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驿站小史 | “五岭之首”梅关古道

梅关古道位于距广东南雄约30千米的梅岭顶部,横跨大庾岭(又称梅岭),因此古称大庾岭路。梅关古道始通于秦汉,唐代张九龄路过梅岭,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驿道。宋嘉佑八年,大庾岭路进行重修及扩建,关楼上南北面各刻有“南粤雄关”及“岭南第一关”,此后称之为梅关古道。梅关古道是全国保存得最完整的古驿道。

梅关古道曾经是岭南与中原之间的第一要道。粤赣之间的越城岭、都庞岭、萌渚岭、骑田岭和大庾岭称为“五岭”,五岭是岭南与中原的障碍。开凿于大庾岭的梅关古道在历史上扮演了重要角色。


▲梅关古道

早期对梅关古道的记载始于秦汉。《淮南子》说秦朝分五路平南越,“一军守南野之界”就指梅岭,当时开山筑关,叫秦关。唐开元四年(716年)张九龄路过梅岭,见山路险峻难以通行,便向唐玄宗谏言开凿梅岭,当时因发展经济的需要,唐皇诏令宰相张九龄负责扩展梅岭古道。此项工程浩大,经过艰辛努力,终于在梅岭垭口处打通了一座长约二十丈、宽三丈、高十丈的大山坳,拓宽了驿道,虽然还是不适合车行,但路上已有长亭、短亭、茶亭、酒肆、驿站,成为功能相对齐全的重要驿道。在古道庾岭新路口南山脚下的张九龄铜像和夫人庙,就是后人为纪念张九龄“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功德和感戴张夫人戚宜芬支持丈夫的事业而建造的。

▲张九龄铜像

传说当年修梅关遇到一块巨石,想尽一切办法都没有进展。眼看皇帝的期限就要临近,张九龄一愁莫展,身怀六甲的夫人见状替夫君着急。一位云游道士给张九龄出了个主意,称只有在巨石洒上袍宫之血即可化解。一日雷雨交加的夜晚,夫人手持利剑来到石前,愿以自己的性命和腹中的胎儿为代价,助夫君修路成功,说完利剑刺向腹中。张九龄悲愤万分,带领大众很快攻克顽石。后人为了纪念张夫人舍己献身的事迹,修了一座夫人庙,纪念这位伟大的女性。

嘉佑年间建梅岭关楼后,南雄历代州、县均有修葺关楼,使梅岭关楼保存至今。梅关古道从梅岭向南北两边蜿蜒而下,北接江西章水,南连广东浈水,像一条纽带,把长江和珠江连接起来。古道开通后,南北交通得到大为改观,梅岭古道成了连接南北交通的主要通道。使当时的百里梅岭古道一片繁荣。据史料记载,梅岭古道“长亭短亭任驻足,十里五里供停骖,蚁施鱼贯百货集,肩摩踵接行人担”。

梅关历来是南北交通要通,也是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史称南雄“居五岭之首,为江(西)、广(东)之冲”、“南北咽喉,京华屏障”。明万历年间南雄知府蒋杰在关楼上立匾题刻,北面门额署着“南粤雄关”四字,南面门额则写着“岭南第一关”在关北侧,有一块高2.4米、宽1.4米的石碑。上刻“梅岭”两个楷书大字,每字约6平方尺,字体刚劲有力。这块碑为清康熙年间南雄知州张凤翔立。关楼两侧有一对联“梅止行人渴,关防暴客来”。

因梅关古道的重要地位,历代官府都十分重视,不断对古道进行修建,工程较大的要算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南雄知府郑述用石砌古道,并在道旁补植松梅。到了明代,梅岭道上仍然一片繁忙,“庾岭,两广往来襟喉,诸夷朝贡,亦于焉取道。商贾如云,货物如雨,万足践履,冬无寒土。清代,梅岭道仍“为江广襟喉,南北之官轺,商贾之货物,与夫诸夷朝贡皆取道于斯”。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实行海禁,广州成为唯一通商口岸,全国各地商品都要集中在广州出口,梅岭道更趋繁荣。民国时期,梅岭道仍是粤赣省际贸易往来的中枢 。随着粤汉铁路、雄余公路的开通,梅岭古道完成了南北主要交通孔道的历史使命。

作为岭南与中原之间的第一要道,必然是留有名人足迹。如今踏上梅关古道,“接岭桥”、“驿馆”、“将军祠”、“憩云亭”、“关楼”、“云峰寺”、“六祖庙”……每一处遗迹都蕴含着古老的渊源。在这里,北魏诗人陆凯写作《赠范晔》,“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苏轼贬谪岭南又大赦返京都经过梅关古道,并在此赋诗“梅花开尽百花开,过尽行人君不来”;汤显祖途经梅关,听闻知府女儿因情而逝,触动内心写出《牡丹亭》;朱熹、文天祥、戚继光也在岭上留下诗篇。传说六祖惠能受五祖嘱托持衣钵袈裟归岭南避难,到梅岭饥渴难当,以锡杖凿地竟然涌出清泉,后人在山上建六祖庙。

▲梅关古道导游图

▲汤显祖诗碑

▲来雁亭

▲元帅岭

▲饮马槽

梅岭南北自古以来还是古战场,历史上许多英雄豪杰都在这里留有战迹。近代孙中山领导的北伐军二次入赣都是经过梅关,毛泽东朱德也曾率红四军攻占梅岭,彭德怀率红五军团与白军在这里相峙,后与红一军团汇合,打了水口战役,在梅岭一带打败白军20个团的围剿。红军主力长征之后,陈毅、项英从中央苏区突围,在这里建立了以梅岭为中心区域的游击根据地,坚持了三年游击战争,陈毅写下了《登大庾岭》、《偷渡梅关》和《梅岭三章》等光辉诗篇。

'重来梅国'四个大字,是湘军管带、清军总兵刘胜祥书题。同治三年(864年)农历八月,太平军在侍王李世贤率领下,曾在梅岭一带与湘军激战,后太平军主动撤退到广东,又转战福建,次年太平军在福建内讧,侍王被杀,太平军在汪海洋率领下,再次回到江西,又在梅岭与清军激战、对峙数月后,湘军来增援清军,太平军才退到广东,而刘胜祥自鸣得意,傲慢地写下了这几个字。

▲北伐军出师处

陈毅当年曾藏身于梅岭,虽然处在危难之际,但献身革命的决心却矢志不移,以革命乐观主义精神书写了《梅岭三章》: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梅关古道隶属的珠玑镇,名字自有“玄机”。中原民族南迁有几次高潮,尤其是战乱时期。从南粤第一关到“岭南第一巷”,珠玑古巷就是南迁汉民族的第一处落脚地。出梅关,十几公里就到了珠玑古巷。1500米的古巷,鹅卵石铺成的石路被岁月磨得锃亮,小巷有183个古老的姓氏祠堂。珠玑古巷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汇聚之地,其名字并非因产美玉而得名,据说与唐敬宗的珠玑赏赐有关。珠玑巷内族人张兴七世同堂,唐敬宗赏赐珠玑绦环,改名珠玑巷,沿用至今。

珠玑古巷是汉族广府民系由北方南迁岭南的重要中转站,多数家族立祠堂于此。1500米、4米宽的古巷,先后有183姓由此中转南迁。

▲珠玑巷人南迁图


未完待续

————

图 | 网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南雄历史事件
风雨南雄梅关古道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篇):南粤雄关与古道
新春粤北行· 南雄· 梅关古道与珠玑巷
中国影像方志 | 南雄:从蛮荒之地到通商要地,小县城的逆袭之路
走进南粤雄关探访千年古迹“珠玑巷”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