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国“国眼”徐半尺是如何为故宫寻找失散的国宝与珍世稀品的?

徐邦达被称为“国眼”,他是北京故宫博物院研究员。他是中国书画三大家之一,人送雅号“徐半尺”。书画鉴定的时候,他通常是画轴展开半尺之际,以辨真伪。在他80多年的鉴定生涯里,为国家鉴考、收购、征集到传世铭记三四万件。全国各大博物馆所藏字画的一级精品,全都经过他的鉴定。

徐邦达,1911年出生于浙江海宁的一个儒商之家。徐邦达年幼时就喜欢临摹家里收藏的名家字画,于是,父亲为他请了当时赫赫有名的老画家李最时,赵书汝等先生教他诗词歌赋及绘画。后来,又入了上海著名书法家、画家、鉴赏家吴胡樊之门学习书画鉴赏。到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徐邦达诗书画三绝已经是名造江南。

一次,一位来访者将画轴徐徐展开,刚看到一片竹叶的梢头,徐邦达就脱口而出:李芳英。一语定音,画轴展开,果然是扬州八怪之一李芳英的作品。很多书画卷刚打开半尺,徐邦达就已经说出了与此画有关的一切。因而,“徐半尺”这一称号也是响彻一方。

事实上,徐邦达在成为国眼之前也曾付出过沉重的代价。那是在徐邦达18岁那年,有一天,他看上了一副据说出自清初六大家之一王元其手笔的画。细细审辨良久,以20两黄金的高价购下。可没有想到,后经明眼人鉴别,此画竟然是赝品。这次走眼成为徐邦达渴求掌握书画鉴定知识的契机。后来,他一口气买了六副王元其的画仔细研磨。

徐邦达正式涉足鉴定是在26岁那年。1937年夏,上海市博物馆举办上海文献展览。在上海滩已经有点小名气的徐邦达被邀请去协助这一展览的字画的征集、节选、陈列工作。展览之后,博物馆的董事长收藏家叶公绰先生又严聘徐邦达撰写了上海市文献展览古书画提要目录。令人痛惜的是,徐邦达的这部处女座因八一三事变叶先生匆忙离开上海而不幸遗失。

上世纪30年代,徐邦达发现了乾隆皇帝曾经御笔亲提为正品的黄公望的《富春山居图》实际上是赝品。徐邦达因能辨别古书画年代及真伪而知名于上海。新中国成立后,他被新成立的上海市政府聘为文物管理委员会顾问。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他被尊称为“国眼”,更有摹以乱真的本领03
华夏辨画第一人徐邦达绘画作品
风神俊朗,直达宋意!被忽略的书法大家——“国眼”徐邦达
徐邦达作品选
艺德双馨“徐半尺”
他在中国书画鉴定界神话般的存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