后。有的能够逐渐变颜色,而且很有特点,先是白的当中有红点,后来红点越来越多,最后变成一片。这是从实际经验当中得出来的,所以可以试着用一下。麝香不一定必用,在头面的可以适当用一点白芷,不超过3g,不要多。但实际应用中要注意,因为都是用的升散之药,而对于妇女有肝郁、有肝火的人,要配一点降药,我经常用的是牛膝。如果应用以后有点风阳上扰。头昏头痛的,加点磁石、夏枯草或茺蔚子都可以。

膈下逐瘀汤的情况就变了,就是治脐下腹部有痞块。痞块不是痞气,伤寒所讲的痞,多是指痞气,这里所讲的是瘀血形成的痞块。膈下逐瘀汤化瘀血、消痞块的作用比较好,还有止痛的作用。因为瘀血结成块,多有痛。但是这几个方剂都是治疗实证的,特别是膈下逐瘀汤消痞块,血府逐瘀汤糟心绞痛,都要注意。病久以后,特别是心绞痛有虚证,如果见气虚要加补气药。如果血压高,要加重镇平肝药。如果见血虚、阴虚要加滋阴养血的药,那么膈下逐瘀汤更要考虑正气的问题。因为这些情况发生到了在脐下或腹中有痞块,病比较长了,正气和血比较虚时,要间断、交替地用药,不要一直猛攻,可以加益气健脾的药。另外还有就是不要单纯地用大黄之类的逐瘀药猛攻,关键要注意它是否气虚。如果气不虚,没问题。到了少腹逐瘀汤,它和温经汤有区别,它是治疗下焦有寒、血瘀经闭的实证,如果用对了,见效是很快的。蒲黄等药在失笑散中再讲。

身痛逐瘀汤。它就是长期的风湿痛,久病入络,久病入血,血瘀了,因此祛风湿的药就是羌活、秦艽,加上活血的药,再加上地龙。地龙这个药。它能清热、通经络、散结。可以祛经络之痰。它是寒性的,所以有时用来清热熄风,主要用于久病入血入络,寒湿郁而化热。所以在活血通络的同时用地龙,将来在小活络丹里再详解。

但是这几个方剂,都必须要有瘀血的见证,所以在血府逐瘀汤中说得比较清楚。好多病都是这样,耳聋脱发,是通窍活血汤治的;另外痞块发热,月经不调。总之关键是有瘀血,没有瘀血不能用。舌质暗红,舌边有瘀斑,舌面有瘀点、唇暗,两目下暗黑,脉涩,但更多的是弦,甚至弦数。结的厉害了才有弦涩,痛的厉害了才有弦紧。这就是几个方剂区别应用的要点。它们配伍的特点,就体现在刚才所讲的内容中。通窍活血汤往上行,用麝香、用葱;血府逐瘀汤着重的是胸中,用枳、桔的同时,还用怀牛膝防止柴胡之升;少腹逐瘀汤用小茴香,还有官桂;身痛逐瘀治疗风湿、通经络,这就是它的用途。

整个王清任的方剂,以活血化瘀见长,它在不同的地方配上不同的药,这就是他还没有离开归经的用法。这里可能有疑问,他治小儿疳积或肚子胀、瘀血,大人也有,他用三个方剂来分别治,又是实证,特别是大人,肝脾大了,腹中有肿块,腹部也膨大了,这肯定有水,而且是虚实夹杂,所以这种情况,一是加行水药,一是交替用,或者是在方剂里照顾虚。这就是原则,或者是攻而后补,或者是攻中兼补。还有刚才讲的小儿疳积也是这样,攻完了以后赶快健脾。在针对这些证的基础上,交替应用这三个方剂来除掉痞块,并进行善后治疗,才能避免反复或体弱难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方剂之理血剂之活血祛瘀之血府逐瘀汤
理血剂——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等
第二讲 治气、理血、补养的方剂 大黄蟅虫丸(《金匮要略》)
​中医理血剂及药方:血府逐瘀汤和补阳还五汤(附原文)
理血角药之大黄-桃仁-土鳖组合用药经验
理血剂—活血祛瘀{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膈下逐瘀汤、少腹逐瘀汤、补阳还五汤、复元活血汤、温经汤、化生汤、失笑散、桂枝茯苓丸、鳖甲煎丸}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